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2021-01-22 四川日報
成都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本報記者   劉宇男

龔武製圖

    我省首次全面監測中心城市電磁環境,建議新建大型電磁項目需審慎——
□本報記者 劉宇男
    近幾年我省關於電磁輻射的環境投訴逐年遞增,一些群眾對電磁環境安全心存疑慮。8月15日,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發布《成都市區電磁環境調查報告》,當前成都市區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射頻綜合場最大測值均遠低於標準限值,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A
公共場所電磁輻射大不大?
最大測值還不到限值的1/10,城鄉幾無差異
    去年以來,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對成都市區電磁環境進行了「網格式」調查,監測了城市公共地帶、典型人群活動場所、常見電磁輻射設施周邊的上千個點位,這是國內首次對一座城市的電磁環境進行全面監測。
    該站電磁環境監測室主任徐斌介紹,電磁環境可簡單分為低頻和射頻兩大類,50Hz工頻和0.1~3000MHz射頻是調查關注重點。
    大街小巷等城市公共地帶,電磁環境如何?除在地面295個網格點位監測外,調查組對成都東南西北中5個方向的高層建築進行逐層測量。結果發現,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高樓和地面測值總體無差異,測值最大值不到標準限值的百分之一;射頻綜合場,3樓以上的高樓層比低樓層總體大一些,但最大測值也不到限值的十分之一。
    賓館、購物中心、地鐵站點、體育場、住宅等人群活動密集場所,電磁輻射大麼?調查在東南西北方向選取25處進行監測,結果顯示,人群活動密集場所的絕大多數位置,電磁輻射測值與城市公共地帶無差異,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射頻綜合場最大測值也遠低於標準限值。
    調查還選取了成都部分農村地區,測試發現,農村測試點位的電磁輻射測值與城市公共地帶絕大多數地方幾無差異。
B
電視塔周邊輻射超沒超標?
周邊200多米外、樓層高處較受影響,但最大測值不到限值的1/20
    城市常見的廣播電視塔、移動通信基站、變電站和高壓線等設施周邊的電磁輻射是否超標?調查選取了成都各類電磁輻射設施共62個進行測試。
    四川省廣播電視塔位於成都猛追灣,射頻電磁波從位於257米平臺的天線發出。調查布設了8條測量線,對電視塔周邊近1公裡地面區域進行了詳細測量。結果發現,電視塔的電磁波使周邊1公裡範圍內各方向的地面測值,均比其他區域的地面測值大,測值都在0.001W/m2以上。
    相對較大值,多出現在距離電視塔200米至 260米附近區域,最大值0.015W/m2,但仍低於標準限值0.4W/m2,不到限值的二十分之一。距電視塔約240米處的長城錦苑(30層)和富臨大廈(33層),樓頂實測值分別為0.014W/m2和0.015W/m2,底層測值均為0.002W/m2。「電視塔周邊,顯然高樓層比低樓層測值大。」徐斌說。
C
樓頂的移動通信基站可怕嗎?
最大測值不足限值的五分之一,天線架得越高影響越小
    目前公眾通信需求量大,移動通信基站的密度也較大,通常架設在樓頂。調查顯示,基站發出的電磁波射頻綜合場,所有測值均低於0.4W/m2限值。其中,6米 以 下 天 線 的 樓 頂 最 大 測 值0.0745W/m2,不足限值的五分之一;6米以上天線最大測值0.0225W/m2,只有限值的約二十分之一。說明天線架得越高,電磁波對樓頂的影響越小。在基站所在樓的樓道內,電磁波因受樓板屏蔽,測值更小。「樓頂基站的電磁輻射,並非公眾想像的那樣可怕。基站電磁波對臨近建築的貢獻同樣很小。」徐斌說。
    本次調查區內,絕大多數110千伏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站已入戶,高壓線已下地。徐斌說,牆體、水泥、樹木、土壤等對工頻電場有屏蔽作用。測試發現,室內變電站和地下電纜產生的工頻電場測值不到限值的千分之一,可忽略不計;工頻磁場不到限值的百分之一,多在距離設施15米範圍內,工頻磁場貢獻很小且距離很短。
D
如何讓城市電磁環境更安全?
電磁輻射貢獻在高樓層更易疊加,城市規劃應考慮電磁環境影響
    成都市區電磁環境調查範圍,包括成都6大主城區,總面積近300平方公裡,有效監測數據42481個。此次調查不僅能提高公眾對電磁環境的認知,也將推進電磁環境監管,支撐電磁項目科學審批,促進涉電磁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根據調查結果,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建議,科學審批涉電磁建設項目。「雖然電磁環境現狀測值總體很小,但在距離電磁輻射體一定範圍內,測值還是出現了不同程度增高,說明電磁項目建成後,會對臨近區域帶來新的電磁輻射貢獻。」徐斌說,新建大型電磁項目的審批應特別審慎,必須明確建設地點電磁環境現狀值、項目貢獻值及項目建成後最終值。城市發展規劃及電信、電力等專項規劃,應充分考慮電磁設施與城市功能的關係和設施整體布局,通過合理規劃指導具體電磁設施的建設。
    他特別指出,隨著城市化進程,原來地處郊外的廣播電視發射塔已被密集的房屋所包圍,電視塔對周邊的電磁環境貢獻較多,臨近高層建築的測值相比地面測值更大,相關部門應加強日常監管。
    調查發現,電磁輻射貢獻在高樓層更容易疊加。徐斌認為,對架設高度較高的電磁輻射體,應特別注意其電磁波傳播方向和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應通過各種措施,讓臨近的高層建築的較高樓層電磁環境達標。

相關焦點

  • 成都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電視塔周邊輻射沒超標
    原標題:成都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本報記者 劉宇男  近幾年我省關於電磁輻射的環境投訴逐年遞增,一些群眾對電磁環境安全心存疑慮。8月15日,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發布《成都市區電磁環境調查報告》,當前成都市區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射頻綜合場最大測值均遠低於標準限值,電磁輻射環境總體安全。
  • 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順利舉辦全國環境電磁輻射監測方法...
    10月29日,由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承辦的2020年全國環境電磁輻射監測方法研討會在四川成都順利召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及陝西、廣東、北京等24家單位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生態環境部:電磁輻射只要符合標準就能確保公眾健康安全
    中新網4月15日電 針對「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表示,有電的地方就有電磁輻射,目前的研究成果表明,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主要是熱效應。
  • 青海省2019年環境電磁輻射水平低於控制限制
    文思睿 攝中新網西寧6月2日電(孫睿 文思睿)2日,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青海省環境電磁輻射水平低於控制限制。2019年,青海省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司文軒表示,青海省環境電磁輻射水平低於控制限制,「青海省地表水、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空氣、土壤和原國營二二一廠放射性汙染物填埋坑、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等重點輻射設施的環境電離輻射水平處於本底漲落範圍內。」
  • 生態環境部答每經問:電磁輻射對人體主要是熱效應
    4月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主題為「核與輻射安全」。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相關情況到底如何?對此,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電磁輻射雖然也叫輻射,但是跟常規意義上的輻射不是一個概念。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主要是熱效應。
  • 生態環境部答每經問:電磁輻射對人體主要...
    4月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主題為「核與輻射安全」。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相關情況到底如何?對此,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電磁輻射雖然也叫輻射,但是跟常規意義上的輻射不是一個概念。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主要是熱效應。
  • 關於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標準】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防治電磁輻射環境汙染,改善環境質量,規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工作,現批准《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予發布。
  • 電磁輻射知多少
    總體來說,來自太陽的輻射或稱為「宇宙射線」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基本無害,不必過分擔心。,這是人類生活的環境所產生的輻射。有資料顯示,在現代的生活環境中,天然輻射的劑量佔80%,而人工輻射劑量佔20%。因此,除非是個人生活環境,不良生活習慣,或是某些工作崗位需要長時間接觸輻射的侵害,一般生活中的電磁輻射可不用多慮。
  • 成都變電站電磁環境實時監測系統試運行 可查看電磁場強度
    6月5日,四川省第一套變電站電磁環境實時監測系統,在位於成都市錦江區的220千伏安順橋變電站完成了數字對比,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該系統是按照四川省環保廳要求,為了讓成都市民更直觀更便捷地了解變電站電磁環境而安裝的。即日起,市民可以到安順橋變電站通過電子顯示屏觀測變電站電磁場強度。
  • 成都山地所與航天五院總體部持續推進科技合作
    成都山地所與航天五院總體部持續推進科技合作 2018-05-25 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通訊基站輻射遠小於太陽光 核與輻射安全科普走進成都社區
    活動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5日訊(記者 李慧穎)>4月15日是我國第四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了普及核與輻射基本常識,提升公眾核與輻射安全意識,推進成都核與輻射安全工作持續發展,日前,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青羊區生態環境局、青羊區府南街道辦事處在青羊區石人北路社區開展2019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與輻射安全進社區宣傳活動。
  • 電磁輻射的危害知多少
    總體來說,來自太陽的輻射或稱為「宇宙射線」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基本無害,不必過分擔心。有資料顯示,在現代的生活環境中,天然輻射的劑量佔80%,而人工輻射劑量佔20%。因此,除非是個人生活環境,不良生活習慣,或是某些工作崗位需要長時間接觸輻射的侵害,一般生活中的電磁輻射可不用多慮。
  • 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什麼危害?官方回應在這裡
    日前生態環境部舉行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主題為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理性、協調、並進核安全觀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生態環境部首次以核安全為主題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核一司、核二司、核三司三位司長悉數出席圖註:發布臺上從左至右依次是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核設施安全監管司(核一司)司長郭承站、核電安全監管司(核二司)司長湯搏、輻射源安全監管司(核三司)司長江光。
  • 網友自測地鐵電磁輻射超標 地鐵集團:符合安全標準
    原標題:網友自測地鐵電磁輻射超標 地鐵集團:符合安全標準   網友自測地鐵電磁輻射超標  地鐵集團回應:列車設計符合乘客安全標準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手機APP自測地鐵1號線電磁輻射超人體承受標準。
  • 電磁輻射知多少——電磁環境專家帶你認識身邊的電磁場
    電磁技術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憂慮,關於電磁輻射的危害常常成為熱點話題。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電磁環境計量專家沈慶飛副研究員為「計量築夢我愛北京」夏令營帶來了一場題為「電磁輻射知多少」的科普講座,從電磁輻射是什麼、我們身邊的電磁輻射有哪些、電磁輻射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應如何防控等方面做了介紹。我們生活的世界裡,電磁輻射無處不在。
  • 兒童手錶手機電磁輻射安全
    兒童手錶手機以其智能、安全、防丟失等功能,受到廣大家長的青睞。近期,南京市消協對20款兒童手錶手機開展了比較試驗,其中從實體店購買10批,從電商平臺購買10批,重點比較項目包括產品對人體的電磁輻射(SAR)值、音頻性能和衛星定位精度。  在電磁輻射試驗中,SAR值在可控範圍。
  • 電磁輻射在安全範圍內不損健康
    6月18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分會、北京電力公司與達爾問環境研究所合辦的「2012電磁環境的科學與社會認知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上,多位專家學者就電磁環境的科學與社會認知問題展開討論,尤其對公眾最關心的電磁環境安全與健康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由於公眾的普遍關注,電磁環境問題已從單純的科學和醫學問題,擴展為更大範圍的社會問題。
  • 電磁輻射對人體主要是熱效應
    4月15日,生態環境部召開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主題為「核與輻射安全」。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地方收到了關於電磁輻射的投訴,電磁環境問題引發關注,相關情況到底如何?對此,生態環境部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電磁輻射雖然也叫輻射,但是跟常規意義上的輻射不是一個概念。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效應主要是熱效應。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丨5G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試行)
    base station (on trial) (發布稿) 前 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環境,防治電磁輻射環境汙染,規範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規定了 5G 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內容、方法等技術要求,本標準替代《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方法》(HJ 972-2018)作為 5G 及與其他網絡制式共址的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的執行標準。   本標準為首次發布。   本標準的附錄 A 為資料性附錄。
  • 廣州、成都、深圳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經驗分享
    圍繞生態安全、城市安全、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關鍵風險,開展空間風險的全面評估。我市近期運用遙感技術、高程模型,精準識別出易發內澇潛在風險區域,揭示硬底化與城市內澇的關係,從而提出嚴格保護河湖水系、溼地、生態廊道等自然生態空間,保留天然雨洪行洪通道和蓄滯洪區,預留防洪排澇空間的要求。糧食安全方面,提出蔬菜自給率達到100%以上,主要畜禽和農產品自給率70%的保障目標,提出農業空間的保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