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輻射揭秘 比亞迪e6電磁輻射測試

2020-11-22 第一電動網

繼上期我們測試了雷克薩斯的混動車型CT200h後,編輯部又迎來了一輛純電動汽車————比亞迪e6。 相信大家已經看過了之前的評測文章,對這輛車有了初步的了解。作為全新汽車時代的開創者,純電力驅動的汽車已經成為了現實,並且來到了我們身邊。綠色環保的特性和使用成本的低廉讓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理想代步工具,但同時質疑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這其中最明顯,也是最潛意識化的認知,就是對大功率電動機和大容量電池工作時的電磁輻射的擔心。

曾有媒體做過的調查顯示,超過73%的人認為純電動汽車會存在電磁輻射,而這些人裡面又有超過半數的人認為這種電磁輻射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可見」電磁輻射」這四個字在大部分人的潛意識裡已經被定性了。確實,現在普通汽車所涉及到的用電器只有發動機電控系統、車用發電機、以及車內用電器這幾部分,並且功率都十分有限。

而電動汽車的所有設備都由電力驅動,駕駛者和乘坐者都無可避免的會被這些電磁輻射源所包圍,這當中還包括了大馬力的電動機和上千塊電池所組成的巨大電池組,按常理來想的話,輻射絕對遠超變電站了! 但實際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下面我們就帶大家來一起來看看比亞迪e6的電磁輻射測試。

本次測試還是使用來自SMART SENSOR的AR1392手持式電磁輻射計,檢測頻率範圍30Hz-300Hz,最大量程200μT/2000mG。考慮到純電動車在實際行駛中才是正常工況,所以我們對測試的取值辦法進行了改進,全部取行駛中的讀數作為測量結果。由於行駛中測量加拍攝的難度較大,並且影響行車安全,所以我們使用了平均最大值鎖定功能。測試行駛時車內每一個位置的電磁場讀數最大值,並在儀表上鎖定顯示,再停車拍照記錄。所以每個位置的測試結果都對應實際行駛工況下的電磁場強度,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儘量直觀的感受。

[page]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應該已經對比亞迪e6的電磁輻射水平有所了解了吧? 不能否認,在工作時的比亞迪 E6的測試平均值確實比之前測試過的CT200h要高一些,但同樣也是遠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測試中唯一確定的電磁場強度較高的地方就是副駕駛腳下的中間位置,通過測量數值可以明顯的看出下方是有動力電纜經過的,所以磁場的強度會跟著電流的大小而變動。而位於後坐下的電池和旁邊的穩壓器在工作中並沒有較明顯的讀數變化。

[page]

車內輻射釋疑

車內電磁輻射,在經過網絡的不斷放大後,被很多人所認同。甚至有某網站登出了一篇專題文章,說一位老闆多年不育,看了很多家醫院都沒有效果,而在某」磚」家的指導下終於在愛車上找到了不育原因,車內電磁輻射高!並且」磚」家還開出了」藥方」:」最好的辦法是不要駕車,以減少和汽車輻射源的接觸。」 這位老闆在聽從」磚」家意見後,放棄私家車,乘公交上下班,半年後喜得貴子!且不說這故事的真實性,單從這文章的立意來看,我就覺得現在這種情況科普一下還是很重要的。

我們100,英國0.4 瑞典0.2 到底哪個才是標準?

首先,我們要說說關於電磁輻射標準的制定,在CT200h的測試文章中,我們引用了網絡報導中的英國標準低頻輻射強度的限值 0.4μT,瑞典限值僅為 0.2μT的說法。但經過查證這樣的說法是有誤的!

國際非電離輻射委員會網站

實際上英國認可國際非電離輻射委員會(簡稱ICNIRP)和世界衛生組織(簡稱WHO)的權威國際標準,ICNIRP的標準限值在1998年被定為100μT,但2010年ICNIRP根據新的科學數據和更精確的數字計算模型,已經把安全標準的上限改為了200μT。

我們的國家環境評價標準也參考ICNIRP將限值定為了100μT,同時,網傳標準最嚴格的瑞典實際也執行著與ICNIRP國際標準相同的歐盟1999/519/EC標準。所以可以確定的是,實際國際認可的低頻電磁場輻射強度安全限值為100μT,只要低於這個強度都是安全的!

而WHO從1996年起,歷時10年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全面評估了電力設備電磁場對人類的影響,其得出的結論是」公眾通常遇到的低頻電磁輻射情況,都不會實際影響健康問題」,並且也劃定了100μT的磁場限值。

同時WHO也已經明確,在環境中極低頻場的存在形式為」電場」和」磁場」,較低頻率的電磁波定義為」電磁場」;而只有非常高頻率的電磁波才可稱為」電磁輻射」。對於我們生活周圍環境所接觸到的電磁場來說,稱為」電磁輻射」實際上是錯誤的,很容易對人造成認知上的誤導,所以WHO反對錯誤引用」電磁輻射」概念,以免引起公眾和確認有危害的核輻射相混淆。

電磁場到底有沒有危害?

近年來,科學界一般認為極低頻的電磁場(就是一般電力線及用電電力設備所產生的電磁場),就能量觀點而言,既不能打斷細胞的分子鍵或化學鍵,也不會因為微量的熱效應而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

雖然某些流行病學的研究懷疑少部份癌症與電磁場有」統計學」上的相關性,但實際這只是通過概率計算而來。國外自1979年開始這方面研究以來,發表的論文、報告超過1000篇,由於病例百分比低,且致癌因素種類多,難以排除其它因素。所以,實際上電磁場致癌的說法也是沒有確切的科學根據的。

車內的輻射到底算不算大?

這個問題我想用我們身邊的實例來做個比較。在做這個選題之前,我們也對一些平常的用電器進行了電磁場的測試,實際效果也很明顯。標準的微波爐在有著嚴密的電磁屏障的情況下在正面測量還會有22μT左右磁場強度,而且是恆定的數值,說明其在工作中這個磁場是一直持續的產生的,這已經超過了比亞迪 e6測試中的瞬間最大值。

在測試完微波爐後,我們又尋找起了編輯部內所能測得最大值的電器,最後同事桌上一個不起眼的小電風扇竟然超過了廁所裡的幹手機,成功奪冠!

結語:看過這個小東西的測試數值後你還會淡定嗎? 實際要說電磁場的強度,我們周圍帶線圈,帶馬達的用電器要比車裡那些用電器給力多了! 奉勸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別再散布謠言了!一個沒任何屏蔽的小馬達所能產生的電磁場就遠遠超過一輛純電動車所能產生的電磁場。所以請不要再死盯住你的愛車了,想找所謂的」輻射源」還是從周圍找起吧!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愛卡汽車

作者:崔剛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carnews/pingce/11097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電動汽車電磁輻射有危害嗎,一起來看
    無論是普通燃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還是純電動汽車,對於電磁對人體輻射量的大小都是需要測試的。關於這套測試方法,日本有JASO測試方法,而歐洲有IEC測試方法。我國目前的測試方法是以JASOTP-13002為標準。怎麼樣,測量的過程還是非常嚴謹和科學的吧。有了測量的數據,再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推薦的安全範圍去評價,這些就能獲得每臺車電磁輻射的數值了。
  • 電動汽車的輻射概念解析:電離輻射與電磁輻射
    在分析電動汽車是否存在危害健康的輻射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兩類輻射的概念。電離輻射電磁輻射電離輻射概念:攜帶足以促使物質中原子與分子中的電子成為自由態,是原子分子發生電力現象的輻射。標準為表廠小於100nm的電磁輻射,這種複合式必然會造成對生物體健康狀態額定影響。
  • 比亞迪e6純電動汽車工作原理,了解一下
    比亞迪e6純電動汽車工作原理,了解一下 2018-11-01 11:47 來源: 飛哥學車 1.結構驅動電動機控制器類型為電壓型逆變器,利用IGBT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
  • 電動汽車有沒有輻射,長期駕駛純電動汽車對人體有傷害嗎?
    電動汽車由動力電池組給電機來進行供電,從而驅動車輛進行運轉,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作為新生事物的電動汽車,對於電動汽車也並不是很了解,加上又是電能進行驅動,會使得很多人產生對於駕駛純電動汽車的擔憂?
  • 電動汽車電池安全嗎?有輻射?
    不時見諸報端的電動車著火報導、個別人士擔心的輻射問題相繼湧來,讓企業煩惱,也讓消費者困惑。  電動車安全嗎,或者確切地說,電池安全嗎?與汽油車的油箱和油品一樣,它的安全也需要經過嚴格的測試與檢驗。記者就此採訪了部分企業和研究人員。
  • 比亞迪全新一代唐EV四驅版多種工況電磁輻射評測報告
    2019年的中國市場在售的主流電動汽車續航裡程都在400-500公裡,多採用集成式電驅動控制系統以及轉速持續攀高的驅動電機。從2014年至2019年,幾乎每年上市的電動汽車續航裡程都都以50-100公裡的「段位」提升。各型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大幅提升的同時,帶動了整個產業結構的變化,並影響了終端消費者的最終選擇需求。
  • 無線充電技術在電動汽車和醫療設備領域的電磁輻射問題
    由於無線電能傳輸系統在傳播過程中需要藉助磁耦合機構將發射側的電能轉化成高頻磁場,電磁場是WPT系統傳輸電能的介質,其帶來的電磁輻射問題將給公眾的人身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因此,要實現WPT技術的更好發展,尤其在熱門應用領域,如電動汽車和植入式醫療設備,就必須解決好電磁輻射安全問題。
  • 電動汽車電池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危害
    電動汽車電池輻射是否對人體有危害 發布時間:2020-09-16 10:57:50 原創 來源:中華網 閱讀:63
  • 國內電動汽車電池解析:三元鋰與磷酸鐵鋰分庭抗禮
    動力電池一直被視為電動汽車發展最關鍵的環節,目前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主要有鈷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和錳酸鋰等。在八大企業13款在售車型中,有6款車型採用三元鋰電池,並且集中在2014年及以後推出的車型中。
  • 電動汽車安全質疑
    6月18日,在香港剛剛引進比亞迪電動計程車一個月,就發生了充電時爆炸事件。雖然比亞迪官方聲明此次輕微爆炸是源於充電盒故障,但還是不禁令人想起了前兩年發生的兩起電動汽車因不同原因起火的事故,再次引起了公眾對電動汽車安全問題的討論。 2012年5月26日,深圳濱海大道上一輛電動計程車被一輛高速行駛的跑車追尾後,電池短路起火。
  • 電動汽車輻射危害人體健康?- 不可能的事
    最近在問答區看到很多人在熱烈討論電動汽車是否有輻射的問題,這裡就找些資料和大家一起看看,不管是有還是沒有、有是有多少、是否有危害,總之儘可能實事求是,不枉不縱。全文大約3000字,先對輻射做個了解,再談談電動汽車三電產生輻射的可能,最後說說網約車司機間流傳的什麼事件。什麼是輻射那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輻射。
  • 電動汽車產生的電磁輻射不會對心臟起搏器構成威脅
    不過,對接受者來說幸運的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電動汽車產生的電磁輻射不會帶來這樣的危險。 這項由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科學家跟德國心血管研究中心及紐西蘭惠靈頓醫院的研究人員共同進行的研究招募了108名志願者。
  • 揭秘電磁輻射:手機基站輻射究竟有多大
    在上篇揭秘《到底啥是電磁輻射》中,小記帶大家了解了電磁輻射的基本常識,摸清了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的區別。這次我們就針對公眾最關心的手機與基站輻射一探究竟。為啥大家最關心手機與基站的輻射呢?一點也不奇怪,且看一個數據:11億!
  • 研究發現電動汽車產生的電磁輻射不會對心臟起搏器構成威脅
    不過,對接受者來說幸運的是,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電動汽車產生的電磁輻射不會帶來這樣的危險。這項由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科學家跟德國心血管研究中心及紐西蘭惠靈頓醫院的研究人員共同進行的研究招募了108名志願者。測試過程中,每個人同時為兩款不同的商用電動汽車(日產Leaf、特斯拉Model S P85、寶馬i3、大眾eUp)充電、駕駛。據悉,這些車在電機功率、扭矩、電池容量和充電系統方面各不相同。駕駛發生在一個固定的滾輪工作檯平臺上,在這個平臺上,阻力被加大,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車輛的發動機輸出。這樣做則是為了確保這些電機產生的電磁輻射至少跟現實駕駛條件下產生的電磁輻射一樣強。
  • 純電動汽車結構認知,純電動汽車結構及檢修
    純電動汽車結構認知,純電動汽車結構及檢修,純電動汽車是完全由可充電儲能式電池(如鉛酸電池、鋰離子電池等)提供動力源的汽車。它能夠直接利用外電源為蓄電池充電,並通過蓄電池的電能轉換成機械能來驅動汽車行駛。相比於傳統的內燃機汽車,純電動汽車的動力傳遞是柔性的電線連接,結構更加靈活。
  • 專家解答:電動汽車輻射對人體有害?
    OFweek鋰電玩訊 電動汽車電池包會有輻射嗎,對人體有害嗎?更有甚者道聽途說小孩和孕婦不合適坐電動車?隨著越來越多的電動車進入尋常百姓家,怎樣才能知道自己買的電動車搭載的電池是否有輻射呢?輻射的標準值是多少,日常使用電動汽車需要做防輻射處理嗎?
  • 從比亞迪E6聊到磷酸鐵鋰電池的輻射磁場
    在正式進入文章內容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說明一下什麼是輻射,它又會產生什麼危害。其實自然界中的一切物體,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都會以電磁波和粒子的形式對外產生輻射,這是一種傳送能量的方式。輻射本身是中性詞,一般頻率範圍內的輻射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影響,只有輻射強度超過一定範圍,才會破壞細胞內的分子鍵或化學鍵,此時的輻射稱為輻射汙染。
  • 比亞迪曝光穿刺測試,原來三元鋰電池爆炸威力這麼大?
    3月29日,比亞迪正式宣布推出「刀片電池」,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全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並不是此前我們常常聽到的三元鋰電池。那麼,刀片電池的優勢在哪呢?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突然加速,彼時大多數電動汽車搭載的電池都屬磷酸鐵鋰電池。
  • 關於電動汽車的這些謠言,你信了嗎?
    「電動汽車輻射導致不孕不育甚至癌症!」 「下雨天開電動汽車觸電身亡!」 「又自燃了!電動汽車竟存在如此隱患!」 鋪天蓋地的所謂「新聞」,可以說每一條都要驚掉小編的下巴。那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今天就跟小編一起,走進謠言的「風暴中心」吧。
  • 比亞迪公布香港愛民邨電動車事故原因
    上個月,比亞迪電動車入港開展運營,並獲得私家車牌照,一度令人歡欣鼓舞。但在6月18日下午,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發生事故。當時的多家香港媒體勁爆批評為:「充電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