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仿真模型提出一種提升EUV收集鏡反射率的方法

2021-01-21 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金春水研究員團隊,運用分子動力學和動力學蒙特卡羅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仿真磁控濺射法製備Mo/Si多層膜的完整物理模型;利用磁控濺射鍍膜機在不同基底傾角下製備了Mo/Si多層膜樣品,驗證了模型的準確性;並通過建立的模型提出了一種提升EUV收集鏡反射率的鍍膜方法。

極紫外光刻是最新一代光刻技術,已經用於7nm工藝節點量產。雷射等離子體光源收集鏡是極紫外光刻光學系統的關鍵元件之一,收集鏡表面需鍍制極紫外多層膜以提高反射率(極紫外光刻收集鏡和多層膜結構如圖1所示),多層膜決定了收集鏡性能的上限。因此,如何提升極紫外光刻收集鏡多層膜的反射率一直是極紫外光刻光源的重要研究目標。在過去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往往通過不斷地進行實驗來提高收集鏡的反射率。這種依靠經驗優化鍍膜工藝的過程猶如大海撈針,限制了極紫外光刻收集鏡反射率的進一步提升。

圖1. (a)極紫外光刻收集鏡實物圖;(b)極紫外多層膜工作原理圖;(c)Mo/Si多層膜截面圖

近日,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金春水團隊,運用動力學蒙特卡羅和分子動力學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磁控濺射沉積Mo/Si多層膜的完整物理模型。為了進行實驗驗證,研究團隊使用磁控濺射鍍膜機在基底傾斜的條件下製備了Mo/Si多層膜樣片。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極紫外光譜儀、原子力顯微鏡等設備對多層膜樣片進行表徵;驗證了磁控濺射鍍膜模型的準確性,分析了導致收集鏡多層膜反射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最後,研究團隊基於建立的模型,提出一種提升極紫外光刻收集鏡反射率的工藝方法。

分子動力學方法是最常使用的模擬原子之間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研究中,通過分子動力學方法仿真研究了高能量入射的Mo、Si原子與Mo、Si基底的相互作用。如圖2所示,高能量入射原子與基底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過程(a)原子反射(b)原子再濺射(c)偏向擴散(d)動能輔助擴散。研究人員通過模擬不同入射角度和能量的Mo、Si原子與Mo、Si基底的碰撞過程,得到了上述物理過程與入射原子角度、能量之間的變化關係。

研究人員使用動力學蒙特卡羅方法模擬了低能量原子在基底上發生的熱擴散過程(如圖3所示)。首先計算原子在不同位置發生擴散時所需克服的勢壘能量;然後依據勢壘能量計算原子向不同方向擴散時的概率,最終模擬了低能量沉積原子熱擴散過程。通過模擬上述物理過程,研究人員建立了磁控濺射沉積Mo/Si多層膜的完整物理模型。

圖2. (a)原子反射;(b)原子再濺射;(c)原子偏向擴散過程;(d)動能輔助擴散

圖3. 低能量沉積原子時熱擴散過程

Mo/Si多層膜的界面結構以及表面粗糙度直接影響多層膜對極紫外光的反射率。本工作通過透射電子顯微鏡(TEM)以及原子力顯微鏡(AFM)對基底傾斜多層膜的截面結構以及表面粗糙度進行表徵,驗證模型仿真結果的準確性。實驗和仿真結果,如圖4(a-b)所示,仿真結果與實驗結果幾乎一致,模型可以準確預測Mo/Si多層膜的截面結構以及多層膜表面粗糙度。多層膜對極紫外光反射率峰值歸一化結果,如圖4(c)所示,當基底傾角大於40°時,多層膜反射率快速降低;由研究結果推斷:多層膜界面粗糙度大幅增加是導致反射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圖4.(a)實驗和仿真測量得到多層膜表面粗糙度;(b)在基底傾角為0°、50°、70°的條件下(從左至右),實驗和仿真測量得到多層膜截面結構(上圖為實驗結果,下圖為仿真結果);(c)實驗測量得到的多層膜對極紫外光反射率的歸一化結果

研究團隊基於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種使用Ar離子輔助沉積鍍膜來提升收集鏡多層膜反射率的方法:在製備Mo/Si多層膜的過程中,沉積完Si層之後,引入額外的Ar離子對Si層拋光,降低界面粗糙度。本工作利用仿真模型,模擬了這一方法,如圖5(a-b)所示,引入額外的Ar離子對Si層拋光之後,多層膜的界面及表面粗糙度降低;圖5(c-d)結果,證實了該方法可以有效降低不同傾角下多層膜表面粗糙度。在實際鍍膜工藝中,可以通過調節基底掃過離子源的公轉速度(如圖6所示),來控制中心到邊緣的Si層拋光厚度,從而補償沉積粒子入射角的變化。

圖5.  在基底傾斜角度為50°時,仿真得到的Mo/Si多層膜截面結構(10個周期) (a) 沒有拋光;(b) Si層被 Ar+拋光 刻蝕厚度為 0.91nm, 入射角度為50°,入射能量為50eV;(c) 不同基底傾斜角度下模擬得到的Mo/Si多層膜表面粗糙度(沒有拋光和Ar+拋光);(d) 不同基底傾斜角度下Si層的刻蝕深度

圖6. Ar離子輔助鍍膜降低多層膜粗糙度的實驗結構示意圖

綜上所述,建立的磁控濺射完整鍍膜模型可以準確預測Mo/Si多層膜的結構,同時基於模型提出的降低多層膜粗糙度的方法也可以用於實際鍍膜工藝中,為極紫外光刻收集鏡收集效率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相關工作以「Mo/Si multilayers sputtered onto inclined substrates: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s」為題發表在Opt. Express, 2020年, 28卷, 9期, 13516-1353上。


相關焦點

  • 安世亞太:提升仿真能級,仿真體系修煉是根本
    根據中國企業仿真應用的現狀和成熟度評估,給中國仿真能級打分應該是多少分?安世亞太高級副總裁田鋒在《中國仿真能級到底有多低》中給打了30分。那麼接下來一直被追問的即是 「如何提升能級?」這一難題。在田鋒看來,提升仿真能級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仿真體系修煉!中國仿真面臨的大拿迷局,只有通過仿真能力體系的建設才能得到最終解決。
  • 一種基於線性化直升機數學模型的仿真系統
    摘要:為了配合飛行控制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本文設計了一種基於線性化直升機數學模型的半物理仿真系統。重點講述了仿真系統的系統結構以及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了線性化直升機仿真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實現過程,並以航線飛行為例給出了仿真過程和仿真結果。實際使用表明,本系統具有結構簡單、仿真準確、可靠性高的特點,達到了設計要求。
  • 長葛室式分離機模型全仿真化工實訓模型
    長葛室式分離機模型全仿真化工實訓模型很多的大型化工在使用中都是會遇到一些問題的,因為是大化工,所以在設備的使用上面會更加的小心謹慎,因為一旦出現問題就會是重大的,所以對於大化工中的設備在使用之前都是會使用化工模型來模擬實際的工作環境進行工作,然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
  • 一種基於LDMOS器件結構優化提升功率放大器功率附加效率 的方法
    在器件仿真環境中,通過對LDMOS的漂移區進行結構優化,提升器件的小信號增益,然後利用器件等效建模技術,在電路仿真環境中,搭建出功率放大器進行大信號仿真,在相同的工作條件下功率附加效率提升了約5%左右。
  • 四種射頻器件設計的TCAD仿真方法詳細解析
    這就為所考慮的電路和器件的全部大信號仿真提出了一個清楚的案例。如果工程師希望評估當時還沒有已測量數據的新器件,就必須採用TCAD解決方案。TCAD數據的大信號仿真通過四種方法完成: 1. 在TCAD中採用混合模式的瞬態仿真; 2.
  • 焊點疲勞仿真工程方法探討
    然而在今天的商用軟體中,只有兩種方法得到了實現:Rupp等人的基於力的方法和Brenner等人提出的基於應力的方法。現主流疲勞分析軟體都會採用一種Rupp等人在SAE950711上提出的基於力的方法(LBF方法)。這種方法通過計算焊核上的力和力矩,然後利用解析表達式得到焊核和熱影響區的應力,從而根據材料試驗曲線計算焊點損傷。該方法的優點是網格粗,計算快。
  • 仿真方法的意義
    隨著數字孿生概念的走紅,仿真技術也變成了熱點。仿真不是新名詞:30年前我讀研究生的地方,就是浙江大學化工仿真教研室。
  • 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基於多任務學習的深海被動定位方法
    近年來,科研人員開始將機器學習應用於水下目標的被動定位,把實際觀測數據作為訓練數據,得到具有較好定位性能的模型。海試數據難以獲取,因此,該方法的實際應用受到限制。科研人員改用聲傳播模型計算的仿真數據作為訓練數據,但這種方法和傳統匹配場方法一樣,面臨環境失配問題。
  • 與模型無關的元學習,UC Berkeley提出一種可推廣到各類任務的元...
    學習如何學習一直是機器學習領域內一項艱巨的挑戰,而最近 UC Berkeley 的研究人員撰文介紹了他們在元學習領域內的研究成功,即一種與模型無關的元學習(MAML),這種方法可以匹配任何使用梯度下降算法訓練的模型,並能應用於各種不同的學習問題,如分類、回歸和強化學習等。
  • 李航等提出多粒度AMBERT模型,中文提升顯著
    近日,字節跳動 AI 實驗室李航等研究者提出了一種新型多粒度 BERT 模型,該模型在 CLUE 和 GLUE 任務上的性能超過了谷歌 BERT、Albert、XLNet 等。BERT 等預訓練語言模型在自然語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NLU)的許多任務中均表現出了卓越的性能。
  • 天線及傳輸信道模型建模的方法及系統仿真案例概述
    傳統理論和仿真技術,很少將天線放入通信/雷達系統進行整體考量。天線設計師重點關注的是天線的方向性、效率、體積等指標,很少考慮天線和傳輸信道的配合,更難得考慮天線特性會對系統系能造成怎樣的影響。  本文通過研究業界針對通信終端及雷達系統中天線及傳輸信道模型建模的方法及系統仿真案例,總結兩個不同的系統中天線模型的差別及仿真的側重點。
  • 圖像的本徵分解模型簡介
    本徵分解問題,即從原始圖像去估計反射率圖與亮度圖的問題,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通常,現有本徵分解模型會假設亮度圖是單波段的灰度圖像,而反射率圖與原始圖像均是包含了紅、綠、藍三個波段的彩色圖像。換言之,不同的反射率圖搭配不同的亮度圖,均可能產生一幅完全一樣的原始圖像。
  • 一種基於物理的溝槽柵SiC MOSFET器件模型
    本文提出的簡潔器件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靜態特性,特別是在高柵極電壓的線性區域。除了靜態特性外,仿真的動態特性與實驗結果也吻合較好。本文所提出的簡潔器件模型有望在仿真中得到應用廣泛。1、引言SiC MOSFET由於其低通態電阻、高速開關和耐高溫等優良特性,已被用於高效率的功率變換器。
  • 將仿真帶向大眾:COMSOL 發布最新版本,進一步提升開發仿真 App 的...
    作為多物理場建模、仿真及 App 設計軟體行業的引領者,COMSOL 公司今天正式發布了 COMSOL Multiphysics® 5.2 版本,為仿真業界帶來了全球獨有的仿真 App 全集成開發環境。最新版 COMSOL Multiphysics® 及 COMSOL Server™ 仿真軟體環境不僅提升了軟體的可靠性、穩定性及運行速度,還加入了多項新功能。
  • 安世亞太分享增材製造的仿真技巧:複合材料有限元仿真計算的應用方法
    複合材料分類 複合材料可以定義為以一種材料為基體,其他材料為增強體,通過一定加工方法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宏觀(微觀)上新性能的材料,能夠在性能上對單一材料優點進行利用,補短其某些性能不足,產生更好協同效應。複合材料的基體材料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
  • 圓柱形鋰離子電池徑嚮導熱係數測試:傳熱模型的有限元仿真和驗證
    問題的提出鋰離子電池有多種規格和外形尺寸,所以鋰電池的熱性能參數測量會涉及多種測試方法和測試儀器設備。有限元仿真模擬從上述獲得的不同邊界條件時的表面溫度解析表達式,可以採用恆溫和恆流兩種不同測試方法來實現對電池徑嚮導熱係數和比熱容的測量。依據測試方法進行測試儀器設計和實施具體測試試驗前,還需進行有限元仿真模擬計算,一方面是驗證測試模型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是確定被測電池樣品之外其他輔助測量部件對測試模型的影響,由此對測試儀器設計、具體試驗方法和校準修正進行指導。
  • 天線實現多頻的方法和RFID雙頻微帶天線仿真與設計
    微帶天線概述 2.1 微帶天線的概念,發展及應用 微帶天線是一種將介質基板一面製成一定形狀金屬貼片另一面有導體接地板組成的天線。微帶天線通常用微帶傳輸線或同軸探針來饋電[5]。1953年,Deschamps率先提出微帶輻射器的概念。20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光刻蝕技術的發展以及微帶天線理論模型的提出,實際的微帶天線被製造出來。
  • Waymo利用AI生成攝像頭圖像 用於自動駕駛仿真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前,Waymo表示開發了新方法SurfelGAN,利用自動駕駛汽車收集的傳感器數據,通過AI生成用於仿真的攝像頭圖像。SurfelGAN使用紋理映射表面元素(surface elements,簡稱surfel)重建場景和攝像頭視角,以獲取位置和方向。
  • 英偉達楊健:英偉達仿真模擬方法論助力無人駕駛算法開發
    一種是大家比較熟悉的ISO26262功能安全(FuSa),這種方法論旨在預防由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產生故障導致的意外風險隱患。另一種是 ISO21448 預期功能安全(SOTIF),這種方法論旨在解決自動駕駛系統本身由於算法或者傳感器(攝像頭、雷射雷達等)本身缺陷導致致命傷害事故的問題。這也是今天分享的重點。
  • 基於Matlab/Simulink的光伏電池仿真模型研究
    摘要:介紹一種以輸出特性為基礎的光伏電池數學模型,該模型通過光伏電池的4個標準性能參數擬合出電池輸出特性,它能模擬光伏陣列在任意太陽輻射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