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極化碼與5G技術

2020-12-05 千家智客

[導讀]最近土耳其比爾肯大學的阿里坎教授造訪華為總部,受到了極為隆重的歡迎,不少媒體也給了跟蹤報導。

  最近土耳其比爾肯大學的阿里坎教授造訪華為總部,受到了極為隆重的歡迎,不少媒體也給了跟蹤報導。不少人可能會有疑問,這位教授是何許人也,能得到如此厚待。阿里坎在通信界被尊稱為「極化碼之父」,他在2008年提出了「極化碼」,得到了華為大力支持,是5G通信的基礎技術。現如今5G技術很火,幾大運營商也都展開了5G的測試工作,但實際5G的標準仍沒有確定下來,負責5G通訊標準技術的組織3GPP,3GPP由16個工作組組成,負責制定終端、基站和系統端到端技術的標準規範。3GPP正在討論R16標準的內容,R16可以看作5G最終版本標準,等到它完成並凍結之後,5G才將實現全面商用,預計時間是2020年3月,那個時候形成的5G標準才是完整的5G標準。從2G到4G標準制定中,幾乎很少看到中國參與的身影,這使得中國的通訊企業不僅要繳納大量專利費,還因為技術不過硬,面臨艱難的市場競爭地位。隨著中國通信業的發展,漸漸掌握了一些核心技術,直到5G標準的來臨,中國有了翻身機會。現在,中國已經有幾十家企業或機構成為了3GPP的夥伴,包括設備商華為、中興、大唐、普天、晶片製造商海思、展訊等,手機廠商VIVO、OPPO、努比亞、酷派、小米,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及中國信通院等。

  極化碼正是華為一直在積極倡導的5G技術,在極化碼的技術研究上投入了數十億美元,技術上已處於領先地位,擁有大量專利,能夠基於現有技術很快推出商用產品,試想若是標準落在別人手中,就需要按照人家的標準來設計產品,自然慢人半拍,而且還需要交大量的專利使用費,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劣勢,難以翻身。其實,在3G的時代,我們也推出了TD-CDMA技術,可惜的是全球只有中國及少數幾個國家採用了這一3G技術,和歐美的3G技術在市場使用範圍上無法相比,這使得TD-CDMA技術也發展得不夠快,中移動的3G網絡沒有了在2G時代的大幅領先優勢,現在中電信CDMA2000和中聯通WCDMA技術,獲得了不少原來移動的用戶。到了5G,這種情況應該會有所改觀,中國的通信技術已經不再局限於國內,在國際通信舞臺上也有了自己的位置。華為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移動通信設備製造商,中興是世界第五大移動通信設備製造商,在全球的移動通信市場上佔據了半壁江山,它們的5G技術研究也走到了世界前沿,引領未來通信發展的方向。俗話說:「三流公司賣產品,二流公式賣方案,一流公司賣標準」,非常符合市場現實,只有掌握了行業的標準,才能獲得超過50%的市場份額和利潤,這樣的公司永遠在市場上富有競爭力,不會被拉入價格仗的隊列中。縱然。不少公司為了獲得訂單通過價格戰打得焦頭爛額,擁有技術標準的公司則通過專利許可也可以大賺它一筆,就比如賣手機的,大部分賣手機的企業都需要向高通支付專利費,而且是按照臺數交的,賣的越多,需要繳納的專利費就越多。

  通過前面的介紹大家知道了,極化碼是5G技術信道編碼技術之一,說是之一是因為還有Turbo碼和LDPC碼,三種編碼都有可能成為5G的技術標準。Turbo碼是3G和4G時代使用的標準,陣營代表是Orange和愛立信,由於4G最大速率不過1Gbps,Turbo碼還能應付,但遇到更高速率5G時就遇到了瓶頸,所以在5G標準上,Turbo碼獲得的支持很少,5G基本就成了LDPC碼和極化碼的戰爭。LDPC碼是傳統通信標準巨頭高通提出來的,其實LDPC碼在1963年就被人提出了,一直未受到重視,直到1996年,在Turbo碼的基礎上對LDPC碼重新進行了研究,發現其具有逼近香農限的優異性能,並且具有解碼複雜度低、可並行解碼以及解碼錯誤的可檢測性等特點,很快成為了信道編碼理論新的研究熱點。很快LDPC碼就在5G標準的爭鬥中佔得先機,成為5G eMBB場景數據信道的數據信道編碼標準,LDPC陣營代表是高通、諾基亞、英特爾和三星。極化碼也不甘示弱,很快在2016年11月,正式成為5G 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編碼標準,極化碼陣營代表就是華為。當年這則消息著實讓國內的媒體興奮一番。在5G eMBB場景中,高通和華為各拿一局,成為5G標準的代表。根據陣營代表不難看出這其實是一場美、歐、中三方角力的通信標準之爭,歐洲Turbo碼已經走向沒落,美國LDPC仍是宇宙中技術最強一方,中國極化碼成為了挑戰者的角色。有人會有疑問,不是說5G標準還沒出臺嗎,怎麼就已確定了LDPC和極化碼為標準。是因為eMBB只是5G的一個應用場景,5G包括eMBB、mMTC和URLLC三個場景。eMBB對應的是3D/超高清視頻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mMTC對應的是大規模物聯網業務,而URLLC對應的是如無人駕駛、工業自動化等需要低時延高可靠連接的業務。極化碼只是成為了eMBB控制信道編碼標準,還有兩大場景的5G標準懸而未決。所以,極化碼能成為eMBB場景的控制信道標準,此時就認為華為贏得了5G的戰爭還維持尚早,準確地說是只取得了5G標準1/6的勝利,後面還有兩大場景標準虛位以待,讓我們看極化碼能否取得更大的成功。

  前段時間的中興事件讓人難以忘記,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就要被人牽著鼻子走,我國已經到了必須解決缺芯問題的時候了。在通信領域也是一樣,我國再也不能僅作為一個製造者的身份出現,要在標準領域博得頭籌,更有話語權。未來的國家戰爭就是技術的戰爭,誰擁有核心技術,誰就最可能贏得戰爭,成為真正的世界強國。

相關焦點

  • 中國的5G核心技術科學家只有22歲 申怡飛助力Polar Code 極化碼...
    打開APP 中國的5G核心技術科學家只有22歲 申怡飛助力Polar Code 極化碼達成超低通信時延 搜狐IT 發表於 2019-08-20 09:11:23
  • Polar Code(極化碼)
    (Polar Code)技術上取得最新突破。測試表明,利用極化碼這種編碼技術可以同時滿足國際電信聯盟定義的高速率、低時延和多連接的5G三大類應用需求。5G要實現的10Gbps甚至20Gbps的峰值速率、千億的連接、1毫秒的時延能力,必須以革命性的基礎技術創新來提升網絡性能。高效信道編碼技術以儘可能小的業務開銷增加信息傳輸的可靠性,信道編碼效率的提升將直接影響到頻譜效率的改善。
  • 童文:華為5G之父,證明極化碼的商用價值,讓它成為全球5G標準
    一個偶然的機會,童文在一份研究報告上發現了阿利坎的學術研究——極化碼,他覺得可以試試。阿利坎是土耳其的通信傳輸領域的科學家,極化碼是他在2008年召開的國際資訊理論ISIT會議上提出的一個「信道極化」的概念。簡單來說,在信號高速傳輸的過程中,讓不同的信道呈現不同的屬性,便可依次讓「噪音」和「消息」對號入座,得到一組相對精確的信息。
  • 我國天才科學家,21歲便成了博士,5G技術「最年輕」研發者
    他們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推動了關鍵技術的發展,如今年22歲的申怡飛,他是我國5g技術的推動者之一,更是眾多研發員的一個。在這位少年的身上,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一,少年天才展翅翱翔少年天才申怡飛97年生人,他從小就展現出優於同齡人的天賦和才能。
  • 我國22歲天才科學家,21歲便成了博士,5G技術「最年輕」研發者
    二,天賦與努力讓他成就斐然 後來申怡飛負責了極化碼的研發,這項技術的突破標誌著他身上的榮譽有中國5g技術的主導者,這代表他對於5g技術的突破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們都知道長年以來通信領域的尖端技術,一直是被西方發達國家掌握。而中國為了突破被人掐住喉嚨的困境,一批科研人員對於通信技術進行攻關,其中就有申怡飛。正是有他們的努力,中國才能突破西方發達國家對於通信核心技術的封鎖與壟斷。
  • 「極化碼之父」阿里坎:5G不只是4G的延伸,中國可以搶佔先機
    在一定程度上,是他讓中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通信基礎規則「制定者」;未來,也將有更多中國消費者在使用 5G 服務時受惠於他發明的一項技術。他就是 5G 極化碼(Polar Code)之父——埃爾達爾·阿里坎(Erdal Arikan)。
  • 華為緣何致敬極化碼之父?
    極化碼之父埃爾達爾·阿里坎(Erdal Arikan)教授日前在廣州GMIC2019全球移動網際網路大會上分享對5G未來的一些看法。面對採訪,阿里坎答道:「我目前想把極化碼做一個延伸,不斷地升華完善。」感謝華為看到極化碼潛力Polar碼又被稱作極化碼,由阿里坎教授於2007年首次提出,這種編碼方法能夠大大提升5G編碼的性能。Polar碼的現世開拓了信道編碼的新方向,是世界上第一類在理論上能夠達到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方法。
  • 華為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到底是什麼
    自現代通信技術誕生以來,以更低的代價(信號功率、信號帶寬等)實現更可靠的通信一直是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課題。信道編碼技術是無線通信系統物理層最核心的基礎技術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使數位訊號能夠進行可靠的傳遞。
  • 極化碼理論之父:思考那些可以改變世界的問題
    ,但並非所有人都知道華為5G技術是基於土耳其阿里坎教授提出的「極化碼」(Polar Code)理論發展而來的。2009年,阿里坎正式在《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資訊理論彙刊》上發表極化碼理論的論文。華為敏銳地察覺到這篇論文的價值,投入數十億美元,花費數年時間,讓極化碼和5G技術走出實驗室,走入尋常百姓家。
  • 外媒評論:華為「極化碼」的前景還需觀望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福布斯》雜誌網站著名亞洲科技撰稿人本辛(Ben Sin)於7月27日發表評論,原標題:中國5G和華為的殺手鐧「極化碼」 竟來自一位土耳其教授。正如中國移動技術總經理王小雲去年所說的:「如果4G技術為我們建造了一條道路,那麼5G技術將會建造一座城市。"隨著如此重要的網絡基礎設施即將出現,全球電信巨頭已經同意成立一個國際標準化組織,以確保5G無論是在東京還是密西西比州都能以同樣的方式運行。投票開始於2016年,最大的競爭者是華為支持的「極化碼」和美國支持的LDPC。
  • 「大師風範」牛凱:探索極化碼理論新高度 構建人機6G四元空間
    與以往技術革命不同,中國此次在5G研發及標準制定方面均處於領先地位。一項先進技術從概念誕生到推廣應用,離不開科技工作者在基礎研究領域的默默耕耘,背後是十年如一日研究枯燥的數字,推導繁複的公式。北京郵電大學牛凱教授就是其中一員。他早在2010年就敏銳發現極化碼在信道編碼方面的優越之處,並立即著手研究與5G有關的糾錯編碼,他提出的極化碼高性能編解碼算法成為5G標準主流方案。
  • 基於FPGA的極化碼的SCL解碼算法研究
    極化碼的主要過程是在編碼系統中通過對信道進行結合與拆分,然後在其中選擇好的部分信道來進行有效數據的傳輸。極化碼被嚴格證明有以下兩個特性:一是基於信道極化現象存在;二是在碼長為無限長時,其信道容量可達香農極限。相比於經典的Turbo碼與LDPC碼,極化碼具有更低的誤碼率和複雜度以及更高的吞吐率[2-3]。
  • 華為的5G技術,源於這種數學方法-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多維度報導...
    而在博士畢業、回到故鄉土耳其的畢爾肯大學後,阿勒坎研究出了開創性的技術。  在畢爾肯大學這所並不算的大學,阿勒坎十年磨一劍,終於在2008年大功告成,發表了主要用於5G通信編碼的極化碼技術方案。  當年他發表的論文在2008年的IEEE期刊上,文章一共23頁,但作者只有他一個人。
  • Polar碼當選5G短碼方案 5G核心技術標準中國參與制定!
    ,其也是通信技術核心的核心,體現著一個國家通信科學基礎理論的整體實力。 有媒體評論認為,TD-SCDMA是中國通信技術第一次跟上了世界的腳步。而TD-LTE技術的發展,中國通信技術第一次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技術之一,但其中的核心長碼編碼Turbo碼和短碼咬尾卷積碼,卻不是中國原創的技術。 現在,中國主導的Polar碼最終打破了這個天花板,這既是中國在基礎通信領域多年精心研究的回報,也是中國在通信技術領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寫照。
  • 中國天才科學家,21歲讀博士,是5G技術「最小」開發者
    這位可謂是中國的天才科學家,在21歲的時候就已經就讀於博士了,同時也是5G技術「最小」的開發者,他就是申怡飛。在讀研期間,申怡飛主要是負責對極化碼的研發,而極化碼的成功,正是代表了5G技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後面申怡飛也成為了我們國家共青團的一位代表。大家都知道,在之前幾十年的時候,西方國家一直以來都是高科技的代表,壟斷了通信行業,讓國家的公司非常的被動。然而在申怡飛以及其團隊的努力之下,中國終於在這片困境中走出去了,而且還獲得了領先的位置。
  • 華為搶佔5G先機背後:一位科學家和他的二十年「冷板凳」
    5G時代,數以億計的行動裝置將無縫連接到網絡上,也將以連科學家都無法想像的方式改變世界,並為生產這項技術的人帶來巨額財富。專利競爭將會非常激烈,這不僅關係到利潤,也關係到民族自豪感。2009年,童文入華為不久,一份研究報告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正是阿利坎發現的極化碼。童文幫助開發了一種技術,為目前標準提供了無線電傳輸錯誤修正,即所謂的渦輪碼。
  • 淺談環保數採儀在工業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打開APP 淺談環保數採儀在工業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計訊 發表於 2021-01-07 11:57:46 工業汙水處理是我國工業發展方面的一項重點
  • iQOO Pro 5G版創新設計5G 6天線技術!它的實力卻不止於此
    5g的超快網速給5g手機的天線設計帶來了非常大的考驗,原本的天線數量以及規格不能滿足於5g時代的要求了,所以說為了更好地滿足需求,5g手機需要增加4G5天線來支持更多的網絡頻段,這原本是一個很高的標準和要求,但是vivo並不滿足於現狀,希望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 5G專利排名:華為何以能獨佔49.5%,細看華為與Polar碼的淵源
    今天科技圈都在熱傳一則消息:華為在5G Polar Code(極化碼)中的聲明專利中佔據了49.5%,高居居第一位,排在其後的是愛立信,聲明專利數量佔總數的25.2%,其他的像高通、LG、因特爾等佔比只有個位數。那麼什麼是Polar Code呢?
  • IPS/TN/VA誰更優秀 淺談TFT技術分類
    液晶面板一直以來都是決定顯示性能、組成顯示器的靈魂元器件,當前是萬物互聯的圖形交互時代,泛顯示行業前景廣大,液晶面板廠商特別是站在尖端的一小撮元老廠商掌握著核心技術而財源滾滾,那麼當前液晶面板怎麼分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