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智能電能表的設計

2020-11-24 OFweek維科網

  0 引言

  感應式電能表以及普通電子式電能表存在諸多缺陷,如功能單一、防竊電效果差、抄表方式落後、IC卡易損壞汙染等、為了適應電能表智能化的趨勢。將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到電量信息的傳輸、更好地體現RFID免接觸、無源、信息安全等優勢。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是通過射頻信號來白動識別門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基本的RFID系統是由電子標答(射頻卡)、閱讀器及應用支撐軟硬體二部分組成。RFTD標籤由晶片和天線組成,何個標籤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根據發送射頻信號的方式不同。標籤又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口主動式標籤由內置電池供電主動向讀寫器發送射頻信號。被動式標籤在接收到閱讀器發出的電磁波信號後,將部分電磁能量轉化為供自己工作的能量從而做出響應。閱讀器負責向標籤發射讀取信號並接受標籤的應答,劉標籤的對象標識信息進行解碼,將對象標識信息連帶標籤上其它相關信息傳輸到主機以供處理。RFID應用支撐軟硬體主要負貴實現與企業=或組織應用相關的功能。

  1 工作原理

  電能計星晶片根據電壓、電流輸人信號生產電能量脈衝信號和電流方向信號送給MCU進行處理。MCU對電量脈衝進行累計。計算出電量並存貯,同時根據當前費率對剩餘電蘭進行減法處理,並判斷是否告警或斷電。MCU不斷讀時鐘,並決定當前運行的費率。MCU還監測RS485總線和紅外通訊信號,接收或響應命令,進行串行通訊。另外,電錶還監測繼電器狀態和電池電壓、功率等參數,對非nI:常狀態告警和記錄。

  基於RFID的一單相電子式電能表的硬體電路包括電能計量單元、射頻接口單兀、通信單兀、存儲單元、時鐘單元、顯示單元、鍵盤處理單元、負荷控制單元、MCU監擰單元和直流電源單元等部分。智能電能表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微控制器採用TI公司的超低功耗單片機MSP430F427,它具有16kB FLASH和1kB RAM,自帶有128段LCD驅動器。計量部分用ADI公司的專用電能計量滲片ADE7755 。射頻讀寫接口晶片選用PHILIPS公司讀寫器專用晶片MF RC500,射頻卡選用低成本無源型Mafare MF1卡。存儲部分採用E-PROM存儲器AT24LC16,實時時鐘採用MAXIM公司的帶溫度自動補償的DS3231。鋰電池用於保證在電網斷電時電能表的n1常運行。掉電監測單兀採用MAX705實時監控線性電源網絡的工作情況。負荷控制部分採用上海貝斯特公司的BST-902-(50)A型磁保持繼電器控制負載的通斷。電能表與卜位機的信息交互採用近紅外光電通信和遠程HS485總線方式。電能表採用按鍵實現關鍵信息的杳詢。

圖1 電能表原理框圖

  2 硬體設計

  2.1 電能計量部分

  ADE7755 採用混合電路設計,模擬部分包括2個16 位Σ - Δ 模數轉換器( ADC) 、1 個基準電路; 數字部分又稱為數位訊號處理模塊,包括相位校正器、高通濾波器、乘法器、低通濾波器、數頻轉換器等。混合電路設計結合了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的優勢,高精度16 位Σ - ΔADC 保證了信號的線性度與準確度;而在數字域內進行相位校正、濾波、乘法運算、數頻轉換有利於提高運算結果的穩定性。因此,ADE7755晶片即使長期運行於極端惡劣的環境下,仍具有較高的穩定度和準確度,其準確度超過了IEC61036 標準提出的要求。

  ADE7755 的計量電路如圖2 所示。電壓通過電阻分壓網絡後連接到ADE7755 取樣的電壓計量通道,電流通過錳銅片後送入ADE7755 的電流計量通道,ADE7755 的線性度為1‰,保證了計量的準確性。CF 頻率輸出端經過外接濾波電路與MCU 的IO 口連接。ADE7755 設定了一個最小輸出頻率,當負載產生的輸出頻率低於這個規定的最小輸出頻率,F1、F2和CF 將不會輸出任何脈衝,這個頻率是滿量程輸出頻率對應的F1-4的0.0014%。電能表的脈衝常數是1600imp/kWh,最大負載電流是40A,最合適的F1-4頻率為13.6Hz,即S0=1,S1=1,SCF=0。

圖2 電能計量電路

相關焦點

  • 雙向計量三相智能電能表的原理及設計
    打開APP 雙向計量三相智能電能表的原理及設計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11-12 10:09:14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項國家發明授權專利——雙向計量三相智能電能表。
  • 射頻識別技術_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實例 - CSDN
    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縮寫RFID),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並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
  • 基於51單片機和IC射頻卡的射頻識別門禁系統設計
    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在其應用的過程當中,需要在電磁原理的基礎上利用射頻信號來對目標對象進行信息的獲取,由於其應用的廣泛,可以實現在不同區域內的應用,因此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各種環境的作業當中
  • 單相、三相多功能電能表及網絡電能表原理及設計
    單相、三相多功能電能表及網絡電能表原理及設計 陳先龍 發表於 2010-03-13 12:17:12 單相、三相多功能電能表及網絡電能表原理及設計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電能計量行業最具有活力的市場
  • 基於SA9903B的單相電能表的設計
    1 引言  隨著電力事業及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機械式電能表逐漸被電子式電能表取代。與傳統機械式電能表相比,電子電能表精度高、製造成本低,並且計量參數全,易於電源管理和電力運行過程的遠程監控。  本文給出了基於SAMES公司的SA9903B單相電能計量器件,並以宏晶公司的STC12C5410單片機為控制器設計開發的一款新型單相電能表。
  • 基於數位訊號處理器TMS320C5409的射頻IC卡智能電錶的設計方案
    原來的感應式電能表具有準確度低、適用頻率範圍窄、功能單一等缺點。因此新型電能表的研製也日益成為電力行業的迫切需求。我們研製了預付費的射頻IC卡智能電錶。2.系統硬體設計圖1是系統的硬體原理框圖,主要包括TMS320C5409定點數位訊號處理晶片、射頻IC卡讀寫電路、電脈衝檢測電路、內存擴展模塊、LCD顯示模塊、電源電路等。
  • 射頻識別技術怎麼用於門禁系統應用?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特點,提出了射頻識別技術在門禁系統中的應用模型,並重點介紹了軟體和硬體兩方面的實現。該系統具有識別準確率高、抗幹擾能力強、通信可靠等優點。射頻識別(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術是自動識別技術在無線電技術方面的具體應用與發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以達到識別與數據交換的目的?.因此它可實現多目標識別、運動目標識別和遠程實時監控及管理。
  • 智能電能表是怎麼計費、拉合閘的?
    單相本地費控型智能電能表本地費控智能電能表簡單說就是需要插卡購電的電能表。電能表電壓線路在參比電汛的70%120%時,負荷開關應能正常工作。採用外置負荷開關時,電能表設計一組開關信號。正常工作時,輸出的開關信號應維持負荷開關合閘,允許用戶用電:當滿足控制條件時,輸出的開關信號應驅動外置負荷開關動作,中斷供電。
  • 多種RFID標籤標準的射頻識別閱讀器設計
    針對目前RFID系統工作頻率多樣,各類標準眾多且差距較大,不適合多種標籤同時應用的情況,提出了基於軟體無線電及LabVIEW 設計RFID閱讀器的思想。通過加載不同的軟體代碼,仿真閱讀器可以實現對不同頻段,符合不同標準的RFID標籤進行讀寫。通過與標準閱讀器的讀取結果進行比對,仿真閱讀器實現了對RFID標籤攜帶信息的讀取,節約了需要配置各種不同類型閱讀器的成本。
  • 單相費控智能電能表怎麼看 單相費控智能電能表功能有什麼特點
    因為單相費控智能電能表有著非常人工智慧的計算方式,可以幫助用戶準確計算電費。雖然單相費控智能電能表非常的好用,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即使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根本不會看單相費控智能電能表呀。那麼單相費控智能電能表怎麼看?
  • 基於射頻識別的RFID地下標識器系統的優勢是什麼
    打開APP 基於射頻識別的RFID地下標識器系統的優勢是什麼 gzchenkong2018 發表於 2020-11-11 15:44:49
  • 射頻識別系統中讀寫模塊的軟硬體設計介紹
    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於20世紀80年代興起,最近幾年得到迅速發展。它是一種利用射 頻通信方法實現非接觸式、快速、實時、準確地採集與處理信息的自動識別技術。
  • 射頻識別技術在車輛管理中的應用
    一、什麼是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FID,即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從20世紀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項自動識別技術。它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式雙向通信交換數據以達到識別目的。
  • 基於MF RC632射頻識別讀寫器晶片的專用讀卡器設計及實現
    利用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ncy Identification)開發的非接觸式IC識別器,與傳統的接觸式IC卡、磁卡相比較,在系統壽命、防監聽、防解密等性能上具有很大的優勢。本文介紹利用MCU P89LPC932、MF RC632、Mifare卡等構建的非接觸式專用IC讀寫器,充分利用了MF RC632的射頻識別讀寫器晶片的功能。
  • SICK射頻識別 (RFID)果蔬自動採摘與智能識別方案
    利用射頻識別 (RFID) 簡化採摘過程隨著射頻識別 (RFID) 技術不斷發展和成本逐漸下降,其在食品追蹤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大型原料貨櫃以及散裝混合材料中的應用都非常普遍。它為企業提供了多種簡化和管理相關過程的途徑,尤其是在可追溯性和過程可靠性方面。無線識別技術為自動數據記錄開闢了新的領域。
  • 基於RFID的門禁系統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不局限於簡單的對門鎖或鑰匙的管理,而是集自動識別技術和現代化管理技術與一體的新型現代化安全管理系統,已成為安全防範系統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被廣泛應用中智能大廈、辦公室、賓館等場合。目前,門禁系統的控制手段主要有: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和射頻卡等。
  • 一種新型多費率單相電能表設計
    本文給出基於 AT89S52單片機一種新型多費率單相電能表設計,採用 AD7755電能計量晶片,電能計量準確。該電能表具有分時段計量,液晶顯示,自動回抄,時段設置靈活,時間校正及時,新穎的防竊電,功耗低的特點。並對該電能表實驗測試數據進行性了誤差分析,指出電能計量中減小與消除誤差的方法。
  • 光伏發電併網系統雙向電能表的原理及設計
    山西大學物理實驗中心的研究人員蒙宇、董有爾等,在2014年第5期《測試技術學報》上撰文,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一種零排放、零汙染的可再生能源,已經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青睞。為了滿足小型光伏發電系統併網測試記錄雙向電能的需求,本文基於Cirrus Logic公司的電能計量晶片CS 5463與宏晶科技公司的STC12C5A60S2晶片,完成了併網雙向測試電錶的設計和性能測量,並對併網過程中相關參數進行了理論分析和計算,達到了實時判別光伏發電和電網供電方向和分別記錄各自所供電能的目標,實現了光伏發電併網的計量需要。
  • 基於射頻無線電力傳輸供電的無電池資產跟蹤模塊的先進監控系統
    為了滿足市場對先進無電池傳感器標籤解決方案日益增長的需求,本文提出一個在無線傳感器網絡中識別資產和監測資產移動速度的跟蹤系統,無電池的資產標籤通過射頻無線電力傳輸(WPT)架構接收數據通信所需電能,並採用一個獨有的測速方法生成時域速度讀數。
  • 國網系統在運智能電能表採集終端相關問題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截至2019年,國家電網系統內在運智能電能表總數4.7億隻,13版電能表2.9億隻,09版電能表1.8億隻。其中河北、湖北、河南、重慶、西藏等5家單位09版電能表佔比低於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