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點疲勞仿真工程方法探討

2021-01-15 Simcenter 3D Online

電阻點焊過程是通過電極在被焊工件上施加並保持一定的壓力使工件穩定接觸,然後輸出電流產生電阻熱來升高溫度,烙化接觸點至焊件內部形成一定尺寸的焊核,然後切斷電流待焊核凝固後去除電極壓力,焊件間即形成了牢固的接頭。

 

                           

點焊作為一種高效的連接方式廣泛應用於汽車零部件和整車的製造過程中,通常一輛轎車約有3000-5000個電阻點焊焊點,電阻點焊是車身裝配中最主要的連接方式。電阻點焊主要用於汽車車身焊裝,包括車身底板側圍、車架、車頂等部分焊裝。

                           

汽車車身結構的疲勞耐久性能一般是由點焊疲勞壽命所決定。因為焊接連接會產生一定的缺口從而造成應力集中。裂紋的起始位置一般在應力集中的地方,然後通過焊點和母材擴展,這使得通過點焊連接的結構在工作期間常常在焊接處發生失效破壞。許多汽車製造商都會對車身進行疲勞壽命分析,而車身上又採用如此大量的點焊連接,焊點疲勞仿真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顯而易見。點焊的性能與許多變量有關,如殘餘應力、材料不均勻性、焊接參數、厚度、熔核尺寸、熱影響區和基材的材料性能、塗覆層和粘合劑、載荷等。因此,需要有專業的焊點疲勞仿真分析方法和工具,實現對焊點的裂紋萌生進行足夠準確的壽命預測,以滿足工程應用需求。

 

多年來,研究人員開發並發表了多種焊點疲勞仿真分析方法。然而在今天的商用軟體中,只有兩種方法得到了實現:Rupp等人的基於力的方法和Brenner等人提出的基於應力的方法。現主流疲勞分析軟體都會採用一種Rupp等人在SAE950711上提出的基於力的方法(LBF方法)。這種方法通過計算焊核上的力和力矩,然後利用解析表達式得到焊核和熱影響區的應力,從而根據材料試驗曲線計算焊點損傷。該方法的優點是網格粗,計算快。該方法是通過精細網格模型與試驗結果對比推導出來的方法,因此對於粗糙網格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採用一維梁單元或者實體單元時相對於薄板來說剛度應該足夠大。靠近焊點的殼單元尺寸應為焊點直徑的兩倍。不考慮點焊連接的兩個金屬板的支撐作用。

Rupp的方法對有限元建模還有其它的一些要求。最早期的方法是採用的是梁單元連接殼單元,要求單元節點相容,即梁單元與殼單元垂直。但是,通常兩個鈑金件的網格是獨立網格的,因此不存在這樣的節點來連接一個梁單元,除非是基於幾何方式進行建模,在劃分殼單元之前定義好梁單元。另外梁單元使用節點是6個自由度,而殼單元只使用5個自由度。 這可能導致有限元求解時產生數值歧異問題。一般情況下,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要麼是在殼單元節點上引入額外的轉動剛度,要麼是消除殼單元額外的轉動自由度。

後來建模方式被擴展到剛性單元(Rbe2)和梁單元組合,以及剛體單元(Rbe3)和六面體單元組合(CDH方法)。在保證單元質量的情況下解決了網格不兼容問題。

Rupp最早提出的應力壽命曲線是通過1403號鋼的試樣測試得到的。這是一種冷軋扁鋼,維氏硬度約為200-300HV。考慮到點焊生產本身的不確定性遠大於板材本身的影響,所以Rupp的數據可以用於大量類似材料的點焊耐久分析。

西門子基於Simcenter 3D Specialist Durability提供完整的焊點疲勞疲勞仿真解決方案:包括動載荷獲取,焊點網格建模,焊點自動識別與焊點疲勞壽命預測。內嵌的基於力的算法除Rupp的LBF方法之外,還提供日本SAE(JSAE)開發的方法。兩種方法採用近似的理論,由於都是基於焊核上的力和力矩進行推算,這裡簡稱為力法。Rupp的方法對網格靈敏度比較高,對網格質量要求高,計算結果偏保守。Simcenter 3D Specialist Durability還提供基於應力的焊點疲勞仿真分析方法,與力法對應,這裡簡稱為應力法。

應力法是通過獲取焊點周圍網格上每個節點上的節點力(GPForce,2sides),基於內嵌的焊點有限元模型和算法,精確計算焊核徑向應力,然後利用該應力基於SN曲線進行疲勞損傷計算。焊核徑向應力的計算與節點力,板厚和焊核直徑直接相關。該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力法理論中最大的一個過渡假設:在彎曲和橫向荷載作用下,剛性焊核的直徑和約束類型是固定的。


應力法比力法明顯的優勢在於其精度高,對網格不敏感。

計算精度對比可參考以下圖表:


對網格的敏感性可參考以下圖表:

Simcenter 3D Specialist Durability可自動識別網格中的焊點,包括粗糙NVH焊點和精細化焊點。對於精細化焊點的自動識別,要求局部精細化焊點網格模型中焊點附近至少有一圈比較好的環形排列單元(washer單元),且每圈單元數量至少為5個,並通過蛛網單元連接梁單元。Simcenter 3D Specialist Durability可自動識別這種模式的精細化焊點,並支持這種類型的精細化焊點網格快速和自動創建。

為了尋找數值精度和計算成本之間的最佳平衡,開發人員進行了大量收斂性研究。在這些研究中,在不同載荷下,將不同離散程度(焊核相鄰的殼體單元數和單元類型))的模型的結果與精細網格模型進行了比較。研究的結果表明,當沿著焊核圓周使用16個均勻形狀的一階殼單元(4個節點)時,數值精度和計算量之間得到了最佳的折衷。

為提高建模效率,Simcenter 3D Specialist Durability支持焊點自動精細化。切換焊點類型即可由粗糙NVH焊點模型自動轉化為精細化焊點模型,其強大的網格建模功能保證整體單元質量達到最優。自動識別的焊點可在後續焊點疲勞仿真過程直接調用。


小結:

Simcenter 3D Specialist Durability提供兩種方法支持焊點疲勞仿真分析:

第一種傳統的基於力的方法(LBF,JSAE)。該方法直接利用相對粗糙的NVH焊點模型 (HEXA, CWELD 或 CBAR),通過預測出焊核上的力和力矩,根據解析表達式得到焊核和影響區的應力,根據得到應力計算損傷。該方法網格粗,計算快,可直接利用NVH模型。但對網格質量敏感性高,不容易獲得高精度結果。

第二種基於應力的方法。該方法用精細化的局部焊點模型代替粗糙NVH焊點,並基於內嵌精細化焊點有限元模型(疲勞求解器中)計算出應力以預測焊點疲勞壽命。該方法對局部焊點精細化網格模型有專門的要求,計算速度相對較慢,精度高。


相關焦點

  • 案例 晶片BGA封裝的焊點熱疲勞分析
    本案例是對採用BGA方式封裝的晶片進行高低溫環境下的焊點熱疲勞分析,精確預測焊點的壽命,保證了晶片封裝的可靠性,從而進一步提升了電子產品的口碑。焊點的熱疲勞分析涉及了熱分析、強度分析和疲勞分析,需要考慮溫度場與結構場的耦合分析。同時分析過程中會涉及到非線性,採用ANSYS Mechanical產品進行分析比較合適。
  • 點焊疲勞分析方法簡介
    對於汽車白車身這種複雜結構,在有限元分析中,焊點通常是採用簡化模型來模擬,一般不會給出細化的三維網格,所以無法精確計算焊點應力。Rupp等人於1995年提出,用有限元法來進行非常詳細的應力分析通常是不現實的,因為過分精細的模型通常帶來高昂的費用。所以他們認為,在工程分析和結構設計中,與點焊接頭承載載荷直接相關的名義結構局部應力比精確計算的點焊應力更為實用。
  • 無鉛焊點可靠性問題分析及測試方法
    無鉛焊料已經開始逐步取代有鉛焊料,但無鉛化技術由於焊料的差異和焊接工藝參數的調整,必不可少地會給焊點可靠性帶來新的問題。因此,無鉛焊點的可靠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敘述焊點的失效模式以及影響無鉛焊點可靠性的因素,同時對無鉛焊點可靠性測試方法等方面做了介紹。
  • 西門子汽車測試展現場全方位展示其全球領先的仿真及試驗解決方案
    現場全方位展示其全球領先的仿真及試驗解決方案。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探討汽車測試這件事:點擊展臺聚焦:用數位化定義一個時代,用軟體定義汽車的未來!>- 支持模擬和數字雙耳人工頭- 濾波器的在線圖形編輯三、新能源車工程解決方案 New Energy Vehicle Engineering Solutions新能源汽車系統集成仿真解決方案- 車輛多屬性平衡:動力性
  • PDPS軟體:機器人焊點坐標數據csv格式文件製作
    1.打開之前提取到機器人焊點數據的Excel電子表格文件,可以看到每一個焊點X、Y、Z坐標數據。,Text3 後點選同一焊點Y坐標值所在的單元格,Text4 後輸入」,」,Text5後點選同一焊點Z坐標值所在的單元格,點擊確定按鈕。
  • 仿真方法的意義
    隨著數字孿生概念的走紅,仿真技術也變成了熱點。仿真不是新名詞:30年前我讀研究生的地方,就是浙江大學化工仿真教研室。
  • 焊點失效惹眾怒?其實無鉛器件比你想像中「堅強」
    無鉛焊料已經開始逐步取代有鉛焊料,但無鉛化技術由於焊料的差異和焊接工藝參數的調整,必不可少地會給焊點可靠性帶來新的問題。因此,無鉛焊點的可靠性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敘述焊點的失效模式以及影響無鉛焊點可靠性的因素,同時對無鉛焊點可靠性測試方法等方面做了介紹。
  • ANSYS發布新一代工程仿真解決方案17.0版本
    新一代ANSYS(NASDAQ:ANSS)行業領先工程仿真解決方案為產品開發的未來巨大突破做好充分準備,能在智能設備、自動駕駛汽車乃至節能機械設備等一系列產業計劃中實現前所未有的發展。今天推出的17.0是公司45年歷史以來特性最豐富的產品版本,能將產品開發的生產力、洞察力和性能提升10倍。       仿真一直被視為新一代工業革命(工業4.0)的關鍵支柱之一。
  • 飛機發動機疲勞及抗疲勞方法
    疲勞被稱為機械構件的致命殺手,據統計,機械零部件的破壞很大比例是由疲勞引起的(根據不同的數據來源及統計方法,常見的比例在40%~90%)。比如,葉片在承受起落循環造成的疲勞損傷的同時,也承受著振動引起的疲勞損傷,其失效往往是高周低周複合失效,複合疲勞壽命將比單獨的低周疲勞、高周疲勞壽命降低很多。航空發動機疲勞壽命預測常用方法零部件從投入使用到最後疲勞斷裂的壽命,由裂紋萌生壽命和裂紋擴展壽命兩部分組成。
  • PDPS軟體:機器人焊槍工具自動選取功能介紹與使用方法
    自動選取的原理是,通過對備選工具在相關加工工藝操作點位置上進行與周邊設備的碰撞檢測,然後以友好的、可視化的方式輸出檢測結果,最後通過檢測結果直觀的選取最合適的工具,並將其插入仿真環境。本期,以機器人點焊焊槍的自動選取為例,為大家介紹一下Process Simulate軟體中的機器人工具自動選取功能Geometric Gun Search的使用方法。
  • 仿真——研發設計的工具
    02 仿真平臺、仿真方法順絡採取的策略是在開發早期階段,通過仿真技術來改進產品性能的評估方式,根據仿真結果提供的信息指導設計人員在開發過程中做出正確的決策。主要有電磁場分析、熱分析、力學分析三個方面。· 電性能仿真· 電路與系統仿真傳熱分析· 穩態傳熱分析——線性仿真——非線性仿真(溫變特性)· 瞬態傳熱分析—
  • 常用的機械疲勞分析方法,都在這裡了
    這一關鍵問題導致了能量法難於運用於工程實際。因此能量法可能不是一種十分合理和有前途的方法。 4 場強法 基本假設:由相同的材料製成的構件(元件或結構細節),如果在疲勞失效區域承受相同應力場強度歷程,則具有相同疲勞壽命。
  • 淺談PCB電磁場求解方法及仿真軟體
    商業化的射頻EDA軟體於上世紀90年代大量的湧現,EDA是計算電磁學和數學分析研究成果計算機化的產物,其集計算電磁學、數學分析、虛擬實驗方 法為一體,通過仿真的方法可以預期實驗的結果,得到直接直觀的數據
  • FPGA驗證之功能仿真和時序仿真的區別與方法
    >時序仿真。圖1 EDA工具設置(2)編譯工程。編譯帶有IP Core的工程文件。(3)編譯完成後會在工程目錄下生成「simulation-modelsim」的目錄,如圖2所示。圖2 編譯生成文件(4)加入仿真庫文件。
  • 基於疲勞破壞的吊梁壽命評估分析
    止動銷圖1 吊具結構組成示意圖焊縫在使用環境下疲勞問題的分析方法,一般包括按疲勞強度進行安全性校核和按焊縫疲勞特性曲線進行壽命預測兩大類。前者分析方法較粗糙,但易於操作和實施,它通過將不同形式的焊接接頭進行分類,根據經驗方法及修正技術給出各種焊接結構的疲勞強度,並據此評估焊接結構的安全性,該方法無法分析得到焊縫的疲勞壽命,只能定性地判別是否存在疲勞斷裂問題。
  • 通過仿真推動創新
    現在可以生產個性化的醫療設備,例如使用增材製造方法基於患者CT掃描來列印植入物。但這需要新材料和機電一體化設計方法,由於複雜性和相關成本,這些方法通常會受到阻礙。對於某些應用,必須將複雜的工程零件的設計委託給可能缺乏利用這些技術所需知識的外科醫生。
  • ANSYS如何成為全球最大的工程仿真公司?
    在即將過去的2016年,ANSYS將成為全球第一家年營業額超過10億美金的工程仿真公司。 專注於——仿真驅動產品研發創新       在成立的46年時間裡,ANSYS一直致力於推動仿真驅動產品研發創新。對工程仿真技術領域持續的專注,以及公司戰略的聚焦,使得ANSYS保持著穩定且快速的增長。
  • 疲勞強度有限元分析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有限元方法的理論更加完善,應用也更廣泛,已經成為設計,分析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然後在其分析計算基礎上,對於螺栓連接這一類型的連接的疲勞強度設計所採取的一般公式進行分類,進一步在此之上總結。本章主要介紹疲勞強度的基本概念及疲勞損傷的類型,影響疲勞強度的因素,以及作此設計的前景、目的和意義。
  • 安世亞太2020年仿真免費網絡培訓安排(上半年)
    從基本的SCIM網格劃分流程入手,介紹軟體的基本功能和工作流程,重點介紹幾種常見流體仿真模型的案例實操;以及講解如何用Mechanical建立零部件間的連接關係,如何檢查連接關係是否正確建立和連接結果的查看等。
  • 深圳大學王偉璽:複雜虛擬城市環境建模與仿真技術探討|CCF-GAIR 2019
    7 月 14 日,大會議程進入到最後一天,在智慧城市分會場,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士助理、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空間信息工程系副系主任王偉璽帶來了主題為《複雜虛擬城市環境建模與仿真技術探討》的演講。我匯報的題目是《複雜虛擬城市環境構建與仿真的技術探討》。構建虛擬城市環境的重要性眾所周知,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複雜的三維環境中,包括城市建築、道路系統、地形地貌、地質礦藏、地下工程設施等等都位於三維場景當中。如何全面透徹地對三維空間進行感知和認知表達,已經是現在城市管理治理,或者城市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服務等各個領域都必須要解決的突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