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剛剛結束的3GPP會議5G短碼方案討論中,以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而數據信道的上、下行短碼方案花落LDPC碼。
5G即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其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十GB,這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
eMBB又稱作增強移動寬帶,是指在現有移動寬帶業務場景的基礎上,對用戶體驗等性能進一步提升,主要還是追求人與人之間極致的通信體驗。
信道編解碼是無線通信領域的核心技術之一,它有點類似於人類交流要藉助語言編碼,而漢語、英語等就是信息的載體一樣。其性能的改進將直接提升網絡覆蓋及用戶傳輸速率。
控制信道(CCH)是用於傳送信令或同步數據的信息通道,主要用於傳輸指令時候的糾錯和檢錯。
在本次會議上,關於5G控制信道編碼方案,主要存在以美國企業(以高通為代表)主導的LDPC碼、法國企業主導的Turbo2.0和中國企業(以華為為代表)主導的Polar Code碼。經過與會公司代表的多輪討論,最終確定,Polar Code碼為5GeMBB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此前,LDPC碼(低密度奇偶校驗碼)被確定為數據信道的編碼方案。
Polar Code有什麼優點?
Polar Code在理論上證明了在二進位輸入對稱離散無記憶信道下,極化碼可以「達到」香農容量,並且有著低的編碼和解碼複雜度。具體來說Polar Code具有三大優點:
一是Polar Code相對於法國提出的Turbo編碼有更高的增益。
二是Polar Code的可靠性相對於Turbo更高,在5G超高可靠性業務應用中能實現99.999%的可靠性。
三是Polar Code解碼複雜度較低,在相同負責度的情況下,功耗比Turbo可以降低20多倍。
另外,Polar碼除了糾錯能力強外,還是唯一一種已知的能被嚴格證明達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編碼方法。這對於高帶寬網絡的規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還非常有潛力(通信領域高專利壁壘的技術很難成為標準)。
張衛偉
(原標題:Polar碼成為標準意義何在?)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