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充電運用紅外線 自動感應充電可成真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無線充電不斷有新突破,以色列新創公司Wi-Charge利用紅外射線傳輸電力的技術可望將改變現今的充電方式,為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據InfoWorld網站報導,Wi-Charge於3月初展示了新的無線充電技術,移動電子裝置在室內自動感應充電的未來即將成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1530.htm

  過去雖然有許多號稱能無線充電的設備出現,但是其實都並未達到真正的「無線」充電願景,仍然需要一個與電子設備接觸的硬體,如充電殼、充電板等等,雖然已經比插座式的充電器方便,但是使用上仍然受到限制。

  Wi-Charge研發的無線充電技術能夠像Wi-Fi一樣,同時提供範圍內的電子設備電力,而不需要線路連結或實體接觸。因此,當手機電量偏低時,只要裝有無線充電設備就可以自動感應充電,不受手機位置限制。

  Wi-Charge的無線充電技術結合了紅外射線與後向反射鏡(retroreflector mirror),能為約9公尺範圍內的電子設備提供電力,最高能達到10瓦,足夠為數支智能型手機或小型裝置充電。

  Wi-Charge還有一項稱為分布式共振器(distributed resonator)的核心技術,一般的雷射技術是在二面固定的反射鏡間反射產生雷射光,分布式共振器則是利用後向反射鏡,因此即使移動電子設備仍舊能進行充電,且無線充電的接收器在傾斜不超過40度的狀況下也能持續接收到電力。

  官方表示,接收器最小能達5平方釐米,並且能夠安裝在智能型手機與許多不同的電子設備上。目前Wi-Charge正在研發如何將發送器與一般標準燈泡結合。

  由於Wi-Charge技術是靠雷射光射線的反射傳輸電力,所以如果有障礙物在中間,電力傳輸就會立刻終止。不過只需要去除障礙物,電力能立刻恢復供應。

  與目前市面上充電技術較不同的是,Wi-Charge的無線充電器必須隨時保持開啟以便隨時提供電力,並不具備與其他充電器一樣的自動斷電功能。

  Wi-Charge現在正在積極與設備製造商洽談合作,預計將於2016年底實際生產產品。屆時,移動裝置、無線音響、煙霧偵測器、相機以及許多自動化家電都將能利用這項技術進行無線充電。


相關焦點

  • 用紅外線充電的新奇技術 你期待嗎?
    儘管這是一項非常奇妙的充電技術,但是Wi-Charge公司表示,他們的紅外線充電系統並不適合所有設備。比如感應充電(如Qi標準)或者磁力充電(如Rezence)比較適合給大物件充... 幾年以後,給手機無線充電或將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而這一切離不開這家名為Wi-Charge的無線充電創業公「功勞」。
  • CES2018最佳創新獎:Wi-Charge紅外線自動充電技術
    【僑報編譯凱森1月11日報導】以色列的公司WI在獲得FDA認證後,再獲捷報,該公司研發的Wi-Charge紅外線自動充電技術摘得CES2018最佳創新獎。據美國商業新聞社報導,這項無線充電技術是利用發射機通過紅外雷射發射能量到接收器,光伏電池再將光轉換成能量,首次成功結合無線充電解決室內照明問題,該專利已獲得FDA批准。Wi-Charge紅外線雷射無線充電技術最初亮相是在2015年,經過兩年的改進後,成品更加精緻,接收器看起來更精巧整潔,功率輸送設備也看起來更小。
  • 真無線充電!韓國開發紅外線無線充電 工作距離達數米
    為此,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大力發展無線充電技術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無線充電  近日,中國科技網報導,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這種紅外線充電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和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工作距離可達數米或者更遠,並且能量在傳遞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失,還能選擇不同的波段同時對多個電子設備進行充電。研究者表示,紅外線充電技術的問世,意味著韓國業界有了一種技術方案可以對華為的雷射充電技術進行回應。
  •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及最新充電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10928.htm  電與磁的交互作用  一般見到的無線充電,運用的是電流磁效應和電磁感應的原理。1819 年,丹麥科學家厄斯特觀察到一段導線上如果通有電流,四周將會產生磁場,可以讓指北針偏轉。
  •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目前,實現無線電力傳輸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電磁感應方式 簡單地講,電磁感應方式即利用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磁場從而實現近場無線供電。展開來說,電磁感應充電的設備,類似於變壓器,在發送端(供電端)和接收端(受電端)各有一個線圈,發送端線圈連接有線電源產生磁場,接收端線圈感應發送端的磁場從而產生電流給用電設備。
  • MOMAX車載無線充電器,紅外感應+無線充電,小米華為蘋果都通用
    MOMAX採用全新智能紅外感應技術,單手將手機放入支架後,夾臂會自動鎖緊固定手機,即使路面顛簸也不會使手機掉落。MOMAX無線支架整體採用保時捷流線型設計,有著酷炫金屬風格,這個設計和某為的系列手機相似,都大膽的將保時捷汽車元素加入到自家產品中,提升產品設計感。在支架的正面黑色部位為無線充電模塊,最高支持15W充電,在支架下方兩個傳感器為紅外傳感器。
  • 關於無線充電原理及最新充電技術的分析介紹
    電與磁的交互作用 一般見到的無線充電,運用的是電流磁效應和電磁感應的原理。1819 年,丹麥科學家厄斯特觀察到一段導線上如果通有電流,四周將會產生磁場,可以讓指北針偏轉。後人則進一步發現,將導線圍成環狀,甚至繞成線圈,產生的磁場將會更強、更集中,這稱為電流磁效應。 至於電磁感應,則是在 1831 年由法拉第發現的。
  • 線圈感應式無線充電系統設計方案
    無線充電是指具有電池的裝置透過無線感應的方式取得電力而進行充電,其方便性可以讓消費者願意支付額外的費用購買無線充電相關產品;因為有商機才會有廠商願意投入相關產品開發,目前可以知道非常多知名品牌廠商已經將無線充電這個功能列入新一代的產品的規格之一
  • Wi-Charge紅外線雷射無線充電技術曝光
    (原標題:Wi-Charge紅外線雷射無線充電技術曝光)
  • 韓聯社:韓國世宗大學研發出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
    IT之家11月24日消息 據科技日報援引韓聯社日前消息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據介紹,這種紅外線充電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
  • 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和無線反向充電的原理是...
    據外媒報導,蘋果申請了一項新專利,專利名稱為 「電子設備之間的電感充電」。該專利描述了如何為 iPhone、Apple Watch 進行無線充電,MacBook觸控板兩側的區域可作為無線充電板。除此之外,iPad 背部也可為手機手錶進行無線充電。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示意圖我們上文提到的MIT實驗便是運用的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磁感應無線充電的優點是,系統結構相對容易,系統成本相對便宜,可以小型化。但是缺點是磁感應式無線充電因為缺少了磁性材料的束縛,發射線圈的部分磁通就不會經過接收線圈,這稱為耦合度低。
  • 一文讀懂無線充電技術
    在探索無線充電技術原理之前,我們必須先來了解一下「電流磁效應」和「電磁感應」。 1819 年,丹麥科學家厄斯特觀察到一段導線上如果通有電流,四周將會產生磁場,可以讓指北針偏轉。後人則進一步發現,將導線圍成環狀,甚至繞成線圈,產生的磁場將會更強、更集中,這稱為「電流磁效應」。
  • 無線充電:一場關於未來的爭奪戰 | 獵雲網
    奧迪、寶馬、沃爾沃、奔馳、豐田等車廠,高通、中興、西門子等通信公司也都已開始研究試驗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近幾年動作頻頻。例如去年7月,寶馬曾與德國戴姆勒達成合作,共同開發無線充電技術。奧迪開發了一種可升降的無線充電系統,讓供電線圈更靠近車輛底部的受電線圈,輸電效率可超過90%。沃爾沃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和瑞典能源局合作,正研發在快速路上為電動汽車充電的系統。
  • 無線充電新進展:能量轉化達95%,可滿足大巴充電
    早在 1890 年,34 歲的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就已經進行了無線傳播電力的研究。可為什麼直到今天,特斯拉的 Elon Musk 仍然選擇在插入式的充電方式「超級充電站」上投資超過 1 億美元呢?
  • 為什麼說iPhone 8/iPhone X無線充電很雞肋,從Qi講起無線充電的故事
    令人欣慰的是蘋果無線充電並沒有搞「特殊化」,支持市面上流行的Qi無線充電標準;令人失望的是,並非傳聞中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想要對iPhone 8或iPhone X進行無線充電,需要將其放在充電墊上才可充電,充電墊可從
  • 5米無線充電射頻技術成真
    WattUp是一種基於射頻(RF)的充電解決方案,用PCB天線替代感應線圈,可通過無線電波段提供智能、可擴展的電源,有效充電距離也擴大到了4.5米。未來只需在每個房間安裝一個發射器,就可以實現所有遊戲終端、可穿戴設備、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隨時隨地的充電。
  • 中學物理中的電磁感應竟然是無線充電的原理
    在中學物理中我們學習過電磁學,其中主要內容之一是電磁感應,最早是由法拉第發現的電與磁之間轉化的現象。如今電磁感應原理已經應用到無線充電技術中心。對普通人來說,電磁感應真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影響還是在無線技術普及之後,這時候已經是20世紀後半期了,電磁+無線技術擺脫了以往的束縛,人們才有機會不受限制地使用最新科技。
  • 無線充電原理詳解(圖文)
    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發現了這個可從線圈向線圈供電的物理現象,並稱之為電磁感應現象。   從事智慧型手機外設業務的日本Oar公司於2011年8月推出了名為「無線充電板」的充電座。內置有磁鐵,用於將終端吸引到指定位置。   松下於2011年6月投放了無線充電座「無接點充電板」。尺寸約為滑鼠墊大小,表示實現了「位置自由(Free Positioning)」,將終端放在充電板上的任何位置均可充電。
  • 紅外無線充電技術亮相:可支持數米距離傳輸,能量幾乎無損失
    摘要: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廣泛應用的無線充電設備基本都是基於電磁感應技術的,這種無線充電技術僅適用於短距離的無線充電,因為其不僅要求接收端與發射端之間的間隔距離非常小,同時對於擺放的位置也有較高要求。比如蘋果新推出的Magsafe無線充電器,就是通過磁吸與iPhone 12的無線充電接收端進行緊緊貼合併精準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