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籤靈敏度的測試方法及解決方案

2020-12-05 RFID世界網

  超高頻標籤是指840M到960MHz無源射頻識別標籤。這個波段的標籤起源自EPCglobal Class 1 Generation 2標準。 其中EPCglobal是電子產品編碼標準組織,第一類第二代RFID標準經常也被縮寫為C1G2。這個標準規定了超高頻860M-960MHz範圍的射頻識別協議。這個協議的特點是通過微秒級的讀寫器-標籤應答,和較科學的防碰撞機制,實現快速、幾十米距離的標籤讀寫。理想情況下每秒盤點標籤可達兩三百個,識讀距離可以達到30米左右,曾經一度被熱捧為下一代智能物流的標準。其後ISO組織接受這個標準,轉為ISO 18000-6C標準。近年來我國也在這個技術上發展革新,推出了自有標準GB/T 29768,其頻率規定在840-845MHz 和 920M-925MHz,避開了臨近的GSM業務波段。

  目前這些協議被統稱為800-900MHz超高頻射頻識別。而這些協議都繼承了高速應答,快速盤點,讀寫距離較遠的特點。而這些熱門協議產品的性能成為使用的關鍵。其中尤其是標籤,處於競爭激烈的中心。射頻識別標籤單價較低,但是用量很大,對於設計製造就要求更高。由於標籤設計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缺陷和不穩定,就必須由性能測試來把關。

  而這個標籤靈敏度測試由於是非接觸射頻測量,又有各種技術問題需要克服。本文著重介紹其中的方法理論和實踐情況。

  超高頻射頻標籤靈敏度測試方法

  基本設置

  超高頻標籤測試往往在微波暗箱或暗室進行,也可以在半暗室和幹擾較小的野外場地進行。但是由於超高頻標籤的頻率較高,波長只有1/3米左右,對暗室尺寸要求不太高,經濟比較容易承受。關於標籤測試的物理設置,有雙天線和單天線兩種主要方法。為了最大性能,EPCglobal、ISO倡導了雙天線法。這個方法採用一對左右圓極化天線,一發一收,達到最大收發隔離,使得測試系統可以用高功率發射,高靈敏度接收,從而應對更差靈敏度的標籤。為了方便起見,也有用環行器將雙天線合併為收發雙工的單天線配置,由於天線反射特性,總體系統性能低於雙天線配置。

  圖1雙天線標籤測試配置示意圖

  表示單位

  標籤靈敏度通常可以用功率或場強表示。EPCglobal比較實用,採用了RIPTUT,亦即標籤接收到的單極子輻射功率。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標籤剛好可以工作的射頻場強用理想單極子天線接收到的功率。它的單位是dBm。

  ISO測試用場強表示,也就是使得標籤正常工作的最小場強。它的單位是V/m。

  這兩個測試結果看上去不同,但實際上都是通過測試儀發射功率計算來的。

  EPCglobal標籤接收單極子功率計算公式:

  RIP=EIRP-PL 公式 1

  EIRP=P+GTx 公式 2

  其中EIRP是儀器發射等效單極子輻射功率(dBm),PL是儀器發射天線到標籤的自由空間傳輸損耗(dB),P是發射天線輸入功率(dBm),GTx是發射天線增益(dB)。

  其中PRx是接收功率,PTx是發生功率,Ae是天線等效孔徑面積,R是收發天線距離。這個公式描述了理想單極子天線間遠場傳輸損耗和距離的關係。下面我們給出幾個典型樣本頻點,在典型測試距離上的自由空間傳輸損耗,單位是dB.

  要注意的,上述是遠場球面波模型下推算的,收發距離太近會使得計算結果偏離。EPCglobal規定在0.8-1米距離。ISO 18046-3規定最近測試距離。

  其中,R是測試距離,L是發射天線最大邊長(直徑)。下面我們給出典型天線尺寸和典型頻率下ISO對測試距離的要求。

  多種測試項目

  正向連接距離

  在標籤靈敏度測試當中,大家經常聽到詢問標籤讀寫距離。讀寫距離和標籤靈敏度、標籤反射功率有關,但是實際應用當中又和讀寫器性能有關。所以在測試中假設讀寫器用35dBm功率通過理想單極子天線發射,可以讀寫的距離。那麼問題來了,超高頻標籤讀寫距離很遠,是否要裝備超大的射頻暗室呢?非也。我們在上述遠場條件測量標籤最小工作功率,減去發射天線增益,得到等效單極子輻射功率EIRPTX然後根據空間傳輸衰減和距離平方成正比的原理,可以推算出讀寫距離:

  正向連接距離(forward link range)啊啊也稱為讀取距離,取決於標籤開啟工作所需要的場強。

  反向連接距離

  標籤反射的功率大小決定了讀寫器可以在多遠讀到,所以可從標籤反射功率推算反向連接距離(reverse link range)。反向連接距離就是反射功率被天線增益5dBil、接收靈敏度-70dBm的閱讀器識讀的距離。EPCglobal標準[2]提供了計算方法,且結果通常大於正向連接距離。

  其中,EIRPTx0是反向連接靈敏度需要的發射等效單極子功率,定義為正向連接靈敏度加2dB;PRx0是EIRPTx0發射條件下接收到的標籤反射功率;GRx是接收天線增益。

  不同標籤工作模式的靈敏度

  標籤在被識讀ID號、讀取寄存器信息、寫入寄存器信息的工作模式下需要消耗的功率不同,也就是這3個工作模式的靈敏度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有了識別、讀取、寫入靈敏度3個測試模式。上述工作最低功率、最小場強、前向和反向讀取距離,都有這3中工作模式下的指標,且各不相同。

  EIRP和ERP

  在諸多標準裡面用等效單極子發射功率較多,但是也有用ERP的。ERP在2013年發布的國家電網公司標準裡面是指等效偶極子天線發射功率。理想的偶極子天線增益是2.2左右,所以兩者就差了這麼一個常量。

  參數舉例

  我們假設發射和接收天線增益都是6dBi,測試距離1米,標籤天線增益2dB,標籤反射損耗5dB,當儀器發射頻率915MHz,功率PTx時,標籤接收到功率。

  PTag=PTx+6-31.7+2=PTx-23.7

  公式 11

  假設標籤反射功率是接收功率的1/3,大約-5dB。那麼測試儀接收機接收到的功率如下:

  PRx=PTag-5+2-31.7+6= PTag-28.7

  公式 12  根據這兩個公式計算不同發射功率對應晶片和接收機接收到的功率:

  也就是說在較理想情況,1米距離測試超高頻標籤接收到的標籤反射功率比發射功率小大約62dB。目前最好的標籤可以達到-18dBm左右的開啟功率,所以,測試儀接收到的標籤信號功率一般在-47.4dBm以上。實際情況下,由於標籤天線設計,使得其增益小於2或者阻抗匹配帶來衰減,標籤反射比-5dB小一些。考慮到這些因素,假設不超過10dB影響,接收功率在-60dBm以上。

  所以RFID標籤靈敏度測試並不要求測試儀器像讀寫器那樣有極低的靈敏度,反而,測試精度和計量校準是最關鍵的指標。簡單來說,儀器是在保證量值傳遞的條件下精確測量的工具,比的是精度,不像被測標籤比的是靈敏度和讀寫距離。

  測試實例

  筆者使用聚星儀器的第二代RFID綜合測試儀,在暗箱環境測試了2款超高頻標籤的靈敏度。其中一個被測標籤是EPC C1G2另一個是國標800/900MHz標籤。每一個標籤測試10遍,得到其重複精度。

  (a)EPCUHF樣本標準差<0.04dBm

  (b) 國標樣本標準差<0.07dBm

  圖2兩種標籤的識別最小開啟功率

  圖2展示了重複度測試的曲線。其中(a)是EPCglobalC1G2 UHF樣品標籤的識別功率,(b)是國標800/900M標籤樣品的識別功率。可以看到這組樣品中,國標標籤靈敏度優於EPC標籤,而我們發現國標標籤在臨界功率下能否啟動有更大隨機性,所以其標準差略大於EPC樣本標籤。總之,在這個實驗中展示了儀器重複度優於0.1dB的重複度。而通常低端用讀寫器晶片或類似技術組裝的測

  試設備重複精度遠差於本儀器的性能,從而給計量準確性帶來較大問題。

  在計量校準方面,國家計量院體系已經具備RFID測試儀校準方法和設施,同時也具備了天線增益測量的設備。筆者送檢4個RFID測試天線,測試其增益,並且和實驗室兩兩天線對射驗證,達到很高的一致性和重複精度。

  總結

  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籤測試是通過高精度儀器和天線,在計量校準保證下實現的高精度可溯源測試。儀器通過空中接口指令與被測標籤應答,在較近的距離測試標籤識別、讀取、和寫入需要的入射最小功率,和標籤反射功率。然後根據這個最小工作功率計算標籤的等效單極子天線接收功率靈敏度、前向連接距離;根據功率靈敏度和反射功率計算反向連接距離。

  對於測試條件和測量單位,EPCglobal和ISO有不同規定。EPCglobal採用等效功率和距離,ISO採用場強和反射雷達截面積變化率。前者更接近使用場景,後者更接近物理原理,但是兩者實際上都是相同物理量測量的推算結果,沒有優劣之分。

  根據各項標準規範,標籤測試距離大多在1米以內,發射功率在0-30dBm,接收信號功率大多在-60dBm以上。

  在測量儀器方面,高精度的儀器是基礎,精確計量和校準包括儀器射頻收發和天線增益是精度保障。目前高端儀器測量精度可達0.3dB,而重複度可優於0.1dB。

1

相關焦點

  • 超高頻射頻標籤如何測靈敏度(方法理論和實踐)
    超高頻標籤是指840M到960MHz無源射頻識別標籤。這個波段的標籤起源自EPCglobal Class 1 Generation 2標準。 其中EPCglobal是電子產品編碼標準組織,第一類第二代RFID標準經常也被縮寫為C1G2。這個標準規定了超高頻860M-960MHz範圍的射頻識別協議。
  • 關於超高頻無源RFID標籤電路的設計
    近年來,隨著RFID技術的普及,超高頻無源RFID標籤廣泛應用於資產管理、倉儲管理、產線管理、物流管理、檔案管理、供應鏈管理、零售管理及車輛管理等行業。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關於超高頻無源RFID標籤電路的設計的那些研究。
  • 基於NI TestStand 的超高頻電子標籤清點功能自動化測試序列軟體的...
    1 引言  根據國際上對射頻工作頻率的劃分標準[1-5],超高頻(UHF,Ultra-high Frequency)的頻段為300 MHz~3 GHz。其中,超高頻電子標籤的典型工作頻率為 433 MHz、860 MHz~960 MHz 以及 2.45 GHz。
  • 低頻、高頻、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分別有什麼特點?
    RFID電子標籤已經被人們廣泛的應用。超高頻、低頻、高頻RFID電子標籤是RFID電子標籤技術裡的一些分類,在我們生活中RFID電子標籤並不少見,那麼到底什麼是超高頻、低頻、高頻RFID電子標籤?低頻、高頻、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分別有什麼特點?  一.什麼是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
  • 射頻識別系統的工作模式介紹及其重要部分
    此時,被動型電子標籤處於讀寫器的電磁波遠場中。根據頻帶的波長和天線的口徑可以計算出該頻帶內射頻識別系統的遠場和讀寫器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被動性標籤在超高頻範圍內的丁作距離可達10米左有,根據現有資料來看。工作於微波波段(主要指2.45GHz)的被動標籤工作距離僅為1米左右。所以目前採用反向散射下作模式的射頻識別系統主要使用位於860~960MHz的超高頻頻段。
  • SICK射頻識別 (RFID)果蔬自動採摘與智能識別方案
    因此,為了確保可追溯性,KAGOME澳大利亞開始尋找能實現地磅無紙化自動識別的方案。確保可追溯性:什麼是最佳的西紅柿識別方案?射頻識別 (RFID) 技術在汽車工業中已經應用多年,在車身上粘貼一個標籤後,可以將每輛車的數據通過編碼寫入其中。射頻識別 (RFID) 標籤可以提供比條形碼技術更多的功能,因為可以直接讀/寫而無需與標籤進行視覺接觸。此外,它們也非常堅固耐用,因此可以承受高溫、泥土或潮溼等嚴酷的環境條件。
  • 射頻識別技術_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實例 - CSDN
    RFID技術簡介  RFID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 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構成及15個典型應用
    二、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優點 可以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也可以同時識讀多個對象,具有以下優點: 穿透性較強,抗惡劣環境。 香港、泰國、新加坡920MHz~925MHz 美國、加拿大 、波多黎各、墨西哥、南美的頻段為902MHz~928MHz 五、超高頻電子標籤的應用 超高頻RFID市場應用場景相當廣闊,具有能一次性讀取多個標籤、識別距離遠
  • 超高頻電子標籤的關鍵技術特點及頻段劃分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利用超高頻RFID(UHF RFID)技術可以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
  • 詳解RFID射頻識別系統的工作原理(附圖)
    由於高頻率的波長較短,能量較高,因此,讀寫器天線可以向標籤輻射電磁波,部分電磁波經標籤調製後反射回讀寫器天線,經解碼以後發送到中央信息系統接收處理,電磁反向散射耦合主要應用在高頻(HF)、超高頻(UHF)波段。
  • 關於超高頻RFID技術發展趨勢的研究
    超高頻遠距離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已逐步由涉車應用,轉為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交通管理、電子政務以及軍事管理等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超高頻遠距離自動識別已開始進入高速成長期。超高頻遠距離自動識別技術具有能一次性讀取多個標籤、穿透性強、可多次讀寫、數據的記憶容量大,無源電子標籤成本低,體積小,使用方便,可靠性和壽命高,可以在車輛或其它被標誌的物體高速運動的情況下工作、耐受戶外惡劣環境等特點,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重視。
  • 射頻識別的構成_射頻識別的主要工作頻率
    射頻識別的構成_射頻識別的主要工作頻率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3-28 10:25:11   射頻識別的構成   完整的RFID系統由讀寫器(Reader)、電子標籤(Tag)和數據管理系統三部分組成
  • 多種RFID標籤標準的射頻識別閱讀器設計
    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利用射頻信號的空間耦合及反向散射特性對目標對象進行自動識別以及數據交換的技術。因此識別過程不需要人工幹預,具有高精度、長壽命、易操作等特點。  超高頻射頻識別(UHF RFID)由於識別距離遠的特點,已經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物流管理、交通運輸管理、工廠生產控制等領域。
  • 五點你就知道 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有哪些標準及應用
    射頻系統的工作頻率是射頻識別技術系統最基本的技術參數之一。工作頻率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子標籤的應用範圍、技術可行性以及系統成本的高低。 射頻識別系統歸根到底是一種無線電傳播系統,它必須佔據一定的空間通信信道。在空間通信信道中,射頻信號智能以電磁耦合或電磁反射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射頻識別系統的性能必然會受到電磁波空間傳輸特性的影響。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電磁波無處不在,如飛機的導航、電臺的廣播、軍事應用等。
  • 採用RFID超高頻無源晶片技術的電力輸變電節點溫度監測
    相關解決方案:電力、高鐵、飛機製造等相關解決方案:RFID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管相關RFID產品介紹:RFID超高頻(UHF)安卓系統讀寫器UR6231集成了RFID、安卓系統,內置安卓6.0系統主板、8個外接SMA
  • 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應該怎麼玩?6個方面講解、16種典型應用...
    作為RFID標籤家族的一員超高頻電子標籤又有著什麼樣的個性呢?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超高頻電子標籤的精彩世界。2  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優點  可以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也可以同時識讀多個對象,具有以下優點:  穿透性較強,抗惡劣環境。
  • ‍‍汽車電子標識的工作原理和應用解決方案
    二、解決方案 ‍‍汽車電子標識(Electronic Registr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motor vehicle,簡稱:ERI)定義為:嵌有超高頻無線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簡稱:RFID)晶片並存儲汽車身份數據的電子信息識別載體。又稱「電子車牌」,是車輛的「二代身份證」。
  • 解密超高頻RFID讀寫器的工作原理
    RFID無線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化識別技術。可以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者光學接觸。識別過程無需人為幹預,可工作在很多惡劣環境。可識別運動物體,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RFID的工作頻段分為:低頻(LH)、高頻(HF)、超高頻(UHF)。
  • RFID系統中電子標籤天線分類及設計
    此時,被動型電子標籤處於讀寫器的電磁波遠場中。根據頻帶的波長和天線的口徑可以計算出該頻帶內射頻識別系統的遠場和讀寫器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被動性標籤在超高頻範圍內的丁作距離可達10米左有,根據現有資料來看。工作於微波波段(主要指2.45GHz)的被動標籤工作距離僅為1米左右。所以目前採用反向散射下作模式的射頻識別系統主要使用位於860~960MHz的超高頻頻段。
  • 超高頻RFID定位的相位式測距方法研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59356.htm射頻識別(Radio Frequcncy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