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外研究機構Dell'Oro Group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電信設備市場報告,其中顯示,在該季度5G市場佔比排名中,華為再次蟬聯第一。全球5G正式商用以來,華為5G設備的出貨量一路走高,截至今年6月,華為一共獲得全球91個5G訂單,將高通、愛立信、諾基亞等歐美老牌通信企業遠遠甩在身後。
有意思的是,歐美曾一度壟斷這一領域的話語權。由於率先完成工業革命,這些國家紛紛在20世紀80年代敲開1G時代的大門,之後一路遙遙領先。而華為從90年代左右開始追趕,在經歷了1G空白、2G模仿、3G參與、4G並跑之後,終於在5G時代實現超越。華為速度令美國感到恐懼,前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Reed Hundt警告稱:華為5G是他們打算用來撬開西方計算世界的楔子。
華為5G的成功,離不開一個人的貢獻,他就是華為5G之父——童文。童文是通信領域無與倫比的人才,在1G-5G時代都有卓越的成就,僅美國就有470項專利。一開始他就職於加拿大赫赫有名的北電無線實驗室,北電申請破產之後,谷歌、英特爾、華為紛紛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出乎意料的是,童文選擇了的華為。
任正非給了童文極大的自由,如果他願意,整個團隊可以繼續留在加拿大,通過遠程協同的方式進行合作。另外,任正非還給他們開出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條件:可以自由開展一切關於5G基礎設施的研究,華為將不惜成本全力支持!
萬事開頭難,理論上5G的傳輸速率能達到4G的100倍,如何在高速傳輸精確信息的同時,克服掉傳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噪音」,是5G研究面臨的一大難題。儘管童文為華為的無線電傳輸開發了錯誤修正的渦輪碼,但是他的直覺告訴他,5G有很好的選擇。
一個偶然的機會,童文在一份研究報告上發現了阿利坎的學術研究——極化碼,他覺得可以試試。阿利坎是土耳其的通信傳輸領域的科學家,極化碼是他在2008年召開的國際資訊理論ISIT會議上提出的一個「信道極化」的概念。簡單來說,在信號高速傳輸的過程中,讓不同的信道呈現不同的屬性,便可依次讓「噪音」和「消息」對號入座,得到一組相對精確的信息。
不過,彼時極化碼仍屬於理論上的解決方案,從未得到實踐的論證,甚至連阿利坎本人都不認為有實用價值。而童文沒有思考太久,直接向華為投資委員會申請了6億資金投入研究,理由很簡單,他要證明極化碼的5G商用價值。「我有責任讓它成為一個標準!」童文如是說。
三年之後,國際無線標準化機構3GPP第87次會議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召開,全球頂尖的通信專家們坐在一起,討論5G的標準解決方案。華為的極化碼、高通的低密度奇偶檢查碼、法國的Turbo2.0輪番上陣,闡述自己項目具備的優勢。一番唇槍舌戰之後,委員會將控制信道編碼的處理標準分配給了極化碼,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在通信領域獲得話語權。
童文沒有食言,他不僅證明了極化碼的商用價值,也讓它成為全球5G標準之一。這背後,離不開包括童文在內的數百名華為通信專家的嘔心瀝血。而任正非能在極化碼存在種種不確定性的情況下,相信團隊的選擇,不遺餘力地提供人才和資金,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華為5G能夠走到今天,童文的責任感,任正非的格局觀,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