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MF RC632射頻識別讀寫器晶片的專用讀卡器設計及實現

2021-01-08 RFID世界網

    利用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ncy Identification)開發的非接觸式IC識別器,與傳統的接觸式IC卡、磁卡相比較,在系統壽命、防監聽、防解密等性能上具有很大的優勢。本文介紹利用MCU P89LPC932、MF RC632、Mifare卡等構建的非接觸式專用IC讀寫器,充分利用了MF RC632的射頻識別讀寫器晶片的功能。  

    所使用的器件大部分都是PHILPS公司的器件,具有典型性和一定的通用性,因此稍加改動即可應用到其他系統中,而且在該讀寫器基礎上能很容易地開發出適用於各種自動識別系統的非接觸式IC識別器。 

1 系統硬體結構及工作原理  1.1 系統結構及特點 

    系統主要由核心控制單元MCU P89LPC932、與Mi-fare One卡通訊的MF RC632、與PC機通訊的RS232、提供時間基準的實時時鐘晶片PCF8563和存儲系統設置數據的存儲器AT45DB021組成。整個系統所用的器件都是比較常用的器件,具有典型性和通用性。此外,在系統方案設計中,將整個系統分為主站和基站,而主站和基站的硬體和軟體均無區別只是設置不同。因此只要在設備安裝後通過PC機就可設置其權限,易於安裝、調試、維修和擴展。 

1.2 系統硬體及工作原理 

    系統硬體框圖如圖1所示。主板上電後,讀取存儲器中的系統設置,然後根據其中的設置初始化整個系統,包括本設備的ID號、主站、從站、開機時間、關機時間、數據的存儲方式等。本系統除可以作為一個通用的Mifare卡的讀寫器外,還可作為一種訓練器材,作為一種專用的訓練評估工具。例如,將該設備安裝在跑道的周圍,並將Mifare One卡安裝在測試者的鞋上。因為每個訓練者都有自己的ID號,當他從起跑線起跑時,安裝在起跑線的專用讀卡器就會將訓練者的設備ID號和當時的時間寫入測試者的Mifare One卡中,當經過下一個基站時讀卡器會將測試者的設備ID和當時的時間寫入測試者的Mifare One卡中,同時會將測試者的ID號、姓名等個人信息包括經過上個測試基站時間都讀進設備中保存。由於Mifare One卡共有16個扇區,每個扇區又分為四塊、每塊又有16個字節,因此,除了保證系統使用的扇區空間外,用戶可以使用的有48×16位元組。而通過Mifare One卡存儲的數據均不大,只佔用一塊存儲區,換句話說,Mifare One卡的數據存儲區可以存儲48次,當超過48次時就從前面覆蓋數據。所以,在Mifare One卡中存儲的永遠是最後經過最近48個基站的信息。在訓練結束後,就可以通過主站將各個基站的數據收集起來以評估測試者的信息。而主站和基站之間的通訊方式也是多樣的:當主站和基站的距離比較近時,可以採用RS232、RS485;為提高通信質量則可以採用工業總線的方式,如CAN總線、FC總線或One Wire總線等;當距離比較遠時,可採用無線通訊的方式,如GSM等。此外,各個基站還可以通過印表機將數據輸出。  

2 關鍵器件和關鍵技術  2.1 讀卡器核心CPU P89LPC932 

    P89LPC932是飛利浦公司生產的一款單片封裝的微控制器,適合於要求高集成度、低成本的場合,可以滿足多方面的性能要求。它採用了高性能的處理器結構,指令執行時間只需2~4個時鐘周期,是標準80C51器件的六倍;集成了許多系統級的功能。其功能框圖如圖2所示。  

2

.2 Mifare MF RC632高集成度非接觸通訊讀卡IC 

    Mifare MF RC632是飛利浦公司推出的適用於工作頻率為13.56MHz的非接觸式智慧卡和標籤,並且支持這個頻段範圍內多種ISO非接觸式標準,其中包括ISO1443和ISO15693。MF RC632通過改變包括公共運輸、公路徵稅、存取控制計劃和供應鏈管理等不同讀取應用的射頻信號振幅,使系統集成商能夠方便靈活地開發出可互操作的RFID系統。 

    該新型讀取IC應用了一種特別的調製解調概念,這種技術可以改變射頻信號的振幅,能夠識別基於RFID的各種智慧卡、標識和標籤,並支持ISO1443和ISO15693標準,其設計與飛利浦現有的讀取IC管腳到管腳兼容,這些Ic包括:Mifare智慧卡讀取ICMF RC632、TYPE-B卡片讀取IC MF RC531和I.CODE智能標記讀取IC SL RC400。該IC卡並行接口可直接連接到任何8位微處理器,給讀卡器/終端的設計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此外,它所提供的SPI總線對一些I/O資源有限的設計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式。 

2.3 實時時鐘晶片PCF8563 

    PCF8563是一款低功耗、可編程為時鐘輸出、中斷輸出和低電壓檢測功能的CMOS晶片,所有地址和數據都通過串行I2C總線傳輸,最高速率可達400kbps,內置的字地址寄存器在每次讀寫結束後自動加1。主要特點如下: 

    提供基於32.768Hz晶振的年、月、日、時、分、秒和世紀標記;提供從1V~5V的寬操作電壓範圍從;低保持電流,在25°C、3V供電的情況下只有0.25μA;400kHz的I2C總線作為外部接口;可編程作為外部設備的時鐘源,時鐘有:32.768kHz、1024Hz、32Hz和1Hz四種;有報警和定時器功能;低電壓檢測;內部提供晶振電容和上電復位電路;I2C總線;集電極開路輸出。 

3 設計方案實現  3.1 硬體部分 

(1) 系統供電電路 

由於本系統的最終設計目標是做出一臺手持設備,所以在供電上選用電池供電。為減少整個電路板上的電源消耗,除了在器件選擇上選用低功耗器件外,在電源設計上也使用了一些簡單的電路來實現電源管理。如圖3所示,整個供電電路分為三個部分,電池電壓通過接插件BATTER輸入,經過D3後將6V左右的電壓降為5.3V。5.3V電壓經過VT4後輸出5V左右電壓供給板上的5V電路,VT4由系統的控制核心CPU控制。5.3V電壓經過電源模塊後給供電電路。AS1117構成3.3V供電電路為電路板上的控制核心P89LPC932供電。3.3V電壓經過VT2後輸出3V左右的供電電壓,為板上的其他3V左右的電路供電。除了系統的控制核心採用這種方式供電外,其他電路的供電完全由系統的控制核心P89LPC932通過軟體來控制,大大減少了系統的功耗,提高了電源使用效率。 

(2) 系統的控制核心 

其電路如圖4所示。 

    整個系統的控制核心使用PHILPS公司生產的高速51系列產品,利用其豐富的內部資源,不僅降低了設計難度,在PCB制板上也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3) 射頻電路 

    其電路如圖5所示。在本設計中,為提高整個系統的使用範圍,在晶片選擇上使用功能更加強大的MFRC632,這也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部分。  

(4) 系統時鐘電路 

    系統時鐘電路如圖6所示。在本系統中,為節約系統的I/O資源,選用了I2C總線高性能的時鐘晶片,同時利用其內部的電源檢測電路對系統的供電電池進行監控。 

(5) 天線設計 

    由於MF RC632的頻率是13.56MHz,屬於短波段,因此可以採用小環天線。小環天線有方型、圓形、橢圓型、三角型等,本系統採用方型天線。天線的最大幾何尺寸與工作波長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一般定義為: 

L/λ≤1/2π   (1) 

    上式中,L是天線的最大尺寸,λ是工作波長。對於13.6MHz的系統來說,天線的最大尺寸在50釐米左右。在天線設計中,品質因數Q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對於電感耦合式射頻識別系統的PCD天線來說,較高的品質因數值會使天線線圈中的電流強度大一些,但由此可改善對PICC的功率傳送。品質因數的計算公式為: 

Q=(2πf0·Lcoil)/Rcoil   (2) 

    式中。2πf0是工作頻率,Lcoil是天線的電感量,Rcoil是天線的電阻值。通過品質因數可以很容易計算出天線的傳輸帶寬: 

B=f0/Q   (3) 

    從式(3)中可以看出,天線的傳輸帶寬與品質因數成反比關係。因此,過高的品質因數會導致傳輸帶寬縮小,從而減弱PCD的調製邊帶,導致PCD無法與卡通信。一般系統的最佳品質因數為10~30,最大值不能超過60。 

    考慮上述因素和實現的方便,採用在PCB板的最外側用方形導線纏繞形成天線。其電路原理圖如圖7所示,天線PCB電路如圖8所示。 

(6) 數據存儲電路 

    數據存儲電路如圖9所示。在本系統中,為節約系統的硬體資源並增加系統的數據 存儲能力,採用ATMEL公司生產的SPI總線接口的容量為264KB的Flash AT45DB021,用來存儲系統設置和備份數據。 

3.2 軟體部分 

3.2.1 對Mifare卡的操作流程 

    整個系統的工作由對Mifare卡操作和系統後臺處理兩大部分組成。由於篇幅有限,本文只對Mifare卡的操作流程進行簡單介紹,其操作流程如下: 

(1) 復位請求 

    當一張Mifare卡片處在卡片讀寫器天線的工作範圍之內時,程式設計師控制讀寫器向卡片發出REQUEST all(或REQUEST std)命令,卡片的ATR將啟動,將卡片Block 0中的卡片類型(TagType)號共2個字節傳送給讀寫器,建立卡片與讀寫器的第一步通信聯絡。如果不進行復位請求操作,讀寫器對卡片的其他操作將不會進行。 

(2) 反碰撞操作 

    如果有多張Mifare卡片處在卡片讀寫器天線的工作範圍之內,PCD天線將與每一張卡片進行通信,取得每一張卡片的系列號。由於每一張Mifare卡片都具有惟一的序列號(決不會相同),因此PCD天線將根據卡片的序列號來保證一次只對一張卡操作。該操作使PCD天線得到PICC的返回值作為卡的序列號。 

(3) 卡選擇操作 

    完成上述二個步驟之後,PCD天線必須對卡片進行選擇操作。執行操作後,返回卡上的SIZE字節。 

(4) 認證操作 

    經過上述三個步驟,確認已經選擇了一張卡片,PCD天線在對卡進行讀寫操作之前,還必須對卡片上已經設置的密碼進行認證。如果匹配,才允許進行讀寫操作。 

(5) 讀寫操作 

    該寫操作是對卡的最後操作,包括讀、寫、增值、減值、存儲和傳送等操作。 

3.2.2 系統軟體的部分代碼 

    根據上面的流程,採用Keil C語言進行編程,由於篇幅有限,本文只對讀卡程序的頭文件的部分代碼進行簡單的介紹,主要介紹在程序中所要使用到的部分功能函數: 

    大多數射頻卡的操作流程與Mifare卡類似,所用到的操作函數也差不多,所以,只要修改本系統所用到函數的少量代碼就可應用到其他讀卡器設計中。 

4 可靠性對策 

    由於本系統是一臺標準的射頻讀卡器設備,所以對其電磁兼容性要特別加以控制。本系統所採用的方法是,在PCB制板上除了要考慮一些能引起電池輻射幹擾的信號線的走線外,還要在電路板上鋪銅以增加地線對信號的屏蔽能力。此外,在電路板的四周還要多打一些過孔,以增加上下兩層底線的導通能力,降低兩層之間的阻抗,增加系統的抗EMC能力,降低系統的EMI。 

    該讀寫器最突出的特點是高性能、高穩定性和強兼容性,典型的讀寫距離為11釐米,在有效讀寫區域內無死區,讀寫操作可靠。而在桌面工作環境中,卡片在有效感應區域內連續讀寫出錯率低於0.01%,其兼容性表現在不僅能夠讀取標準的卡片,對於偏離標準很多的卡片也能夠進行讀取。同時,因本系統作為一種帶有實時時鐘的特殊專用讀卡器,在對一些需要計時檢測的領域有著廣泛的用途。例如在賽鴿比賽中,只需在鴿籠的開口處裝上此設備,在鴿子的身上裝上Mifare卡,就可以在比賽當中迅速得到比賽成績。該方案已在某公司的設備上獲得成功,相信還可以在其他領域獲得更廣闊的發展。 

1

相關焦點

  • 基於ISO14443 TypeA標準讀寫器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文中以ST公司的超低功耗單片機STMS8L152C6T6為主控晶片,控制恩智浦公司的高集成度讀寫器晶片MFRC1522,設計實現了遵循ISO/IEC14443AA協議的讀寫器模塊,該模塊提供了用戶二次開發功能。可方便地集成到用戶應用系統中。
  • Mifare系列射頻卡讀寫器的研製
    Mifare卡讀寫器的設計一般用PHILIPS公司生產的讀寫模塊MCM200或MCM500。隨著技術的進步,PHILIPS公司現在生產了功能及性能更好的讀卡晶片,我們就是以這種晶片為基礎來設計和開發Mifare射頻卡讀寫器。
  • 基於51單片機和IC射頻卡的射頻識別門禁系統設計
    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在其應用的過程當中,需要在電磁原理的基礎上利用射頻信號來對目標對象進行信息的獲取,由於其應用的廣泛,可以實現在不同區域內的應用,因此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各種環境的作業當中
  • 射頻讀寫系統的構成和基本原理
    讀寫器設計方案;同時,在該讀卡器上擴展了點陣圖形液晶LCD和串行存儲器W25X80,以及USB晶片CH340T等外圍設備。標籤),由晶片及內置天線組成。晶片內保存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作為待識別物品的標識性信息,是射頻識別系統真正的數據載體。內置天線用於和射頻天線間進行通信。②閱讀器,讀寫電子標籤信息的設備。
  • 基於射頻識別技術的智能電能表的設計
    將射頻識別(RFID)技術應用到電量信息的傳輸、更好地體現RFID免接觸、無源、信息安全等優勢。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是通過射頻信號來白動識別門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基本的RFID系統是由電子標答(射頻卡)、閱讀器及應用支撐軟硬體二部分組成。RFTD標籤由晶片和天線組成,何個標籤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根據發送射頻信號的方式不同。
  • 射頻識別系統中讀寫模塊的軟硬體設計介紹
    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於20世紀80年代興起,最近幾年得到迅速發展。它是一種利用射 頻通信方法實現非接觸式、快速、實時、準確地採集與處理信息的自動識別技術。
  • RFID射頻讀寫器軟硬體系統設計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sTIon) 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利用其射頻信號空間禍合的傳輸特性,可以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識別過程無須物理接觸,無須光學可視,無須人工管理即可完成信息的錄人和處理。採用RFID技術,可以實現對運動目標、多目標的識別。
  • 射頻識別技術在車輛管理中的應用
    典型的射頻識別系統包括兩部分:它們是射頻卡、讀寫器。射頻卡的幾個主要模塊集成到一塊晶片中、完成與讀寫器通信,晶片上有內存部分用來儲存識別號碼或其它數據:內存容量從幾個比特到幾十千比特。晶片外圍僅需連接天線(和電池),可以作為人員的身份識別卡或貨物的標識卡。卡封裝可以有不同形式、倒如常見的信用卡的形式及小圓片的形式等。
  • 基於RFID的門禁系統設計
    系統採用無線射頻技術,當讀寫器的射頻範圍內出現非接觸式IC卡時,讀卡並將信息通過串口通信傳送給伺服器進行相關的數據處理,並構建了基於C/S模式的管理平臺,管理員可通過Web網頁對門禁控制器查詢和控制,從而有效地實現在網際網路的任何位置對信息的實時監控。
  • 射頻卡中天線卡內電源的設計
    射頻卡,是世界上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它成功地將射頻識別技術和IC卡技術結合起來,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晶片電路的數字部分中各塊的功能是:復位響應電路-在讀寫器對IC卡進行上電復位時自動將卡的有關信息傳遞給讀寫器,以便使讀寫器正確識別Ic卡的類型,並對其進行相應的操作。防衝突電路一當有多張卡在讀寫器的工作範圍時,讀寫器先從眾多卡片中選擇一張作為下步處理的對象,將未選中的卡置於暫停工作狀態以等待下一次被選擇。應用 選擇電路一MIFARE l可「一卡多用」,它負責從存儲區中選擇所需應用。
  • 射頻識別技術_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實例 - CSDN
    RFID讀寫設備  只有當有讀寫設備時,RFID才能發揮其作用。RFID讀寫設備有RFID讀卡器,RFID讀寫模塊等。這些設備可以將RFID的數據讀取或寫入,讀卡器連接的識別系統有密鑰晶片,能做到很好的加密。
  • UHF平衡功率放大器的設計與實現
    隨著860 MHz~960 MHz(UHF)頻段遠距離射頻識別(RFID)技術的快速發展,UHF頻段讀卡器在高速公路自動收費、停車場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UHF頻段讀卡器的一個最大優點是讀卡距離遠。
  • 基於數位訊號處理器TMS320C5409的射頻IC卡智能電錶的設計方案
    這種電錶採用美國德州儀器公司(TI公司)的TMS320C5409定點數位訊號處理晶片,具有自動計數、自動供電斷電、自動保存數據、自動報警、使用壽命長,實現電費的預付和分時段計費等特點,從而提高了電網效能,實現了用戶的合理付費。
  • rfid讀寫器的組成部分包括什麼_rfid讀寫器的主要功能
    RFID讀寫器(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又稱為「RFID閱讀器」,即無線射頻識別,通過射頻識別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無須人工幹預,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RFID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 RFID射頻識別技術詳解之RFID系統構架與基本原理
    讀寫器也是構成RFID系統的重要部件之一,由於它能夠將數據寫到RFID標籤中,因此稱為讀寫器。 讀寫器的硬體部分通常由收發機、微處理器、存儲器、外部傳感器/執行器,報警器的輸入/輸出接口、通信接口及電源等部件組成。
  • 基於UHF RFID技術的室內定位系統設計
    本文通過對Impinj R420讀寫器設備進行二次開發獲取載波相位,並使用基於Impinj的Indy R1000開發板獲取能量信息,將相位法和能量法得到的距離分別運用到定位上,通過算法優化最終進行定位,並證明了相位法測距定位在室內小環境定位中的優越性。
  • 射頻識別系統的工作模式介紹及其重要部分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是由電子標籤(Tag/Transponder)、讀寫器(Reader/Interrogator)及中間件(Middle-Ware)~部分組成的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系統。射頻識別中的標籤是射頻識別標籤晶片和標籤天線的結合體。標籤根據其工作模式不同而分為主動標籤和被動標籤。
  • 工業RFID應用之基礎篇(四):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無線射頻識別即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自動識別技術的一種,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數據通信,利用無線射頻方式對記錄媒體(電子標籤或射頻卡)進行讀寫,從而達到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的目的,其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信息技術之一。
  • 無線射頻識別晶片主要有哪一些特性
    數字模塊主要由如下部分組成: ATR(Answer to Request)模塊:卡在讀寫器的天線工作範圍內時,當讀寫器向卡發出Request all(或:Requeststd)命令後,晶片的此模塊啟動,藉此建立與讀寫器的第一步通信。 AntiCollision模塊:起防止卡片重疊。
  • AT88RF020型射頻識別卡及其應用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卡或感應式電子電路等。RFID射頻識別是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需人工幹預,可工作於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