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如此之小,何稱為「大」?

2021-01-15 慈谿發布



2019年初冬的一個早晨我路過森林公園內的一座潮塘江橋,無意間發現欄杆上有數隻很小的鳥,當連忙舉相機時,便迅速飛躍到旁邊的行道樹上,其動作之快,根本是始料不及的。不過當快步移至它所跳躍的樹邊不遠處時,還是很任性地拍攝到了。


 

這次無論是拍攝的時段、角度、位置及當時該小鳥的「配合」程度,都是非常理想的。


 

10天後路過此橋時,我事先以一種「守株待兔」的心態進入偵察狀態,果真見欄杆上又在跳躍時,急忙用相機來了一下遠距離的「點射」,從而也拍到了這一小鳥不在樹上的畫面。

 


它叫「大山雀」。

 

識別這種鳥非常容易:整個頭呈黑色,兩側各有一大型白斑,喙呈尖細狀,便於捕食。上體為藍灰色,背沾綠色,下體白色,胸、腹有一條寬闊的中央縱紋與頦、喉黑色相連。

 


雌鳥羽色和雄鳥相似,但體色暗淡,缺少光澤,腹部黑色縱紋較細。


 

我發現這種小鳥平日還是比較張揚的,特別是在春夏秋的季節裡,總是會「一路跳躍一路歌」,整天「吇吇嘿、吇吇黑黑」地叫個不停,但鳥的個子太小而一般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罷了。


 

大山雀是一種中小型的鳥類,其體長還要略小於我們每日能在家門口所見到的麻雀。既然如此之小,卻為何要冠以一個「大」字?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經觀察,這種鳥棲息於低山和山麓地帶的次生闊葉林、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也出入於人工林和針葉林。通常有數隻一起作伴,我們只要發現其中一隻,那麼可以肯定周邊還會有第二隻、第三隻。它的個性較活潑而大膽,不甚畏人。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穿梭跳躍,或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就是在飛行時也會發出鳴叫聲,並略呈波浪狀飛行,波峰不是很高,但速度很快,大有讓人應接不暇的感覺。

 


據有關資料介紹:大山雀主要以金花蟲、金龜子、毒蛾幼蟲、螞蟻、蜂、松毛蟲、螽斯等昆蟲為食。此外也吃少量蜘蛛、蝸牛、草子、花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性食物。


 

大山雀很健食。有人作過統計,它每晝夜吃的昆蟲數量約等於自身的體重。

 

大山雀在樹上啄蟲時是很專心致志的,這在我所拍攝到的許多圖片可以作證。


 

大山雀捕蟲的技術非常高明,每天總是忙碌地在果樹間竄來飛去,細心地執行「搜索」任務。它有時在樹枝上攀來爬去,進行尋覓昆蟲;有時緊貼在樹幹上,搜尋細小的蟲卵;有時乾脆來個倒掛動作,由下而上進行窺視。所以,不論昆蟲偽裝得如何巧妙、隱蔽得如何深,總逃不出這個「搜索兵」的眼睛,結果還是一條一條被它尋出來吃掉,連躲在樹枝隙縫中的,包裹在厚繭裡的也不能倖免。

 


我最早拍攝到並知道它叫大山雀,是在2016年7月16日傍晚的自家門外。那天聽到有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時,我好奇地提上相機走了出去,只見電線上有數隻小鳥在嬉鬧,而且還滯留了好長一會,能讓我有足夠時間來定格它們的精彩。



事後我在看圖像時發現,這裡面有兩種小鳥:一是麻雀的幼鳥,完全可以肯定;但另一種鳥名一時叫不出來,於是通過網絡向中國《鳥網》的老師請教,答覆是:大山雀的幼鳥。


 

鳥類的繁殖期通常在5至8月間。我這次拍攝到的大山雀幼鳥是在7月份,這在時間上是吻合的。而且有許多鳥的成鳥、亞成鳥和幼鳥,其外觀是有明顯區別的,這也是我們平時認知鳥類時,帶來很大難度的一個原因。


 

當然後來就已清楚了:「幼鳥羽色和成鳥相似,但黑色部分較淺淡而且沾褐色,缺少光澤,喉部黑斑較小,腹無黑色縱紋或黑色縱紋不明顯,灰色和白色部分沾黃綠色。」

 


所有鳥類,從自身的活動區域來看,分有留鳥、候鳥、旅鳥等幾大類。大山雀在中國各地均為留鳥,只有一部分,在秋冬季也只作小範圍內的遊蕩。


 

所謂留鳥是終年生活在一個地區,不隨季節遷徙的鳥。

 


從第一次拍到大山雀幼鳥的三年半時間內,自己都是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拍攝到了覺得滿意或比較滿意的圖片。對此我查證了一下所拍攝到的月份,幾乎每月都有。這就印證了大山雀就是留鳥不假。


 

當我在整理這組圖片與撰寫相應的文字稿時,為出於增加一些「文化內涵」,特地在「百度」中搜索了一下「描寫大山雀的詩」,結果沒有「大山雀」而只有「山雀」的。


 

如:唐代錢起的「溪雲雜雨來茅屋,山雀將雛到藥欄。」


 

又如:宋代王質的「冬青匝路野蜂亂,蕎麥滿園山雀飛。」


 


再如明代楚石梵琦的「山雀野雞俱入饌,此禽巢穩獨無憂。」


 

現似乎有些明白了:大山雀屬於脊椎動物,鳥綱,山雀科,而山雀科是個大家族,有人統計說達65種之多,不僅有眾多的「表兄妹」,而且還有許多的「堂姐弟」,如沼澤山雀、黃腹山雀、煤山雀、綠背山雀等。

 


而作為同是大山雀,還有34種亞種。而亞種指的是鳥類「分布在不同地區的種群,由於受所在地區生活環境的影響,在形態構造或生理機能上發生某些變化」。如:奄美大島亞種、馬來亞種、愛琴海亞種、兩伊亞種、喜馬拉雅山亞種等。

 


那麼現在對過去所見到的大山雀之「大」,也可作這樣解釋了:在諸多的山雀一族中,它的體型相對還是較大的,故稱之「大山雀」。


 

大山雀在我國是一種分布較廣的鳥,種群數量較為豐富,也是我國較為常見的森林益鳥之一。由於大量捕食各類森林昆蟲,在控制森林蟲害發生方面,意義很大,因而有些省區已列為地區保護鳥類。


 

該物種同樣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我們隨意捕捉則是違法的哦!



- END -

相關焦點

  • 「嗜腦狂魔」大山雀之俠骨柔情
    有野生的梨樹、荊棘、橡樹,還有水杉,而這些雜樹林正是各種山雀們的樂園。其中除了麻雀,就屬大山雀最常見了。大山雀在中國也分布較廣,南北方都能見到。它們體型中等偏小,和麻雀差不多大小。性情活潑好動,喜歡在枝頭跳躍。再加上它們那身漂亮的羽毛和婉轉的鳴叫,恐怕沒人會把「殺手」這樣的詞和它們聯繫在一起。
  • 博物繪事大山雀—食腦狂魔?!
    大山雀為山雀科山雀屬的中小型鳥類,體長13-15釐米。學名Parus major,英文名Great Tit。
  • 食腦狂魔大山雀!你祖籍四川的吧!
    大山雀大哥行走江湖多年,憑的就是氣場啊!雖然怎麼看都覺得大哥像Q版的……但是不耽誤吃瓜群眾對大哥表達敬仰之情。@SnakeSeeker齊碩:哼!一個能打的都沒有!@Belong_to_that_man:黃色西裝黑色領帶的黑幫大佬@風乾的狐屍:小可愛與小可愛打架,最終小可愛戰勝了小可愛,成功的小可愛吃了失敗的小可愛的腦子。
  •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教你一個「種豆」得大山雀的方法
    大山雀大山雀,屬於山雀科的一種鳥類它體型比麻雀小一些,叫聲非常好聽,以前人類的居住地很常見,現在環境變了,也少見了。它是如何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少見了呢?小生通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已經找到了答案。大山雀性情是很膽大的,不怎麼害怕人類,它是很有名氣的鳴禽和觀賞鳥。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今天小生教你一個種豆得大山雀的方法。我們都是愛護鳥類的,我們不能捕捉鳥類。我這個辦法可以讓大山雀住在你家裡,自由自在的,你也能天天見到它。
  • 小山雀 學本領
    小山雀一天天的長大了,它要告別媽媽去學一些本領。
  • 大山雀,遠東山雀,蒼背山雀,綠背山雀和黃腹山雀的辨識
    山雀科鳥類體型比較小,嘴短而強,主要棲息於森林和林緣灌叢,性格活潑,不甚懼人。大山雀近年來分成了大山雀,遠東山雀,蒼背山雀。
  • 大山雀怎麼養,你必須要知道的幾點!
    單籠單只飼養成活的機率比較高,山雀不可多隻飼養在一起,性大自殘,本人親身經歷飼料以雞蛋小米(這個我沒餵過不知道效果如何)繡眼料,紅子食,點頦食物等等都可以(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自己製作)大山雀可選食少量多種植物種子,對營養和健康有益。
  • 山雀和大笨熊
    它怎麼唱的如此甜美呢?咳!狼回答道,那是一隻鳥王,我們得小心謹慎,儘可能對它尊敬些 。一其實這隻鳥不過是一隻地地道道的山雀。小山雀卻聽到這些話,感到非常氣憤,嘟囔道我們不是私生子,你這笨熊!我們的父母是最正經的人。說這樣的話,你要對你的無禮負責。
  • 漂亮的黃頰山雀
    原創 :小傅 黃頰山雀在中國可是稀有的品種,與其它鳥類不一樣相傳黃頰山雀是源於外國品種,而現在多由中國的南方傳入北方。那麼美麗可愛的黃頰山雀究竟該如何飼養呢?,因為黃頰山雀的消化系統比較弱它吃食一般都喜歡細嚼慢咽,而粉料相對更加容易消化,如果餵顆粒特別對新鳥來說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這就是有的黃頰山雀在換食成功後又突然掛了的原因。
  • 城市生活節奏快 城裡大山雀「語速」比鄉村同類快
    城市生活節奏快 城裡大山雀「語速」比鄉村同類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6日 18:5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倫敦12月6日電 城市生活節奏普遍較快,連城裡大山雀的一些習性也能反映這一特點。
  • 灰藍山雀
    在瓜果飄香的新疆烏魯木齊,食果和食蟲鳥類有著豐富的食物來源,一種灰白相間的小鳥--灰藍山雀是這裡的「常駐居民」。
  • 自然觀察 | 普通的罕見鳥——黃腹山雀
    一直到了2016年初,金牛山聚集的黃腹山雀數量巨大,常見上百隻的大群在林間穿梭,從樹冠覆蓋到地面,掃蕩一切蟄伏的小蟲。有時聚在一棵枯樹上一起啄食,發出密集的雨點般的響聲。這種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在地面陰暗處探尋2017年,如果你再想看看黃腹山雀就沒那麼容易了。總之一整年時間,我都沒有看到;問了幾位觀鳥達人,也是如此。可黃腹山雀太普通,這樣一次集體失蹤,也很容易被忽視。
  • 綠背山雀公母如何鑑別?如何飼養管理山雀?
    綠背山雀---我國稀有,是一種體型略大(約13釐米)的山雀。在中國其分布僅與白腹的大山雀亞種有重疊。在中國西南各省,西藏南部、雲南、貴州、四川各省可見,綠背山雀在中國的分布北限可達陝西、甘肅南部的秦嶺一線,東限長江中遊的湖北省,在臺灣島也有本物種分布。在中國其分布僅與白腹的大山雀亞種有重疊。
  • 中國鳥界中的一群「小花臉」-山雀
    特徵:體型小、色彩亮麗的山雀,似大山雀,但可以通過綠色的上背和兩條白色翼斑加以區別。頭部、喉部和寬闊的腹部縱紋黑色,臉頰斑白色,後緣更圓,該白斑比大山雀的更小,但更圓,枕部白色;下體亮黃色。冬季喜歡加入山雀類的混群,通常會率先響應「pishing」聲。比其他山雀類更偏愛針葉林。特徵:體型很小、相當苗條的黑色和灰色的山雀,頭大而尾短。黑色頭部具明顯的冠羽(中國臺灣地區的亞種P. a. ptilosus 尤其明顯),枕部和臉頰部白色。
  • 喜歡黃腹山雀的朋友進來看看
    :          P*OT&q  L3 KJ~LI  黃腹山雀選購要訣:      TtQd#mSI\        個頭大,羽不松,色油亮, 口內紅, ~yV?J37  3, 如仰頭,可以在籠子頂上用深顏色的布遮蓋,或放入大籠一段時間,或3~5隻放入小籠一段時間。 Ll VbY=EX7  g_?Q3              專門玩黃腹山雀的玩家講究要有所謂的「公母狼」叫口,(黃腹山雀模仿黃鼠,也叫田鼠的一種叫聲,其叫聲和它的一種叫口非常像)有這種叫口的一般是「頭鳥」。
  • 長得像小糯米糰子的呆萌銀喉長尾山雀超可愛!
    這次小編想要介紹的就是全世界公認最萌的小鳥--銀喉長尾山雀,銀喉長尾山雀更有著「雪之妖精」、「糰子」的稱號~因為它實在太可愛,之前引起日本網友的一輪轟動,更推出了一些周邊產品!銀喉長尾山雀長得超級可愛,肥嘟嘟加上白色圓圓的身型,讓人好想把它擁入懷中!而且它的表情一臉呆萌,豆粒大的眼神盯著鏡頭、歪著脖子像是在問:「誒,你是在拍我嗎?」
  • 南京現中國最小的鳥「紅頭長尾山雀」 小巧可愛
    今天(2月16日),在南京古林公園裡,數十隻體型小巧可愛,體型約桌球大小的小山雀光臨梅花嶺樹林中,此鳥俗名小老虎、紅寶寶兒,它們常從一棵梅花枝間突然飛至另一樹上,不停地在枝葉間跳躍或來回飛翔覓食。
  • 為藍溼地生物記錄(三)沼澤山雀
    正值隆冬,漢石橋溼地自然保護區內一片蕭瑟,只有大片的蘆花和光禿的樹枝在寒風中搖曳
  • 鳥界的顏值擔當,數像小糯米糰子的呆萌銀喉長尾山雀超可愛
    小麻雀,小喜鵲等等的鳥界大部分的大家都知道,然後全鳥界公認最萌最可愛的小鳥——銀喉長尾山雀,銀喉長尾山雀有著「雪之妖精」、「糰子」的稱號,因為它的可愛引起日本的網友喜愛。還更推出了一些周邊產品。銀喉長尾山雀長得超級可愛,肥嘟嘟加上白色圓圓的身型,讓人好想把它擁入懷中!而且它的表情一臉呆萌,豆粒大的眼神盯著鏡頭、歪著脖子像是在問:「誒,你是在拍我嗎?」的感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眼熟。網絡流行歪頭的卡通形象的表情包……拍著拍著小鳥突然張開小翅膀起來,攝影者立馬就抓拍了。成功抓住了它的英姿。
  • 養鳥人功課:從煤山雀貝子談起,了解下容易弄混的山雀和水嘴現象
    從飼養方式上來後說,沒個亞種沒有太大區別,所以無論你不需要知道自己具體養的是哪一個細分種類,只知道是煤山雀即可。貝子對於新手來說,都屬於比較難分辨的,常常有人把貝子、紅子、黑子和點子搞混,誤認為是一種鳥。小編自己再看一些照片時也偶爾搞錯,這幾種鳥亞種多,很多亞種之間實在是長得太像了,我們通過一張圖就能一目了然,這四種東西到底有多像!是不是有點臉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