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HF RFID無源標籤的晶片是依靠什麼來供電的

2020-11-26 RFID世界網

1 引言

國外基於CDMA的RFID空中接口研究工作,至今仍然停留在有源標籤、只發不收的研究階段,其直接原因通常歸咎於無源標籤未能實現晶片低功耗設計,可見晶片的低功耗設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只有首先弄清無源標籤的供電機理,繼而針對UHF RFID空中接口的應用環境進行分析,才可能尋得完整的解決方案。本文旨在介紹UHF RFID無源標籤的晶片特殊的供電機理。

2 UHF RFID無源標籤供電特點

2.1 藉助無線功率傳輸供電

無線功率傳輸是利用無線電磁輻射方法將電能從一個地方傳送到另一個地方,其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工作過程是將電能經射頻振蕩轉換為射頻能,射頻能經發射天線轉換為無線電電磁場能,無線電電磁場能經空間傳播到達接收天線,再由接收天線轉換回射頻能,檢波變為直流電能。

1896年義大利人馬可尼(Guglielmo Marchese Marconi)發明了無線電,實現了跨越空間的無線電信號傳輸。1899年,美國人泰斯拉(Nikola Tesla)提出了用無線功率傳輸的思路,並於科羅拉多州建立了一個60m高、底部加感、頂部加容的天線,利用150kHz的頻率,將300kW輸入功率在距離長達42km的距離上傳輸,在接收端獲得了10kW的無線接收功率。

UHF RFID無源標籤供電沿用了這個思路,由閱讀器通過射頻向標籤供電。但是,UHF RFID無源標籤供電與Tesla試驗有巨大的差別:頻率高出近萬倍,天線尺寸縮短達千倍。由於無線傳輸損耗與頻率平方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正比,顯然,傳輸損耗增長是巨大的。最簡單的無線傳播模式是自由空間傳播,傳播損耗與傳播波長的平方成反比,與距離的平方成正比,自由空間傳播損耗為LS=20lg(4πd/λ)。若距離d單位為m,頻率f單位為MHz,則LS= -27.56+20lgd+20lgf。

UHF RFID系統基於無線功率傳輸機理,無源標籤沒有自備供電電源,需藉助於接收閱讀器發射的射頻能量,通過倍壓整流,即狄克遜泵(Dickson charge pump)建立直流供電電源。

UHF RFID空中接口適用的通信距離主要決定於閱讀器發射功率和空間基本傳播損耗。UHF頻段RFID閱讀器發射功率通常被限制為33dBm。由基本傳播損耗公式,忽略其它任何可能產生的損耗,可以算出通過無線功率傳輸到達標籤的射頻功率。UHF RFID空中接口通信距離與基本傳播損耗的關係和到達標籤的射頻功率如表1所示:

表1 通信距離與傳播損耗和到達標籤射頻功率的關係

註:假定閱讀器發射功率為33dBm。

由表1可見,UHF RFID無線功率傳輸具有傳輸損耗大的特點,由於RFID遵從國家短距離通信規則,閱讀器發射功率受限,所以標籤可供電功率低。隨著通信距離加大,無源標籤接收射頻能量按頻方率下降,供電能力迅速減弱。

2.2 藉助片上儲能電容充放電實施供電

(1)電容器充放電特性

無源標籤利用無線功率傳輸獲取能源,轉變為直流電壓,對片上電容充電儲能,然後通過放電對負載供電。因此,無源標籤的供電過程就是電容充放電過程。電容充放電過程如圖2所示,建立過程是純充電過程,供電過程是放電和補充充電過程,補充充電必需在放電電壓到達晶片最低供電電壓以前開始。

(2)電容器充放電參數

1)充電參數

充電時間長數:τC=RC×C

充電電壓:

充電電流:

式中RC為充電電阻,C為儲能電容。

2)放電參數

放電時間長數:τD=RD×C

放電電壓:

放電電流:

式中RD為放電電阻,C為儲能電容。

以上說明了無源標籤的供電特性,既不是恆壓源,也不是恆流源,而是儲能電容充放電。當片上儲能電容充電到達晶片電路工作電壓V0以上,便能對標籤供電。儲能電容開始供電的同時,其供電電壓就開始下降,降至晶片工作電壓V0以下時,儲能電容失去供電能力,晶片將不能繼續工作。因此,空中接口標籤應具有足夠的對標籤補充充電的能力。

由此可見,無源標籤供電方式與其突發通信的特點相適應,無源標籤供電還需要有持續充電的支持。

2.3 供需平衡

浮充供電是另一種供電方式,浮充供電能力與放電能力相適應。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UHF RFID無源標籤的供電需要供需平衡。

(1)面向突發通信的供需平衡供電方式

UHF RFID無源標籤現行標準ISO/IEC18000-6屬於突發通信系統,對於無源標籤,接收時段不發射信號,應答時段雖然接收載波,但等效於獲取振蕩源,因此可以認為是單工工作方式。對於這種應用,若把接收時段作為對儲能電容充電時段,應答時段作為儲能電容放電時段,則充放電電荷量相等保持供需平衡成為維持系統正常運行的必需條件。   由上述UHF RFID無源標籤的供電機理可知,UHF RFID無源標籤的供電電源既不是恆流源,也不是恆壓源。當標籤儲能電容充電到高於電路正常工作電壓時,開始供電;當標籤儲能電容放電到低於電路正常工作電壓時,停止供電。

對於突發通信,例如無源標籤UHF RFID空中接口,可以在標籤發送應答突發前充夠電荷,足以保證應答完成前還能維持足夠的電壓。於是除了標籤可接收到足夠強的射頻輻射外,還要求晶片擁有足夠大的片上電容和足夠長的充電時間。標籤應答功耗和應答時間也必需相適應。由於標籤與閱讀器的距離有遠近不同,應答時間有長短差別,儲能電容面積受限等因素,採用時分供需平衡可能是困難的。

(2)面向連續通信的浮充供電方式

對於連續通信,要想維持儲能電容不間斷供電,必需做到隨放隨充,充電速度與放電速度相近,也就是在結束通信前,維持供電能力。

無源標籤碼分射頻識別和UHF RFID無源標籤現行標準ISO/IEC18000-6具有共同的特點,標籤接收狀態需要解調和解碼,應答狀態要調製和發送,因此,更應該按連續通信來設計標籤晶片供電系統。為了使充電速度與放電速度相近,必需將標籤接收的大部分能量用於充電。

3 共享射頻資源

3.1 無源標籤的射頻前端

無源標籤對來自閱讀器的射頻能量,除作為標籤信片電源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無線數據傳輸實現閱讀器對標籤的指令信號傳送,標籤對閱讀器的應答信號傳送。無源標籤對來自閱讀器的射頻能量的應用如圖3所示:

由圖3可見,標籤接收的射頻能量要分作三份,分別用於晶片建立電源、解調信號(包括指令信號和同步時鐘)和提供應答載波。

現行標準UHF RFID的工作方式具有以下特點:下行信道採用廣播工作方式,上行信道採用多標籤共用單信道排序應答的方式,因此,就信息傳輸而言,屬於單工工作方式。但是由於標籤自己不能提供傳輸載波,標籤應答需要藉助閱讀器提供載波,因此在標籤應答時,就發送狀態而言,通信兩端處於雙工工作裝態。

在不同的工作狀態,標籤投入工作的電路單元不同,不同的電路單元工作所需的功率也不一樣,所有的功率都來自標籤接收的射頻能量。因此,需要合理分配合適時控制射頻能量分配。

3.2 不同工作時段的射頻能量應用

當標籤進入閱讀器射頻場開始建立電源時,無論此時閱讀器發送的是什麼信號,標籤都會將全部接收射頻能量提供給倍壓整流電路,對片上儲能電容充電,藉以建立晶片供電電源。

當閱讀器發送指令信號時,閱讀器的發送信號是受指令數據編碼和擴展頻譜序列的幅度調製的信號。標籤所接收的信號中存在載波分量和代表指令數據和擴展頻譜序列的邊帶分量,接收信號的總能量、載波能量、邊帶分量大小與調製有關。此時調製分量被用來傳輸指令和擴展頻譜序列的同步信息,總能量被用來對片上儲能電容充電,片上儲能電容同時開始對片上同步提取電路和指令信號解調電路單元供電。因此,在閱讀器發送指令時段,標籤接收射頻能量被用於標籤繼續充電、同步信號提取、指令信號解調和識別。標籤儲能電容處於浮充供電狀態。

當標籤對閱讀器進行應答時,閱讀器的發送信號是受擴頻展頻譜chip率分速率時鐘的幅度調製的信號。標籤所接收的信號中存在載波分量和代表擴展頻譜chip率分速率時鐘的邊帶分量。此時調製分量被用來傳輸擴展頻譜序列的chip率分速率時鐘信息,總能量被用來對片上儲能電容充電和受應答數據調製並向閱讀器發送應答,片上儲能電容同時開始對片上chip同步提取電路和應答信號調製電路單元供電。因此,在閱讀器接收應答時段,標籤接收射頻能量被用於標籤繼續充電,chip同步信號提取和受應答數據調製並發送應答。標籤儲能電容處於浮充供電狀態。

總之,除標籤進入閱讀器射頻場,開始建立電源時段外,標籤是將全部接收射頻能量提供倍壓整流電路,對片上儲能電容充電,藉以建立晶片供電電源。隨後,標籤又從所接收的射頻信號中提取同步,實施指令解調,或進行應答數據調製發送,這都要用到所接收的射頻能量。

3.3 不同應用的射頻能量需求

(1)無線功率傳輸的射頻能量需求

無線功率傳輸為標籤建立供電電源,因此既要求提供足以驅動晶片電路的電壓,又要求具有足夠的功率和持續的供電能力。

無線功率傳輸的電源是在標籤沒有電源的情況下通過接收閱讀器射頻場能,倍壓整流建立電源,因此,其接收靈敏度受前端檢波二極體管壓降限制,對於CMOS晶片,倍壓整流接收靈敏度在-11~-0.7dBm之間,是無源標籤的瓶頸。

(2)接收信號檢測的射頻能量需求

倍壓整流建立晶片供電電源的同時,標籤要分一部分接收到的射頻能提供信號檢測電路,包括指令信號檢測和同步時鐘檢測。由於是在標籤已經建立電源的條件下實施信號檢測,解調靈敏度不受前端檢波二極體管壓降限制,因此接收靈敏度遠高於無線功率傳輸接收靈敏度,而且屬於信號幅度檢測,沒有功率強度要求。

(3)標籤應答的射頻能量需求

當標籤應答發送時,除需要檢測同步時鐘外,還需要對接收載波(含有時鐘調製包絡)進行偽PSK調製並實現反向發射。此時,要求有一定的功率電平,其值取決於閱讀器對標籤的距離和閱讀器接收靈敏度。由於閱讀器工作環境允許採用較為複雜的設計,接收機可以實現低噪聲前端設計,加以碼分射頻識別採用擴展頻譜調,還有擴展頻譜增益和PSK制度增益,閱讀器靈敏度可能設計成足夠高,以致對標籤返回信號要求降到足夠低。

綜上所述,將標籤接收射頻功率主要分配作無線功率傳輸倍壓整流能源,其次分配適量的標籤信號檢測電平和適量的返回調製能量,實現合理的能量分配,保證對儲能電容的持續充電是可能的、合理的設計。

可見,無源標籤所接收的射頻能量有多種應用需求,因此需要有射頻功率分配設計;不同的工作時段射頻能量的應用需求不一樣,因此需要有按不同工作時段需求的射頻功率分配設計;不同的應用對射頻能量的大小需求不一樣,其中無線功率傳輸要求功率最大,因此射頻功率分配應當側重無線功率傳輸的需求。

4 總結

UHF RFID無源標籤藉助無線功率傳輸建立標籤供電電源,因此,供電效率極低,供電能力很弱,標籤晶片必需採用低功耗設計。藉助於片上儲能電容充放電實施對晶片電路供電,因此,為保證標籤持續工作,必需持續為儲能電容充電。標籤所接收的射頻能量有三種不同的應用:倍壓整流供電、指令信號接收和解調、應答信號調製和發送,其中,倍壓整流接收靈敏度受整流二極體管壓降的制約,成為空中接口的瓶頸。為此,信號接收解調和應答信號調製和發送是RFID系統必需保證的基本功能,倍壓整流標籤供電能力越強,產品越有競爭力。因此,標籤系統設計中合理分配所接收的射頻能量的準則是:保證接收信號解調和應答信號發送的前提下,儘可能增加倍壓整流的射頻能量供給。

1

相關焦點

  • 無源UHF RFID標籤的低成本阻抗匹配網絡設計詳細教程
    RFID標籤包含天線和晶片,二者均具有複數阻抗。對於無源標籤來說,因為標籤工作所需功耗全部來源於讀寫器發射的射頻能量,所以天線和晶片之間能否實現良好的匹配和功率傳輸,直接影響到系統功能的實現,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標籤的關鍵性能。 目前已有的阻抗匹配方法大都較為複雜,用於RFID晶片時標籤識別準確率較低,效果並不理想。
  • 關於超高頻無源RFID標籤電路的設計
    近年來,隨著RFID技術的普及,超高頻無源RFID標籤廣泛應用於資產管理、倉儲管理、產線管理、物流管理、檔案管理、供應鏈管理、零售管理及車輛管理等行業。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關於超高頻無源RFID標籤電路的設計的那些研究。
  • 添加rfid電子標籤需要注意什麼?
    因而,rfid系統軟體的立即益處是,零售商能夠把獲得庫存量數據信息的時間降低90%。也就是說,原先必須三天的時間來獲知的庫存量數據信息,rfid只必須45分鐘就可以了。rfid也進一步提高了精確性。根據人工服務掃描儀的具體庫存商品有4%上下的偏差,並且這一標值每一年都是累加,因而就造成了全部市場銷售本年度的循環系統匯總在市場銷售熱季將會會造成60%之上的偏差。
  • 一種新型UHF RFID抗金屬標籤天線的設計與分析
    採用在偶極子結構上增加環形微帶線來增大輸入阻抗,極大地提高了標籤天線的增益特性。利用電磁仿真軟體分析了天線性能,仿真與測試結果吻合良好。整個天線的面積為100 mmx40 mm,由於採用表面印刷結構,使得標籤成本低廉、易於批量生產。
  • 採用RFID超高頻無源晶片技術的電力輸變電節點溫度監測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類對電力依賴的用品越來越多,而電力系統安裝由於長期供電不便維修,同時由於電纜老化、環境腐蝕、緊固螺栓鬆動等原因,導致電纜接頭或電力設備發熱引起安全隱患,嚴重威脅人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 RFID抗金屬標籤是什麼?為什麼都用rfid抗金屬標籤?
    RFID抗金屬標籤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了一種抗金屬材料,這種材料可以防止標籤與金屬物體粘合出現失效的情況,這種材料的標籤被稱為rfid抗金屬標籤。 抗金屬材料是一種特殊的防磁性吸波材料封裝成的電子標籤,從技術上解決了電子標籤不能附著於金屬表面使用的難題。
  • RFID技術原理和RFID標籤天線詳解
    )和後臺計算機組成,其中,讀寫器實現對標籤的數據讀寫和存儲,由控制單元、高頻通信模塊和天線組成,標籤主要由一塊集成電路晶片及外接天線組成,其中電路晶片通常包含射頻前端、邏輯控制、存儲器等電路。標籤按照供電原理可分為有源(acTIve)標籤、半有源(semiacTIve)標籤和無源(passive)標籤,無源標籤因為成本低、體積小而備受青睞。
  • RFID的分類、應用及使用案例
    基於這些頻點的射頻識別系統一般都有相應的國際標準,其基本特點是:電子標籤的成本較低、標籤內保存的數據量較少、閱讀距離較短(無源情況,典型閱讀距離為10cm),rfid電子標籤外形多樣(卡狀、環狀、鈕扣狀、筆狀),閱讀天線方向性不強等。
  • 詳解RFID電子標籤的分類(按頻率高低劃分)
    RFID電子標籤種類繁多,每種不同的標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也有著各自不同的應用場景。RFID電子標籤由耦合元件及晶片組成,每個RFID標籤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附著在物體上標識目標對象。工作在不同頻段或頻點上的電子標籤具有不同的特點。
  • 基於PCB的小型化UHF RFID抗金屬標籤設計
    2 抗金屬原理及其設計  金屬等環境介質對電磁波有衰減作用,金屬表面對電磁波有反射作用,嚴重影響著UHF無源RFID系統性能的充分發揮。  初步設計的抗金屬標籤天線如圖1所示,天線總尺寸為為71mm*28mm*0.5mm。在FR4基板上覆蓋一個與基板尺寸相近的矩形銅貼片,在貼片上方開3個U型槽,通過這種設計,可以增加標籤天線的電流路徑長度,從而有效地減少抗金屬標籤天線的尺寸。通過調節U型槽的長度、寬度來調節天線的阻抗,使得標籤天線的阻抗和晶片的阻抗共軛相近,就可以認為標籤天線和晶片匹配。
  • IDS Microchip公司首款RFID智能有源標籤晶片比現有晶片價格降低10倍
    (RFID)技術的各種矽片實現的公司,最近該公司向市場推出了具有突破性成就的IDS-SL13A智能有源標籤晶片,從而極大地拓展了可負擔得起的自動數據記錄型RFID設備的應用範圍。IDS-SL13A智能有源標籤晶片,從而極大地拓展了可負擔得起的自動數據記錄型RFID設備的應用範圍。
  • 檢測無源 RFID 電子標籤諧振頻率的耦合器之關鍵技術研究
    應答器(如圖2)是數據載體,內含一個微型晶片和一個天線線圈組成的耦合元件[1]。諧振使閱讀器天線線圈產生非常大的電流,使應答器線圈上的感應電壓達到最大值,經二極體整流後作為穩定的電壓給微型晶片提供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完成閱讀器對晶片上的信息讀寫[3-4]。
  • UHF RFID電子標籤常見的形態及應用
    RFID標籤、高頻RFID標籤和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幾大類,但這些標籤消耗量巨大的場景幾乎都是使用超高頻RFID標籤,這主要源自以下優勢: (1)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的讀取距離更遠; (2)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安全性、保密性強; (3)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可以識別高速運動的物體; (4)超高頻RFID電子標籤能同時實現多對象的同步識別;
  • 一文讀懂UHF RFID天線的設計技術
    由於電磁波會被金屬反射導致普通電子標籤在金屬表面無法被正確識別,這一缺點嚴重限制了其在物流行業的廣泛應用,因此UHF標籤天線的抗金屬性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和攻克的難點。本文在分析了金屬對標籤天線電磁場影響作用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成本相對較低可用於金屬環境的超高頻RFID無源標籤天線。該天線將環形微帶與偶極子結構結合實現了在金屬環境下高增益的特性。
  • UHF抗金屬電子標籤種類
    金屬表面為什麼要選用抗金屬電子標籤?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RFID電子標籤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對於RFID系統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但是,在很多應用中,RFID標籤需要貼附於金屬物體表面,具有類偶極子天線的普通無源超高頻RFID標籤應用於金屬表面時,性能會急劇下降,甚至不能被有效讀取。
  • UHF抗金屬標籤企業要「馬上有什麼」?
    也許UHF RFID標籤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怕水怕金屬,一遇到障礙物還會有反射,在實際的項目應用會產生諸多困擾;然而抗金屬標籤的出現能否讓UHF的這種「市場低糜」得以改善,筆者也在試圖從2013(第七屆)RFID世界年度評選活動(vote2013.rfidworld.com.cn)中尋得答案。
  • 淺析RFID的基本概念和兩類關鍵技術
    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按供電方式的不同,RFID的標籤可分為有源標籤和無源標籤(也可以稱作主動式標籤和被動式標籤)。有源標籤是指標籤內部有電源供電;無源標籤是指標籤無需電源供電,完全依靠閱讀器發送電磁波的能量來工作。一般而言,商用無源標籤的作用距離小於6米。
  • 中科國技李哲:標籤性能一致性提升將大大推動RFID市場應用
    影響生產標籤性能不一致的因素  李經理在演講中舉例稱,某一最終用戶的應用場景需要標籤讀距達到6米才會避免漏讀情況,圖示標籤經檢測達到用戶要求,但發現了漏讀情況。經過檢測發現,生產中標籤性能的不一致導致了類似情況的發生。像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就會給終端用戶帶來不好的印象,認為RFID不能解決其問題,還不如人工來的可靠。
  • Xerafy XS系列超小UHF抗金屬標籤獲評「年度十大最有影響力創新...
    Xerafy XS系列超高頻金屬標籤是目前世界上尺寸超小的UHF無源抗金屬標籤,是追蹤管理極小工具和醫療器械的理想選擇。它滿足美國FDA執行標準的嚴格要求,能夠經受器械在反覆高壓滅菌處理時對標籤產生的影響。XS系列標籤憑藉極度袖珍的尺寸和可被嵌入金屬的特點,讓小型資產工具和醫療器械可在生產階段便被嵌入標籤而啟用RFID功能。
  • 工業RFID應用之基礎篇(四):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工作原理及其分類
    根據供電方式的不同將RFID分為三種: 1、無源RFID 無源RFID出現時間最早,最成熟,其應用也最為廣泛,電子標籤通過接受射頻識別閱讀器傳輸來的微波信號,以及通過電磁感應線圈獲取能量來對自身短暫供電,從而完成此次信息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