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會產生
哪些有毒有害垃圾?
越來越多的5G基站
輻射水平是什麼樣的?
6月6日上午,大連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做客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綜合廣播FM103.3《8890營商便民熱線》節目,與市民進行互動交流,回答了市民關心的問題。
問
家庭生活會產生哪些有毒有害垃圾?我們應該如何處置?
答
首先回答一下市民普遍關注的廢電池處置的問題。
自2005年1月1日開始,我國就已經停止生產和銷售含汞量大於百萬分之一的鹼性電池,一次性乾電池均採用了無汞和低汞技術,人們意識當中「一粒乾電池會汙染一平方米土壤或者十幾立方米的飲用水」的這種情況已不復存在。因此,目前市民家庭普遍使用的一次性1號、5號、7號等不同容量的廢舊乾電池,可按生活垃圾進行排放。按照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原則,這些乾電池應投放至「其他廢物」收集容器中。
然而,市民經常使用的另一種電池,如充電電池、紐扣電池等含有鎳鎘汞等有毒有害成分,屬於社會源危險廢物。此外,過期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和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油漆和溶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廢螢光燈管、廢溫度計、廢血壓計等,這類廢物對環境有較大危害,需投放到垃圾分類收集容器中的有害垃圾容器內,經環衛部門分類收集後交由有危險廢物經營資質的單位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置。
問
日常生活中的輻射源有哪些?所有輻射對人體都有害嗎?
答
在大自然中,只要是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的物體,包括人體,都在對外散發能量,就是我們籠統上說的輻射。每天曬太陽,也是被輻射的過程。輻射通常可分為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兩類。
電離輻射
會破壞人體組織結構的分子,造成細胞損傷,這類輻射有害,過量會造成白血病等身體傷害。常見的人造電離輻射源有:醫用X光機、工業用探傷機、核電站用核燃料等。
電磁輻射
電磁輻射是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的,電磁波向空中發射或洩露的現象。電磁波充滿整個空間,太陽光也是電磁波。我們生活在電磁場的世界中,接受到電磁輻射是不可避免的。無線通信基站產生的電磁波頻率從幾百MHz到2GHz,其主要的能量釋放方式是產生熱能。
問
5G基站的輻射水平是什麼樣的呢?
答
近期大連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對移動公司剛剛建成的5G基站開展了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監測人員在基站附近10~100米範圍內選取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對基站電磁輻射水平開展了監測。監測結果為0.227~3.102微瓦/平方釐米之間。這一結果與國家標準限值40微瓦/平方釐米比較,僅為標準限值的7.8%,遠低於國家標準。
與基站電磁輻射水平相比,家庭中常用的一些電子產品,如電腦、電視、電磁爐、電吹風等產生的電磁輻射值也不小,尤其是電磁爐、電吹風,由於距離人體較近,其輻射值超過移動通信基站。
電吹風功率一般在1000瓦以上,由於使用時和人體距離近,實際輻射可達到100微瓦/平方釐米。
電磁爐功率常在2000~3000瓦,使用中對0.5米以內的人產生的輻射量可達到580微瓦/平方釐米。
一般來說,只要人們購買正規合格的家用電器產品,並正常使用,都不會受到電磁輻射的危害。
問
為什麼要把基站建在居民區附近?樓頂通信基站輻射危害大嗎?
答
隨著基站越建越多,很多站址選在了居民區,這是因為,由於居民區人口密集,有較大的移動通信需求。受基站信號覆蓋範圍的局限,只能在居民區附近或者內部建設一定數量的基站來滿足通話需要。
通信基站的電磁輻射主要來自於發射天線,而天線傳播信號基本是水平方向,而不是垂直方向,所以基站之下的建築物恰好位於信號盲區,輻射強度也就最小,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 「燈下黑」——越是靠近,輻射值並不一定大,相反可能還會小。
監測表明,人類所承受的基站輻射,遠比手機、電視機、收音機等要低,人類使用電視機與收音機已幾十年了,不見其輻射對人體有傷害。在生活中,手機的輻射程度其實比基站還要強,因為人們不會緊貼著基站使用手機,卻無時不刻與手機作近距離接觸。
來源:大連發布、大連市生態環境局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