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白一個基本概念,5G的「G」是指代的意思,不是頻率的意思,但是巧合的也是,5G的頻率確實比4G,3G更高,因為低頻一方面滿足不了要求,而且也被佔用了,不過高頻覆蓋範圍小,但低頻就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想方設法往低頻靠,才是出路。據說電聯已經測試2100GHz的N1網絡,如果有證,應該很快推廣,買手機還得睜大眼睛
所以有網友調侃說:「G越高,覆蓋面積越小,那以後發展到7g8g難不成要一人一個基站了,乾脆一人拎一根光纖線直接接到手機上,人走到那裡線就帶到那裡吧。」其實真相不是這樣的。
回到開頭的問題,5G覆蓋範圍的問題,有數據顯示,我們生活中,2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5-10公裡;3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2-5公裡;4G基站的覆蓋半徑約為1-3公裡;那麼5G基站呢?簡單說就是這樣,同樣的覆蓋範圍,5G所需的基站數是4G的3-4倍左右;同樣的基站,5G的功耗大小是4G的3-4倍左右。手機的發射功率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5G基站的覆蓋範圍很小,大概100多米到幾百米的樣子。
覆蓋低基站多其實基站單位功率會降低,輻射更加少,故障影響範圍也比較小,高樓大廈信號會好些。而3G覆蓋率高,基站少,單個基站功率高,基站附近輻射比較大,發生故障一大片手機都不能用。各有千秋,5G由於頻點太高,信號穿透力差,基站的覆蓋半徑一般約為100-300米,5G基站數量會是4G的2倍以上。
5g基站覆蓋範圍,通俗的說就是家裡的無線路由器那麼大的覆蓋範圍,想當年移動推廣WLAN時候還記得不?就是為了彌補移動3g的覆蓋太小!5G網絡建成需要等待漫長時間,讓我們一起期待5G給我帶來變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