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系統精確測定5G通信信道

2020-08-12 科技工作者


工程師Rodney Leonhardt,Alec Weiss和Jeanne Quimby以及NIST的SAMURAI。

美國「科學日報」網站8月10日報導,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的工程師們開發了一種靈活、便攜的測量系統,以支持第五代(5G)無線通信設備的設計和可重複性實驗室測試,新系統在寬頻譜範圍和多種應用場景下都具有前所未有的準確性。

該系統被稱為SAMURAI(Synthetic Aperture Measurements of Uncertainty in Angle of Incidence),是首個達到基本物理標準精度的5G無線測量系統。此外SAMURAI的體積也足夠小,可以運輸到測試現場。

手機、用戶Wi-Fi設備和大眾安全無線電等行動裝置目前大多在3千兆赫(GHz)以下的頻段工作,其天線在各個方向上具有相同的輻射。專家預測,5G技術可以通過使用24GHz以上的更高頻率的「毫米波」和高度定向、主動變化的天線模式,將數據速率提升千倍。

許多儀器可以測量定向5G設備的某些參數和信道性能。但大多數只能在有限頻率範圍內搜集大致信息,對一個信道的總體情況進行概況,而SAMURAI能夠為我們提供詳細的性能描述。此外,許多儀器的物理尺寸太大,可能會扭曲毫米波信號的傳輸和接收。

SAMURAI測量信號的頻率範圍很廣,目前最高可達50GHz,明年將擴展到75GHz。該系統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在網格或虛擬「合成孔徑」上的許多點測量接收信號。這樣就可以在三維空間重建接收到的能量——包括信號的接收角度。

SAMURAI可以應用於各種任務,包括驗證配備有源天線的無線設備的性能,以及環境中有金屬物體散射信號時的反射信道的測量。NIST的研究人員目前正在利用SAMURAI開發毫米波頻段的工業物聯網設備的測試方法。

該設備的基本組件包括:兩根天線,用於發射和接收信號;具有精確定時同步功能的儀器,用於產生無線電傳輸並分析接收情況;一個六軸機械臂,將接收天線定位到合成孔徑形成的網格點上。該機械臂保證了天線位置的準確、可重複,並在三維空間中追蹤各種接收模式的軌跡,如圓柱形和半球形。此外,研究人員還可以在測試設置中可以放置各種小型金屬物體,如平板和圓柱體,以模擬建築物和其他現實世界中阻礙信號傳輸的因素。為了提高定位精度,系統還添加了一個由10個攝像頭組成的設備來追蹤天線,並測量信道中散射信號的物體的位置。

測量可能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所以(穩定)信道的所有方面都可以記錄下來,以便以後分析。這些數值包括環境因素,如溫度和溼度、散射物體的位置以及測量系統的精度漂移。

編譯:李華 審稿:alone 責編: 橘子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8/200810113158.htm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5gwifi信道44和157區別_5g和wifi哪個快
    打開APP 5gwifi信道44和157區別_5g和wifi哪個快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17 11:52:21
  • 5G信道編碼之爭
    後面經過自媒體肆意編造後,版本越傳越邪乎,似乎一個通信技術確認的背後充滿了內幕,為3GPP嚴謹的技術制定蒙上了陰影。同一時間,什麼5G長碼、短碼、信道編碼、控制編碼等專業詞彙一股腦地塞給我們,讓吃瓜群眾試圖還原事件真相充滿了難度,接下曾經是通信人的小編給大家理清楚其中的技術細節。3GPP作為全球通信標準的主要制定方,每個標準的確定都是經過反覆討論、驗證以及嚴格審查以確保其可實現性。
  • 天線及傳輸信道模型建模的方法及系統仿真案例概述
    對於通信或雷達系統,天線都扮演著發射及接收電磁波的角色。天線性能的好壞,會對系統性能產生很大影響。傳統理論和仿真技術,很少將天線放入通信/雷達系統進行整體考量。天線設計師重點關注的是天線的方向性、效率、體積等指標,很少考慮天線和傳輸信道的配合,更難得考慮天線特性會對系統系能造成怎樣的影響。
  • 5G信道編碼技術及其標準化
    5G信道編碼技術及其標準化 現在通信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其中,信源編碼對於模擬信號,功能是實現模擬信號的數位化傳輸,而如果信源輸出的是數位訊號,其作用是提高數位訊號傳輸的有效性,去掉冗餘度和壓縮原始信號的數據速率。
  • 超能課堂(137):5G信道編碼之爭
    信道編碼也叫差錯控制編碼,可以說是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中的核心要素,是所有現代通信系統的基石。它承擔起數據糾錯功能,防止你手機發送的是「不行」,而在電磁波傳輸過程由於各種幹擾導致數據出現丟失,到了別人手機就變成了「行」,這樣的誤會可就大了,因此移動通信系統普遍引入信道編碼技術。那麼長短碼又是什麼?
  • 世界各個地區WIFI 2.4G及5G信道劃分表(附無線通信頻率分配表)
    下表是常用的 2.4GHz頻帶的信道劃分。實際一共有14個信道(下面的圖中畫出了第14信道),但第14信道一般不用。表中只列出信道的中心頻率。每個信道的有效寬度是 20MHz,另外還有2MHz的強制隔離頻帶(類似於公路上的隔離帶)。即,對於中心頻率為 2412 MHz 的1信道,其頻率範圍為2401~2423MHz。
  • 大功率多信道通信系統中無源互調的產生機理和測試系統的設計(一)
    在大功率、多信道通信系統中,存在各種各樣無源器件(天線、射頻饋線、連接件、避雷器、濾波器、雙工器、定向耦合器、射頻終端負載及衰減器等),這些無源器件的非線性會產生相對於工作頻率的更高次諧波,而這些諧波與工作頻率混合在一起會產生一組新的頻率,其最終結果就是在空中產生一組無用的頻譜從而影響通信系統的正常的通信。這就是大功率多通道通信系統中無源互調幹擾問題。
  • 炙手可熱的5G,如何逼近信道容量的香農極限?
    C是單信道的信道容量,是指我們建立了一個單點輸入、單點輸出的通信通道(我們稱為信道)後,這條通道每秒最多可以傳送多少bit的信息量。B是信道的帶寬,可以簡單理解為分配給一個信道可用的頻率範圍的一半;S是傳送信號的平均功率,而N則是噪聲或者幹擾信號的平均功率。
  • 5G核心技術:信道編碼背後的小故事
    大家知道,華為現在已經成為了第五代移動通信(5G)產業的領導者。特別是華為主推的極化(Polar)碼成為了5G控制信道短碼方案,在這背後承載了多少人的努力和令人回味的故事呢?小編整理了一下。信道編碼是5G系統中最為核心的技術之一,此方案的確立也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在5G通信標準制定過程中最受矚目的階段之一。2016年下半年,3GPP開始針對5G最重要的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通信(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場景進行技術標準化工作。
  • 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向著更為深入多元化方向發展
    隨著通信需求量的增加,傳統的CDMA移動數據傳輸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需求促使更為高效的通信運營模式的出現,5g網絡的研發與調試的速度相比於前幾代通信模式更為快速。世界移動大會-上海近日在滬成功舉辦,展會中展示了許多關於5g網絡的新型研究成果,通過這些研究得以窺見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   5g網絡,性能的指數提升   不同於傳統的移動通信服務模式,5g網絡相比於4g網絡,極大的擴展了傳輸的帶寬與能夠負載的信息量級,直觀的表現就是對於行動網路傳輸視頻流的性能提升,減少卡頓,提升畫面質感,單位時間傳輸的有效信息量更多。
  • 無線安全通信系統設計方法研究
    架構的無線通信系統。系統分別對無線信道的兩種特徵進行採集,然後利用特徵值對無線通信鏈路的通信過程進行加密。經測試得到生成密鑰的匹配性指標,對比實驗數據明確同一條件下採集不同特徵值保密通信的優劣,從而為工程應用中無線鏈路安全通信提供一種參考手段。
  • 解析4G至5G無線通信測試及射頻儀器的那些事
    、協議一致性測試系統、RRM一致性測試系統;通信企業生產階段的常用儀器是大家熟悉的終端綜測儀、以及前面提到的信號源、頻譜儀等通用測試儀器;在網絡建設與優化階段,發射機、掃頻儀、手持頻譜儀等各類工程儀表是常用的測量工具。
  • 4G通信系統中OFDM技術的分析
    因此,在4G移動通信系統中採用了OFDM技術作為其核心技術,它可以在有效提高傳輸速率的同時,增加系統容量、避免高速引起的各種幹擾,並具有良好的抗噪聲性能、抗多徑信道幹擾和頻譜利用率高等優點。   本文將對OFDM的基本原理以及其調製/解調技術的實現和循環前綴技術進行介紹,並在三個主要方面將OFDM與CDMA技術進行對比分析。
  • 中國科大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在自由空間信道實現測量...
    美國物理學會Physics網站以「量子物理保證無線通信安全 」(Securing a Wireless Link with Quantum Physics)為題專門對該工作做了報導。這項成果不僅實現了將MDI-QKD從光纖信道拓展到自由空間信道的突破,也開啟了在自由空間信道中實現基於遠距離量子幹涉的更複雜的量子信息處理任務的可能。
  • 基於OFDM的水聲通信系統設計
    該技術的主要思想是將所能利用的頻帶信道劃分成多個正交子信道,在每個劃分子信道上進行並行傳輸,降低信道上信號傳輸的速率,信號帶寬小於信道的相干帶寬,從而大大消除符號間幹擾,並且子信道上的載波間有部分重疊而使頻帶的利用率得到提高。這種技術在水下通信中得到廣泛應用。
  • 5G時代來了,還不了解通信原理嗎?
    一、通信系統的組成1、通信系統的一般模型信源 發送設備 信道 接收設備 信宿信源:把待傳輸的消息轉換成原始信號,即基帶信號,完成非電信號到電信號的轉換。發送設備:將信源和信道匹配起來,即將信源產生的基帶信號變換成適合咋信道中傳輸的信號。信道:信號傳輸的通道,同時對所傳輸的信號產生損耗、時延和幹擾。噪聲源:是信道中的所有噪聲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統中 其他啊各處噪聲的集合。
  • 衛星通信系統是什麼 衛星通信系統特點介紹【詳解】
    近年來為大多數讀者耳熟能詳的幾個全球移動衛星通信系統,國際移動通信衛星(ICO)、銥(Iridium)和全球星(Globalstar)系統都屬於中軌道(MEO,5000km~15000km)、 低軌道(LEO,500km~1500km)衛星通信系統。通信衛星按工作區域可分為國際通信衛星、國內通信衛星和區域通信衛星。
  • 量子通信研究首次實現高保真度32維量子糾纏態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高維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團隊中的李傳鋒、柳必恆研究組與奧地利科學院馬庫斯·胡貝爾教授研究組合作,首次實現了高保真度的32維量子糾纏態。
  • 毫米波:5G部署跳不過的一道坎 - 行業動態_數據通信頻道 - 企業網D...
    20世紀80年代的第一代行動網路給消費者帶來了模擬話音信道(analog voice),90年代集成電路和數位訊號處理的出現促使2G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網絡容量。3G誕生於世紀之交,將移動數據與語音有效結合,用戶甚至可以在回覆郵件時撥打電話。2010年以後,4G的爆發提高了無線網際網路的速度,使得手機能夠使用各種各樣的桌面應用。儘管如此,通信行業和客戶之間仍然是隔離的。
  • 詳解5G通信:5G技術現狀與未來趨勢展望
    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網絡,如果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5G,那就是「快」。5G不僅會極大地改變人們現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升通信效率,還可以加大很多前沿技術和產品落地的可能性。5G牽動著許多企業的神經,足以改變移動通信產業的格局,甚至牽扯到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