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電磁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發廣泛,電磁輻射也無處不在,已成為人類無法迴避的「夥伴」。電磁技術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憂慮,關於電磁輻射的危害常常成為熱點話題。日前,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電磁環境計量專家沈慶飛副研究員為「計量築夢我愛北京」夏令營帶來了一場題為「電磁輻射知多少」的科普講座,從電磁輻射是什麼、我們身邊的電磁輻射有哪些、電磁輻射會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應如何防控等方面做了介紹。
我們生活的世界裡,電磁輻射無處不在。自然界的太陽光、閃電、宇宙射線等,都是由不同頻率的電磁波組成的,我們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這類輻射。而人類以電磁技術為基礎的許多創造發明,也會向空間輻射電磁能量,比如手機和手機基站、微波爐、電腦、電視機等,如圖1所示。
圖1 我們身邊的電磁輻射
在這些創造發明中,有的儀器或裝置需要依靠電磁輻射才能工作,如手機和手機基站、WiFi路由器、微波爐、電磁爐;而有的則是因為用電,在工作中「不小心」引起了電磁輻射,如高壓線、變電站、電吹風、電烤箱等。那麼,這些電磁輻射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網絡上「手機輻射能炸爆米花」「WiFi輻射使種子不發芽」「手機基站輻射致癌、白血病、記憶力下降」等傳言是真的嗎?在判斷這些傳言真假前,讓我們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電磁輻射,它的「大小」或「劑量」是如何衡量的。
電磁輻射是指電磁能量以電磁波或光量子形式發射到空間的現象,可以說只要有電、有光,就有電磁輻射。電磁輻射根據頻率的不同,可以分成低頻電磁波、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等。電磁輻射的頻率越高,其能量也就越大,穿透力越強。如圖2所示,比遠紫外線頻率更高(波長小於300nm)的電磁輻射,能量足以破壞化學鍵,使分子發生「電離」——這類電磁輻射又稱「電離輻射」。醫院裡CT機產生的X射線,宇宙射線中的γ射線等,都屬於電離輻射。
圖2 電磁波譜圖
而頻率低到不足以破壞分子間化學鍵的就是「非電離輻射」了。例如,高壓線、變電站以及一般的家用電器都工作在工頻(50Hz)甚至更低的頻率範圍內,產生的是極低頻電磁輻射;電磁爐、電熱毯等則工作在稍高一些的頻率範圍內,但仍屬於低頻電磁輻射;手機和手機基站、WiFi路由器、微波爐等則工作在幾百兆赫茲到幾個吉赫茲的「微波」頻率範圍內,屬於高頻電磁輻射。通常意義所說的電磁輻射指的都是「非電離輻射」。那麼,如何衡量電磁輻射的「大小」或者「劑量」呢?我們一般用電磁輻射的電場強度(單位為伏/米,V/m)來衡量。對於低頻電磁輻射,我們還需要考慮其磁場強度(單位為特斯拉,T),而微波、射頻等高頻電磁輻射的大小,我們一般用功率密度(單位為W/m2)來衡量,而靠近人體使用時,我們則通常使用比吸收率(SAR,單位為瓦/千克,W/kg)來衡量。
圖3 常見的電磁輻射分析儀
圖3中就是一些常見的電磁輻射分析儀。儀器上端伸出來圓圓的(或立方體形狀的)部分是矢量探頭,可以測量空間某位置不同方向的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和功率密度大小。這些儀器測量量值是否準確,則是由計量工作來保障的。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安全意識的不斷提高,電磁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害已不僅是人們熱議的話題,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電磁輻射影響人體的機理主要有熱效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等三種。其中,比較明確的是電磁輻射的熱效應——人體是一個導體,人體受到電磁波輻射後,體內會產生電流,引起人體發熱。微波爐加熱食物也是利用了微波的熱效應。但是,微波爐的輸出功率範圍在(600~1000)W,其產生的微波又完全被限制在一個由金屬殼構成的密閉的環境內,功率密度大、熱效率高。與之相比,手機在接打電話時的功率僅有2W左右,且輻射的電磁波是朝空間各個方向的(在接打電話的過程中,信號不會因為轉身而消失),即使緊貼人體,引起的發熱量也非常小。
可以說,脫離「劑量」談輻射是在「耍流氓」。手機電磁輻射的「劑量」當然不可能像微波爐那樣使玉米粒變成爆米花,二者間對比如圖4所示。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能源環境所在電磁輻射對人體影響方面也開展了相應的研究。實驗裝置如圖5所示,可以模擬人頭部在受到手機輻射後吸收電磁波,並測量人體吸收的電磁波能量。具體方法是,使用模擬基站使手機輸出最大發射功率,也就是手機處在最大輻射狀態,然後把手機放在人頭模型的耳邊,模擬使用者打電話的姿態。再在人體模型內部充滿組織模擬液,這些液體對電磁波的吸收特性和人大腦內組織的特性相同,最後通過機器手臂控制的電磁場探頭在人體模型內部測試最大的電磁波輻射,作為該手機的比吸收率值(SAR值,單位時間單位質量物質吸收的能量),並以此衡量手機電磁輻射的「大小」。
圖5 電磁輻射對人體影響的測量裝置
實驗結果顯示,不同型號的手機或無線設備使用時,人體吸收的電磁波能量不同,吸收的電磁波能量大小與無線設備的天線位置、使用習慣以及人體距離等密切相關。國家標準要求製造商在產品說明書裡標示該手機的SAR最大值,因此,消費者可以在說明書裡查詢自己購買手機的電磁輻射情況。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使用手機的時候,手機不一定會處於「最大發射功率」,因此接受的輻射會比標示的SAR最大值小。一般情況下,當手機信號「不滿格」,即接收到基站的信號比較弱時,手機通話時的發射功率會較信號滿格時大。這種情況是由於手機距離基站比較遠,或手機處於地鐵車廂或電梯等屏蔽空間內造成的,手機必須提升發射功率才能保持正常通話。除明確的熱效應以外,電磁輻射還有非熱效應和累積效應,但這些都是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出現,比如當人體觸電,或長時間接觸能量密度很高的電磁波時,肌肉或神經會受到一定刺激。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電磁輻射會使人「患癌」「患白血病」或「記憶衰退」等。國際上對電磁輻射危害的研究方法主要分兩種:流行病學調查和動物試驗。所謂流行病學調查,是指調查在高壓線、變電站周邊長期生活的居民,在變電站長期工作的員工,有沒有在罹患癌症或白血病等方面高出其他人的情況;動物試驗則是讓大樣本量的大鼠等生物體長期生活在一定頻率和功率密度的電磁輻射環境中,根據重複性的實驗結果來得到相應結論。目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致癌類物質的劃分,射頻電磁波輻射和低頻磁場被歸為2B類物質,低頻電場被歸3類物質。這是什麼概念呢?IARC將人類常接觸的物質分為1、2、3、4四類,其中1類物質,是指對人類確定致癌的物質,香菸、酒、太陽光、檳榔、中式鹹魚、空氣汙染等都被列為1類致癌物;2A類物質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但對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2B類致癌物質對人類致癌證據有限,對試驗動物致癌證據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3類為對人類致癌性可疑,但尚無充分的人體或動物數據;4類則對人類很可能不致癌。這樣看來,被列入2B類和3類的電磁輻射是不是就沒那麼可怕了呢?當然,脫離「劑量」說電磁輻射安全無害也是在「耍流氓」,這和輻射的功率、頻率、與輻射源的距離、受輻射時間等有關。微波爐、電磁爐等未正常使用或密封性變差等導致的漏磁,輻射危害就不容小覷。那麼,我們怎麼保證生活中遇到的電磁輻射劑量是安全的呢?
一方面,國際非電離輻射保護委員會(ICNIRP)、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國際組織通過匯總電磁輻射相關研究,制定了電磁輻射的相關標準,可以保障相關電子設備在使用過程中對人體安全。許多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如我國的GB8702-2014《電磁環境控制限值》就參考ICNIRP和IEC的相關標準,規定了大家身邊1Hz~300GHz範圍內電磁場的「大小」安全限值以及評價方法等,如移動基站等設備的電磁環境須控制在12V/m以內,並由我國的環保部門相關機構進行嚴格的監測和管理等。同樣,GB21288-2007《行動電話電磁輻射局部暴露標準》也規定行動電話的電磁輻射比吸收率值要低於2W/kg。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標準中的「安全限值」是根據相關試驗等得到電磁輻射可能會危害健康的「臨界值」,並以此除以5~10等方式來確定的,但並不是說只要超過了安全限值就一定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安全標準均指出,低於某個給定的值,根據現有的科學知識,人類在電磁場中是相對安全的。另一方面,電磁輻射具有一些共性特徵,我們也可以根據這些特徵來主動防護它。其一,電磁輻射的能量會隨距離的增加而大幅衰減,因此我們只要和電磁輻射源保持一定距離就可以確保安全。譬如,接聽手機時,緊貼耳朵時,手機對人體電磁輻射的SAR值為2W/kg,而當我們使用耳機時,身體距離手機30cm以上,對人體輻射的SAR值就會下降到原來的幾十分之一,可忽略不計。手機基站也是如此,其向外發射信號是沿著天線的法線方向扇形傳播的,距離越遠,受到的電磁輻射越小。只要我們不並排站在天線周圍,並與之保持5m以上距離,輻射劑量一般就不會超過安全限值。其二,某些電磁輻射比較容易被屏蔽。我們所住的建築物中的鋼筋,可以幫我們屏蔽掉距離建築物5米左右高壓線的低頻電磁輻射。遮陽傘也能幫我們擋住大部分的可見光、紫外線等電磁輻射。總而言之,如果我們正確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電子設備或家用電器,健康將不會受到電磁輻射的負面影響。許多時候,人們對事物產生恐懼或疑慮,是因為理解不夠深入。如果我們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從多方面去了解事物,不簡單盲從主觀印象或他人評價(例如,儘量閱讀研究原文而不是基於研究的報導,在信任某一結論之前思考該結論的得出是否基於完備、嚴謹的實驗過程和可重複的實驗結果等),才能逐漸建立起科學的思維方式,更好地辨別「吸睛」標題下究竟是「真知」還是「偽科學」。END
本文刊發於《中國計量》雜誌2018年第10期
作者: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陳杭杭 沈慶飛
歡迎訂購計量法律法規專刊
《計量法律法規專刊》由中國計量雜誌社編輯出版,收錄的計量法律、法規、規章均為截止到2019年7月31日的最新版。該《專刊》可作為政府計量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必備案頭書,還可作為政府計量行政管理部門人員和計量法制檢定人員的培訓教材,也可作為註冊計量師考試參考書。
定價:50元/本;100本以上,40元/本。(10本以上免郵。10本以下需另加20元快遞費)
長按識別下載訂單
訂購諮詢
吳慶濤:13520045771(微信)010-6422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