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於線性化直升機數學模型的仿真系統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為了配合飛行控制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本文設計了一種基於線性化直升機數學模型的半物理仿真系統。重點講述了仿真系統的系統結構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了線性化直升機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實現過程,並以航線飛行為例給出了仿真過程和仿真結果。實際使用表明,本系統具有結構簡單、仿真準確、可靠性高的特點,達到了設計要求。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7880.htm

關鍵詞:無人直升機;線性化模型;數學模型;仿真系統;半物理仿真

飛行控制系統決定了無人直升機的飛行性能,隨著無人直升機性能的不斷提高及功能的日益增加,飛行控制系統越來越複雜。某型半物理仿真系統是為配合飛行控制系統設計而開發的,主要為直升機飛行動力學模型的驗證與評估、飛行控制軟體的設計與驗證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平臺。這對於提升飛行控制系統設計的效率、減少設計差錯、縮短設計周期及降低設計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1 仿真系統功能

某型半物理仿真系統的主要功能包括:

1)模擬無人直升機從起飛到降落整個飛行過程的全狀態,進行全包線仿真;

2)評估驗證直升機飛行動力學模型的準確性;

3)模擬無人直升機各個傳感系統的報文和動態特性;

4)可接入飛行控制計算機實物、舵機系統和地面站實物(除去電臺部分),進行半物理仿真實驗。

2 仿真系統結構

根據無人直升機仿真模型獲取方式不同,某型半物理仿真系統如圖1、圖2所示,形成了兩種半物理仿真系統結構。

2.1 採用外部模型機的FlightLab直升機模型

如圖1所示,該仿真系統由仿真測試設備、模型計算機、舵迴路和飛控計算機等組成。其中,與仿真測試設備相配合的還有仿真控制臺,與飛控計算機相配合的還有地面站測控軟體。

1)仿真測試設備:運行仿真軟體,其中主要包括傳感器信息模擬軟體、舵機信息模擬軟體、多功能板信息模擬軟體。各個模擬軟體之間採用共享內存的方式進行信息交互。主要功能包括:①舵控指令接收解算並轉換成4個操縱量作為模型輸入信息;②直升機模型接收操縱指令,解算得到飛行狀態信息作為傳感器輸入數據信息;③模擬傳感系統的報文和動態特性;④和飛控計算機之間進行網絡通信;⑤和模型機之間進行網絡通信。

2)模型計算機:運行無人直升機FlightLab仿真模型;接收控制輸入,並解算得到無人直升機實時狀態數據。

3)舵迴路:舵機可接實物舵機,也可直接通過仿真測試設備中的舵機信息模擬軟體進行模擬。

4)飛控計算機:運行飛行控制軟體,接收傳感器狀態信息以及遙控信息,根據無人直升機當前的飛行狀態以及操縱指令解算得到舵機控制指令。

5)仿真控制臺:運行仿真界面程序,可接受用戶界面輸入信息,主要實現模型狀態量的曲線顯示功能,以及各種傳感器故障類型仿真、模型運行與重載控制等功能。

6)地面測控計算機:運行地面測控軟體,用於對飛行控制計算機發送遙控指令,控制無人直升機的飛行模態,並接收飛行控制計算機的下行數據,顯示、記錄無人直升機飛行過程和任務設備運行狀態。

2.2 採用仿真測試設備內部的線性化模型

如圖2所示,該仿真系統由仿真測試設備、飛控計算機和地面站測控軟體等組成。其中,仿真測試設備中除了運行傳感器信息模擬軟體、舵機信息模擬軟體、多功能板信息模擬軟體,還將運行線性化直升機數學模型模擬軟體。相比於2.1節所述的半物理仿真系統,該系統平臺搭建簡單且攜帶方便。但是,受到線性化直升機數學模型的精度限制,該系統僅適用於對仿真精度不高的情況。

3 線性化直升機模型

當進行飛控軟體邏輯仿真或者其他對模型精度要求不高的仿真時,常採用仿真機內部的直升機線性模型。其主要優勢在於便於快速搭建仿真平臺,易於攜帶(不需要再攜帶模型機),特別是大大方便在外場調試過程中的仿真工作。

線性化直升機模型主要實現以下功能:接收飛控計算機解算出的控制輸入數據;實時運行仿真模型;最後將模型解算得到直升機的相關狀態數據反饋給飛控計算機。線性化直升機模型仿真模塊的輸入輸出關係如圖3所示。

被控對象數學模型建立於機體坐標系,如圖4所示。

採用狀態空間表達式形式描述,給定被控對象的數學模型為:

其中,狀態x=[Vx Vy Vz ωx ωy ωz γ ψ θ]T,分別表示直升機縱向速度、垂向速度、橫向速度、滾轉角速度、偏航角速度、俯仰角速度、滾轉角、偏航角和俯仰角;控制輸入u=[φ7A1 B1 φT]T,分別表示旋翼總距、橫向周期變距、縱向周期變距和尾槳總距。

狀態矩陣A和控制矩陣B通過FlightLah計算得到,且隨著無人直升機飛行狀態的不同而改變。具體計算過程如下:

1)在FlightLab開發環境下,分別對主旋翼、尾槳、機身、平尾、垂尾、發動機和飛控系統等部件進行建模,並最終綜合成一個完整的無人直升機模型;

2)給定一個穩定的飛行狀態,通過FlightLab進行模型的線性化和配平計算;

3)通過FlightLab計算,分別得到0m/s、3m/s、9m/s、15 m/s、20 m/s、25m/s、30 m/s、35 m/s、40 m/s、45 m/s等穩定飛行狀態下的A、B矩陣。

4 仿真過程及結果

基於線性化直升機模型的直升機仿真過程如下:

1)啟動各個傳感器、舵機、多功能板仿真程序;

2)啟動線性化直升機模型仿真程序:

3)啟動飛行控制軟體程序;

4)通過測控軟體,發送飛行控制指令,開始飛行仿真;

5)通過測控軟體,顯示、記錄仿真過程參數;

6)對飛行仿真結果進行參數分析。

以航線飛行仿真為例,其仿真結果如圖5~7所示。

由仿真曲線可知,航線飛行高度100 m,高度控制精度能達到飛行高度的3%,飛行速度16 m/s,速度穩態控制精度能達到±1 m/s。

5 結論

該仿真系統的建立為無人直升機設計和控制策略的研究提供了試驗平臺,且方便攜帶和實際使用操作。實踐表明,這套仿真系統可以非常有效地驗證飛行控制系統的控制邏輯,直觀地驗證飛行控制系統控制效果的優劣,為飛控系統的優化設計和系統的性能評估等提供數據支持,具備了較好的工程應用價值。

相關焦點

  • 基於SPWM 逆變器控制系統的建模與仿真
    文章在狀態反饋解耦的基礎上,首先建立了SPWM 數學模型,接著對提出的兩種控制方案進行了比較,通過分析指令傳函的動態跟蹤性能和擾動傳函的擾動抑制能力,選擇了負載電流解耦的電感電流反饋,它是控制效果較好的一種方案,最後對所選的控制方案進行了系統仿真,結果表明輸出電壓波形質量高,動態響應好,擾動抑制能力強。
  • 反饋線性化直接方法的理論分析與改進
    0基於動平衡狀態理論的反饋線性化直接方法介紹  基於動平衡狀態理論的反饋線性化直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根據對被控對象的性能要求,設計出具有希望動態特性的線性參考模型;然後將參考模型的狀態作為控制系統的動平衡狀態,再利用李亞普諾夫第二方法設計控制律使系統對動平衡狀態漸近穩定。這樣被控系統的動態過程將收斂於參考模型給出的希望動態過程,從而使系統獲得預期的性能。
  • 基於Matlab/Simulink的光伏電池仿真模型研究
    摘要:介紹一種以輸出特性為基礎的光伏電池數學模型,該模型通過光伏電池的4個標準性能參數擬合出電池輸出特性,它能模擬光伏陣列在任意太陽輻射強度
  • 學術簡報|混合勵磁同步電機的反饋線性化控制新策略
    通過精確線性化控制、部分線性化控制與傳統PI控制仿真對比,結果表明,所提出的精確線性化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轉速跟蹤能力與較強的魯棒性,系統動、靜態性能均得到提升。Shinnaka等通過坐標系變換推導出HESM的動態數學模型,提出了僅適用於隱極式HESM的id=0控制方法,該方法計算量小、控制簡單,但針對凸極率較大的HESM,該方法則沒有考慮磁阻轉矩,未能使電機轉矩輸出能力得到充分地發揮。有學者針對凸極HESM提出了基於速度分區設計的基本電流控制,實現了低速區增磁與高速區弱磁的分段控制方法,拓寬了電機調速範圍、提高了輸出低速大轉矩的能力。
  • 技術乾貨|基於模型的機電一體化設計(附白皮書下載)
    Simulink 作為一個基於模型設計的平臺,結合 Simscape 物理建模軟體,從而為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提供了便利。本文試圖用一個 Drawworks (石油鑽井絞車)的例子,來闡述如何在基於模型設計的基礎上,進行機電一體化開發。◆◆◆ ◆上圖中鑽井絞車系統為一個 Simulink 仿真模型,由物理模型、控制部分和操作界面組成。
  • 三級無刷交流發電機調壓系統的建模及其仿真分析
    本文基於物理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發電機調壓系統的數學模型,然後分別利用頻域法和時域法分析了系統的動態品質及其穩定性。>(7)為鋸齒波(三角波)幅值根據三級發電機調壓系統的結構原理,建立了平均電壓檢測的Matlab仿真模型,如圖3所示。
  • 基於車輛動力學模型的AMT在環仿真實驗系統
    基於車輛動力學模型的AMT在環仿真實驗系統 丁文濤 劉大維 鄭旭 發表於 2010-12-15 10:44:58   0 引言  重型車輛具有總質量大
  • 基於MPPT算法的光伏發電併網系統仿真研究
    針對此現象,本文基於MATLAB軟體平臺建立了兩級式太陽能光伏併網系統的仿真模型,前級升壓斬波電路[1]運用電導增量法[2](BOOST)對電池最大功率點進行跟蹤;並對後級併網逆變器的控制策略進行了研究,同時仿真了在光伏電池輸出電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後級逆變器的響應特性,最後對單相兩級式光伏
  • 基於VeriStand的制導系統半實物仿真平臺的研究
    摘要:為保證制導系統半實物仿真的實時性和準確性,縮短開發周期,本文基於VeriStand、Simulink和PharLap組合方式構建實時仿真平臺。該平臺通過VeriStand實現對仿真模型的在線管理和仿真試驗的控制,以及對模型參數的在線顯示和修改;採用PharLap實時作業系統保證仿真模型執行的實時性,通過Simulink對系統進行建模,達到快速仿真設計、降低開發周期、弱化人為影響的目的。制導半實物仿真試驗表明:仿真平臺工作可靠,實時性能好,能夠提高半實物仿真試驗的開發效率和可靠性。
  • 基於MATLAB軟體心跳呼吸模型建立與仿真設計
    在生命探測和醫學研究領域,都需要進行心跳呼模型的仿真。MATLAB是MathWorks公司於1982年推出的一款高性能的數值計算和可視化數學軟體。它可以用來求解各類學科問題,包括信號處理、圖象處理、神經網絡、控制系統辨識等。用MATLAB對心跳呼吸進行仿真,可以大大提高仿真工作效率。
  • 船舶推進系統數學仿真簡介
    當進行船舶運動仿真時,比如操縱性,機槳匹配,動力驗證等,主機-螺旋槳為主的推進系統是建模的核心,也是將船舶動力與運動表現聯繫起來的關鍵因素。船舶直線勻速運動時,船舶推力與阻力平衡,主機轉速與船速均穩定,當海況發生變化或者操舵時,螺旋槳負荷發生變化,導致主機轉速跟隨發生變化,主機變化後輸出的扭矩對螺旋槳會再次產生影響。然後在調速器的作用下慢慢的趨於穩定。
  • 德州儀器公司的GC5322型集成發射方案及線性化方案的需求討論
    工程師都在尋找一種有效而靈活的基於Volterra的自適應預失真技術,可用於實現寬帶RF功放的高線性度。本文將概述不同數字預失真技術,介紹一種創新性DPD線性化電路特有的自適應算法。 在無線系統中,功放(PA)線性度和效率常是必須權衡的兩個參數。幸運的是,基於Volterra的自適應數字預失真(DPD)線性化電路可以使無線系統中的射頻PA達到高線性度高效率。
  • 基於MATLAB/SIMULINK的心電信號源仿真系統設計
    本文通過對心電信號的特徵分析,提出了基於MATLAB/SIMULINK的心電信號仿真方法,採用快速原型技術通過輸入/輸出卡,將虛擬仿真信號轉化生成實際的物理電信號,並與實際硬體電路連接起來,構成心電信號的半實物仿真模型。
  • 張江、李學偉 | 人工社會:基於Agent的社會學仿真
    在簡單的回顧了基於Agent社會學仿真的方法發展歷史之後,較詳細地介紹一個人工社會模型實例——糖域(Sugarscape)。然後就人工社會建模方法、步驟、特點以及與傳統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對比進行評論。目前,雖然人工社會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理論體系,然而它已經深深的滲透到了經濟學、社會學、組織理論、環境科學、語言學、文化學等社會科學領域,並成為社會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 一種基於物理的溝槽柵SiC MOSFET器件模型
    一種基於物理的溝槽柵SiC MOSFET器件模型Takeshi Horiguchi1, Takashi Masuhara1,Katsutoshi Sugawara2, Yasushige電路仿真工具有利於柵極驅動電路的設計。SiC MOSFET的建模一直是一個比較熱門的研究領域,各個器件製造商也為SiC MOSFET提供了不同的器件仿真模型[1-3]。文獻[4]介紹了一種可以精確仿真開關瞬態過程的平面柵SiC MOSFET的簡潔模型,在建立三個極間電容時均考慮了極間電壓相關性,特別是輸出電容和米勒電容具有漏源電壓和柵極電壓相關性。
  • TransAT | 基於歐拉三相模型的油/氣/水分離仿真
    本篇主要採用高性能多相流分析軟體TransAT,針對基於重力分離的油、氣、水三相流分離過程進行模擬分析,以預測三相流分離流動。首先採用界面追蹤技術(ITM)分離油-水混合物中的氣體,然後採用Euler-Euler方法,將水視為離散相,分離油-水混合物。
  • 步進式加熱爐仿真系統設計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產品品種不斷增多,用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加熱爐過程控制系統的控制策略和數學模型一直是人們關心的重要研究課題,對其進行不斷的改進已成為提高熱軋產品質量和產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 依據仿真模型提出一種提升EUV收集鏡反射率的方法
    ;利用磁控濺射鍍膜機在不同基底傾角下製備了Mo/Si多層膜樣品,驗證了模型的準確性;並通過建立的模型提出了一種提升EUV收集鏡反射率的鍍膜方法。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極紫外光譜儀、原子力顯微鏡等設備對多層膜樣片進行表徵;驗證了磁控濺射鍍膜模型的準確性,分析了導致收集鏡多層膜反射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最後,研究團隊基於建立的模型,提出一種提升極紫外光刻收集鏡反射率的工藝方法。分子動力學方法是最常使用的模擬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
  • 共軸高速直升機如何巧妙借用常規直升機的氣動分析模型?
    不負責任的聲明:這是一篇偏學術派的硬核論文導讀,不過中間還是有一段一點也不硬核的白話討論章節,如因強行閱讀本文誘發頭暈目眩、昏昏欲睡等症狀,丁某概不負責概要性的介紹動態入流模型(Dynamic Inflow Model)是一種在常規直升機旋翼氣動分析中很常見的氣動分析模型,可以求解出旋翼誘導速度沿方位角和展向的變化分布,由於其計算效率較高,而置信度又由於常規的動量
  • 一種基於狀態觀測器的PMSM速度觀測算法
    該算法以電機轉矩電流和機械角度作為輸入量,根據電機的數學模型和機械特徵方程,構建速度觀測器,來實現對永磁同步電機速度的精確控制。仿真及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與碼盤M法測速相比,測得的速度更加精確,並且超調量小,響應快,能起到相位補償的作用,解決了碼盤固有的相位滯後問題,同時,在負載發生變化時系統仍然能保持很好的穩定性和控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