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旬的羅納河谷,已是百花盛開,草長鶯飛。那一帶碧水,雖略顯湍急,但清澈見底,蜿蜒地流向遠方。河面上,綠頭野鴨、天鵝、紅嘴鷗、秋沙鴨等幾十種水鳥或嬉戲追打,或潛水捕魚,或在天空展翅;而河道的左側,則密生著一些灌木叢和次生林。有野生的梨樹、荊棘、橡樹,還有水杉,而這些雜樹林正是各種山雀們的樂園。其中除了麻雀,就屬大山雀最常見了。
大山雀在中國也分布較廣,南北方都能見到。它們體型中等偏小,和麻雀差不多大小。性情活潑好動,喜歡在枝頭跳躍。再加上它們那身漂亮的羽毛和婉轉的鳴叫,恐怕沒人會把「殺手」這樣的詞和它們聯繫在一起。但美麗的大山雀確實是一個捕獵能手,它們喜食松毛蟲、金花蟲、金龜子、毒蛾幼蟲,甚至蜘蛛。當然最讓它名震江湖的還是它那「嗜腦狂魔」的軼事。
網傳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芬蘭的某個冬天,一隻老鷹和一隻喜鵲為一隻田鼠在空中開打。在打鬥中,這隻奄奄一息的田鼠掉在了地上。老鷹和喜鵲因忙於纏鬥無暇他顧。這時,恰巧一隻大山雀經過,於是它就像個打虎英雄一樣把田鼠踩在了腳下。但接下來,它卻並沒有像大多數打擂勝利的英雄一樣,或者把對手按在地上摩擦,或者仁慈地饒它性命。而是,而是狂啄田鼠的腦殼,之後吃它的腦髓!意外不?恐怖不?但確實如此。大山雀喜食一些動物的腦髓,但僅限於它找不到其他食物,餓急了的時候。
看到這裡,看官們對大山雀的好感恐怕蕩然無存了。其實,大多數時候,它還是美麗、可愛的,雖然性子有點剛烈,但也俠骨柔情,甚至是一位賢妻良母。今天我故事的主角,一隻雌性大山雀,就是這樣一位稱職的母親。
讓我們先從羅納河邊的這棵大橡樹說起吧。它看上去似乎沒什麼特別,同其他樹一樣,粗壯、身上長滿青苔,倒向河中央,卻仍然頑強地生長。但與眾不同的是,它的一段樹幹中,有一個樹洞,那就是這隻大山雀的家!你能猜到在哪裡嗎?
我最初並沒有發現這個小樹洞,因為它離岸邊實在有點遠。我看到的只是一隻山雀,嘴裡銜著一些苔蘚。要知道,大山雀常見,但大山雀銜草可並不常見。這說明,它正在築巢,準備當媽媽了。它先是停在這樹幹附近的枝頭上,機警地四處張望。見周圍沒什麼敵情,才小心地向自己的洞穴靠近。要說它這洞穴,選擇的位置確實是絕佳:距離岸邊大約10米遠,並且懸於水面上方6、7米處。這樣的位置,對於大山雀的敵人來說,別說靠近,就連發現也難,我不得不佩服它的智慧。其實許多鳥類巢穴的選址都非常講究,特別是當它們處於孵化期時,它們的巢穴就更安全了。我親眼見過白天鵝、白骨頂雞的巢穴,都是可見而不易靠近。
當這隻大山雀終於靠近自己的巢穴時,就迅疾地飛向洞口。它用兩隻爪子牢牢地抓住洞口的下沿,先把頭鑽進去,之後整個身體就消失在洞裡了。但沒過多久,它就放下嘴裡的苔蘚,把頭探了出來。它機警地轉動腦袋,向洞口的上下左右環顧,直至確定絕對安全後,才再次飛走,繼續尋找新的建材,繼續它的築巢偉業。
據說,雌性大山雀都是非常盡職的媽媽,非常護仔並且愛乾淨。每天晚上,它們都會把吃剩的食物殘渣連同自己的排洩物,放在洞口邊緣晾乾後推出洞外。
最後,讓我們祝願這隻大山雀母子平安,也讓我們再次呼籲保護野生動物,它們不屬於人類餐桌!
我會繼續留意、觀察這隻大山雀,也許會有更精彩的孵化故事等著你。你們猜猜,她會產下幾隻小山雀呢?
謝謝閱讀,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