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檢測人員實時檢測變電站的電磁場強度。 供電局供圖
小區附近的變電站會影響居民健康嗎?答案當然是「絕對不會」。然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有讓市民實實在在地看到變電站電磁場強度的變化,才有可能徹底打消他們內心的顧慮,真真正正地支持變電站的發展。12月18日,深圳供電局正式向社會發布全國首個變電站電磁環境在線監測系統。這意味著:市民只需登錄深圳供電局官方網站,或者關注「深圳供電」官方微信,即可通過電腦、手機等24小時實時查看變電站電磁場強度。
撰文:劉麗 許飛龍 趙小村
實時監測
讓耳聽為虛變眼見為實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電,然而,部分市民卻「談變電站色變」,對造福市民的變電站存在認識誤區,擔心它會產生危害人體健康的電磁輻射?對此,深圳供電局等單位多次對此闢謠,並通過電網開放日等活動做了大量的科普宣傳,然而「變電站輻射」看不見摸不著,不管如何闢謠,一些市民還是覺得耳聽為虛,寧可信其有。
深圳供電局此次發布電磁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就是為了讓變電站的電磁場水平更加公開透明,進一步打消市民的疑慮。該系統能夠對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三個不同電壓等級變電站的電磁環境開展24小時實時監測,除了在變電站旁的LED屏幕上顯示之外,該局還將數據實時傳輸到其官方網站和官方微信,讓市民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電腦或手機實時查看現場數據,讓耳聽為虛變眼見為實。
深圳供電局電力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餘鵬介紹,該系統已通過國際認證,保障了客觀性和真實性,這是全國首個向公眾開放的同類系統。參加現場活動的王先生說,「這個系統看起來蠻有意思,還可以遠程查看,有點像生活大爆炸裡面,『謝耳朵』他們搞的高新科技玩意,感覺挺靠譜的。」
專家釋疑
變電站不產生電磁輻射
「致癌!讓胎兒畸形!讓細胞變異!」只要在百度上輸入電磁輻射,搜索結果讓人觸目驚心。參加活動現場的不少市民都表示,變電站個頭那麼大,電壓那麼高,距離那麼近,產生的電磁輻射想必也是極大吧?
對此,餘鵬解釋,電磁輻射是指高頻率的射頻如手機、發射塔等,國家環保局規定的電磁輻射防護限值最小頻率為10萬赫茲,而變電站的頻率僅為50赫茲,屬極低頻,不屬於電磁輻射範疇,只產生微弱的電磁感應。
微弱的電磁感應是什麼概念?為了讓市民有更直觀的體驗,第三方檢測機構深圳市深港聯檢測有限公司專家陳育靈,現場對發布儀式旁邊的220千伏濱河變電站的電磁感應數值進行了測量,測得磁場強度為0.5微特斯拉,電場強度為2.4伏/米。而這兩項數值,均遠低於國家標準限值(100微特斯拉和4000伏/米)。對此,陳育靈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變電站的電磁感應與電磁輻射之間的距離,就像地球離火星那麼遠。
現場有市民質疑,實測數和國標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差距?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勞偉籌博士表示,這是因為一方面現在的變電站已經將原先敞開式的設備更換為戶內GIS封閉式設備,封閉式的結構將設備產生的電磁場大部分都封閉在外殼內,使得電力設施周圍的電磁場強度已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因為電磁場強度隨距離衰減很快,綜合使得變電站圍牆外工頻電磁場強度基本已接近周圍環境背景值。
記者現場用手機登錄了深圳供電微信公眾號,上面顯示的實時監測數據為0.46微特斯拉和0.8伏/米,跟現場測量結果基本一致。微信上還可以看到日均最大值、平均值等數據和變電站的具體地址GPS信息,查看非常方便。
四項承諾
所有變電站隨時接受監督
為了進一步消除市民對變電站電磁環境的擔憂,深圳供電局還在發布儀式上向全社會作出四項承諾:
安全:每一座變電站都嚴格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周邊電磁場強度遠低於國家標準。
公開:每一座變電站在不影響安全運行的前提下,都可以向市民公開,接受市民和專業第三方的監督。
綠色:依託南方電網大平臺,為深圳輸送更多清潔電能,每年為深圳減少碳排放3000萬噸以上。
責任: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專業的科普溝通和增值服務,為大家的安全用電、科學用電、節約用電提供專業意見。
據悉,本次上線的三座電磁環境在線監測系統分別位於寶安區、福田區和羅湖區,未來深圳供電局將繼續建設該監測系統,預計將覆蓋深圳十個行政區,讓更多市民朋友方便地查看到附近變電站電磁場信息。此外,深圳供電局還將繼續邀請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逐步對所有變電站進行電磁場強度普測,並發布檢測報告,讓變電站檢測情況更加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