射頻PA的線性化技術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功率放大器是現代通信中一個重要的元件,現代通信系統趨向於使用線性調製方式,這就要求射頻系統具有很好的線性特性,因此,對功放的輸出進行線性化成為現代通信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在現代無線通信系統之中,射頻前端部件對於系統的影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射頻前端元件如低噪聲放大器(LNA)、混頻器(Mixer)、功率放大器(PA)等都已經集成到一塊收發器之中,但其中對性能影響最大是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是一種將電源所提供的能量提供給交流信號的器件,使得無線信號可以有效地發射出去。根據功率放大器的分析模型(泰勒級數模型),可知到當輸入信號的幅度很小的時候,對於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特性影響較小。但當輸入信號的幅度比較大的時候,就會對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度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說對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性能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就是輸入信號幅度的增強並且不斷地變化。隨著無線用戶數量人數的不斷增加,有限的通信頻段變得越來越擁擠。為了提高頻譜的利用效率,線性化調製技術技術譬如正交幅度調製(QAM) 、正交相位鍵控(QPSK) 、正交頻分復用(OFDM)就在現代的無線通信之中就被廣泛的應用,因為這幾種技術的頻譜利用率更高。但是這些線性化調製技術都是包絡調製信號,這就必然會引入非線性失真的問題。通信系統中的很多有源器件都是非線性器件,一旦包絡調製信號通過該系統時,就會產生非線性失真,諧波的頻段很多時候會影響到相鄰的信道中的信號,會對系統產生一定程度的幹擾,因此高功率高頻率的射頻發射系統的輸入信號也必須控制在一定的幅度範圍以內。 對於那些包絡變化的線性化調製技術就必須採用線性發射系統。然而發射系統中非線性最強的器件是功率放大器,同時發射系統都要求有儘量高的發射效率,所以為了效率,射頻功放基本都工作在非線性狀態,所以如何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就顯得異常關鍵。現在整個通信領域,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化技術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研究領域。

射頻PA的線性化技術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失真會使其產生新的頻率分量,如對於二階失真會產生二次諧波和雙音拍頻,對於三階失真會產生三次諧波和多音拍頻。這些新的頻率分量如落在通帶內,將會對發射的信號造成直接幹擾,如果落在通帶外將會干擾其他頻道的信號。為此要對射頻功率放大器的進行線性化處理,這樣可以較好地解決信號的頻譜再生問題。 

射頻功放基本線性化技術的原理與方法不外乎是以輸入RF信號包絡的振幅和相位作為參考,與輸出信號比較,進而產生適當的校正。目前己經提出並得到廣泛應用的功率放大器線性化技術包括,功率回退,負反饋,前饋,預失真,包絡消除與恢復(EER),利用非線性元件進行線性放大(LINC) 。較複雜的線性化技術,如前饋,預失真,包絡消除與恢復,使用非線性元件進行線性放大,它們對放大器線性度的改善效果比較好。而實現比較容易的線性化技術,比如功率回退,負反饋,這幾個技術對線性度的改善就比較有限。

1、功率回退 

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選用功率較大的管子作小功率管使用,實際上是以犧牲直流功耗來提高功放的線性度。 

功率回退法就是把功率放大器的輸入功率從1dB壓縮點(放大器有一個線性動態範圍,在這個範圍內,放大器的輸出功率隨輸入功率線性增加。隨著輸入功率的繼續增大,放大器漸漸進入飽和區,功率增益開始下降,通常把增益下降到比線性增益低1dB時的輸出功率值定義為輸出功率的1dB壓縮點,用P1dB表示。)向後回退6-10個分貝,工作在遠小於1dB壓縮點的電平上,使功率放大器遠離飽和區,進入線性工作區,從而改善功率放大器的三階交調係數。一般情況,當基波功率降低1dB時,三階交調失真改善2dB。   

功率回退法簡單且易實現,不需要增加任何附加設備,是改善放大器線性度行之有效的方法,缺點是效率大為降低。另外,當功率回退到一定程度,當三階交調製達到-50dBc以下時,繼續回退將不再改善放大器的線性度。因此,在線性度要求很高的場合,完全靠功率回退是不夠的。

2、預失真 

預失真就是在功率放大器前增加一個非線性電路用以補償功率放大器的非線性失真。     

預失真線性化技術,它的優點在於不存在穩定性問題,有更寬的信號頻帶,能夠處理含多載波的信號。預失真技術成本較低,由幾個仔細選取的元件封裝成單一模塊,連在信號源與功放之間,就構成預失真線性功放。手持移動臺中的功放已採用了預失真技術,它僅用少量的元件就降低了互調產物幾dB,但卻是很關鍵的幾dB。 

預失真技術分為RF預失真和數字基帶預失真兩種基本類型。RF預失真一般採用模擬電路來實現,具有電路結構簡單、成本低、易於高頻、寬帶應用等優點,缺點是頻譜再生分量改善較少、高階頻譜分量抵消較困難。 

數字基帶預失真由於工作頻率低,可以用數字電路實現,適應性強,而且可以通過增加採樣頻率和增大量化階數的辦法來抵消高階互調失真,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方法。這種預失真器由一個矢量增益調節器組成,根據查找表(LUT)的內容來控制輸入信號的幅度和相位,預失真的大小由查找表的輸入來控制。矢量增益調節器一旦被優化,將提供一個與功放相反的非線性特性。理想情況下,這時輸出的互調產物應該與雙音信號通過功放的輸出幅度相等而相位相反,即自適應調節模塊就是要調節查找表的輸入,從而使輸入信號與功放輸出信號的差別最小。注意到輸入信號的包絡也是查找表的一個輸入,反饋路徑來取樣功放的失真輸出,然後經過A/D變換送入自適應調節DSP中,進而來更新查找表。 

數字預失真技術 

數字預失真技術是指在通信系統的基帶部分完成信號預失真的功能,以得到能夠滿足功率放大器線性化指標。在數字預失真技術中DSP、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晶片是預失真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調製信號通過預失真器得到失真信號,失真信號通過D/A轉換器變成模擬信號,模擬信號被調製到RF載波信號上,最後進入RF功率放大器,得到線性化輸出。RF功率放大器的輸出被定向耦合器提取一部分,經過解調後返回到基帶部分,該信號通過A/D轉換器變成數位訊號,該信號是用來調節預失真的性能,使得輸出信號的線性化更加可觀。 

模擬預失真技術 

模擬預失真技術的實現有多重方式。如串聯二極體預失真器,它主要有一個肖特基二極體並聯一個電容來實現的。這種結構可以在低電壓偏置下獲得正的幅度和負的相位。通過調節偏壓和電容來完成預失真器的功能,從而使得預失真器的非線性與放大器的非線性完全相反。但其對線性度改善並不明顯,不過卻是一種低成本的簡單可行的方法。此外還有並聯二極體預失真器。另外採用變容二極體實現預失真功能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有兩部分功能區改善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變容二極體是用來補償功率放大器的AM-PM效應,而為了補償功率放大器的AM-AM效應,該預失真器引入了二階諧波控制技術。該技術比起簡單的串、並聯二極體技術,它的插入損耗要低很多。該技術應用於砷化鎵場效應單管功率放大器變容二極體可以對GaAs FET輸入端進行容性補償,目的在於消除功率放大器的 AM-PM效應。採用二階諧波注入技術補償了功率放大器的AM-AM非線性特性。這樣就可以很好的消除AM-PM、AM-AM效應,從而使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有所改善。另外還有諸如場效應管預失真器,諧波預失真器,二極體反向平行對的預失真器等模擬預失真技術。

3、前饋 

前饋技術起源於「反饋」,應該說它並不是什麼新技術,早在二三十年代就由美國貝爾實驗室提出來的。除了校準(反饋)是加於輸出之外,概念上完全是「反饋」。  

前饋線性放大器通過耦合器、衰減器、合成器、延時線、功分器等組成兩個環路。射頻信號輸入後,經功分器分成兩路。一路進入主功率放大器,由於其非線性失真,輸出端除了有需要放大的主頻信號外,還有三階交調幹擾。從主功放的輸出中耦合一部分信號,通過環路1抵消放大器的主載頻信號,使其只剩下反相的三階交調分量。三階交調分量經輔助放大器放大後,通過環路2抵消主放大器非線性產生的交調分量,從而了改善功放的線性度。     

前饋技術既提供了較高校準精度的優點,又沒有不穩定和帶寬受限的缺點。當然,這些優點是用高成本換來的,由於在輸出校準,功率電平較大,校準信號需放大到較高的功率電平,這就需要額外的輔助放大器,而且要求這個輔助放大器本身的失真特性應處在前饋系統的指標之上。 

前饋功放的抵消要求是很高的,需獲得幅度、相位和時延的匹配,如果出現功率變化、溫度變化及器件老化等均會造成抵消失靈。為此,在系統中考慮自適應抵消技術,使抵消能夠跟得上內外環境的變化。

LINC技術和CALLUM技術 

LINC(Linear amplification with Nonlinear Components)線性化技術是在1974年提出的。LINC技術更加適合幅度和相位同時變化的調製技術。LINC技術把帶通輸入信號分成兩個只有恆包絡信號Sl、S2。但是它們的相位卻是變化的。這兩個恆包絡信號分別通過上下支路的功率放大器,分別放大後再進行合成,就可以實現輸入信號的放大功能。信號分離是利用DSP來完成實現的。當信號被分離以後,經過放大器放大後,再經過合成器合成,最終在輸出端得到輸入信號的放大信號。其中比較難控制的是,如何使兩個放大器支路做到完全匹配,並且有著相同的相位和增益特性。對於相位相同的信號能夠進行相加,而對於相位相反的信號能夠做到相減,也就是能夠做到相互抵消。     

CALLUM(Combined Analogue.Locked L00p Universal Modulator)是一種起源LINC的技術。CALLUM技術採用笛卡兒反饋,輸出信號被反饋回去,應用QAM下變頻為正交信號分別與基帶的正交信號分量進行比較。因為LINC在其支路上很難實現增益和相位的完全匹配,所以對失真信號的消除改變不夠明顯。而CALLUM受限於其反饋結構,只能在窄帶通信系統中使用。經過功率放大器輸出後進行合成,正是這種合成使得效率和功率大大消減。在當今的線性化技術中,各個技術都有其的優缺點,為了彌補技術本身的缺點,通常可以把幾種技術結合起來,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比如就有包絡反饋預失真、RF反饋與前饋結合等技術的誕生。

EER(Envelope Elimination and Restoration)技術 

EER技術中射頻輸入信號的幅度和相位分開,相位信號經過非線性功率放大器。 此類放大器工作在開關狀態,故從理論上來講會有100%的效率。同樣,幅度信號在被放大之前可以從射頻輸入信號分離出來。而在信號被放大的過程中,包絡信號又可以恢復到載波信號中,這是根據射頻功率放大器的偏置電壓做到的。幅度信號和相位信號在時間的要求方面要儘量一致。針對這一問題,故在相位信號支路加入延時線,力求根據控制該線的長短來滿足上述要求。當然EER技術本身也存在缺點。如前面所描述的那樣,當包絡恢復到載波信號時,是根據調節射頻功率放大器的偏置電壓來完成實現的,其實調節漏極電壓來校正放大器的輸出信號的幅度時,相位本身也在變化。這樣就會把有用信號的頻譜延伸,從而消弱了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另外,包絡恢復反饋環路的動態範圍也比較小。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自適應前饋線性化技術
    1  引  言   常用的線性化技術有反饋法、預失真法、前饋法、笛卡爾環、非線性部件實現線性化(LINC)等。數字預失真技術[1]複雜度高能提供較好的IMD壓縮,但由於DSP運算速度使其帶寬小。笛卡爾[2]反饋複雜度想對低,能提供合理的IMD壓縮,但存在穩定性問題且帶寬限制在幾百kHz。LINC法將輸入信號變成2個恆包絡信號,由2個C類放大器放大,然後合成,但對元件的漂移敏感。前饋技術為另一類線性化技術,他提供了閉環系統的線性化精度,開環系統的穩定性及帶寬。
  • 射頻功放基本線性化技術的原理與方法
    然而發射系統中非線性最強的器件是功率放大器,同時發射系統都要求有儘量高的發射效率,所以為了效率,射頻功放基本都工作在非線性狀態,所以如何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度就顯得異常關鍵。現在整個通信領域,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線性化技術已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研究領域。
  • 功放線性化實現方法
    其亮點在於射頻/微波功率放大器(PA)能以低成本和低系統功耗提供所需的性能。遺憾的是,功放的操作通常不是線性的,可工作在平均輸出功率0.5W至60W的線性化功放的高性價比方案還沒有實現。  為更好地理解這些RFPAL解決方案的用途和射頻預失真(RFPD)技術的使用,本文將該方法與數字預失真(DPD)和回退等用於改善功放線性度的傳統方法進行了比較。  沒有功放是完美的。
  • 射頻功率放大器(RF PA)概述
    射頻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術指標是輸出功率與效率,如何提高輸出功率和效率,是射頻功率放大器設計目標的核心。通常在射頻功率放大器中,可以用LC諧振迴路選出基頻或某次諧波,實現不失真放大。除此之外,輸出中的諧波分量還應該儘可能地小,以避免對其他頻道產生幹擾。
  • 德州儀器公司的GC5322型集成發射方案及線性化方案的需求討論
    工程師都在尋找一種有效而靈活的基於Volterra的自適應預失真技術,可用於實現寬帶RF功放的高線性度。本文將概述不同數字預失真技術,介紹一種創新性DPD線性化電路特有的自適應算法。 在無線系統中,功放(PA)線性度和效率常是必須權衡的兩個參數。幸運的是,基於Volterra的自適應數字預失真(DPD)線性化電路可以使無線系統中的射頻PA達到高線性度高效率。
  • 數字預失真 (DPD) 是首選的 PA 線性化方法
    數字預失真 (DPD) 是首選的 PA 線性化方法 佚名 發表於 2017-12-04 03:24:01 在蜂窩基站中,功率放大器 (PA) 消耗的電功率比其他任何組件都多,因此就服務提供商而言, PA 是增大運營支出的一個重要因素
  • 射頻功率放大器模塊研究分析
    隨著現代數字移動通信技術的蓬勃發展,用戶對無線通信設備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實現在各種環境中的穩定、高速的數據傳輸是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研究者的主要目標之一。射頻功率放大器是發射機的末級,它將已調製的頻帶信號放大到所需要的功率,保證在覆蓋區域內的接收機可以收到滿意的信號電平,但不能過於幹擾相鄰信道的通信,同時又要儘量地保持放大後的大功率信號不失真畸變。
  • 射頻放大器非線性特性
    在設計放大器,如WCDMA多載波功率放大器時,要採用線性化技術來補償放大器的非線性,從而提高放大器輸出信號的頻譜純度,減少鄰道幹擾。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兼顧到放大器的工作效率。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6/347794.htm線性化技術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如圖1所示。
  • 射頻技術和無線電怎樣聯繫起來?雙射頻接收器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案
    現代射頻儀器已經從單純的測量設備發展成為重要的系統設計工具。這種發展得益於軟體無線電(SDR)引發的各種技術。軟體無線電所具有的靈活性正在掀起無線通信行業以及射頻測試儀器的變革。例如,功率放大器(PA)線性化技術,如數字預失真(DPD),對基站的性能至關重要,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因而,軟體無線電方法成為基站設計和維持長期支持性的理想選擇。  儀器的根本變革  與此同時,軟體無線電架構正日益廣泛地應用於無線行業,射頻測試和測量設備正在經歷一個重大的轉折。
  • 角度傳感器IC中的片載線性化功能
    從這種旋轉讀取的角度數據用於產生線性化係數,然後被存儲進片上的EEPROM,最終為這個磁性系統優化這個特定的角度傳感器IC。  在A1332角度傳感器IC中用了兩種不同的線性化技術:分段式線性化和諧波線性化。  這兩種技術都可以通過使用Allegro公司提供的軟體計算係數並編程片載EEPROM來實現。
  • 加速LTE-A/5G設計 射頻LNA/PA需求爆發
    射頻(RF)元件需求急速增長。先進長程演進計劃(LTE-Advanced, LTE-A)商轉啟動,下一代5G標準亦蓄勢待發,驅動行動裝置射頻系統規格升級。系統廠為支援100MHz超大頻寬、四十個以上頻段並降低雜訊幹擾,除計劃增加低雜訊放大器(LNA)和功率放大器(PA)等射頻元件用量外,亦將要求射頻前端模組(FAM)提高功能整合度,吸引晶片商加緊展開卡位。
  • 使用分段線性化的過程
    如前所述,分段線性化的輸入和輸出之間存在著非線性的關係。它的基本原理是把輸入信號分成若干段,在每一段上都可以認為是輸入和輸出之間存在著線性的關係,對於這些量而言,在整個量程範圍內是非線性的,但是就輸入的某一個局部範圍之內,其輸出和輸入可以近似的認為是線性關係。理論證明,只要段的間距足夠的小,分段的數量足夠的多,對於任何連續函數,在誤差允許的範圍內,都可以用分段線性化來處理。
  • 基於Ansoft Designer的射頻功放電路阻抗匹配優化
    在處理射頻電路的實際設計問題時,總會遇到一些非常困難的工作,電路的阻抗匹配就是其中之一。目前阻抗匹配的設計方法主要有:  (1) 手工計算:這是一種極其繁瑣的方法,因為需要用到較長(幾千米)的計算公式,而且被處理的數據多為複數。  (2) 經驗:只有在RF領域工作多年的工程技術人員才能使用這種方法。總而言之,它只適合於資深專家。
  • 射頻技術發展史
    在電磁波頻率低於100khz時,電磁波會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傳輸,但電磁波頻率高於100kHz時,電磁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並經大氣層外緣的電離層反射,形成遠距離傳輸能力,我們把具有遠距離傳輸能力的高頻電磁波稱為射頻圖1 頻譜表射頻技術實際上就是運用電磁波傳播信號的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工作頻率也在不斷的提高。
  • 韓國PA晶片第一股WiPAMCEO俞大奎:上市只是成長階段 看好中國市場
    通過此次IPO,我們可以讓更多投資者了解到WiPAM的技術實力。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射頻前端公司。  Q:您如何看待功率放大器未來的市場規模?  A:射頻功率放大器是射頻前端發射通路的主要器件,主要功能是將調製振蕩電路所產生的小功率的射頻信號放大,以獲得足夠大的射頻輸出功率。射頻功率放大器直接決定手機無線通信的距離、信號質量,甚至待機時間,是整個射頻系統中除基帶外最重要的部分。
  • 射頻電路和數字電路有何區別?射頻電纜和雙絞線的聯繫與區別?
    這種發展得益於軟體無線電(SDR)引發的各種技術。軟體無線電所具有的靈活性正在掀起無線通信行業以及射頻測試儀器的變革。   20世紀80年代末,工程師們開始嘗試軟體無線電構想。過去,無線電需要依賴於複雜模擬電路才能發送和接收射頻和微波信號以及實現對信息信號的編碼和解碼。軟體無線電的最初構想是使用通用無線電來進行信號發送和接收,同時在軟體中執行多個物理層功能(如調製和解調)。
  • 射頻識別技術_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實例 - CSDN
    RFID技術簡介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 中國航發每日一學:勞動力線性化
    小變革 大作用近日,中國航發紅林開展生產現場創新創效項目評選活動,進一步推廣優秀項目應用,促進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提升。7.搞培訓 打基礎近日,中國航發北京航科組織開展工藝裝備應用培訓,進一步夯實技術基礎,保證編制工藝合理高效。
  • 一種基於線性化直升機數學模型的仿真系統
    摘要:為了配合飛行控制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本文設計了一種基於線性化直升機數學模型的半物理仿真系統。重點講述了仿真系統的系統結構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了線性化直升機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實現過程,並以航線飛行為例給出了仿真過程和仿真結果。實際使用表明,本系統具有結構簡單、仿真準確、可靠性高的特點,達到了設計要求。
  • 使用反對數轉換器線性化二氧化碳傳感器
    使用反對數轉換器線性化二氧化碳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