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扔掉線纜!5米無線充電射頻技術成真

2020-11-22 驅動之家

距離iPhone 8發布不到三個月,網上早已經鋪滿了其渲染圖、機模圖,甚至在華強北已經出現了國產安卓版的iPhone 8。有分析師指出,iPhone 8除了會將現有5V1A充電器升級為5V2A之外,還會支持無線充電方式。這意味著iPhone 8充電便可以擺脫數據線的束縛,無線充電市場也將迎來一個新的高潮。

近日,高度集成電源管理、AC/DC電源轉換、充電和藍牙低功耗技術供應商Dialog半導體公司與Energous聯合推出了下一代RF無線充電解決方案–WattUp。

該技術包括了DA4100功率發射器和DA2200、DA2210無線充電接收器;用小型、低成本的天線替代目前較大的線圈,並能夠在4.5米範圍內成功採集RF能量,實現對設備的充電。

WattUp是一種基於射頻(RF)的充電解決方案,用PCB天線替代感應線圈,可通過無線電波段提供智能、可擴展的電源,有效充電距離也擴大到了4.5米。未來只需在每個房間安裝一個發射器,就可以實現所有遊戲終端、可穿戴設備、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隨時隨地的充電。

目前市場上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大都是基於電磁感應或磁共振技術,接收器與發射器之間的距離有一定的限制,而且要求受電設備必須落在諧振線圈的有效感應範圍之內。相比之下,RF無線充電方式使用起來更加靈活方便。

使用RF無線充電技術,無需使用充電線纜,也無需與功率發射器直接接觸便可對鍵盤、滑鼠、遙控器進行充電。

RF無線充電技術的特點

1)打破傳統的接觸式無線充電方式,4.5米的充電距離可以讓用戶實現真正意義上遠距離的空間自由度。

2)使用PCB天線替代感應線圈,降低生產成本。

3) PCB天線接收器外形較線圈更小更薄,可以集成到更小的設備中,比如說藍牙耳機。

4) 可以實現一對多的充電方式,即一臺發射器可對多臺接收器進行供電。

使用RF無線充電 會不會生活在輻射之中?

傳統的無線充電由於電感線圈存在,必然會產生磁力線輻射,目前雖無專門的報告來描述這個問題,但以主流的WPC為例,無線充電處於對人體無害的低頻非電離率上,頻率還是比較低,輻射區問題不必過多擔心。

同為射頻信號 使用RF無線充電時會不會影響WiFi數據傳輸?

目前的WiFi信號頻率主要有2.4GHz和5.0GHz兩種;而RF無線充電的工作頻段為5.8GHz,所以使用RF無線充電時並不會干擾Wi-Fi數據傳輸。

RF無線充電的成本高嗎?

無線充電包括電源管理模塊、發射電路、充電板等,同時還涉及專利費用,成本應該會高於目前廣泛使用的充電寶或常規充電電源。但是相比線圈式的無線充電方案,RF無線充電技術使用低成本的PCB天線替代昂貴的感應線圈, 生產成本也會降低不少。

RF無線充電系統(近場)DEMO,可現實一對多可穿戴設備無線充電。

RF無線充電系統(中場)DEMO,顯示器下方的長型方盒為功率發射器,受電設備目前可以是鍵盤、滑鼠和遙控器以及微電流的智能家具產品。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RF無線充電在未來將有望應用於手機、平板等大功率設備。

相關焦點

  • 蘋果WIFI充電1米受限,中國發明5米無線充電技術
    2017年12月26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了全球首個「遠距離」無線充電發射器具備商用條件。該產品來自納斯達克上市公司Energous 旗下無線充電發射器 WattUp Mid Field,受此影響Energous股價兩日大漲257%。
  • 無線充電運用紅外線 自動感應充電可成真
    據InfoWorld網站報導,Wi-Charge於3月初展示了新的無線充電技術,移動電子裝置在室內自動感應充電的未來即將成真。  Wi-Charge研發的無線充電技術能夠像Wi-Fi一樣,同時提供範圍內的電子設備電力,而不需要線路連結或實體接觸。因此,當手機電量偏低時,只要裝有無線充電設備就可以自動感應充電,不受手機位置限制。
  • AirFuel亮相2019(夏季)無線充電亞洲展 下一代無線充電技術已經到來
    2019年5月17日,AirFuel無線充電聯盟 受邀出席2019(夏季)無線充電亞洲展,深度參與論壇演講與展覽,向與會的超千位觀眾全方位展示AirFuel下一代無線充電技術,推動無線充電產業協同發展。
  •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也徹底擺脫了因充電物理接口不一致帶來的煩惱。 無線充電也稱為無線電力傳輸(WPT),在一些消費級可穿戴產品中可謂是風靡一時,比如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和健康手環等,但是這個創意本身已經存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了。
  • 兩項值得期待的短距離技術——RF遙控器和無線充電
    而NFC技術,卻由於涉及到支付安全、政府法規、產業環節緊密協調等方面的因素,在短期內仍然無法實現大規模應用。   短距離無線充電   2008年另一個值得期待的技術就是短距離無線充電。目前,中國市場上也在出售一種無線充電器,但是它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無線充電,僅僅是一個備用電池。
  • AirFuel第二屆無線充電大會召開 下一代無線充電已經到來
    2019年3月12日,由新一代無線充電技術領軍者AirFuel無線充電聯盟與天地互連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無線充電大會暨開發者論壇」在深圳蛇口南海希爾頓酒店隆重開幕。大會為期兩天,聚焦下一代無線充電技術,從技術、開發、市場等不同維度分享無線充電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
  • 無線充電技術工作原理
    這一領域的代表廠商為Powercast,該公司早在2007年便宣稱,可利用RF廣播在最多幾米以外的地方對小於蜂窩電 話的消費電子設備進行充電。WPC的重要成員Philips與之擁有合作關係。3)電磁共振還處於研發階段的電磁共振技術,也可實現無線充電功能。此項技術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教授Marin?
  •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及最新充電技術
    每次要幫手機、電腦,或者其他各種電器充電時,總是要接一條充電線,充電線一多,還常常接錯,實在非常麻煩。幸好,現在愈來愈多的電子產品,開始使用無線充電的技術了!
  • 解讀無線充電技術在多層次生態系統結構之中的應用
    無線充電的優勢遠遠不止於擺脫線纜的束縛。當前市場上各種各樣的近場、遠場充電無線技術,其中包括感應式、諧振式、RF、超聲及紅外線充電,這些技術都需要遵循不同的標準,也需要不同程度的折中。隨著人們對無線世界的嚮往,預計充電技術將出現急劇增長。 什麼是無線充電?各項技術之間有何區別? 我們首先從回答這些問題開始。
  • 無線充電技術的背後原理和知識,這篇文章講到點子上了
    幸好,現在愈來愈多的電子產品,開始使用無線充電的技術了!只要優雅的將手機放在一個小小的、像杯墊一樣的東西上面,不必接線就能輕鬆充電,這麼厲害的科技背後有什麼原理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其中奧妙。即便是最新的技術,充電距離也不能超過5公分,事實上,目前絕大部分可以無線充電的行動裝置,都是要完全平放在充電座上才能進行,和想像中隨走隨充的無線充電仍有點差別。 利用共振拉長充電距離 為了增加無線充電的距離與充電效率,科學家正在設法利用磁共振的原理進行無線充電。在電路中加入一些電容、電感等特殊的元件,適當連接後,會形成諧振電路。
  • 無線射頻技術
    Semtech的LoRa器件及無線射頻技術(LoRa技術)是一種經過大量現場部署驗證過的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N)技術,雖然很難去與這裡提到的其他短距離無線
  • 高通Halo無線充電系統設計原理解析(高通Halo無線充電工作原理)
    高通的工程師表示,由於磁共振過程中能量的損失要低於電流在傳統線纜中的損耗,因此Halo無線充電的效率非常高,可以達到90%以上,超過了線纜充電。在使用這種技術時,充電速度的限制實際在於汽車能夠接受多少電能,而這套系統可兼容3.3kW(13A ,220V)和6.6kW(20A,220V)兩種大功率無線充電電源供應。   Halo的大功率無線充電器被放置在了車尾的位置,它看上去是一個比機頂盒稍大一些的金屬盒子,並連接著幾條橙色的電線。至於另一半的充電器,自然就在汽車的下方。
  •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在地下管線標識和定位中的應用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通信技術,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數據,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1]。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一般應用於圖書管理系統、門禁系統、考勤系統、食品(藥品)安全追溯等等。無線射頻設別技術分為有源和無源兩種。近幾年來,由於無線無源射頻識別技術的非接觸性和無源特點,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也應用於地下管線標識和定位中。
  • 無線充電:一場關於未來的爭奪戰 | 獵雲網
    使用過程中,用戶可以將手機放在SE370的充電區域,基座上的LED燈亮起來即可開始自動充電。由於顯示器是始終接通電源的,所以其會無時無刻放出電流以便為設備充電,用戶無需再有一個專用區域,大幅提升了便利性。幾天前,三星發布了GalaxyNote5、GalaxyS6Edge+兩款大屏旗艦手機,兩機均支持無線充電技術。
  • 「隔空」充電!「無線充電器」是如何做到的?
    生活中一提到充電,您第一反應是不是要用充電器和充電線。近幾年來多款「無線充電器」上市,可以做到「隔空」充電,這其中用到了怎樣的原理和技術呢?無線充電是一種採用非物理接觸方式來實現電能傳輸的技術。目前常見的電能無線傳輸技術有三種,分別是電磁感應式、電磁共振式、無線電波式。其中電磁感應式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式,不僅充電效率高,成本也低。
  • 常見的無線充電技術方案對比,附技術原理圖分析
    常見的無線充電技術方案對比,附技術原理圖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17-12-26 09:47:55 無線充電技術,即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是指具有電池的裝置不需要藉助於電導線
  • 無線充電和有線充電哪個更好?
    不過,無線充電可以卻很大地降低我們這一糟糕的充電體驗。只要是對無線充電稍微有一點了解,就會知道手機只要內置了無線充電功能,抑或是加裝一個接收器,都只需將手機往無線充電器上一放,就可以手機電池電量在慢慢回升至滿格的狀態。  無線充電如何影響手機電池?  對於一些人來說,無線充電已經算不上是一項非常新奇的技術,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依舊覺得很陌生。
  • 何時告別充電線?無線充電或將全面普及
    「無線」一直以來都是手機不懈追求的目標之一,因為手機本身就是為了「拋棄」電話線而誕生的。雖然說手機通過無線通訊技術拋棄了電話線/網線,之後又通過藍牙技術的升級「拋棄」了有線耳機,現在智慧型手機唯一必須用到的線纜就是充電線了。
  • 關於無線充電原理及最新充電技術的分析介紹
    即便是最新的技術,充電距離也不能超過5公分,事實上,目前絕大部分可以無線充電的行動裝置,都是要完全平放在充電座上才能進行,和想像中隨走隨充的無線充電仍有點差別。 利用共振拉長充電距離 為了增加無線充電的距離與充電效率,科學家正在設法利用磁共振的原理進行無線充電。在電路中加入一些電容、電感等特殊的元件,適當連接後,會形成諧振電路。
  • 無線充電從原理到技術之歷史的秘密解讀
    不久前三星Galaxy S8發布,其亮點功能之一便是無線充電。同時蘋果已在Apple Watch上成功試水,使用了無線充電技術,據說,未來的ihone 8極有可能支持無線充電技術。正因為如此,充電座線圈產生的磁場隨之不斷在變換方向,並非保持不變,符合電磁感應的條件。 但是不幸的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在充電的時候,只要離充電座的距離稍遠一些,充電效率就會明顯下降。即便是最新的技術,充電距離也不能超過 5 公分。 事實上,目前絕大部分可以無線充電的行動裝置,都是要完全平放在充電座上才能進行,和想像中隨走隨充的無線充電仍有點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