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丨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

2021-01-22 環保在線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
 

(試行)

 

Monitoring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vironment of 5G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on trial)

 

(發布稿)

 

前 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環境,防治電磁輻射環境汙染,規範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內容、方法等技術要求,本標準替代《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HJ 972-2018)作為 5G 及與其他網絡制式共址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執行標準。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本標準的附錄 A 為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制訂。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生態環境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 2020 年 12 月 14 日批准。
 

  本標準自 2021 年 3 月 1 日起實施。
 

  本標準由生態環境部解釋。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

 

  1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工作頻率小於 6GHz 的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內容、方法等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對同一站址存在 5G 及其他網絡制式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按照本標準規定執行。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準。
 

  2.1 基站 base station
 

  在陸地移動業務中的陸地臺,為一個小區或同站址的多個小區服務的無線收發信設備。基站通過無線接口提供與終端之間的無線信道。
 

  2.2 5G 終端設備 5G user equipment
 

  承載 5G 移動通信業務的終端設備。
 

  2.3 電磁輻射環境敏感目標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vironment-sensitive target
 

  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需重點關注的對象。包括住宅、學校、醫院、辦公樓、工廠等有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的建築物。
 

  2.4 應用場景 application scenario
 

  5G 移動通信應用場景包括: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超高可靠與低時延通信(uRLLC)、大規模機器類通信(mMTC),如數據傳輸、視頻交互、遊戲娛樂、虛擬購物、智慧醫療、工業應用和車聯網等場景。
 

  3 監測條件
 

  3.1 環境條件
 

  監測時的環境條件應符合監測儀器的使用要求。
 

  3.2 監測儀器
 

  3.2.1 基本要求
 

  監測儀器的工作性能應滿足待測電磁場要求,監測儀器的檢波方式為方均根檢波方式,監測儀器的讀數為任意連續 6 分鐘內的平均值。
 

  監測時,應使用選頻式電磁輻射監測儀,監測頻率選取被測移動通信基站發射天線工作狀態時的下行頻段。
 

  對同一站址存在5G及其他網絡制式的移動通信基站開展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時,使用選頻式電磁輻射監測儀的列表模式,取得5G和及其他網絡制式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場強數據。
 

  監測時,監測儀器的探頭(天線)如採用各向同性探頭,應滿足表 1 中各向同性的指標要求;如果採用非各向同性探頭,則應考慮天線方向性的影響,並在結果處理時合成天線因子等參數,監測時必須調節探測方向,直至測到最大場強值;監測儀器支架應使用不易受潮的非導電材質支架。
 

  3.2.2 選頻式電磁輻射監測儀電性能基本要求
 

  選頻式電磁輻射監測儀是指能夠對儀器響應頻率範圍內某一特定發射的頻譜分量進行接收和處理的場量監測儀器,其電性能基本要求見表 1。
 

表 1 選頻式電磁輻射監測儀電性能基本要求

  4 監測方法
 

  4.1 資料收集
 

  開展監測工作前,應收集被測 5G 移動通信基站的基本信息,包括:基站名稱、運營單位、建設地點、發射頻率範圍、天線支架類型、天線數量、運行狀態和天線離地高度等。
 

  根據監測性質和目的,還可收集其他信息,包括:經緯度坐標、發射機型號、標稱功率、實際發射功率、天線增益、平均負載、天線下傾角(機械下傾角+電子下傾角)、天線波瓣寬度(水平寬度、垂直寬度)和天線方向圖等參數。
 

  對同一站址存在其他網絡制式的移動通信基站也應收集同樣基本信息。
 

  4.2 監測因子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的監測因子為射頻電磁場,監測參數為功率密度。
 

  4.3 監測布點
 

  監測點位應布設在移動通信基站天線覆蓋範圍內的電磁輻射環境敏感目標處,並優先布設在公眾居住、工作或學習距離天線最近處,但不宜布設在需藉助工具(如梯子)或採取特殊方式(如攀爬)到達的位置。
 

  建築物內監測時,監測點位可布設在朝向基站天線的窗口(陽臺)位置,監測儀器探頭(天線)尖端應在窗框(陽臺)界面以內,也可布設室內其它位置。監測儀器探頭(天線)與家用電器等設備之間距離不少於 1m。
 

  4.4 監測高度
 

  監測儀器探頭(天線)距地面(或立足平面)1.7m。也可根據不同目的,選擇監測高度,並在監測報告中註明。
 

  4.5 監測工況及 5G 終端設備
 

  監測時,被監測的移動通信基站應為正常工作狀態,5G終端設備應與被監測的5G移動通信基站建立連接並至少處於一種典型應用場景。
 

  監測時,監測儀器探頭(天線)置於監測儀器支架上,探頭(天線)尖端與操作人員軀幹之間距離
 

  不少於 0.5m,並與 5G 終端設備保持在 1m 至 3m 範圍內;避免或儘量減少周邊偶發的其他電磁輻射源的幹擾及監測儀器支架洩漏電流等影響。
 

  4.6 監測讀數
 

  每個監測點每次監測時間不少於 6 分鐘,讀取監測儀器的平均值。
 

  4.7 記錄
 

  4.7.1 基站信息的記錄
 

  記錄 4.1 節中收集的相關信息。
 

  4.7.2 監測條件的記錄
 

  記錄環境溫度、相對溼度和天氣狀況。
 

  記錄監測日期、監測起止時間、監測人員、監測頻率範圍、監測儀器及探頭(天線)型號和編號,監測儀器及探頭(天線)校準/檢定證書(報告)編號。
 

  記錄監測時的應用場景,5G 終端設備型號、數量、應用場景等。
 

  4.7.3 監測信息及結果的記錄
 

  記錄現場監測點位示意圖,標註 5G 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監測點位和其他已知的電磁輻射源位置。
 

  記錄監測點位名稱(或經緯度)、監測點位與 5G 移動通信基站發射天線的垂直距離和與水平距離和監測數據。
 

  監測時保留頻譜分布圖。
 

  現場監測記錄內容與格式參見附錄 A。
 

  5 質量保證
 

  監測機構應當具備與所從事的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業務相適應的能力和條件。
 

  監測點位的選取應具有代表性,應符合 4.3 節的要求。
 

  監測儀器(包括天線或探頭)應定期檢定或校準,並在其證書有效期內使用。
 

  每次監測前後均應檢查儀器,確保儀器在正常工作狀態。
 

  監測人員應經業務培訓,現場監測工作應不少於 2 名監測人員才能進行。
 

  監測時應排除幹擾因素,包括人為幹擾因素和環境幹擾因素。
 

  監測中異常數據的取捨以及監測結果的數據處理應按統計學原則處理。
 

  任何存檔或上報的監測結果應經過覆審。
 

  應建立完整的監測文件檔案。

相關焦點

  • 《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標準發布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保護環境,防治電磁輻射環境汙染,生態環境部現批准《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標準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予公布。本標準自2021年3月1日起實施。
  • 關於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標準】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防治電磁輻射環境汙染,改善環境質量,規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現批准《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予發布。
  • 移動通信基站輻射如何控制 移動通信基站輻射解決方法介紹【詳解】
    中國陸續出臺多項管理辦法  對此,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信息產業部於近年來陸續頒發了數項標準與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1997年3月25日)  《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監測儀器和方法》HJ/T10.2-1996  《輻射環境保護管理導則-電磁輻射環境影響評價方法與標準
  • 5G基站與射頻電磁輻射漫談
    在2019年8月召開的「5G網絡創新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稱我國的居民對基站電磁輻射很關注,更有人認為5G基站更多、頻率更高,擔心電磁輻射更嚴重,這導致5G移動通信基站部署面臨選址困難的問題。
  • 蜂窩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對人體影響的探討
    而現代移動通信技術也從上世紀20年代才開始發展起來,無線電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大大促進了各類無線電發射設備的增加,其中GSM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以其頻譜利用率高和系統容量大而得到廣泛應用。為了能更好地服務並滿足日益增加的移動手機用戶數量需求,各大通信運營商建設了大量的蜂窩網基站。
  • 人體健康與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
    作 者:李朝陽    摘要隨著移動通信網絡規模的擴大和用戶數量的增加,基站數量不斷增加,基站輻射也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文章通過介紹電磁波、無線電波和微波的原理和分類,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來驗證基站電磁輻射強度的大小,並與相關標準進行對比,以此來深入探討基站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 5G通訊基站輻射大不大?陝西省輻射站開展電磁輻射試驗性監測
    隨著網絡信息化技術的大規模發展,5G通訊基站建設速度不斷加快,電磁輻射環境狀況成為人民群眾日益關心的問題,近日,陝西省輻射站組織中國電信陝西分公司、國內5G電磁輻射監測設備廠家及電磁輻射監測機構,對西安市長安區兩處不同基站環境進行電磁輻射數據對比監測。
  • 5G基站電磁輻射情況如何?
    來源: 深圳新聞網隨著5G通信技術的發展,5G基站的建設也越來越多。5G基站是否會有輻射?如果遇到5G基站電磁輻射環境問題該怎麼辦?近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開展5G基站輻射科普宣傳活動。從小的角度而言,戶外如高壓線、變電站、電視(廣播)信號發射塔、雷達、手機通信基站等,室內如電視、電冰箱、空調、微波爐、電腦、複印機等都會產生電磁輻射。電磁輻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如何?「5G基站雖然本身是利用無線信號傳輸(即電磁輻射)來實現通信功能。」該負責人表示,電磁輻射普遍存在,但絕大多數情況並不可怕。
  • 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害?聽聽專家怎麼說
    「移動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害,關鍵是看其基站的建設是否符合國家環保部門的相關標準……」近日上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國慶向前來諮詢電磁輻射的市民說,基站的建設,只要是履行了環保相關手續,各項指標滿足我國電磁環境控制限值要求,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便不會產生危害。
  • 5G來了!5G基站電磁輻射情況如何?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
    隨著 5G 通信技術的發展,5G 基站的建設也越來越多。不少市民關心,在日常生活中,5G 基站是否會有輻射?屬於電磁輻射嗎?如果遇到 5G 基站電磁輻射環境問題該怎麼辦?近日,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開展 5G 基站輻射科普宣傳活動。
  • 揭秘電磁輻射:手機基站輻射究竟有多大
    在移動通信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的人們也紛紛發出疑問:手機的電磁輻射到底有多大,通信基站的輻射又有多少,會對人體健康帶來危害嗎?首先,我們來看看手機、基站是怎麼產生電磁輻射的。據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檢測中心(SRTC)副總工劉曉勇介紹,人們通常所說的「手機、基站輻射」,是指手機或基站在使用時會傳送電磁波,而這些電磁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
  • 通信基站是否有輻射危險?生態環境部答每經問:電磁輻射對人體主要...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近年來,我國通信基站快速建設,一些基站甚至緊靠居民小區,住在這附近是否有輻射危險?4月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主題為「核與輻射安全」。妥善處理電磁輻射投訴糾紛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4G基站數量達到544萬個,佔基站總數的64.7%;5G基站超13萬個。
  • 生態環境部:電磁輻射只要符合標準就能確保公眾健康安全
    電磁輻射只要符合我國執行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應頻率的限值要求,就能確保公眾健康和安全。生態環境部15日召開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能否介紹一下相關情況。江光表示,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電磁設施包括通信基站、輸電線路、變電站等越來越多。
  • 基站電磁輻射知多少 紅豆網友變身檢測員親歷現場
    這個機器就是廣西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進行輻射監測的看家「法寶」——電磁輻射監測儀。該管理站的吳工程師一邊檢測一邊向網友們介紹,這個儀器是主要用來測試基站電磁輻射的強度,像話筒一樣的部位是高靈敏度的探頭,可以測量0.1—300V/m的電磁輻射值,可以檢測出所有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值。
  • 成都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8月15日,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發布《成都市區電磁環境調查報告》,當前成都市區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射頻綜合場最大測值均遠低於標準限值,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A公共場所電磁輻射大不大?最大測值還不到限值的1/10,城鄉幾無差異    去年以來,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對成都市區電磁環境進行了「網格式」調查,監測了城市公共地帶、典型人群活動場所、常見電磁輻射設施周邊的上千個點位,這是國內首次對一座城市的電磁環境進行全面監測。    該站電磁環境監測室主任徐斌介紹,電磁環境可簡單分為低頻和射頻兩大類,50Hz工頻和0.1~3000MHz射頻是調查關注重點。
  • 大連對5G基站開展輻射監測
    我們生活在電磁場的世界中,接受到電磁輻射是不可避免的。無線通信基站產生的電磁波頻率從幾百MHz到2GHz,其主要的能量釋放方式是產生熱能。問5G基站的輻射水平是什麼樣的呢?答近期大連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對移動公司剛剛建成的5G基站開展了電磁輻射環境監測。
  • 工信部:我國基站輻射要求比其他國家更嚴 5G基站和手機輻射大嗎?
    近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在回應「有人對小區架設5G基站有些不理解」這一問題時表示,在技術指標上,建基站,我們對輻射的要求比其他國家都嚴,並且,正在配合有關部門做這項工作,嚴格把握這個指標。 5G基站有哪些輻射,量有多大?我國5G基站建設的輻射標準是什麼?5G手機輻射比4G手機更大嗎?
  • 通信基站有輻射危險?電磁輻射對人體主要是熱效應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近年來,我國通信基站快速建設,一些基站甚至緊靠居民小區,住在這附近是否有輻射危險?4月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主題為「核與輻射安全」。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相關情況到底如何?
  • 實測在用4G基站 電磁環境水平遠低於國家標準
    近日,記者隨同重慶市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以下簡稱「市輻射站」)工作人員對正在使用的4G基站進行了一次監測。監測結果顯示,4G基站的輻射水平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且穩定處於國家限值範圍內。我市環保部門監管信息也顯示,迄今為止,我市經過環評審批、環保驗收,依法建設並投入使用的4G基站,均未發現電磁環境超標的問題。
  • 5G來了,移動基站電磁輻射檢測安全嗎?
    5G離我們越來越近,大範圍、密集型的基站建設,輻射是否安全?5月21日,由湖南省電信用戶委員會主辦的移動基站電磁輻射科普體驗活動在長沙舉行。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許繼金,黨組成員、副局長謝曉鵬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