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RFID標籤標準的射頻識別閱讀器設計

2021-01-11 RFID世界網

  針對目前RFID系統工作頻率多樣,各類標準眾多且差距較大,不適合多種標籤同時應用的情況,提出了基於軟體無線電及LabVIEW 設計RFID閱讀器的思想。通過加載不同的軟體代碼,仿真閱讀器可以實現對不同頻段,符合不同標準的RFID標籤進行讀寫。通過與標準閱讀器的讀取結果進行比對,仿真閱讀器實現了對RFID標籤攜帶信息的讀取,節約了需要配置各種不同類型閱讀器的成本。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利用射頻信號的空間耦合及反向散射特性對目標對象進行自動識別以及數據交換的技術。因此識別過程不需要人工幹預,具有高精度、長壽命、易操作等特點。

  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由於識別距離遠的特點,已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物流管理、交通運輸管理、工廠生產控制等領域。目前RFID標準繁雜,沒有一個較為通用的應用標準,所以對於標籤種類眾多的應用場合及RFID技術研究開發院所,開發一個能夠支持多種RFID 標籤標準的閱讀器就顯得很有必要。利用軟體無線電的特性,將不同的RFID標準用軟體代碼來實現。通過加載不同軟體代碼的方法實現對符合不同標準的RFID標籤進行讀寫操作。可以方便地解決需要購買不同的閱讀器才可以對不同類型的RFID標籤進行讀寫的問題。

  軟體無線電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逐漸興起的一種全新的設計思想,其核心是在通用的模塊化。可編程的硬體平臺上通過加載不同的通信軟體,以實現不同通信方式間的轉換。這種設計思想使通信中的無線電臺可以適應不同的通信方式,軟體無線電良好的兼容性和可編程性使得通信系統的開發主要成為數位訊號處理軟體的研究。基於這一思想,可以試圖將RFID的各種標準以軟體代碼的形式實現,從而實現通過加載不同軟體來完成符合各種不同標準的RFID閱讀器的功能。

  本文使用NI公司開發的LabVIEW軟體來編寫軟體無線電的代碼,LabVIEW 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的數據採集和控制開發環境之一,其在通信仿真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使用圖形化的程式語言(又稱「G」語言)編寫程序,產生的程序是框圖的形式。LabVIEW 也是通用的編程系統,有一個完成任何編程任務的龐大函數庫,包括數據採集、GPIB、串口控制、數據分析、數據顯示及數據存儲等。可以增強研究和開發人員構建自己科學和工程系統的能力,並提供實現儀器編程和數據採集系統的便捷途徑。

  1、基於軟體無線電的RFID閱讀器模型

  RFID 標籤要反射回自身所攜帶的信息,需要首先獲得激勵信號,然後經過電壓調節器將閱讀器傳送過來的射頻信號轉換為直流穩壓電源。所以需要軟體無線電(仿真閱讀器)首先發射激勵波,在一些較為安全的RFID 應用協議中,還包括了安全認證以及對標籤進行操作的過程,這就需要在激勵波中增加一些操作指令代碼,來從標籤中獲取相應的信息。標籤的反射信號攜帶了自身的信息,在反射信號的接收過程中,信道的衰落。多徑效應,加上接收器本身也會引進噪聲。因此,在信息解析之前需要濾掉這些影響。仿真閱讀器採用與激勵波頻率相同的載波進行相干解調。整個RFID仿真閱讀器的框架如圖1所示。

  

  圖1:軟體無線電閱讀器系統框架

  2、標籤信息的解析

  本文對符合AAR S-918標準的RFID標籤進行了讀取。該標準對RFID系統的工作頻率、發送/接收帶寬、調製方式、發射機功率以及編碼方案等做了詳細的規定。

  其編碼方案如圖2所示,從圖2中可以看出,每1位用戶數據位用8 個子位來代替,即用戶數據「1」用「10101100」來代替,用戶數據「0」用「11001010」 來代替。數據幀標識頭為「1010101010101100」。在對標籤反射信號進行濾波。解調等信號處理之後,還原出基帶原始信號。接下來對標籤攜帶信息進行還原。AAR S-918標準中採用特有6 b ASCII編碼,編碼的對應關係如表1所示。

  

  圖2:AAR S-918信源編碼方案

  

  表1:6b ASCII 碼對應表

  3、閱讀器性能測試

  根據RFID系統的工作原理及AAR S-918標準中對工作的頻率的規定,首先使用LabVIEW 軟體編寫發射激勵波的程序,設置載波頻率為915 MHz,採樣率為800 kHz,發射增益為30 dB。程序前面板與系統框圖如圖3、圖4所示。

  

  圖3、4:標籤激勵信號發射程序

  當標籤進入閱讀器的識別區域後,就會將自身所攜帶的信息通過電磁反射回傳給閱讀器,仿真閱讀器根據AAR S-918 標準規範,將反射回來的ASK 信號進行解調,並根據AAR S-918標準的編碼規則對其所攜帶的信息進行解碼,閱讀器的信號處理及解碼程序如圖5、圖6所示。

  

  圖5、6:標籤反射信號的採集

  從圖6 中可以看出,經過解析,標籤所攜帶的信息為「$1(B,S1$」,用標準商用閱讀器讀到的數據如圖7所示。從圖7中可以看出,商用閱讀器讀出的數據與仿真閱讀器讀出的數據完全一致。仿真閱讀器成功讀取到了標籤自身所攜帶的信息,實現了標準閱讀器的功能。

  

  圖7:標準閱讀器讀取結果

  4、結語

  本文通過對軟體無線電和RFID 系統的學習研究,採用LabVIEW圖形化程式語言設計了一個基於軟體無線電的RFID仿真閱讀器。通過與標準閱讀器的讀取結果進行比對,這一設計能夠實現標準閱讀器的讀取功能。從而實現了通過加載不同軟體來讀寫符合不同標準的RFID標籤的功能,適合於多種不同標準的標籤同時應用的場合。

  本文所針對的AAR S-918標準因其不具有複雜的協議認證過程,可以較為簡單地實現。在以後的工作中,將對其他協議標準進行研究,將其加入到代碼庫中,以方便地實現用加載代碼的方式來完成對RFID標籤的讀寫操作。

1

相關焦點

  • rfid讀寫器的組成部分包括什麼_rfid讀寫器的主要功能
    RFID讀寫器(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又稱為「RFID閱讀器」,即無線射頻識別,通過射頻識別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無須人工幹預,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RFID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 RFID射頻識別技術詳解之RFID系統構架與基本原理
    RFID射頻識別技術 RFID的英文全稱是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又稱電子標籤,無線射頻識別,感應式電子晶片,近接卡、感應卡、非接觸卡、電子條碼。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短距離射頻產品不怕油漬、灰塵汙染等惡劣的環境,可在這樣的環境中替代條碼,例如用在工廠的流水線上跟蹤物體。
  • 基於物聯網應用的高頻RFID閱讀器設計方案
    系統原理和技術特點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ty, RFID)系統主要由電子標籤(tag)、閱讀器(reader)和數據管理系統這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如圖1【RFID系統原理】所示:
  • 射頻識別RFID(2):一種RFID小型圓極化四臂螺旋天線的設計
    近年來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of Identificatio,RFID)技術的應用逐漸廣泛,同時也倍受重視。特別是UHF頻段的RFID系統,由於其傳輸距離遠、傳輸速率高,受到了更多地關注。典型的RFID系統由RFID閱讀器和標籤兩部分組成,RFID無源標籤依靠RFID閱讀器發射的電磁信號供電,並通過反射調製電磁信號與閱讀器通信。
  • 關於RFID天線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一、你對RFID天線知多少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一種新興的自動識別技術,其工作原理是通過無線方式進行雙向數據通信,達到傳遞射頻信息的目的。一般情況下,RFID系統由電子標籤、閱讀器和相關應用系統軟體等組成。
  • 射頻仿真軟體ADS設計UHF RFID標籤天線的步驟解析
    無線射頻識技術是利用射頻信號來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系統由電子標籤(包括晶片和標籤天線)、閱讀器(含閱讀器天線)和後臺主機組成。當前,射頻識別工作頻率包括頻率為低頻(125KHz、134KHz)、高頻頻段(13.56MHz)、UHF超高頻段(860~960MHz)和 2.45GHz以上的微波頻段等。
  • RFID的分類、應用及使用案例
    基於這些頻點的射頻識別系統一般都有相應的國際標準,其基本特點是:電子標籤的成本較低、標籤內保存的數據量較少、閱讀距離較短(無源情況,典型閱讀距離為10cm),rfid電子標籤外形多樣(卡狀、環狀、鈕扣狀、筆狀),閱讀天線方向性不強等。
  • 詳解RFID電子標籤的分類(按頻率高低劃分)
    電子標籤的工作頻率不僅決定著射頻識別系統工作原理(電感耦合還是電磁耦合)、識別距離,還決定著電子標籤及讀寫器實現的難易程度和設備的成本。基於這些頻點的射頻識別系統一般都有相應的國際標準,其基本特點是:電子標籤的成本較低、標籤內保存的數據量較少、閱讀距離較短(無源情況,典型閱讀距離為10cm),閱讀天線方向性不強等。低頻標籤的典型應用有:動物識別、容器識別、工具識別、電子閉鎖防盜(帶有內置應答器的汽車鑰匙)等。
  • RFID的定義、組成與RFID的特點
    射頻標籤也可以附於牲畜與寵物上,方便對牲畜與寵物的積極識別(積極識別意思是防止數隻牲畜使用同一個身份)。射頻識別的身份識別卡可以使員工得以進入鎖住的建築部分,汽車上的射頻應答器也可以用來徵收收費路段與停車場的費用。某些射頻標籤附在衣物、個人財物上,甚至於植入人體之內。由於這項技術可能會在未經本人許可的情況下讀取個人信息,這項技術也會有侵犯個人隱私憂患。
  • 射頻識別的構成_射頻識別的主要工作頻率
    射頻識別的構成_射頻識別的主要工作頻率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28 10:25:11   射頻識別的構成   完整的RFID系統由讀寫器(Reader)、電子標籤(Tag)和數據管理系統三部分組成
  • UHF RFID無源標籤的晶片是依靠什麼來供電的
    無源標籤碼分射頻識別和UHF RFID無源標籤現行標準ISO/IEC18000-6具有共同的特點,標籤接收狀態需要解調和解碼,應答狀態要調製和發送,因此,更應該按連續通信來設計標籤晶片供電系統。為了使充電速度與放電速度相近,必需將標籤接收的大部分能量用於充電。
  • 工業RFID應用之基礎篇(四):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無線射頻識別即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對記錄媒體(電子標籤或射頻卡)進行讀寫,從而達到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的目的,其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信息技術之一。
  •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智能電能表的設計
    將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到電量信息的傳輸、更好地體現RFID免接觸、無源、信息安全等優勢。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是通過射頻信號來白動識別門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基本的RFID系統是由電子標答(射頻卡)、閱讀器及應用支撐軟硬體二部分組成。RFTD標籤由晶片和天線組成,何個標籤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根據發送射頻信號的方式不同。
  • 射頻識別電路中高頻功放的設計
    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的識別技術,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在各行各業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他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射頻識別系統由閱讀器和應答器(標籤)構成。
  • 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和分類
    千家安防網:射頻識別(RFID)技術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本文主要就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標準及分類進行探討,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射頻識別(RFID)技術。下面我們正式開始。
  • 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籤靈敏度的測試方法及解決方案
    超高頻標籤是指840M到960MHz無源射頻識別標籤。這個波段的標籤起源自EPCglobal Class 1 Generation 2標準。 其中EPCglobal是電子產品編碼標準組織,第一類第二代RFID標準經常也被縮寫為C1G2。這個標準規定了超高頻860M-960MHz範圍的射頻識別協議。
  • 五點你就知道 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有哪些標準及應用
    射頻系統的工作頻率是射頻識別技術系統最基本的技術參數之一。工作頻率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子標籤的應用範圍、技術可行性以及系統成本的高低。 射頻識別系統歸根到底是一種無線電傳播系統,它必須佔據一定的空間通信信道。在空間通信信道中,射頻信號智能以電磁耦合或電磁反射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射頻識別系統的性能必然會受到電磁波空間傳輸特性的影響。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電磁波無處不在,如飛機的導航、電臺的廣播、軍事應用等。
  • 基於射頻識別的RFID地下標識器系統的優勢是什麼
    地下管線電子標識器採用低頻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一款無源產品,工作時依靠外部電磁場提供能量,埋設在地下設施附近作為地下設施的身份標誌,幫助精準定位、查找、識別和管理地下設施,幫助建立地下設施的信息化數據,為信息化管理地下設備打下堅實的基礎,藉助地下電子標識和管理系統實現科學智能化管理。
  • RFID系統中電子標籤天線分類及設計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由電子標籤(Tag/Transponder)、讀寫器(Reader/Interrogator)及中間件(Middle-Ware)~部分組成的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系統。射頻識別中的標籤是射頻識別標籤晶片和標籤天線的結合體。標籤根據其工作模式不同而分為主動標籤和被動標籤。
  • rfid射頻標籤在醫藥領域中有何應用
    打開APP rfid射頻標籤在醫藥領域中有何應用 深坂科技 發表於 2020-04-19 23:26:33 那麼,我們電子標籤就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識別真偽應用。 RFID電子標籤具有大容量的存儲,傳輸速度快,不會偽造,可同時識別等技術特徵,我們可以考慮使用RFID技術,對藥品的整個生產,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進行優化,因此 我們可以獲得準確的實時信息流,同時可以在流通過程中增加和改進監控,並有效地將防偽,假冒藥品推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