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技術和無線電怎樣聯繫起來?雙射頻接收器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案

2020-11-25 電子產品世界

  現代射頻儀器已經從單純的測量設備發展成為重要的系統設計工具。這種發展得益於軟體無線電(SDR)引發的各種技術。軟體無線電所具有的靈活性正在掀起無線通信行業以及射頻測試儀器的變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5218.htm

  20世紀80年代末,??工程師們開始嘗試軟體無線電構想。過去,無線電需要依賴於複雜模擬電路才能發送和接收射頻和微波信號以及實現對信息信號的編碼和解碼。軟體無線電的最初構想是使用通用無線電來進行信號發送和接收,同時在軟體中執行多個物理層功能(如調製和解調)。

  WalterH.W.Tuttlebee在其發表的文章SoftwareDefined Radio:Origins,Driversand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中寫到:軟體無線電最初的一些典型應用包括軍用無線電通信項目,比如20世紀90年代初的SPEAKeasy項目。在該項目的設計中,通過在軟體中開發許多調製和解調功能,無線電為各種無線接口之間提供了互操作性。

  然而,到了90年代末,工程師們開始積極研究軟體無線電技術在商業系統的應用,如蜂窩基站。其中闡述越來越多應用的軟體無線電需求的一篇最有影響力的論文是Joseph Mitola III博士於1993年發表在IEEE Spectrum的Software Radios: Survey,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Future Directions。Mitola博士也由於其廣泛的研究而被稱為「軟體無線電之父」」。

  最能夠體現軟體無線電方法的優勢也許是現代基站。隨著無線標準從GSM演變到LTE,通過硬體來增加對新標準的支持變得日益困難。此外,基站是通過複雜且不斷更新換代的軟體來進行信號處理和閉環控制。例如,功率放大器(PA)線性化技術,如數字預失真(DPD),對基站的性能至關重要,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展。因而,軟體無線電方法成為基站設計和維持長期支持性的理想選擇。

  儀器的根本變革

  與此同時,軟體無線電架構正日益廣泛地應用於無線行業,射頻測試和測量設備正在經歷一個重大的轉折。21世紀初,新無線標準的問世要求儀器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測量功能,因而也要求架構更加靈活。由於這需要大量的射頻測量工程師才能實現,過去針對少數應用專門設計儀器的做法已經變得不切實際。因此,測試廠商開始探索軟體定義射頻測試設備的概念。

  傳統掃頻調諧頻譜分析儀的發展是整個行業過渡到軟體定義儀器系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在傳統的頻譜分析儀中,解析度帶寬濾波和功率檢測等功能是基於模擬組件來實現的。然而,今天的現代射頻信號分析儀通過集成通用射頻下變頻器(無線電)來生成數位化I / Q採樣。該儀器能夠使用頻譜計算等多種方法來處理I / Q採樣數據。因此,可能用於執行光譜測量的同一信號分析儀還可以用於解碼RADAR脈衝、解調LTE信號或甚至無線記錄GPS信號。

  如今,測試廠商已經進一步完善射頻儀器架構,以不斷趨近於軟體無線電架構。新一代射頻儀器的基本架構不僅結合了通用無線電,還結合了廣泛的PC和信號處理技術,如多核CPU和FPGA。今天,RF測試設備的軟體無線電化為傳統RF測試應用提供了顯著的優勢,同時也幫助工程師實現了以前無法用射頻儀器實現的應用。

  摩爾定律對射頻測試的影響

  儀器信號處理性能的不斷提高是將PC技術集成到RF儀器的最明顯優勢之一。摩爾定律預測CPU的處理能力將不斷提高,這意味著儀器的處理性能也會不斷提高。因此,由於CPU廠商不斷更新處理器技術,基於PC的儀器的測量速度也不斷加快。例如,十年前需要50 ms的頻譜測量現在只需5 ms即可完成。

  除了CPU,現代射頻儀器也逐漸集成了現代軟體無線電的核心技術——FPGA。FPGA應用於射頻儀器已經有十多年,當今一個不斷發展的趨勢是讓儀器的FPGA實現用戶可編程。用戶可編程的FPGA將儀器的作用從單一功能設備擴展為無限靈活的閉環控制系統。

  隨著當今支持FPGA的儀器的出現,工程師可以將FPGA的實時控制功能與對於時間要求極其嚴格的測試功能相結合。例如,在需要通過數字接口實現設備控制的測試應用中,支持FPGA的儀器可以同步執行數字設備控制與射頻測量。基於用戶可編程的FPGA提供的新測試方法,工程師們的測試時間提高了100倍。

  支持FPGA的工具也推動了FPGA編程的巨大創新。儘管一些工程師多年來一直使用VHDL等硬體描述語言,但FPGA編程的複雜性為該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重重障礙。

  軟體無線電推動FPGA的應用

  今天,RF儀器中類似於軟體無線電的架構元素已經模糊了傳統儀器和嵌入式平臺之間的界限。定義儀器的特性,如用戶可編程的FPGA,使得RF儀器日趨廣泛地用於嵌入式應用中。

  二十年前,將價值上百萬美元的RF信號發生器和射頻信號分析儀組裝在一起來開發雷達系統的原型似乎令人難以想像。這種系統不僅成本高昂、規模巨大,而且複雜的編程體驗也令工程師望而生畏,不願使用無線通信設備之類的儀器。

  然而現在,PXI等體積更小巧、功能更強大的基於PC的儀器平臺成為了電子嵌入式系統的理想原型解決方案。基於PC的儀器不僅能滿足嵌入式系統的尺寸和成本要求,同時也為工程師提供了一種可以重新配置RF儀器,從而實現RF儀器的廣泛應用的良好軟體體驗。所以,工程師開始使用射頻信號發生器和分析儀來設計雷達、信道仿真器、GPS記錄儀和DPD硬體等嵌入式系統。

  使用軟體來充分定義和定製RF儀器行為的這一能力已經成為解決下一代測試挑戰的關鍵。因此,未來的RF儀器架構將越來越難與軟體無線電架構區分開來。

  雙射頻接收器工作原理及設計方案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引用,從而引發相關領域的高度關注。目前的接收機模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使用精度要求。所以,在原有的單模接收機的基礎 上研發更高精度、更加穩定耐用的雙模接收機成為研究的核心。

  本文提出了一種GPS/Galileo雙頻雙模接收機射頻前端系統的設計方案,該方案結合現有資源,展示出了該種接收機設計的實例。重點分析了混頻部分、本振部分及控制部分的功能及實現。最後利用頻譜儀及射頻信號發生器等設備對實例進行系統級測試,驗證了系統結構的正確性。

  1 GPS/Galileo 雙模雙頻接收機系統1.1 接收機結構

  設計接收機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頻帶的選擇。如圖1所示,GPSL1/L5和GalileoE1/E5a中心頻率相同,如果選擇該頻段的話,那麼很多的元器件可以得到復用,從而極大地減少了研發和生產成本,同時也可以減小接收機的體積。

  比較流行的雙頻雙模接收機射頻前端的結構大致有信號獨享通道、公用信道、通過控制使某一時刻通道內只有一個載頻信號三類。本設計以第三種方案為基礎,在儘可能減少信號相互幹擾的同時,爭取最大限度地復用元器件。結構圖如圖2所示。

  1.2 接收機系統整體性能指標

  在參考接收機的性能要求的基礎上,設計GPS接收機射頻前端晶片的各項系統指標見表1.

相關焦點

  • 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和分類
    千家安防網:射頻識別(RFID)技術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本文主要就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標準及分類進行探討,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射頻識別(RFID)技術。下面我們正式開始。
  • 軟體無線電的射頻天線設計
    其基本概念是把硬體作為無線電通信的基本平臺,而將儘可能多的通信功能轉為用軟體實現,從而改變了長期以來通信電臺一直沿襲的為某一特定用途設計,採用「硬布線」和「硬體堆集」的傳統方法,使得無線通信的新系統、新產品的開發逐步由硬體設計轉到軟體設計上來。這樣,系統和產品的改進與升級換代,不同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只需更換軟體即可。非常方便且代價小。
  • 射頻電路和數字電路有何區別?射頻電纜和雙絞線的聯繫與區別?
    射頻電路和數字電路有何區別?   對於高速數字電路而言,雖然還是關注電壓,但是其設計方法和射頻電路的設計方法相近,也需要考慮阻抗阻抗匹配,因為反射電壓的存在會導致額外的誤碼率。   射頻電纜和雙絞線的聯繫與區別?   現代射頻儀器已經從單純的測量設備發展成為重要的系統設計工具。
  • 汽車門禁射頻接收器阻抗匹配介紹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模塊外面都有外殼然後放在車內工作,天線的性能受外殼和車內環境影響比較大。在進行天線阻抗匹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實際工作的環境,最好是把模塊裝進外殼,放在車內固定位置進行阻抗匹配。如果這樣做實在困難,也可以使用汽車臺架來操作。
  • 天線設計和射頻布局指南資料免費下載
    天線設計和射頻布局是無線系統中的關鍵組件,它負責發送和接收來自空中的電磁輻射。終端客戶從某個 RF 產品 (如電量有限的硬幣型電池) 獲得的無線射程主要取決於天線的設計、外殼以及良好的 PCB 布局。
  • 基於51單片機和IC射頻卡的射頻識別門禁系統設計
    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在其應用的過程當中,需要在電磁原理的基礎上利用射頻信號來對目標對象進行信息的獲取,由於其應用的廣泛,可以實現在不同區域內的應用,因此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各種環境的作業當中
  • PCB設計中射頻接口和射頻電路的特性
    打開APP PCB設計中射頻接口和射頻電路的特性 肖冰 發表於 2019-09-21 05:49:00 不過,目前市面上有一些EDA軟體具有諧波平衡(harmonic balance)、投射法(shooting method)…等複雜的算法,可以快速和準確地仿真射頻電路。但在學習這些EDA軟體之前,必須先了解射頻電路的特性,尤其要了解一些專有名詞和物理現象的意義,因為這是射頻工程的基礎知識。
  • RF射頻天線ESD靜電防護方案設計
    RF射頻天線發出的通信信號,其在工作時的無線電頻率通常為2.45 GHz,量值小於1.0 Vp-p。 由於這些信號具有高頻屬性,存在ESD電氣危害,為此,在方案設計過程中,必須考慮電路保護抑制器的電容,避免信號衰減。
  • 多種RFID標籤標準的射頻識別閱讀器設計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利用射頻信號的空間耦合及反向散射特性對目標對象進行自動識別以及數據交換的技術。因此識別過程不需要人工幹預,具有高精度、長壽命、易操作等特點。  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由於識別距離遠的特點,已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物流管理、交通運輸管理、工廠生產控制等領域。
  • 射頻遙控及其在家電遙控器中的應用
    紅外遙控的原理是用電信號控制或稱為調製紅外發光二極體(IR LED)產生肉眼不可見的紅外光,由一個塑料透鏡將紅外光聚焦成很窄的光束髮射出去。在接收電路中的紅外接收器件則是一個光敏二極體,把接收到的紅外線轉換成電流,然後由接收器中的單片機對它解碼。
  • 全面詳解射頻技術原理電路及設計電路
    >)專指具有一定波長可用於無線電通信的電磁波。  RFID是一項易於操控,簡單實用且特別適合用於自動化控制的靈活性應用技術,其所具備的獨特優越性是其它識別技術無法企及的。它既可支持只讀工作模式也可支持讀寫工作模式,且無需接觸或瞄準;可自由工作在各種惡劣環境下;可進行高度的數據集成。另外,由於該技術很難被仿冒、侵入,使RFID具備了極高的安全防護能力。
  • 射頻技術發展史
    在電磁波頻率低於100khz時,電磁波會被地表吸收,不能形成有效的傳輸,但電磁波頻率高於100kHz時,電磁波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並經大氣層外緣的電離層反射,形成遠距離傳輸能力,我們把具有遠距離傳輸能力的高頻電磁波稱為射頻圖1 頻譜表射頻技術實際上就是運用電磁波傳播信號的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工作頻率也在不斷的提高。
  • 基於射頻/無線系統的發射器與接收器的基本測試
    基於射頻/無線系統的發射器與接收器的基本測試 佚名 發表於 2017-11-24 16:12:21     射頻/無線系統會同時包含一個發射器和接收器分別用於發送和接收信號
  • 無線射頻識別(RFID)是怎樣工作的?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工業現場中。RFID的英文全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翻譯為「無線射頻識別」。它是在20世紀50年代誕生的一種無線識別技術,可以在不接觸的情況下,利用無線電(radio)來進行身份識別。
  • 射頻識別技術_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實例 - CSDN
    RFID技術簡介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 射頻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及射頻的原理和組件介紹
    射頻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及射頻的原理和組件介紹 萬物雲聯網 發表於 2020-02-06 14:03:27 了解電磁輻射以及為什麼它對無線通信如此有用。
  • 基站射頻卡時鐘樹設計方案
    射頻卡架構注意事項  當今,大多數基站射頻卡設計執行的許多操作都需要在數字域中建立或終止LTE或多載波GSM等協議信號。這是處理錯誤校正、信道映射和數字分割I、Q數據流的更簡單方法。這種複合信號的複雜數據流還需要在發送和接收兩個方向進行非常小心的濾波/信號處理。在數字域這樣做可以避免像精密元件值匹配的代價。
  • 射頻MOS功率放大電路模擬器的設計方案分析
    2.50MHz/250W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高壓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與傳統低壓固態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過程有著顯著的不同,以下50MHz/250W功率放大器的設計過程將有助於工程技術人員更好的掌握高壓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方法。
  • 5米無線充電射頻技術成真
    近日,高度集成電源管理、AC/DC電源轉換、充電和藍牙低功耗技術供應商Dialog半導體公司與Energous聯合推出了下一代RF無線充電解決方案–WattUp。該技術包括了DA4100功率發射器和DA2200、DA2210無線充電接收器;用小型、低成本的天線替代目前較大的線圈,並能夠在4.5米範圍內成功採集RF能量,實現對設備的充電。
  • 認知無線電的定義及原理_認知無線電的關鍵技術_認知無線電發展...
    系統功能模塊的可重構性:CR設備可根據頻譜環境動態編程,也可通過硬體設計,支持不同的收發技術。可以重構的參數包括:工作頻率、調製方式、發射功率和通信協議等。   三、認知無線電原理   認知無線電原理如圖1所示,由圖可看出,CR設備對周圍環境感知、探測、分析,這種探測和感知是全方位的,應對地形、氣象等綜合信息也有所了解。由此圖也可得出,CR是高智能設備,應包含一個智能收發器。有了足夠的人工智慧,它就能吸取過去的經驗對實際情況進行響應,過去的經驗包括對死區、幹擾和使用模式等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