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10 09:14:37
RFID讀寫器(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又稱為「RFID閱讀器」,即無線射頻識別,通過射頻識別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無須人工幹預,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RFID標籤,操作快捷方便。RFID讀寫器有固定式的和手持式的,手持RFID讀寫器包含有低頻,高頻,超高頻,有源等。
典型的RFID讀寫器終端一般由天線、射頻接口模塊和邏輯控制模塊三部分構成。
RFID讀寫器的是發射和接收的設備, 它主要負責將讀寫器中的電流信號轉換成射頻載波信號並發送給,或者接收標籤發送過來的射頻載波信號並將其轉化為電流信號,讀寫器的天線可以外置也可以內置,天線的設計對閱讀器的工作性能來說非常重要,對於標籤來說,它的工作能量全部由閱讀器的天線提供。
RFID讀寫器的接口模塊主要包括發射器、射頻接收器、和等。該模塊是讀寫器的射頻前端,同時也是影響讀寫器成本的關鍵部位,主要負責的發射及接收。 其中的調製電路負責將需要發送給的信號加以調製,然後再發送; 解調電路負責將解調標籤送過來的信號並進行放大; 時鐘發生器負責產生系統的正常工作時鐘。
讀寫器的模塊是整個讀寫器工作的控制中心、智能單元,是讀寫器的「大腦」, 讀寫器在工作時由邏輯控制模塊發出指令,接口模塊按照不同的指令做出不同的操作。 它主要包括、和應用接口等。 微控制器可以完成信號的編解碼、數據的加解密以及執行防碰撞算法; 存儲單元負責存儲一些程序和數據; 應用接口負責與進行輸入或輸出的通信。
下面以頻段讀寫器為例,詳細介紹一下讀寫器的射頻模塊是如何工作的。射頻模塊又可以分為發射和接收兩部分。 讀寫器的發射電路部分主要由(Mixer)、(DAC)、(Attenuator)、可變放大器(VGA)、 (Power Splitter)、(Filter)、以及(PA)。發射部分的工作過程如下:
(1)閱讀器控制,產生出頻率為860-96OMHZ的,然後把這個信號傳送給;
(2)功率分配器把要發射的信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發送到接收電路,作為接收信號進行時的信號源,另外一路則先經過再送到Mixer;
(3)通過混頻,使閱讀器的控制傳送過來的載波信號的幅度相位變化,然後經過可變增益(VGA)和射頻濾波器以後,傳至;
(4)閱讀器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節發射信號的增益,然後經過進行放大,最後再經過傳送到閱讀器天線準備發射。這裡環行器的作用就是將閱讀器天線接收到的信號與發送的信號隔離開來,避免出現。
讀寫器的接收部分主要包括(ADC)以及接收部分的工作流程是:
(1)由標籤通過反向散射傳遞過來的信號通常功率比較小,它會首先進入環行器,以便與閱讀器發射的分離,避免出現同頻幹擾。在通過射頻濾波器後,進入到功率分配器,從這裡出來的信號又分成了兩路;
(2)自發射線路的未載波作為接收線路的信號產生兩路,兩路參考信號差是90;
(3)兩路參考信號與從第一步分離出來的兩路信號進行,生成兩路,然後分別經過各自的和以後,返回到閱讀器的信號處理單元進行相關處理。
RFID讀寫器之所以非常重要,這是由它的功能所決定的,它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點:
①實現與的通訊:最常見的就是對標籤進行讀數,這項功能需要有一個可靠的軟體算法確保安全性、可靠性等。除了進行讀數以外,有時還需要對標籤進行寫入,這樣就可以對標籤批量生產,由用戶按照自己需要對標籤進行寫入。
②給標籤供能:在標籤是被動式或者半被動式的情況下,需要讀寫器提供能量來激活場周圍的電子標籤;閱讀器射頻場所能達到的範圍主要由的大小以及閱讀器的決定的。天線的大小主要是根據應用要求來考慮的,而輸出功率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同的規定。
③實現與計算機網絡的通訊:這一功能也很重要,讀寫器能夠利用一些接口實現與上位機的通訊,並能夠給上位機提供一些必要的信息。
④實現多標籤識別:讀寫器能夠正確的識別其工作範圍內的多個標籤。
⑤實現移動目標識別:讀寫器不但可以識別靜止不動的物體,也可以識別移動的物體。
⑥實現錯誤信息提示:對於在識別過程中產生的一些錯誤,讀寫器可以發出一些提示。
⑦對於標籤,讀寫器能夠讀出有源標籤的電池信息:如電池的總電量、剩餘電量等。
小編推薦閱讀:
rfid讀寫器有哪些技術指標_rfid讀寫器的發展趨勢
rfid讀寫器的作用_rfid讀寫器怎麼使用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