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
成立於1998年12月,多個電信標準組織夥伴籤署了《第三代夥伴計劃協議》。3GPP最初的工作範圍是為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制定全球適用技術規範和技術報告。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基於的是發展的GSM核心網絡和它們所支持的無線接入技術,主要是UMTS。隨後3GPP的工作範圍得到了改進,增加了對UTRA長期演進系統的研究和標準制定。
3GPP定義的3大應用場景:
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又分用於傳輸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和用於傳輸數據信息的數據信道;
海量物聯網通信(mMTC):大規模物聯網業務;
低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如無人車等。
三個主導方案:華為主導:Polar編碼;高通主導:LDPC編碼;歐洲國家主導:Turbo2.0編碼,
2016年10月葡萄牙舉辦的86次會議討論中,最終確定eMBB場景數據信道長碼編碼方案採用高通主導的LDPC編碼。
聯想在此處支持了LDPC獨佔eMBB數據信道的選擇。使LDPC獨佔支持陣營數量達到16家;而認為需要同時使用LDPC和Polar碼的成員共有17個。隨後在三個可選編碼方案裡,對華為有利的備選方案聯想投了棄權票。最終達成的結論是,至少在eMBB數據信道裡,傳輸塊大小大於X值時,採用LDPC;而小於X值的信道不確定,等下一次會議在Polar、LDPC和Turbo中選出一個編碼方案。聯想取得高通5G晶片首發權。
2016年11月美國舉辦的87次會議的討論中,最終確定eMBB場景控制信道短碼編碼方案採用華為主導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
長碼、短碼分界的X之爭:華為帶頭的56個成員(包括聯想在內)提出將Polar碼作為eMBB上行下行數據信道裡小於1024位的數據塊的編碼方式,受到高通等14個成員的反對,最後X值上限改為255位;(短評:56對14,結果屈服了,華為的戰果大打折扣)。
會議最終達成的決定是,高通主導的LDPC拿下了eMBB的上行下行數據信道,華為主導的Polar拿下了eMBB的上行下行控制信道。5G NR信道編碼標準的爭奪到此劃上句號。
聯想的電腦處理器用的是英特爾的,作業系統是微軟的,聯想自己的專利技術來自摩託羅拉,與高通的方案更適合。聯想從自身企業發展角度、專利技術儲備、前期技術儲備出發,可以理解,可是我卻不贊同,感覺快成了現代「八大皇商」,噁心。華為的方案沒有比對手先進很多,更沒有到達拉開差距。這很正常,因為信息技術靠積累,而中國積累的速度已經很快但是整體仍然落後,只想說以後換手機我買華為。
突然讓我想起來「造不如買」的那些人,聯想你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