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標準專題:Polar碼——移動通信領域皇冠上的寶石

2021-01-08 ITBear科技資訊

  5G標準專題:Polar碼——移動通信領域皇冠上的寶石

  廣東智誠智慧財產權研究院

  鄭友德、王活濤、袁真富

  作者介紹

  鄭友德: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智誠智慧財產權研究院院長。

  王活濤:深圳峰創智誠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首批全國智慧財產權領軍人才。

  袁真富:法學博士,上海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副院長。

  

  【前言-Polar碼簡史】

  2008年,通信技術專家、土耳其畢爾肯大學電氣工程系Erdal Arikan教授首次提出Polar碼並發表論文。

  2016年,Polar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並成功進入5G基礎通信框架協議。

  2018年,全球第一個符合3GPP標準的、支持Polar碼的5G系統正式發布。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投入,Polar碼從理論變成了現實應用。

  信道編碼簡史

  眾所周知,3GPP於2018年6月14日正式凍結了5G New Radio的獨立組網規範。這標誌著5G Release 15標準的正式發布。非獨立組網的NR規格於去年12月發布。目前,所有功能標準化工作的第一階段已經完成。去年12月,5G極化碼(Polar碼)被確認為5G標準的基本要素。

  世界上第一個符合3GPP標準、支持Palor碼的5G系統,於2018年2月22日在世界移動大會上發布,此時距離通信技術專家土耳其畢爾肯大學電氣工程系Erdal Arikan教授關於Palor碼的論文發布已經過去了大約10年。

  我們今天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在水面以下,有著數十年不間斷的研究和探索。

  1948年,克勞德·香農(Claude Shannon)發表了論文《通信的數學理論》,它成為信息理論的基礎。在論文中,他指出了在給定帶寬上以一定質量可靠地傳輸信息的最大速率。這被稱為香農極限。他還提出,信道編碼技術提供了達到該限制的手段。因此,信道編碼技術已經成為通信領域皇冠上的寶石,眾多科學家不知疲倦地致力於開發和發展這項技術。

  1967年,維特比解碼算法被發明。它代表了第一代信道編碼技術的巔峰之作。該算法使解碼更簡單,並在解碼過程中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它使卷積碼廣泛用於信息和通信行業。該算法於1988年用於2G GSM網絡,並用於隨後的3G網絡。

  1991年,法國教授克勞德·貝魯(Claude Berrou)發現了turbo碼,這是第一個接近香農極限的編碼方案。這為第二代信道編碼技術打開了大門。1999年,3GPP採用turbo碼作為3G UMTS系統的信道編碼。它也被用於4G LTE系統。基於turbo碼原則,科學界對1962年由羅伯特·加拉格爾(Robert Gallager) 教授發現的LDPC碼有了新的理解。人們意識到,憑藉現代計算能力,LDPC碼也可以接近香農極限。在隨後的幾十年中,LDPC碼已廣泛應用於存儲和廣播領域。

  2008年,Erdal Arikan教授發表了關於Palor碼的論文。Palor碼成為唯一理論證明可以達到香農極限的編碼方案。它們開創了第三代信道編碼技術。Palor碼和LDPC都被採用為5G標準。

  2016年底,在3G PPRAN1 87 次會議的5G方案討論中,Polar碼方案在與LDPC和Turbo2.0方案競爭中勝出,成為5G控制信道 eMBB 場景編碼最終方案。自此,Polar碼成功進入5G基礎通信框架協議。

  在這段信道編碼的發展歷史中我們看到,三代信道編碼技術中的每一代都需要10到20年才能從學術發現發展到行業標準。科學研究從理論轉向實際應用是一個充滿無數工程障礙的過程。

  Palor碼——移動通信領域皇冠上的寶石

  達到香農極限的Polar碼,有著低的編碼和解碼複雜度,解決了香農資訊理論領域塵封近60年的難題。

  Palor碼構造的核心是通過「信道極化」的處理,在編碼側,採用編碼的方法使各個子信道呈現出不同的可靠性,當碼長持續增加時,一部分子信道將趨向於容量接近於1的可靠信道(無誤碼),另一部分子信道趨向於容量接近於0的純噪聲信道,選擇在容量接近於1的子信道上直接傳輸信息以逼近信道容量。在解碼側,極化後的信道可用簡單的逐次幹擾抵消解碼的方法,以較低的實現複雜度獲得與最大似然解碼相近的性能。

  在靜止和移動場景性能測試中,使用Polar碼的同時實現了短包和長包場景中穩定的性能增益,使現有蜂窩網絡的頻譜效率提升10%,與毫米波結合達到27Gbps的速率,實測結果證明Polar碼可以同時滿足ITU的超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三大類應用場景需求。

  Polar碼聲明標準專利統計分析

  隨著5G第一個版本標準R15的凍結和封版,參與通信設備商,晶片製造商,運營商以及研究者都積極向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一個非營利性的電信標準化組織,目前有來自47個國家的457名成員,涉及電信行政管理機構、國家標準化組織、網絡運營商、設備製造商、專用網業務提供者、用戶研究機構等,是全球標準化組織3GPP的成員之一)披露和聲明自己擁有的5G標準相關專利(見《5G標準專題研究之一:5G標準專利,誰執牛耳?》),但各家在Polar碼領域的相關研究和布局情況又如何呢?為此,筆者對當前各公司向ESTI聲明的5G polar專利情況做了進一步的統計和分析(如下表)。

  截至2018年7月27日,5G 新空口(NR)聲明標準專利累計達5970族,相對《5G標準專題研究之一:5G標準專利,誰執牛耳?》中6月14日統計數據新增聲明846族;目前5G新空口聲明標準專利中已有3518族有公開的專利文本。

  筆者對已經公開的3518族公開專利進行人工閱讀分析,結合Polar碼、編解碼的中英文關鍵詞,以及極化信道可靠度、信息比特、凍結比特、特有的生成矩陣等Polar碼特性,通過閱讀摘要、權利要求、說明書,以及附圖等判斷出是否是Polar碼技術方案,獲得與Polar碼相關的公開聲明專利為76族。筆者對未公開的2452族專利信息也進行整理統計,發現還有27族專利的標題含有Polar code元素。匯總看有103族polar碼的聲明標準專利,區分專利權人:華為擁有51族專利,佔總數的49.5%;緊隨其後的是愛立信,它擁有26族專利,佔總數的25.2%。

  展望未來,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標準的誕生只是5G通訊時代的開始。現在及未來,包括Polar碼在內的5G技術必將更快、更好地為社會創造價值,為ICT產業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奇蹟。

  廣東智誠智慧財產權研究院

  由深圳峰創智誠科技有限公司全資設立的民辦科研機構(非企業組織性質),集智慧財產權研究、策劃、諮詢、管理、培訓、交流於一體的高水準智慧財產權綜合機構。廣東智誠智慧財產權研究院匯聚國內外智慧財產權研究和實務的頂級專家,引進國內外一流高端創新資源的智慧財產權專業化智庫,秉持「紮根深圳、立足珠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世界」的方針,致力於推動智慧財產權交流與合作;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智力支持;為智慧財產權促進廣東省乃至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相關焦點

  • 5G Polar碼聲明標準專利統計 華為佔一半
    原標題:5G Polar碼聲明標準專利統計 華為佔一半   【手機中國新聞】5G真正到來前夕,市場可以說是暗流湧動,在這個角力的過程中,專利便是誰將笑到最後的殺手鐧。如果沒有一定的專利積累,那麼在5G到來之後,只能陷入束手無策的窘境。目前,一份各家公司向ESTI聲明的5G Polar專利情況顯示,華為專利佔比達49.5%,大幅領先競爭對手。
  • Polar碼當選5G短碼方案 5G核心技術標準中國參與制定!
    ,商用能力,而是標準,一個國家在通信標準中有了話語權也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在全球通信行業中擁有了話語權以及產業鏈先發優勢,而編碼與調製在被譽為通信技術的皇冠,其也是通信技術核心的核心,體現著一個國家通信科學基礎理論的整體實力。
  • Polar碼是啥?華為「拿下」5G又是怎麼回事?
    11月18日,在網際網路上當所有人都被林丹出軌刷屏的時候,可能許多人並沒有注意,在大洋彼岸的拉斯維加斯舉行的3GPP RAN1#87次會議上,正式宣布由華為主推的Polar碼成為5G eMBB場景下控制信道的短碼編碼方案。
  • Polar碼成為標準意義何在?
    3GPP會議5G短碼方案討論中,以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而數據信道的上、下行短碼方案花落LDPC碼。  5G即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其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可達每秒數十GB,這比4G網絡的傳輸速度快數百倍。  eMBB又稱作增強移動寬帶,是指在現有移動寬帶業務場景的基礎上,對用戶體驗等性能進一步提升,主要還是追求人與人之間極致的通信體驗。
  • 業內人士解密:5G為何採納華為的Polar碼?
    因為LDPC碼已經拿下一局,出於實施複雜性考慮,整個移動通信系統採用單一的編碼方案更利於5G部署,比如,3G和4G採用的是Turbo碼,估計會有更多人支持LDPC碼。  這樣一來,主要由美國企業主導的LDPC碼有可能一統5G天下,而華為等中國企業主導的Polar碼將前功盡棄。
  • 5G專利排名:華為何以能獨佔49.5%,細看華為與Polar碼的淵源
    但是如果僅僅就這麼認為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華為與Polar Code還有很深的淵源,可以說是Polar Code成就了華為在5G領域的地位,也可以說是華為成就了Polar Code。那麼首先我們先看看什麼是Polar Code。
  • 華為主推的PolarCode極化碼方案到底是什麼
    這是中國公司首次進入基礎通信框架協議領域,對比以往2G、3G、4G時代來看,其最大意義在於加大了中國企業在全球通信領域的話語權。   極化碼(polar code)是由土耳其畢爾肯大學(bilkent)Erdal Arikan教授於2008年首次提出,其論文從理論上第一次嚴格證明了在二進位輸入對稱離散無記憶信道下,極化碼可以「達到」香農容量,並且有著低的編碼和解碼複雜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極化碼「理論上」解決了近60年來資訊理論和編碼領域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
  • 揭秘|華為主導的Polar碼到底是啥玩意?
    Polar碼成5G標準,華為多年投入終可期 Polar碼又被稱作極化碼,由來自土耳其的Erdal Arikan教授於2007年首次提出,Polar碼的現世開拓了信道編碼的新方向,是世界上第一類在理論上能夠達到香農極限的信道編碼方法。
  • 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向著更為深入多元化方向發展
    世界移動大會-上海近日在滬成功舉辦,展會中展示了許多關於5g網絡的新型研究成果,通過這些研究得以窺見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   5g網絡,性能的指數提升   不同於傳統的移動通信服務模式,5g網絡相比於4g網絡,極大的擴展了傳輸的帶寬與能夠負載的信息量級,直觀的表現就是對於行動網路傳輸視頻流的性能提升,減少卡頓,提升畫面質感,單位時間傳輸的有效信息量更多。
  • 中國的5G核心技術科學家只有22歲 申怡飛助力Polar Code 極化碼...
    編碼和調製是無線通信技術中最核心最深奧的部分,被譽為通信技術的皇冠,體現著一個國家通信科學基礎理論的整體實力——這也是華為主推的極化碼入選5G標準為什麼會引發業界內外輿論廣泛關注的原因。
  • polar碼非華為標準 LDPC才是中國企業後發先至的法寶
    不少媒體還創造了Polar=華為原創=中國標準,LDPC=高通原創=美國標準,然後因Polar在控制信道有所斬獲,鼓吹「華為打敗高通,拿下5G時代」,又或是因LDPC在斬獲編碼信道,而將高通神化,比如下文:LDPC技術在只缺華為一票的情況下被確立為5G移動寬帶數據信道的國際編碼標準,成為3G/4G/5G網絡共存時代的首發標準。高通是LDPC技術的牽頭者,借著核心專利的優勢......
  • 《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標準發布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保護環境,防治電磁輻射環境汙染,生態環境部現批准《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標準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予公布。本標準自2021年3月1日起實施。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丨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
    本標準規定了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內容、方法等技術要求,本標準替代《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HJ 972-2018)作為 5G 及與其他網絡制式共址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執行標準。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本標準的附錄 A 為資料性附錄。
  • 任正非對話「Polar碼之父」Erdal Arikan:Polar碼的發現是雙方的...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今天,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華為坂田基地會見了5G極化碼(Polar碼)發現者、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Erdal Arikan教授表示,Polar碼的發現是雙方的成功,展現了團隊的能力和創新。他還表示,近年來,他看到了中國科學家,中國高校在各個學科,科學和工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這一切的實現,正是由於有很多像華為這樣的卓越企業的參與和付出。華為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師,為他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非常強大的幫助,他對華為的付出表示感謝。
  • 加油站,掃碼支付「請進屋」 危險區內嚴禁使用非防爆型移動通信...
    ■ 爆炸危險區域範圍內嚴禁穿脫衣服、帽子或類似物,嚴禁使用非防爆型移動通信設備進行通話或掃碼支付等行動支付。■ 非自助加油機的加油作業,顧客不得自行處置,需由加油站工作人員完成。按照《通知》要求,加油站爆炸危險區域範圍內嚴禁使用非防爆型移動通信設備進行通話或掃碼支付等行動支付。那麼,哪裡是爆炸危險區域?掃碼支付有何危險?對此,市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昨天作出解答。
  • 華為頒獎Polar碼之父,致敬基礎研究和探索精神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今天,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辦隆重頒獎儀式,為5G極化碼(Polar碼)發現者、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頒發特別獎項,致敬其為人類通信事業發展所作出的突出貢獻。百餘名標準與基礎研究領域的華為科學家和工程師也獲得了表彰。
  • 「聯想事件」折射5G標準之爭
    主辦方3GPP是一個在全球範圍通信領域有強大影響力的行業協會,由於成立早,成員範圍幾乎涵蓋整個行業,在業內基本充當了「協調成員矛盾、指定新的規定和協議」的角色。   內部信   聯想「5G投票」事件源於幾天前知乎上的一篇問答,答主表示在某次5G標準投票中,聯想將票投給了高通的方案,導致華為的方案以微弱劣勢落敗。一時間,外界對聯想進行了口誅筆伐。
  • 華為工程師純技術解讀5G編碼標準
    著名的「香農公式」在通信領域有一個重要的人物,即香農,其提出並嚴格證明了「在被高斯白噪聲幹擾的信道中,計算最大信息傳送速率C公式:式中:B是信道帶寬(赫茲),S是信號功率(瓦),N是噪聲功率(瓦)。該式即為著名的香農公式。
  • 同稱5G兩個概念,5G移動通信和5G WIFI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人把家裡的5G WIFI和5G移動通信混為一談,以為家裡的無線路由器支持5G,就是用上5G信號了?真是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WIFI5G移動通信:這個G代表的是第幾代的代,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英語: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 5G和它背後的通信知識
    而說它神奇,是因為這個公式蘊含了博大精深的通信技術奧秘,這個星球上有無數的人都在為之魂牽夢繞。 通信技術,無論什麼黑科技白科技,歸根到底,就分為兩種——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 我和你打電話,信息數據要麼在空中傳播(看不見、摸不著),要麼在實物上傳播(看得見、摸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