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無線充電技術亮相:可支持數米距離傳輸,能量幾乎無損失

2020-11-24 騰訊網

摘要: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廣泛應用的無線充電設備基本都是基於電磁感應技術的,這種無線充電技術僅適用於短距離的無線充電,因為其不僅要求接收端與發射端之間的間隔距離非常小,同時對於擺放的位置也有較高要求。比如蘋果新推出的Magsafe無線充電器,就是通過磁吸與iPhone 12的無線充電接收端進行緊緊貼合併精準對位。那麼是否有遠距離的無線充電技術呢?

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廣泛應用的無線充電設備基本都是基於電磁感應技術的,這種無線充電技術僅適用於短距離的無線充電,因為其不僅要求接收端與發射端之間的間隔距離非常小,同時對於擺放的位置也有較高要求。比如蘋果新推出的Magsafe無線充電器,就是通過磁吸與iPhone 12的無線充電接收端進行緊緊貼合併精準對位。那麼是否有遠距離的無線充電技術呢?

正是由於短距離的無線充電技術存在諸多掣肘,於是中遠距離的無線充電技術開始興起。比如有科學家嘗試藉由雷射光的光能來充電,還有被熱炒的「WiFi充電」(即將電能透過家用的WiFi網絡相近的電波頻段來傳送),不過目前最為主流的還是磁共振式無線充電。

我們都知道,音叉具有「共振」這種有趣的物理性質。每支音叉都有自己的發聲頻率,當一支音叉振動發聲時,若附近有另一支發聲頻率相同的音叉,即使它沒有直接受到敲擊,也會跟著振動。音叉的共振可以說達成了能量的傳遞。同樣,磁共振式無線充電就是利用了兩個振動頻率相同的諧振電路放在一起,其中一個開始因為通電而振蕩時,另一個電路也會跟著振蕩起來,「自動」產生電流,電能就這樣被隔空傳送了。這樣的現象稱為「磁共振」,用來進行無線充電,可以讓充電距離達到數公尺,效率也有所提升。

對於磁共振式無線充電技術來說,比較困難就是,要將兩個電路調整到一模一樣的頻率,並且維持一段時間,並不是容易的事。另外隨著距離的提升,無線充電效率也是快速衰減的,而為了在一定區域內保持足夠的無線充電效率,那麼發射端就必須要提高發射功率,這又會帶來輻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此類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

不過,近日據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

據介紹,這種紅外無線充電技術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工作距離可達數米或者更遠,能量在傳遞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失。而且可以選擇不同波段同時對多個電子設備進行充電。並且紅外無線充電不產生電磁波,避免了電磁汙染對人體的危害。而且工作距離遠遠超過當前的接觸式或者近距離電磁充電技術。

據了解,目前韓國世宗大學的研究團隊就該技術已經完成了韓國和國際專利申請,正在註冊商業實體進行商業化開發。

編輯:芯智訊-林子

相關焦點

  • 手機紅外充電技術亮相:不接觸遠距離工作、能量幾乎無損失
    試想下,如果你的手機進入某個區域,直接就能無接觸的充電,這是不是很科幻?據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
  • 紅外線無線充電技術開發成功 不接觸遠距離工作、能量幾乎無損失
    打開APP 紅外線無線充電技術開發成功 不接觸遠距離工作、能量幾乎無損失 雪花 發表於 2020-11-24 09:20:27
  • 紅外線手機無線充電技術:不產生電磁波 能量幾乎無損失
    試想下,如果你的手機進入某個區域,直接就能無接觸的充電,這是不是很科幻?據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 試想下,如果你的手機進入某個區域,直接就能無接觸的充電,這是不是很科幻?
  • 超級手機充電技術亮相:遠距離工作、能量無損失
    試想下,如果你的手機進入某個區域,直接就能無接觸的充電,這是不是很科幻?據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
  • 真無線充電!韓國開發紅外線無線充電 工作距離達數米
    為此,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大力發展無線充電技術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無線充電  近日,中國科技網報導,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這種紅外線充電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和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工作距離可達數米或者更遠,並且能量在傳遞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失,還能選擇不同的波段同時對多個電子設備進行充電。研究者表示,紅外線充電技術的問世,意味著韓國業界有了一種技術方案可以對華為的雷射充電技術進行回應。
  • 韓聯社:韓國世宗大學研發出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
    IT之家11月24日消息 據科技日報援引韓聯社日前消息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據介紹,這種紅外線充電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
  • 無線充電的電力傳輸技術原理和應用標準
    許多先進的電池供電設備都已實現了無線充電。只需要簡單支持特定的基站,甚至是來自不同製造商的基站,即可無物理接觸地給設備充電。而來自不同製造商的設備之所以具備互操作性,是在於開放標準。開放標準通常是由某一特定行業聯盟發起和制定的,這種聯盟一般是由該行業對特定技術感興趣的廠商組成。
  • 無線能量傳輸,線圈作為主要構成
    公共無線充電基站則是這一問題的實用解決方案。 例如,用戶只要將智慧型手機放置於配置無線充電器的餐廳桌面上,就可輕鬆充電。為了達到成功的用戶體驗,充電器必須方便實用、快速高效,然而更重要的是其性能必須可與傳統的有線充電器媲美。  一旦由消費產品的設計和需求所推動的技術成熟確立, 在其他領域將會顯現許多新的不同應用。
  • 無線能量傳輸——X-37B的新黑科技
    隨著無線充電手機的普及無線充電技術應該不陌生,不過和手機無線充電的電生磁,磁生電的近距離電磁感應不同,微波能量傳輸的目的在於不通過任何質量來完成能量的遠距離傳輸。現階段的電網家用電器等,依賴的都是電線內導體電子的「接力」來完成電能的傳輸,需要諸如電線電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微波能量傳輸便可跳過導體的步驟直接「隔空」傳輸能量。
  • 無線充電從原理到技術之歷史的秘密解讀
    不久前三星Galaxy S8發布,其亮點功能之一便是無線充電。同時蘋果已在Apple Watch上成功試水,使用了無線充電技術,據說,未來的ihone 8極有可能支持無線充電技術。 電磁感應方式的特點是傳輸距離短、使用位置相對固定,但是能量效率較高、技術簡單,很適合作為無線充電技術使用。
  •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也徹底擺脫了因充電物理接口不一致帶來的煩惱。 無線充電也稱為無線電力傳輸(WPT),在一些消費級可穿戴產品中可謂是風靡一時,比如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和健康手環等,但是這個創意本身已經存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了。
  • 可傳輸音頻信號的簡易無線充電器設計
    摘要:無線充電技術是近年新出現的一種充電方式,其極大的方便性在很多方面有重要的應用,所以擴展無線充電器的應用功能必不可少,基於電磁耦合共振原理設計一種充電過程中可同時進行音頻信號傳輸的無線充電裝置,實現信號、能量同時傳遞的多功能化,針對無線充電器的電磁場分布和發射電路的設計,從工作原理到電路逐步分析
  • 為什麼說iPhone 8/iPhone X無線充電很雞肋,從Qi講起無線充電的故事
    令人欣慰的是蘋果無線充電並沒有搞「特殊化」,支持市面上流行的Qi無線充電標準;令人失望的是,並非傳聞中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想要對iPhone 8或iPhone X進行無線充電,需要將其放在充電墊上才可充電,充電墊可從
  • 上海科學家提出基於全固態雷射器的諧振光束實現無線充電的新方案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物聯網設備的電量供給成為了制約物聯網發展的障礙之一。物聯網設備的電池容量和供電之間的矛盾也愈加顯著。因此,為物聯網設備提供隨時隨地無線能量傳輸的技術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
  • 「反雷射」技術可能實現遠距離無線電力傳輸
    「反雷射」技術可能實現遠距離無線電力傳輸自從尼古拉·特斯拉在1891年用他的線圈成功試驗了無線電力傳輸以來他們的夢想是為手機或筆記本電腦充電,甚至是為心臟起搏器等醫療設備充電,而不需要電線和插頭。難題的是如何讓電找到它的目標,並讓目標吸收電,而不是將電反射到空氣中,同時不會危及到沿途的任何人。目前,只要將智慧型手機放在距離充電站一英寸以內的地方,就可以為其無線充電。但是,從一個房間的一側到另一個房間,甚至跨越一棟建築的遠距離無線電力傳輸仍然是未解決的難題。
  • 解讀無線充電技術在多層次生態系統結構之中的應用
    這次合併是實現長期目標的重要一步:消費者無論走到哪裡,無論是在飯店、汽車還是家中,設備充電將能實現互操作,非常便利。 RF、超聲和紅外技術已經涉足遠場充電。無論基於何種技術,概念都類似,但具體的傳感器技術不同:RF使用天線到天線,傳輸到變送器的光將光能轉換為電能,而超聲將超聲波壓力轉換為電能。每種技術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超聲和光不能穿透牆壁,RF功率隨距離衰減嚴重。
  • 未來使用無線傳輸電能的可能性有多大?
    無線電源/能量傳輸真的有可能嗎?無線傳輸是可能的,但是隨著距離的增加,其效率會大大降低。即使是感應式電動牙刷,可以在幾微米的距離內無電線地傳輸電流,在傳輸過程中也會損失兩倍的電能。雖然已經取得了某些進步,可以在短距離內合理有效地傳輸電能,但是尚未能夠以與電線相同的效率水平跨長距離(千米)傳輸電力。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上文提到,用電主要由兩種方式,無線供電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分為無線輸電和無線充電,由於兩者只是在電能使用方式上有差別,下面我們便以無線充電為例對無線供電原理進行介紹與講解。上面講到,MIT成功完成了2米距離的無線電力傳輸實驗。對於無線充電技術的標準化便成為了需求,而且一旦標準化,對於無線充電技術的大規模研發和使用也將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 了解無線音頻:紅外線及紅外傳輸技術
    在4月份的時候,我們曾詳細為大家講述了無線音頻技術中的無線電技術和FM/AM廣播(詳情請見《了解無線音頻:無線電技術及FM/AM廣播》)。    而今天,我們再為大家講述另外一種技術,即紅外線傳輸技術。顧名思義,紅外線傳輸技術就是利用紅外線來進行數據傳輸的一種技術。所以,要了解它,還需要先從紅外線講起。
  • 求解惑,交流電的無線傳輸技術原理是什麼?
    交流電的無線傳輸,實際上與手機的無線充電基本工作原理是相似的,不同點在於傳輸功率以及距離的區別。無線充電也是現在生活中比較常用的一種充電方式,除了手機以外,還有很多電器是支持無線充電的,比如電動牙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