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據央視《焦點訪談》
四川在線南充頻道訊 (記者 李霞)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對電力的需求越來越高,被喻為「工業血液」的電能與百姓的生活也日漸密切;為方便居民生活,常常把輸變電工程建在居民區,高壓線變電站生活中都是經常見,但是很多人見了都有點擔心,除了怕被電,還擔心被輻射。
這種說法流傳已久,甚至還列出了對身體幾大危害,比如誘發癌症、引發流產、胎兒畸形等等。弄得一些居民見了就害怕,那麼這些說法是真的嗎?
什麼是變電站 它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變電站。
變電站,是改變電壓的場所。為減少輸電過程中的能量損耗,遠程輸電需要使用高壓。在我國,常規的遠程輸電電壓,在300公裡範疇上是220千伏,更遠的是500千伏。
要把這些電能傳出到居民家中,就需要先通過變電站降壓。將輸電電壓由220千伏降至110千伏,再將110千伏電壓降低至10千伏並可靠地配送到位於每棟居民樓下的10千伏配電房的變壓器;最終將10千伏降壓到380/220伏供廣大居民使用。
可以說,變電站就是一座城市供電系統的層層樞紐,支撐起全市居民和工業用電的需求。然而,這些樞紐卻跟農民工一樣,遭遇了「進城難」的問題。
由於對電力知識的了解,許多群眾對電力設施產生輻射這一說法有了誤解。
據了解,發電廠發出的電,不只是供應附近的用戶使用,還要傳輸到其他地方,滿足更多需要。然而電能在通過電力線路輸送到各家各戶的過程中,會有部分電能轉變成為熱能損耗。為了降低損耗,節約能源,供電部門就採用了高壓線輸電的方式。進而,變電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可是,為什麼變電站一定要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呢?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城市供電的負荷密度越來越大,變電站的可供半徑越來越小,這也是為什麼變電站要選在居民較為集中的地方建設。變電站只有靠近用戶,形成網狀合理的分布,才能保障城市的合理供電、用電,才能使每個居民都能用上放心的電、安全的電。
電力設施到底會不會產生輻射
2014年10月,當時在華北電力大學電器與電子工程學院擔任教授的崔翔(現任華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電磁場分析、測試與電磁兼容部級重點實驗室主任)接受央視《焦點訪談》採訪時說到:輻射它是一種物理效應或者物理現象。高壓線變電站它不會產生輻射,它產生電磁場,我們一般稱為極低頻電磁場或者叫工頻電場,工頻磁場。這種電場和磁場是感應電場感應磁場,它的波長非常長,它不會像電磁輻射那樣被人體吸收,但是會在人體裡頭感應出電流來,因此,這個感應電流需要控制。
根據相關的研究結果,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在1998年發布了一個導則,規定工頻電場強度對公眾的安全值是5千伏每米,工頻磁感應強度對公眾的限值是100微特斯拉。
2007年這個標準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推薦,並被大多數國家所採納。目前我國採用4千伏每米和100微特斯拉作為工頻電場和工頻磁場的安全標準。
近幾年,無論是央視,還是深圳商報、海峽都市報等都對此事做過多次報導;同時實地現場測量。無論是國家環保部、輻射環境監測技術中心專家還是地方輻射環境監督站專家,測試結果數值都遠遠低於國家規定標準(例如北京某小區周邊有一座220千伏變電站和高壓線,測試結果工頻電場20-30伏每米、工頻磁場1.3-1.4微特斯拉),甚至與一些家用電器的電磁環境相當。
電磁場和電磁輻射是不同的概念,我們生活環境中的變電站產生的是電磁場,並不會對身體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