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太陽繫到底有多大?實際上這個大小主要在於人類對於太陽系的認識和定義,人類的航天探測歷史也就有五六十年的樣子,太陽系在大多數人眼中就是中心太陽帶著八個大行星在運動,這就是大家印象中太陽系的全部。從距太陽從近到遠,分別有四顆巖石行星和四顆氣態巨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之前的冥王星已經被開除出大行星範圍,變成了柯伊伯帶天體,一顆矮行星。
但是太陽系絕不是僅僅如此,太陽系內還含有大量的小行星、矮行星、太空碎片、以及彗星等,這些天體都是在太陽的引力作用下繞太陽在運動,因此太陽系的範圍要更大一些才對。目前在八大行星之外有著柯伊伯帶結構,NASA的新視野號2015年飛過冥王星後,目前正探測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它也成為人類第五個飛躍冥王星軌道的探測器。
在柯伊伯帶的外層還有一個結構奧爾特雲,這個特殊的結構被認為是太陽系內長周期彗星的大本營,這裡異常寒冷形成於太陽系的初期,天文學家預計奧爾特雲的直徑至少在2-3光年左右,這也是太陽引力作用可見的最遠距離。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在4.22光年之外,這顆恆星也會有自己的作用範圍,因此說太陽的奧爾特雲直徑在2光年左右已經非常大了,超過這個範圍太陽可能就控制不住它了。
因此在奧爾特雲之內都被認為是太陽系的範圍,也就是說太陽系的直徑大約是2光年。NASA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發射的四顆星際探測器,目的是飛出太陽系,目前距離我們最遠的是旅行者一號,相對於太陽的速度17公裡每秒,如果按照該速度飛出太陽系,大約需要一萬七千六百年,目前旅行者一號才飛行42年。這足以見太陽繫到底有多大,人類飛出太陽系有多麼的困難。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