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線及傳輸信道模型建模的方法及系統仿真案例概述

2021-01-15 RFID世界網

  對於通信或雷達系統,天線都扮演著發射及接收電磁波的角色。天線性能的好壞,會對系統性能產生很大影響。傳統理論和仿真技術,很少將天線放入通信/雷達系統進行整體考量。天線設計師重點關注的是天線的方向性、效率、體積等指標,很少考慮天線和傳輸信道的配合,更難得考慮天線特性會對系統系能造成怎樣的影響。

  本文通過研究業界針對通信終端及雷達系統中天線及傳輸信道模型建模的方法及系統仿真案例,總結兩個不同的系統中天線模型的差別及仿真的側重點。

  1、通信終端中的天線模型

  移動通信信道主要存在以下特點:開放變參信道,容易受到各種幹擾影響;接收點地理環境非常複雜多樣,如大致可分為城市、近郊及農村三類;用戶具有隨機移動性。

  由於上述移動通信信道特點,導致電磁波的傳播和自由空間相比,除直射波以外,還存在較多的繞射波及散射波,同時存在不同類型的損耗:路徑傳播損耗、慢衰落損耗及快衰落損耗[1]。為在不同環境下獲得最佳接收效果,通信終端的天線儘量設計為全向天線。

  1.1 單天線終端天線模型

  對於通信系統終端,天線模型通常由其坐標及增益來進行定義;而信道模型則由噪聲、衰落、多徑等參數進行定義。針對不同類型的通信系統,常常將天線和信道模型放在一起,進行綜合考量。

  下圖引用了ADS軟體中描述的最常見的天線及信道使用模式。其中信道(PropGSM)位於基站(AntBase)和移動天線(AntMobile)之間。移動天線指標僅有增益、位置及高度、速度等信息,天線類型默認為全向天線,對系統性能的貢獻主要是增益及多徑效應、都卜勒頻移。

  圖1、GSM系統天線及信道模型

  1.2 MIMO系統中天線模型

  在移動通信中,由於多徑衰落、都卜勒頻移等因素,導致接收信號質量下降。為改善移動接收信號質量,使用雙天線分集接收技術在低成本、低實現難度的前提下明顯改善接收信號質量。使用分集天線,就是為接收到兩個以上的不相關信號,以便在後續處理中找到強度最大的信號或者進行矢量信號合成。故天線之間的相關性越低越好。天線工作的電磁環境各有不同,故在衡量天線的相關性時必須將無線環境考慮進去。可以將發射機及障礙物總效應用概率密度函數PDF(probabilitydensity function)來進行描述,其表徵了天線從不同方向接收到最強信號的概率分布特徵。

  除了空間的分集,還存在極化分集情況。使用交叉極化鑑別度XPD(Cross-PolarizaTIonDiscriminaTIon)可以描述空間電波極化情況。XPD越大,則phi方向極化分量越大,反之XPD越小,theta方向極化分量越小。

  使用復相關性(Complex CorrelaTIon)來描述處於一定電磁化境及極化情況下,兩個天線接收到的相似平均度。

  使用一些商業軟體,如EMPro,能夠針對特定的分集天線模型,設定PDF、XPD,考慮雙天線分集接收效果[2]。

  在無線通信系統仿真軟體中,能夠通過導入發射、接收天線的三維方向圖以及其相對位置,結合典型信道模型(如WINNER),對通信系統的天線及信道進行建模,從而仿真系統指標。如下圖為系統仿真軟體SystemVue中的WINNER II信道模型,其支持導入仿真或測試的多天線方向圖,並能夠設置發射、接收天線陣列的二維相對位置。

  圖2、WINNER信道MIMO天線模型設置

  通過導入單純的手機遠場方向圖及考慮SAM人頭模型的手機方向圖,創建兩種信道模型,能夠比較理想工作場景及實際工作場景下系統容量[3]。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將天線真實方向圖及天線布局融入到信道模型中,獲取天線性能對系統指標的影響。

  天線及信道模型不僅能夠應用在仿真軟體中,還能作為必要測試條件,參與到標準測試中。典型案例是是德科技的輻射兩步法(RTS)。

  輻射兩步法是把MIMO OTA 的測試分成兩步:第一階段先在暗室對終端進行方向圖測量,利用終端的上報功能測出待測件的輻射方向圖;第二階段把在第一階段中測到的方向圖信息加載到信道仿真器中,模擬出包含了待測件天線特性的無線信道。基站模擬器輸出的下行信號先和加載了待測件方向圖信息

  圖3、輻射兩步法測試示意

  的無線信道進行卷積,通過測量天線發射出來,進行接收機的性能測試。

  輻射兩步法的測量結果和已經成為CTIA MIMO OTA測量標準的多探頭方法(MPAC)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已被3GPP 認可。在2017年5月份結束的3GPP RAN4 會議上有正式批准的結論[4]。

  2、雷達系統中的天線模型

  和移動終端的全向天線不同,雷達系統的天線波束寬度一般為幾度至十幾度。雷達系統工作在搜索、跟蹤兩種模式時,需要對波束方向進行精確建模[5]。

  傳統仿真系統中,主要側重於對雷達系統進行信號流級的仿真,即考慮信號傳輸路徑及信號處理結果,並不考慮天線的方向圖及指向性對雷達系統的影響。如VSS中,考慮目標的距離及速度,將收發天線簡化為增益模型,僅影響接收機獲得的信號電平。在這種系統仿真架構下,天線僅有部分指標(如反射係數、阻抗等)能夠和級聯的射頻系統發生關聯。

  對於複雜的應用場景,需要考慮動平臺(如艦船、飛行器或戰車)及天線的位置信息。系統仿真軟體SystemVue提供了一個層次化的設計解決方案,即除了信號層面的分析以外,還可將相控陣雷達系統所處的動平臺的位置(如地心慣性坐標系)和速度信息、天線的位置信息等納入一併進行分析。這個平臺中,可以進行多目標、多站雷達的設定,也能夠進行多天線設定。

  圖4、雷達系統三層仿真設置示意

  在信號層中,設置天線的工作模式(搜索或者跟蹤)、天線方向圖等基本指標;在天線層中,設置雷達目標位置,以及雷達平臺的側傾角、俯仰角、偏航角,天線在雷達平臺中側傾角、俯仰角、偏航角;在軌跡層中,分別設置雷達收發平臺及目標的位置(經度、維度、高度)、指向、速度、加速度、運動軌跡等信息。通過在不同坐標系下進行轉換,將天線的方向圖及雷達平臺、目標的運動軌跡等信息進行綜合考慮。

  可以以EW接收機測試的示例,來說明雷達的複雜應用場景。在場景中,EW接收機(EW Rx)用於監視空間中的四個雷達站。EW接收機的任務是檢測所有這些信號、識別每個信號,並對每個雷達站的位置、速度、時間波形和頻率內容進行整理。

  圖5、EW接收機測試場景

  為了測試EW接收機,必須產生測試信號,這並不意味著簡單的將多個時間波形進行疊加。由於EW接收機可能安裝在飛機、汽車或軍艦上,用於生成該測試信號的工具必須允許用戶指定EW Rx站的位置、速度、運動軌跡等。此外,對於每個雷達站,工具必須允許用戶指定其位置、速度、時間波形、頻率、天線工作模式等[6]。

  如果需要對環境進行精確建模,信號層仿真軟體Simulink、SystemVue等就不能勝任了。使用專業的場景仿真軟體,如STK等,對目標姿態、環境進行建模,能夠獲得較為真實的目標特性。

  如圖6中,使用SystemVue產生線性調頻脈衝信號源,並經過射頻發射路徑加入射頻器件的非線性、噪聲等因素,時域信號通過接口進入STK軟體。STK中預先定義外場地形地貌以及飛機運動軌跡、飛行姿態等指標。雷達處於跟蹤模式,儘量將波束照射到飛機上,而飛機則做出各種機動動作來規避雷達探測。整個場景的時域信號會返回到SystemVue軟體中,通過後處理程序來獲得雷達的檢測概率。

  圖6、STK聯合仿真示意圖

  3、結論

  可見,在通信或雷達系統中,天線都不再以獨立的姿態出現,而和通信信道、雷達使用場景等緊密結合,共同作用。天線設計師及通信/雷達系統設計師如果能夠利用已有商業軟體及成熟理論,將天線的特性融入到系統設計中,能夠大幅度降低聯調風險,加快產品設計速度。

1

相關焦點

  • 天線布局:利用FEKO仿真的解決方案
    這些求解器已廣泛用於天線設計和天線布局、EMC、雷達散射截面(RCS)、生物電磁、天線罩、射頻器件等問題的仿真。根據求解問題的電尺寸和問題的複雜度,只需選擇使用這一個或另一個求解器。FEKO的綜合電纜建模工具解決了涉及複雜電纜的EMC問題。FEKO用於電纜分析的特殊算法是多導體傳輸線法(MTL)和MoM/MTL混合法,後者適用於電纜下方地面不連續時的分析場景。
  • 教你如何在天線設計上使用HFSS仿真軟體?
    HFSS作為業界第一個商業化的三維全波任意結構電磁場仿真工具,可以為天線及其系統設計提供全面的仿真功能:包括設計、優化及天線的性能評估。HFSS能夠精確仿真計算天線的各種電性能,包括二維、三維遠場/近場輻射方向圖、天線增益、軸比、計劃比、半功率波瓣寬度、內部電磁場場型、天線阻抗、電壓駐波比、S參數等等。
  • WiMAX系統中導頻和信道估計
    信道估計是OFDMA系統應用研究的關鍵技術,其準確程度極大地影響著系統性能,尤其是結合多輸入多輸出(MIMO)高階調製時。到目前為止,針對單輸入單輸出(SISO)-OFDM系統的信道估計方法甚多,有基於最小平方(LS)的頻域信道估計,有基於傅立葉變換(FFT)的信道估計,有基於LS準則和最小均方誤差(MMSE)準則的時域信道估計,有盲信道估計等。這些方法各有利弊,在不同系統中的性能差異較大。
  • 射頻天線:5G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5G的發展推動天線需求增加 隨著第五代(5G)無線通信系統發展,5G網絡建設和終端設備逐漸開始商用,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包括學習工作、遊戲影音、居家生活等。同時,第六代(6G)移動通信系統也成為備受學術界和工業界矚目的重要領域,前景廣闊。而在各產業鏈中,天線為最先受益環節。
  • 基於信道測量的3-6 GHz城市環境傳播特性研究
    目前移動通信系統主要使用3 GHz以下頻段,針對未來5G移動通信業務特徵,3 GHz以上頻段無線信道的傳播特性尚未充分測量和建模。再者,不同頻段的信道衰落特性研究是系統設計和優化需要考慮的基礎性問題。因此,考慮到信道特性分析對5G系統設計和性能評估的重大意義,非常有必要對這些待研究頻段的信道特徵重新考量。 信道測量是進行無線信道特性分析最直接、最精確的方法[7]。
  • 天線實現多頻的方法和RFID雙頻微帶天線仿真與設計
    RFID系統的組成大致包括計算機系統、識讀器、和標籤。其中識讀器是由天線、耦合元件、晶片組成的讀取和寫入標籤信息的設備。標籤是由天線,耦合元件及晶片組成作為應答器的設備。計算機系統是利用應用層軟體將收集到的數據進一步處理並實現應用。射頻識別在商品的物流跟蹤、物聯網技術、支付系統等方面的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研究RFID技術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2.
  • 擴頻通信系統中Rake接收性能仿真研究
    本文首先介紹無線移動通信的信道特性,然後對Rake接收的基本原理和接收機結構進行詳細描述,並對Rake接收性能進行了仿真比較。仿真結果表明,在多徑信道條件下,Rake接收方式能很好的改善接收系統誤碼性能;採用GOLD序列擴頻比m序列擴頻方式時,Rake接收方法性能提高的更明顯。
  • 基於OPNET的區域網拓撲建模仿真
    2 基於OPNET的區域網拓撲建模 優化網絡工程工具(Optimized Network Engineering Tool,簡稱OPNET)是OPNET公司開發的商用仿真平臺,支持各類通信網絡和分發系統的模擬與仿真
  • 2020年煤礦三維通風仿真系統軟體與建模技術培訓
    通風系統日常管理和風量調節,往往缺乏整體性和長期規劃,頭疼醫頭腳痛醫腳時有發生,調風方案實施效果不理想,起不到預期的調風效果。與此同時,通風系統的反覆調整以及調風期間的通風系統不穩定狀態,也給礦井安全生產帶來隱患。所以,從科學合理通風管理考慮,煤礦需要配置通風系統仿真模擬分析平臺,通過建立全礦井三維通風仿真模型,來輔助礦井日常通風管理。
  • 國內外軍用仿真技術發展現狀概述
    一、 概述 仿真技術是以相似原理、信息技術、系統技術及其應用領域有關的專業技術為基礎,以計算機和各種物理效應設備為工具,利用系統模型對實際的或設想的系統進行試驗研究的一種綜合性技術。它綜合集成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圖形圖像技術、多媒體、軟體工程、信息處理、自動控制等多個高新技術領域的知識。
  • 基於衛星通信的技術文章和經典應用案例匯總
    衛星通信系統由衛星和地球站兩部分組成。衛星通信的特點是:通信範圍大;只要在衛星發射的電波所覆蓋的範圍內,從任何兩點之間都可進行通信;不易受陸地災害的影響;只要設置地球站電路即可開通;同時可在多處接收,能經濟地實現廣播、多址通信;電路設置非常靈活,可隨時分散過於集中的話務量;同一信道可用於不同方向或不同區間。本文為大家介紹基於衛星通信的一些技術分析和實際應用案例。
  • 基於HFSS天線去耦仿真的設計
    但是在手機等移動終端,由於空間狹窄,天線單元之間間距很小,從而會產生強烈的電磁耦合。研究表明,當天線間的間距小於或等於信號波長的一半時,接收天線上所收到的信號已經明顯受到互耦效應的影響了。當天線單元之間的間距繼續減小,這種現象就會變得更加明顯,從而嚴重影響無線系統的接收性能。因此,一個空間狹窄的無線系統,在其天線設計過程中就必須考慮儘可能好的處理天線間的互耦。
  • 某車型門窗控制器PCBA的簡化建模方法
    針對某車型門窗控制器的PCBA,提出了一種有限元分析中PCBA簡化建模方法。通過對PCBA有限元仿真模態分析結果與試驗模態分析結果對比,驗證該簡化建模方法計算結果的準確性。PCBA由PCB、電阻、繼電器、天線、晶片等零件組成。晶片、電容、繼電器等器件的PIN和焊點十分微小,數量多,體積小,在有限元仿真分析前處理階段建模費時,計算過程中消耗過多計算資源。如何準確、高效地建立PCBA的有限元模型,是得到準確的計算結果的關鍵。
  • 「武士」系統精確測定5G通信信道
    手機、用戶Wi-Fi設備和大眾安全無線電等行動裝置目前大多在3千兆赫(GHz)以下的頻段工作,其天線在各個方向上具有相同的輻射。專家預測,5G技術可以通過使用24GHz以上的更高頻率的「毫米波」和高度定向、主動變化的天線模式,將數據速率提升千倍。許多儀器可以測量定向5G設備的某些參數和信道性能。
  • OFDM信道調製解調的仿真及其FPGA設計
    OFDM(正交頻分復用)是一種高效的多載波調製技術,其最大的特點是傳輸速率高,具有很強的抗碼間幹擾和信道選擇性衰落能力。  OFDM與系統框圖  OFDM的多個載波相互正交,一個信號內包含整數個載波周期,每個載波的頻點和相鄰載波零點重疊,這種載波間的部分重疊提高了頻帶利用率。OFDM每個子信道的頻譜均為sinx/x形,各子信道頻譜相互交疊,但在每個子信道載頻的位置來自其他子信道的幹擾為零,如圖1所示。
  • 四種射頻器件設計的TCAD仿真方法詳細解析
    這就為所考慮的電路和器件的全部大信號仿真提出了一個清楚的案例。如果工程師希望評估當時還沒有已測量數據的新器件,就必須採用TCAD解決方案。TCAD數據的大信號仿真通過四種方法完成: 1. 在TCAD中採用混合模式的瞬態仿真; 2.
  • 軟體無線電結構概述及其工程模型的EMC分析
    軟體無線電結構概述及其工程模型的EMC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17-11-21 20:03:11 1 軟體無線電概述 軟體無線電是1992年由MIL
  • 關於數字孿生的冷思考及其背後的建模和仿真技術
    、基於數字模型的各種活動(仿真)、物理對象以及數字模型和物理對象之間的連接(數據及仿真結果)形成一個信息物理系統,如圖2所示。以及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在建模和仿真事業中開發這些模型的能力。IMTR進而提出了迎接這6大挑戰的4類技術對策,即面向製造的信息系統,建模和仿真技術,製造工藝與裝備,企業集成。由此可見建模和仿真技術對於製造業的重要性。
  • TDS-OFDM系統的載波間幹擾消除方法
    摘 要:為了消除時域同步正交頻分復用(TDS-OFDM)系統中的載波間幹擾(ICl),通過假定信道在OFDM塊內呈線性變化,建立了TDS-OFDM在時交信道下的系統傳輸模型。在此基礎上採用一種決策反饋的方法來消除ICI。該方法使用偽隨機(PN)序列時域相關進行信道粗估計,並在一個OFDM塊內進行線性內插得到整個OFDM塊內的信道細估計。
  • 透鏡天線的分類、特點及龍伯球透鏡天線原理
    透鏡天線吸收了許多光信息工程技術,從而在通信和軍事領域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也引起了更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按照幾何光學理論,處於透鏡焦點處的點光源輻射出的球面波經過透鏡折射會聚,最終形成了平面波。這就是透鏡天線設計的總的思想的。透鏡天線是由透鏡和電磁輻射器構成。電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在其傳輸的過程中,經過不平行的不同介質時,會發生折射現象。在輻射器前安裝透鏡,可使輻射能量集中,波束壓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