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能課堂(137):5G信道編碼之爭

2021-01-13 超能網

前一段時間,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IMT-2020)在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情,禍起於各大問答平臺,矛盾一致指向了聯想的「不愛國行為」——在確認5G信道編碼標準時,沒有把票投給華為的Polar碼。後面經過自媒體肆意編造後,版本越傳越邪乎,似乎一個通信技術確認的背後充滿了內幕,為3GPP嚴謹的技術制定蒙上了陰影。同一時間,什麼5G長碼、短碼、信道編碼、控制編碼等專業詞彙一股腦地塞給我們,讓吃瓜群眾試圖還原事件真相充滿了難度,接下曾經是通信人的小編給大家理清楚其中的技術細節。

3GPP作為全球通信標準的主要制定方,每個標準的確定都是經過反覆討論、驗證以及嚴格審查以確保其可實現性。為了確保標準按進度完成,3GPP下面分為RAN、SA以及CT三大領域工作組,各自負責不同各任務,RAN主要負責無線接入網絡相關的內容,SA主要負責業務和系統概念等相關的內容,CT負責核心網和終端等相關的內容,而且還會在三大工作組下再細分幾個工作組。

其中RAN1工作組負責無線接入網物理層設計,其中就包括信道編碼。信道編碼也叫差錯控制編碼,可以說是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中的核心要素,是所有現代通信系統的基石。它承擔起數據糾錯功能,防止你手機發送的是「不行」,而在電磁波傳輸過程由於各種幹擾導致數據出現丟失,到了別人手機就變成了「行」,這樣的誤會可就大了,因此移動通信系統普遍引入信道編碼技術。

那麼長短碼又是什麼?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天大的誤會,主要是當時中興提出了一個混合信道編碼方案R1-1610607,提出同時使用LDPC+Polar編碼,此後華為也提過類似的方案R1-1610805。以數據信道數據塊大小分為長碼塊和短碼塊,長碼塊用LDPC,短碼塊用Polar,但最終未被主席會所接納。

又因為信道編碼裡頭還劃分了數據信道編碼以及控制信道編碼,由於數據通常碼長比較長,而控制碼長非常短,不明所以然的人就誤以為長碼就是數據信道編碼,而短碼是控制信道編碼,其實這是一種誤讀的,其實長短碼都是用於描述數據信道編碼。

那麼LDPC、Polar、Turbo三雄爭霸又是什麼情況?

信道編碼採用誰家的方案,其實不單單體現國與國之間的較量,其實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也是有密切關係,信道編碼方案的優勢、成熟程度最終會對終端基帶的複雜度、成本造成重大影響。而且最終某一個信道編碼方案成為5G標準方案,誰家擁有該專利越多,最後從中收取的專利費用就越多,這個就是涉及到商業利益互博了,佔大頭的還能掌握住5G標準的大權,這個參考高通在CDMA制式上的超強控制能力,以及收專利費收到手軟的例子。

在制定5G標準過程中,經過前期的較量,眾多編碼方案經過討論、考核後,只剩下三個比較有前途的編碼,分別是法國電信的Turbo code、美國高通主推的LDPC Code,還有來自中國華為主推的Polar Code。而這三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非常接近香農極限。

1948年Claude Shannon提出了通信領域非常重要的香農定理,揭示了信道信息傳送速率的上限(比特每秒)和信道信噪比及帶寬的關係,而且存在一個上限問題,還可以通過信道編碼的方式來實現更可靠通信。

通信系統框架圖

隨著我們對於網速要求越來越高,通信人不斷在探索更加接近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其中比較優秀的方案成功突圍,成為5G候選標準之一。

Turbo碼,渦輪碼

Turbo碼的誕生也很神奇,發明它的人卻不是通信行業的工程師,而是兩名來自法國電機工程師C.Berrou和A.Glavieux,使用了迭代解碼的辦法解決了困擾通信人已久的計算複雜性問題,開創了全新的通信時代,這時候原本與香農極限相差2-3dBA,突然一下子就進入到0.1-0.01dBA的水平。

Turbo碼很快成為了3G、4G移動通信技術中採用的編碼技術,但它的缺點很明顯,由於它採用了兩個分量解碼器之間進行迭代解碼,解碼時長上要高於其他方案,這個對於5G願景中超低時延要求不符合,很快就淡出考慮範圍之內。一種編碼用三代的願望就此落空了。

LDPC碼,低密度奇偶校驗碼

最早在1963年由美國MIT的Robert Gallager在博士論文《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中提出,不過你可知道Robert Gallager師承何人?正正是前面提及開創了《資訊理論》與香農定理的Claude Shannon。

但LDPC當時缺乏性能足夠強大的CPU來支持大規模並行運算,受到技術限制未發展起來。但金子終會發光的,直到Turbo碼被商用後,再度被通訊學家重新提及,發現其優勢明顯,很多行業都進行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攻關研究,用途極為廣泛,你看現在很多WiFi標準、SSD固態硬碟上已經應用上這種編碼。

LDPC Tanner圖

LDPC利用校驗矩陣的稀疏性,使得解碼複雜度只與碼長成線性關係,在長碼長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有效的進行解碼,因而具有更簡單的解碼算法。由於LDPC可以使用高效的並行解碼構架,其解碼器在硬體實現複雜度和功耗方面均優於Turbo碼,在利用計算機找到最優秀的LDPC碼,其極限性能距香農理論限已經縮小到0.0045dB水平。

Polar碼,極化碼

相比於Turbo碼、LDPC碼有悠久歷史,極化碼顯得相當年輕,土耳其Erdal Arikan在2008年最先通過研究信道極化現象提出了Polar Code極化碼,更湊巧的是,LDPC碼的發明人Robert Gallager就是Erdal Arikan的MIT導師,沒想到一對師徒各自研究出可以影響5G行動網路格局的信道編碼。

Erdal Arikan在講解Polar碼

Polar碼是首個能從數學上被嚴格證明達到信道容量極限的編碼方案,比起Turbo碼、LDPC碼更加優秀。曾有通訊專家表示,如果不考慮通信系統設計問題,就單一的編碼技術而已,Polar可以說已經走到了信道編碼技術「盡頭」,除非是找到比Polar碼更低複雜程度的編碼,更加容易解碼,否則Polar碼可能就是編碼技術的巔峰。這也是華為看中了它的前景,在這方面花了大量時間、人力、物力去攻關Polar碼技術,掌握大量的基礎專利。雖然Polar碼不是出自中國之手,但是由華為主導推動並發揚光大的。

然而Polar碼雖然極具潛力和優秀,目前就編解碼複雜性問題而言還是一道坎,只能利用Successive Cancelation List算法,以較低複雜度的代價實現最大似然解碼,而且在硬體不適合併行計算。

其次就是Polar碼實在是太年輕了,從來沒有應用於實際通訊系統,不像Turbo碼、LDPC碼的廣泛用於各種通信系統中,很多東西還是基於理論基礎之上,落實到硬體設計、系統設計上是否還有問題就很難說一時半會能不能完成,畢竟5G網絡商用時間迫在眉睫,整個產業鏈都在等標準的落實,如果不能快速成熟,Polar碼可能會錯過5G的黃金時代。

還原聯想在5G信道編碼投票上都幹了些什麼

這個可能要從三場關鍵性會議說起:

RAN1#86

當時的R1-16799提案就是LDPC要一統數據信道編碼天下,而華為提議的R1-168040則是希望Polar碼能作為數據信道的候選方案之一。不過這次會議就純討論、摸底性質,沒有說必然的。

聯想之所以會同意LDPC方案,這個可能和聯想早期收購了摩託羅拉有很大關係,因為摩託羅拉早期以通信起家,更是造了全世界第一支手機,前期積累下大量的基礎專利,其中就包括了LDPC的40個標準基礎專利,被收購以後就落到了聯想手中,為了公司利益著想,站隊LDPC碼是合情合理,根本不存在什麼「不愛國」行為,況且當時在會議上,中興、Vivo、小米、北京信威通信也都支持了LDPC。

RAN1#86b

這次還是繼續上次的話題,到底用哪個作為信道編碼,然而這次聯想和摩託羅拉再提議LDPC成為5G數據信道唯一編碼,支持名單非常豪華,清一色美歐日韓的大公司,而中國公司開始轉向了華為的R1-1610850提案,就是長碼用LDPC、短碼用Polar。這次方案選擇的火藥味就更重了,聯想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因此這個事情成了「聯想不支持華為Polar事件」的導火索。

但是這場會議沒有實質的方案被確立,大會一看,大家沒有統一意見不是辦法,最後組織了一場「否決投票」,你可以選擇棄權,但如果你不贊同該方案,就一定要投否決票。

一共有三個方案:長碼LDPC,短碼Turbo;長碼LDPC,短碼Polar;長短碼都用LDPC。而這三個方案投否決的公司分別有33、27、24家。這也是某些自媒體所說,因為聯想的錯誤決定,導致華為的Polar碼輸給了高通的LDPC碼,但明顯這是不正確、斷章取義的說法。

最後大會充分與各方溝通,決定數據信道編碼中的長碼使用LDPC碼,短碼待定。

RAN1#87

這一次華為的R1-1613307方案要求短碼使用Polar獲得55家公司的支持,其中就包含了聯想和摩託羅拉,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轉變態度。而高通陣營的R1-1613342方案作出了讓步,在特殊小碼塊以及控制信道下用Polar,其餘短碼仍用LDPC,支持者有31家。

那麼華為贏了?很遺憾,3GPP會議並不是簡單地投票,而是一個求同存異、協商的過程,要考慮站隊的公司背後的市場分量以及技術實力,明顯高通陣營更勝一籌,更有話語權。結局就是華為同意控制信道採用Polar碼,短碼仍採用LDPC碼,這也算是華為辛苦得回來的收穫吧。

至此,對於5G非獨立組網的信道編碼標準已經確立,LDPC成為了數據信道的唯一編碼,而Polar成為控制信道編碼。

相關焦點

  • 5G信道編碼之爭
    本文經超能網授權轉載,其它媒體轉載請經超能網同意前一段時間,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5G(IMT-2020)在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情,禍起於各大問答平臺,矛盾一致指向了聯想的「不愛國行為」——在確認5G信道編碼標準時,沒有把票投給華為的Polar碼。
  • 5G信道編碼技術及其標準化
    一、5G信道編碼技術 對於5G移動通信而言,信道編碼與多址接入技術、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一起構成5G空中接口的三大關鍵技術,成為國際組織、各大公司討論、布局的熱點。2016年5G的標準化進程中,信道編碼方案成為討論的熱點。為此,本文針對5G的三種信道編碼技術做出了詳細介紹。
  • 5G核心技術:信道編碼背後的小故事
    特別是華為主推的極化(Polar)碼成為了5G控制信道短碼方案,在這背後承載了多少人的努力和令人回味的故事呢?小編整理了一下。信道編碼是5G系統中最為核心的技術之一,此方案的確立也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在5G通信標準制定過程中最受矚目的階段之一。
  • 「聯想事件」折射5G標準之爭
    原標題:「聯想事件」折射5G標準之爭   5月16日,針對聯想「5G投票」事件引發的輿論風波,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聯想控股總裁朱立南聯合發布內部信,說明「5G投票」的實際情況和調查結果。同時,華為也做出澄清聲明。
  • 5gwifi信道44和157區別_5g和wifi哪個快
    打開APP 5gwifi信道44和157區別_5g和wifi哪個快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17 11:52:21
  • 超能課堂:散熱風扇軸承之爭——滑動軸承如何登上王座?
    上一次關於電腦散熱的超能課堂裡講到了風扇對散熱系統的作用,提到了決定風扇的風量和風壓兩個概念,這兩個性能主要由風扇的扇葉設計來決定,散熱器藉助風扇扇葉的轉動將其機械能轉換為空氣的勢能和動能,從而形成強制對流將鰭片熱量傳遞到環境中來幫助CPU降溫。
  • 華為工程師純技術解讀5G編碼標準
    在通信系統架構中,信源編碼的功能是實現模擬信號的數位化傳輸,而信道編碼則主要解決數字通信的可靠性問題。提高正確識別信號的能力和通信的可靠性,是保證信息高效、可靠傳輸的關鍵步驟。5G信道編碼技術究竟是怎麼回事?本文告訴你。
  • 技術解讀聯想5G編碼投票事件,真相如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風雲之聲」聯想2年前5G編碼標準投票的歷史,被舊事重提,「聯想導致華為在投票中輸給高通」成為群眾關注焦點。在中美正在進行貿易戰與技術戰爭的背景下,聯想受到了很大的輿論壓力,創始人柳傳志都出來公開發聲。
  • 炙手可熱的5G,如何逼近信道容量的香農極限?
    [4, 5]逼近香農極限信道容量,是理論上的一個極限值,被稱為香農極限(Shannon limit)。真實的通信過程,要接近極限並不容易。為了對抗信道中的幹擾,我們必須對要傳遞的信息進行編碼。當然,這樣編碼的效率非常低,浪費了信道的容量。而一個好的編碼,不但要能克服噪聲或者幹擾,其中用來克服幹擾的信息位數還要足夠少,這樣才有可能接近香農極限。這樣的碼雖說不好找,但真找起來也不是特別困難。不過,人們很快就發現,很多碼的解碼過程實在太複雜,沒有辦法設計出能馬上解碼的晶片。
  • 業內人士解密:5G為何採納華為的Polar碼?
    關於這三種編碼方案之爭,這已經是5G標準的第二次較量。在2016年10月14日葡萄牙裡斯本舉行的會議上,LDPC碼戰勝了Turbo碼和Polar碼,被採納為5G eMBB場景的數據信道的長碼塊編碼方案。  在這個背景下,這一次關於短碼塊編碼方案的爭論更為激烈。
  • 華為的5G技術,源於這種數學方法-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多維度報導...
    科技企業的國際競爭,是專利之爭,也是利益之爭,必須先下手為強。  而極化碼的數學原理是什麼呢?大家可以看下圖這篇文章,大概需要有一些通信與編碼的基礎知識才可以看明白。當然如果具備線性代數或者群論的知識,那麼只需要花下時間,肯定可以看懂極化碼的原理。
  • 5G標準投票到底怎麼回事?
    三個主導方案:華為主導:Polar編碼;高通主導:LDPC編碼;歐洲國家主導:Turbo2.0編碼,2016年10月葡萄牙舉辦的86次會議討論中,最終確定eMBB場景數據信道長碼編碼方案採用高通主導的LDPC編碼。
  • 老司機這樣解讀編碼與調製
    而在計算機網絡中,對信源的資格並無特 殊限制,任何一個網絡中的計算機都可以成為信源,當然任何一個網絡中計算機也可以成為信宿  編碼與調製  由於傳輸介質及其格式的限制,通信雙方的信號不能直接進行傳送,必須通過一定的方式處理之後,使之能夠適合傳輸媒體特性,才能夠正確無誤地傳送到目的地。
  • 5G NR調製和編碼方案–調製和碼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通信百科,ID:Txbaik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調製Modulation和編碼方案Coding Scheme(即,MCS)定義了一個符號可以攜帶的有用比特數。
  • 5g的關鍵技術有哪些
    5G作為新一代的移動通信技術,它的網絡結構、網絡能力和要求都與過去有很大不同,有大量技術被整合在其中,5g的關鍵技術包括:基於OFDM優化的波形和多址接入、實現可擴展的OFDM間隔參數配置、OFDM加窗提高多路傳輸效率、靈活的框架設計、超密集異構網絡、網絡的自組織、網絡切片、內容分發網絡、設備到設備通信、邊緣計算、軟體定義網絡和網絡虛擬化。
  • 淺談極化碼與5G技術
    通過前面的介紹大家知道了,極化碼是5G技術信道編碼技術之一,說是之一是因為還有Turbo碼和LDPC碼,三種編碼都有可能成為5G的技術標準。LDPC碼是傳統通信標準巨頭高通提出來的,其實LDPC碼在1963年就被人提出了,一直未受到重視,直到1996年,在Turbo碼的基礎上對LDPC碼重新進行了研究,發現其具有逼近香農限的優異性能,並且具有解碼複雜度低、可並行解碼以及解碼錯誤的可檢測性等特點,很快成為了信道編碼理論新的研究熱點。
  • 路由器信號分為2.4G和5G,有什麼區別?
    大部分的無線路由器將支持2.4G和5g頻段。面對兩個頻段有什麼區別?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什麼樣的頻段,就在這裡說一說。對用戶來說,最大的區別有4點:傳輸速度:同一個WiFi下,5g頻段要比2.4G頻段快很多;一個高速公路,一個國道的區別。
  • 英魂之刃超能企鵝攻略 超能企鵝技巧細節
    英魂之刃超能企鵝怎麼玩?這個英雄怎麼說呢?厲害的人玩起來傷害爆表,不會的人總覺得傷害不足。其實不會這個英雄的人只是少了一點這個英雄的技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以上就是英魂之刃超能企鵝玩法技巧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5G Wi-Fi如何設置 網速更穩定
    如果關閉無線功能,則可以關閉5gwi-fi。用更少的人設置Wi-Fi頻道和頻道帶寬一般來說,如果5GHz附近的人很少,則可以使用149、153、157、161和165。事實上,路由器可以支持超過這些通道。例如,刷其他固件也可以支持36-64和100-144之間的通道,這樣它們可以使用和通道更多,不容易相互幹擾。
  • 「武士」系統精確測定5G通信信道
    許多儀器可以測量定向5G設備的某些參數和信道性能。但大多數只能在有限頻率範圍內搜集大致信息,對一個信道的總體情況進行概況,而SAMURAI能夠為我們提供詳細的性能描述。此外,許多儀器的物理尺寸太大,可能會扭曲毫米波信號的傳輸和接收。SAMURAI測量信號的頻率範圍很廣,目前最高可達50GHz,明年將擴展到75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