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夏毓婕6月1日報導:變電站周圍電磁環境影響有多少?、變電站周圍可以住人嗎?、電磁輻射有沒有標準,數值是多少?昨天下午,「美麗上海,我在行動——走進變電站·了解電磁知識·做環保宣傳者」活動在萬航變電站舉行,這些問題都一一得到解答。來自普陀區、長寧區的市民,通過走進變電站,了解電磁輻射相關知識,親眼觀測輻射數據,消除大家原先對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的擔憂。
萬航變電站建於2003年,坐落於長寧路,佔地面積為1592.5平方米,為周圍的龍之夢購物中心、來福士廣場等大型商場供電。據介紹,這是一個220千伏變電站,採用全戶內型布置,變壓器等所有設備被厚實的牆壁「關」在裡面,從外形看就像是棟商務樓。東方網記者跟隨輻射站工作人員走進長寧路上的萬航變電站,發現變電站內部,幾乎聽不到變壓器發出的「嗡嗡」聲,只有走到主變室門口,打開大門才能聽到變壓器發出的聲音,但並不刺耳。
隨後,市輻射環境監督站專家帶領市民來到變電站外現場監測輻射強度。下午15時,兩臺黃色檢測儀器上的測量值顯示,電場強度在0.1-0.2伏/米之間浮動、磁感應強度也維持在0.6微特左右,遠低於國家標準(電場強度4000伏/米、磁感應強度100微特)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限值(電場強度5000伏/米、磁感應強度200微特)。
「今天我們是在距離變電站本體5米的距離測量的,根據國家的標準方法是在變電站圍牆外的5米,在如此近距離變電站的測量值都遠小於標準限值,變電站根本構不成對人體有輻射。」上海市輻射環境監測站總工程師朱頌平告訴東方網記者,目前測量出的變電站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都只有國家標準限值的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以下,「可以說,變電站旁的電磁場遠小於居民家用電腦旁的數據」。
而且,根據我國的環保法律法規的規定,新建110千伏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電站必須開展環境影響評價,而建成後的變電站,其周圍電磁場水平必須經過環境保護竣工驗收。「這幾年,上海市新建的變電站往往採用全室內型設計、選用先進的電氣設備,且經過嚴格的環保監測,邊界外電磁場水平可以滿足限值要求,對居民的生活環境是安全的。」
「原來變電站周圍環境電磁場影響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家住普陀區大洋新村的市民丁少銘就住在小區的變電站旁,之前沒少因為這件事跟居委會「抗議」。活動現場,他看到檢測儀器的數據後長舒了一口氣,「終於消除了心中原來對變電站電磁環境影響的擔憂,回家準備給身邊的朋友們『上上課』,讓他們不要再傳信電磁輻射的謠言。」
據悉,本次活動是上海市生態環境局2019 年六五世界環境日系列活動之一,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主辦,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長寧區生態環境局、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檢修公司承美麗上海我在行動辦,上海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上海市核學會協辦,旨在解開群眾心中的疑慮,通過現場實踐引導市民科學認識輸變電設施環境影響,提高市民生態文明科學素養。
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變電站將以環境友好型、景觀優化型的方式建設,生態環境部門將督促電力部門不斷優化環保設計,讓綠色電網走近市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