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到底是什麼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自現代通信技術誕生以來,以更低的代價(信號功率、信號帶寬等)實現更可靠的通信一直是信息技術領域的核心課題。信道編碼技術是無線通信系統物理層最核心的基礎技術之一,它的主要目的是使數位訊號能夠進行可靠的傳遞。信道編碼技術通過在發送信息序列的基礎上增加額外的校驗比特,並在收端採用一定的解碼技術以較高的概率對傳輸過程中產生的差錯進行糾正,從而實現發送信息序列的正確接收。

  編碼和調製是無線通信技術中最核心最深奧的部分,被稱為頂級的通信技術。信道編解碼在基礎通信框架中位於物理層位置,其性能的改進將直接提升網絡覆蓋及用戶傳輸速率。在此次3GPP的RAN1(無線物理層)87次會議上,確定了中國華為公司主導的Polar碼作為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美國高通公司主導的LDPC碼作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

  值得我們記住的是,Polar Code,極化碼。2016年11月17日凌晨0點45分,在3GPP RAN1 87次會議的5G短碼方案討論中,歷經千辛萬苦,中國華為公司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最終戰勝列強,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

  Polar code最終成為控制信道上行和下行的編碼方案。而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則歸屬高通LDPC碼。Polar Code是人類已知的第一種能夠被嚴格證明達到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方法,糾錯性能超過目前廣泛使用的Turbo碼和LDPC碼,最終成為信道控制編碼方案。華為與澳大利亞運營商Optus合作完成了5G網絡測試,使用73GHz超高頻段實現了高達35Gbps的傳輸速率。

  這是中國公司首次進入基礎通信框架協議領域,對比以往2G、3G、4G時代來看,其最大意義在於加大了中國企業在全球通信領域的話語權。

  什麼是polar code極化碼

  為了實現可靠的信號傳輸,編碼學家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提出多種糾錯碼技術如裡所碼(RS碼)、卷積碼,Turbo碼等,並在各種通信系統中取得了廣泛的應用。但是以往所有實用的編碼方法都未能到香農於1948年所給出的信道傳輸的容量極限(也稱為香農界)。2008年在國際資訊理論ISIT會議上,Arikan首次提出了信道極化的概念,基於該理論,他給出了人類已知的第一種能夠被嚴格證明達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編碼方法,並命名為極化碼(Polar Code)。Polar碼具有明確而簡單的編碼及解碼算法。通過信道編碼學者的不斷努力,當前Polar碼所能達到的糾錯性能超過目前廣泛使用的Turbo碼、LDPC碼。

  極化碼(polar code)是由土耳其畢爾肯大學(bilkent)Erdal Arikan教授於2008年首次提出,其論文從理論上第一次嚴格證明了在二進位輸入對稱離散無記憶信道下,極化碼可以「達到」香農容量,並且有著低的編碼和解碼複雜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極化碼「理論上」解決了近60年來資訊理論和編碼領域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

  雖然極化碼的理論很優美,但其實際性能從其剛出現時還不太理想(「理論上」是指當碼長趨向於無窮時的性能;「實際」是指有限長度碼長)。但近年來,極化碼實際構造方法和列表連續消去解碼算法(list successive cancellation decoding)等技術的提出,極化碼的整體性能在某些應用場景中取得了和當前最先進的信道編碼技術Turbo碼和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碼)相同或更優的性能。

  在這裡我們再談談arikan教授發明極化碼時所提到的2*2矩陣為核的極化碼的三大要點:(以下三點,或者是極化碼在信道編碼中最核心的創新。)

  1.上鞅收斂:構造了一個信道變換,如果不斷遞歸這個變換並隨機挑選變換結果的話,則變換結果的巴氏參數(Bhattacharya parameter)構成一個隨機過程。arikan證明這個隨機過程是一個上鞅,再利用上鞅中的隨機變量序列a.s收斂和按期望收斂,證明收斂結果為一個二值隨機變量。再證明這個二值隨機變量為0的概率是二元離散對稱無記憶信道容量I, 推斷證明碼長n無窮的時候可以挑出約nI個巴氏參數逼近0的無失真子信道,這就證明了信道極化是信道容量可達的。Foundation and trends裡面polar章節,有另外一種證明方法,初等一些。

  2.SC解碼:有了好碼還需要有好的解碼算法。香農和Gallager都已經證明,大部分碼都是好碼,只缺好的,多項式複雜度的解碼算法。arikan使用信道變換中的遞歸結構,先譯「壞」信道的結果,甚至凍結「壞」信道的解碼結果為0(降低碼率),然後作為「好」信道解碼的依據。複雜度是超線性的,非常Nice.

  

  由於理論和實際兩方面的優越性,極化碼的研究已成為資訊理論與編碼以及通信領域中的一個熱點研究。目前華為公司正極力推動極化碼進入5G移動通信標準。

  此次華為主導推動的Polar Code碼被3GPP採納為5GeMBB控制信道標準方案,是中國在5G移動通信技術研究和標準化上的重要進展。

  標準=話語權

  誰掌握了標準技術即擁有了話語權和制高點,30年前,高通公司把軍用的CDMA技術用於民用通信,推出了IS-95標準,成為與歐洲的GSM競爭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2G時代。

  2G時代,GSM取得了勝利,但高通公司主導的Viterbi解碼算法讓產業界相信了CDMA代表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因此3G時代,WCDMA,CDMA2000和TD-SCDMA都採用了CDMA技術。如今,高通的絕大部分利潤就來自於基於該技術標準的專利授權。

  在3G時代,中國雖然自主研發了TD-SCDMA,但是技術上依然無法與其相提並論。即便到了4G時代,中國TD-LTE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其核心長碼編碼Turbo碼和短碼咬尾卷積碼,都不是中國原創的技術。這就導致美國高通動不動就控告中國公司侵權,索取額外專利費。

  2016年將成5G標準的元年,與3G、4G時代的多個標準並存不同的是,5G有望實現全球統一標準,但標準中的話語權必然要爭,那就要看在各個環節參與的程度,而更多技術被5G標準使用和確認必然會讓企業未來擁有更多的專利儲備。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Polar Code(極化碼)
    華為公司近日在5G信道編碼領域的極化碼
  • 中國的5G核心技術科學家只有22歲 申怡飛助力Polar Code 極化碼...
    編碼和調製是無線通信技術中最核心最深奧的部分,被譽為通信技術的皇冠,體現著一個國家通信科學基礎理論的整體實力——這也是華為主推的極化碼入選5G標準為什麼會引發業界內外輿論廣泛關注的原因。
  • 華為緣何致敬極化碼之父?
    他認為,5G時代最突顯的變化是數據海量增長;高性能計算會是首先受益的行業;5G時代運營商獲利更大,中國在5G執行方面領先地位……「您未來在學術上的研究會偏向什麼方向?」面對採訪,阿里坎答道:「我目前想把極化碼做一個延伸,不斷地升華完善。」
  • 5G專利排名:華為何以能獨佔49.5%,細看華為與Polar碼的淵源
    今天科技圈都在熱傳一則消息:華為在5G Polar Code(極化碼)中的聲明專利中佔據了49.5%,高居居第一位,排在其後的是愛立信,聲明專利數量佔總數的25.2%,其他的像高通、LG、因特爾等佔比只有個位數。那麼什麼是Polar Code呢?
  • 外媒評論:華為「極化碼」的前景還需觀望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福布斯》雜誌網站著名亞洲科技撰稿人本辛(Ben Sin)於7月27日發表評論,原標題:中國5G和華為的殺手鐧「極化碼」 竟來自一位土耳其教授。後者被認為是「turbo code」的邏輯後續,turbo code是3G網絡的關鍵促成因素之一。
  • 5G是什麼?華為Polar Code方案為何物?
    那麼華為的這個Polar Code方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影響力這麼大?5G又是什麼?對世界能造成怎樣的影響?今天就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聊聊。    5G是什麼?  相信在聊到手機參數什麼支持移動聯通2G、3G、4G網絡時你都非常熟悉,而5G就是它們即將到來的後輩。
  • 極化碼理論之父:思考那些可以改變世界的問題
    5G技術在全球獨領風騷,但並非所有人都知道華為5G技術是基於土耳其阿里坎教授提出的「極化碼」(Polar Code)理論發展而來的。就在同一年,華為在中國深圳正式創辦。2009年,阿里坎正式在《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資訊理論彙刊》上發表極化碼理論的論文。華為敏銳地察覺到這篇論文的價值,投入數十億美元,花費數年時間,讓極化碼和5G技術走出實驗室,走入尋常百姓家。
  • Polar碼當選5G短碼方案 5G核心技術標準中國參與制定!
    【觀察者網綜合】據中國通信網11月18日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1月17日凌晨0點45分,在剛剛結束的3GPP RAN1 87次會議的5G短碼方案討論中,中國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從美國主推LDPC,法國主推Turbo2.0兩大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而LDPC碼成為數據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碼方案。
  • Polar碼成為標準意義何在?
    上周五,在剛剛結束的3GPP會議5G短碼方案討論中
  • 華為的5G技術,源於這種數學方法-科技創新-每日科技網-多維度報導...
    值得注意的是,任正非在接受採訪時提到,華為在5G的成就,離不開一位土耳其的科學家的貢獻:「5G標準是源於十多年前土耳其的阿勒坎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十年時間,我們就把土耳其教授數學論文變成技術和標準。」  那麼,這位土耳其科學家做了什麼工作?這與華為的5G技術又有怎樣的聯繫?
  • 童文:華為5G之父,證明極化碼的商用價值,讓它成為全球5G標準
    而華為從90年代左右開始追趕,在經歷了1G空白、2G模仿、3G參與、4G並跑之後,終於在5G時代實現超越。華為速度令美國感到恐懼,前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Reed Hundt警告稱:華為5G是他們打算用來撬開西方計算世界的楔子。華為5G的成功,離不開一個人的貢獻,他就是華為5G之父——童文。
  • 華為今天的底氣,來自於10年前這篇23頁的論文!
    土耳其教授不是華為在編員工,但是我們拿錢支持他的實驗室,他可以去招更多的博士生,我們給博士生提供幫助。 那麼,這位土耳其科學家做了什麼工作?這與華為的5G技術又有怎樣的聯繫? 於是,華為與阿勒坎取得了聯繫,在這項技術的基礎上申請了一批專利,並且以阿勒坎的極化碼為基礎封鎖了一批專利。科技企業的國際競爭,是專利之爭,也是利益之爭,必須先下手為強。 而極化碼的數學原理是什麼呢?大家可以看下圖這篇文章,大概需要有一些通信與編碼的基礎知識才可以看明白。
  • 揭秘|華為主導的Polar碼到底是啥玩意?
    今年7月26日,在深圳華為總部迎來了一場特別的頒獎儀式,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親自給被譽為「Polar碼之父」的Erdal Arikan教授頒發榮譽獎牌,本次頒獎源於Erdal Arikan教授在Polar碼方面作出的開創性成績,以及他對通信行業發展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 淺談極化碼與5G技術
    阿里坎在通信界被尊稱為「極化碼之父」,他在2008年提出了「極化碼」,得到了華為大力支持,是5G通信的基礎技術。現如今5G技術很火,幾大運營商也都展開了5G的測試工作,但實際5G的標準仍沒有確定下來,負責5G通訊標準技術的組織3GPP,3GPP由16個工作組組成,負責制定終端、基站和系統端到端技術的標準規範。
  • 「極化碼之父」阿里坎:5G不只是4G的延伸,中國可以搶佔先機
    他就是 5G 極化碼(Polar Code)之父——埃爾達爾·阿里坎(Erdal Arikan)。2018 年 7 月,是阿里坎在中國的一個高光時刻。在華為深圳總部,任正非、梁華、徐直軍、郭平、胡厚崑等核心高管悉數到場,迎接阿里坎並為之頒獎。
  • Polar碼是啥?華為「拿下」5G又是怎麼回事?
    11月18日,在網際網路上當所有人都被林丹出軌刷屏的時候,可能許多人並沒有注意,在大洋彼岸的拉斯維加斯舉行的3GPP RAN1#87次會議上,正式宣布由華為主推的Polar碼成為5G eMBB場景下控制信道的短碼編碼方案。
  • 華為頒獎Polar碼之父,致敬基礎研究和探索精神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今天,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辦隆重頒獎儀式,為5G極化碼(Polar碼)發現者、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頒發特別獎項,致敬其為人類通信事業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百餘名標準與基礎研究領域的華為科學家和工程師也獲得了表彰。
  • 華為搶佔5G先機背後:一位科學家和他的二十年「冷板凳」
    整個典禮過程中,他坐在那裡,身著一套不太合身的衣服,仿佛一個普通的戲迷,突然被推到百老匯舞臺上成為主角。然而,埃達爾·阿利坎並不普通。十年前,他在資訊理論領域有了重大發現。隨後,華為發掘出他的理論突破,並藉助大量投資和頂尖工程人才將其轉變為商業價值。通過努力和談判,華為又把這種創新變成了一個更大的項目:基礎的5G技術,目前正在世界各地推廣。
  • 任正非對話「Polar碼之父」:科學家讓未來道路更加寬廣
    「我覺得教育不要輸在終點線上,什麼時候起跑無所謂。」任正非還在現場講起了一個小故事,「我個人的故事,我跑百公裡不行,在我小時候如果你跑不過就不及格。我們那時候是農村孩子,晚上幾乎是沒有燈光的,老師拿著秒表在終點線看,看著跑到終點。我們同學就幫我的忙,讓我悄悄往前走30米至40米。」
  • 華為的700多數學家這次能否助華為走出困境?
    在此基礎上,華為開創性的將2G、3G、4G融合,開發出SingleRAN一體化無線網絡解決方案,基站三合一,體積小了一大半,成本少了三分之二,賣價少了一半。用戶節省資金50%,華為毛利率卻大幅上升。華為憑藉SingleRAN迅速佔領歐美移動通信市場,保持多年全球行動網路設備市場份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