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手機無線充電技術:不產生電磁波 能量幾乎無損失

2020-12-04 驕陽網

試想下,如果你的手機進入某個區域,直接就能無接觸的充電,這是不是很科幻?據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

試想下,如果你的手機進入某個區域,直接就能無接觸的充電,這是不是很科幻?

據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

這種紅外線充電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工作距離可達數米或者更遠,能量在傳遞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失。而且可以選擇不同波段同時對多個電子設備進行充電。

同RF方式相比,紅外無線充電不產生電磁波,避免了電磁汙染對人體的危害。而且工作距離遠遠超過當前的接觸式或者近距離電磁充電技術。

當然了,上述技術並沒有停留在紙面上,目前研究團隊開已經完成了韓國和國際專利申請,正在註冊商業實體進行商業化開發。

相關焦點

  • 紅外線無線充電技術開發成功 不接觸遠距離工作、能量幾乎無損失
    打開APP 紅外線無線充電技術開發成功 不接觸遠距離工作、能量幾乎無損失 雪花 發表於 2020-11-24 09:20:27
  • 手機紅外充電技術亮相:不接觸遠距離工作、能量幾乎無損失
    試想下,如果你的手機進入某個區域,直接就能無接觸的充電,這是不是很科幻?據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
  • 紅外無線充電技術亮相:可支持數米距離傳輸,能量幾乎無損失
    摘要: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上廣泛應用的無線充電設備基本都是基於電磁感應技術的,這種無線充電技術僅適用於短距離的無線充電,因為其不僅要求接收端與發射端之間的間隔距離非常小,同時對於擺放的位置也有較高要求。比如蘋果新推出的Magsafe無線充電器,就是通過磁吸與iPhone 12的無線充電接收端進行緊緊貼合併精準對位。
  • 韓聯社:韓國世宗大學研發出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
    IT之家11月24日消息 據科技日報援引韓聯社日前消息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據介紹,這種紅外線充電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
  • 超級手機充電技術亮相:遠距離工作、能量無損失
    試想下,如果你的手機進入某個區域,直接就能無接觸的充電,這是不是很科幻?據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成功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
  • 真無線充電!韓國開發紅外線無線充電 工作距離達數米
    為此,各大手機廠商都在大力發展無線充電技術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無線充電  近日,中國科技網報導,韓國世宗大學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了一種基於紅外線的手機無線充電技術。這種紅外線充電使用半導體光放大器件產生的高功率和紅外光線,是一種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技術,工作距離可達數米或者更遠,並且能量在傳遞過程中幾乎沒有損失,還能選擇不同的波段同時對多個電子設備進行充電。研究者表示,紅外線充電技術的問世,意味著韓國業界有了一種技術方案可以對華為的雷射充電技術進行回應。
  • 無線充電技術實現方式及工作原理 電磁感應原理
    )電磁感應最為常見的無線充電方式是利用 電磁感應原理,通過初級和次級線圈感應產生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我們知道,在兩個共振頻率相同的物體之間能有效地傳輸能量,而不同頻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弱。歌唱家演唱能將裝有不同水量瓶子中的一個震碎,而不影響其他瓶子就是這個道理。這也好比我們蕩鞦韆時,只需坐在上面讓下垂的雙腿同步擺動就能給鞦韆帶來動力一樣。 無線充電器原理圖無線充電技術正是利用了這個原理。
  • 手機無線充電是什麼原理?
    充電板內的線圈採用大約1安培的交流電驅動,頻率在200KHz左右。充電板中的交變電流在線圈中產生不斷變化磁場,反過來感應手機中的線圈通過感應磁場的變化產生電流。早在1899年,特斯拉就已經開始對無線輸電的探索,他在紐約建造了無線電能發射塔,並構想出一個神奇的無線輸電方法:把地球作為內導體、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放大發射機以徑向電磁波振蕩模式,在地球和電離層之間建立起大約8Hz的低頻共振,再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
  • 用紅外線充電的新奇技術 你期待嗎?
    儘管這是一項非常奇妙的充電技術,但是Wi-Charge公司表示,他們的紅外線充電系統並不適合所有設備。比如感應充電(如Qi標準)或者磁力充電(如Rezence)比較適合給大物件充... 幾年以後,給手機無線充電或將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而這一切離不開這家名為Wi-Charge的無線充電創業公「功勞」。
  • 從電磁波中汲取能量
    從智慧城市到物聯網世界,數量龐大的傳感器無處不在,但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為其充電或更換電池;智慧型手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其電池續航力卻顯得美中不足,限制了隨心所欲的用戶體驗。為確保這些用電設備不「使臉色」不「罷工」,能否讓它們得到源源不斷的電能供應?
  • Wi-Charge紅外線雷射無線充電技術曝光
    (原標題:Wi-Charge紅外線雷射無線充電技術曝光)
  • 無線充電技術工作原理
    )電磁感應最為常見的無線充電方式是利用 電磁感應原理,通過初級和次級線圈感應產生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我們知道,在兩個共振頻率相同的物體之間能有效地傳輸能量,而不同頻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較弱。歌唱家演唱能將裝有不同水量瓶子中的一個震碎,而不影響其他瓶子就是這個道理。這也好比我們蕩鞦韆時,只需坐在上面讓下垂的雙腿同步擺動就能給鞦韆帶來動力一樣。 無線充電器原理圖無線充電技術正是利用了這個原理。
  • 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引關注 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蘋果...
    無線充電技術也出現好幾年了,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是怎麼實現?具體又是什麼情況呢?你了解無線充電技術嗎?蘋果無線充電是怎麼開啟的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   原標題: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引關注 無線充電技術是什麼,蘋果無線充電該怎麼開啟?
  • 無線充電各種原理方案的比較 無線充電的技術瓶頸
    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也徹底擺脫了因充電物理接口不一致帶來的煩惱。 無線充電也稱為無線電力傳輸(WPT),在一些消費級可穿戴產品中可謂是風靡一時,比如智慧型手機、智能手錶和健康手環等,但是這個創意本身已經存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了。
  • 解析無線充電技術的工作原理
    ,如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它們極大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擾。你一定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各種充電線太多、太雜,要用的時候卻想不起來放在了哪裡,借別人的充電線來用卻發現不配套。無線充電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那麼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無線充電是在沒有實體電線連接的情況下,通過電磁場或者電磁波來為用電設備進行充電。目前無線充電的主流技術有三種,電磁感應式、電磁共振式和無線電波式。
  • iphone8無線充電原理詳解
    什麼是iphone8無線充電   蘋果一直以來都是整個IT圈「技術風向標」,那麼這一次iPhone8/X新增的無線功能是不是真有那麼好用,有無存在問題?   手機與無線充電器兩端分別安置有接收/發射線圈,無線充電器電流通過發射端的線圈產生磁場,手機接收端的線圈靠近該磁場就會產生電流,後經手機內置整流穩壓濾波電路轉化成可以使用的DC直流電。
  • 美國封鎖,賣掉榮耀,做不了手機的華為憑這項技術也能握住業界...
    簡單來說,就是在磁鐵穿過電線線圈時線圈產生了電流,在電磁感應中得到的電流稱為感應電流。 這一現象,成為了後世許多設備的基礎原理,如發電機、麥克風、變壓器等。 當你的充電底座接通交流電時,其中的銅線圈就會產生交變磁場,磁場的變化讓手機背部的銅線圈內產生感應電流,這種感應電流再通過內部一些轉化和輸送,從而完成對手機的充電。
  • 兩項值得期待的短距離技術——RF遙控器和無線充電
    MC1322x平臺將一個32位MCU、一套完全兼容802.15.4的收發器、平衡-不平衡變壓器,以及RF匹配組件全部整合在一個小巧的LGA封裝中,幾乎完全不需要外部RF組件。   不過,鄺景亮也表示,Zigbee仍需要繼續尋找能夠實現大批量生產的決定性驅動力量。
  • 無線充電從原理到技術之歷史的秘密解讀
    正因為如此,充電座線圈產生的磁場隨之不斷在變換方向,並非保持不變,符合電磁感應的條件。 但是不幸的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在充電的時候,只要離充電座的距離稍遠一些,充電效率就會明顯下降。即便是最新的技術,充電距離也不能超過 5 公分。 事實上,目前絕大部分可以無線充電的行動裝置,都是要完全平放在充電座上才能進行,和想像中隨走隨充的無線充電仍有點差別。
  • 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無線充電,無線充電和無線反向充電的原理是...
    自從華為在2018年的Mate20的發布會上高調推出華為Mate 20 Pro的無線反向充電功能後,各大廠家的主力旗艦機都開始標配此功能。這種技術其實就是在無線充電的基礎上實現的。首先要弄明白無線充電技術的原理,這是通過電磁感應原理,學過高中物理大家應該都明白電磁波具有能量,通過電磁圈可以捕獲這個能量,然後在線圈內形成電流,最後通過一系列的電路整合就可以實現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