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眾測分享:移動存儲也高速

2021-01-09 太平洋電腦網

前言

最近快閃記憶體的價格不斷下跌,算是個入手SSD和內存產品的好時期。如果有移動存儲的需要,也可以考慮把小巧的M.2 SSD裝入移動硬碟盒裡,來代替傳統的移動硬碟。這次眾測的ORICO M.2 NVME固態移動硬碟盒就是這樣的一種產品,該硬碟盒支持NVMe協議,接口採用USB3.1 GEN2,該接口理論的最高速率可以達到10Gbps。下面就請大家和小熊一起來看看這款硬碟盒。

開箱及外觀

▼硬碟盒的包裝風格比較清新,白色底色,正面有產品的渲染圖,上面有產品的英文名稱,下面標註最高速度可以到達10Gbps,正面沒有任何的中文標註。

▼包裝側面

▼包裝背面終於出現了中文說明,有產品名稱,型號,尺寸,接口,最大速度以及最大容量的介紹。

▼內部塑料盒子採用了抽出式,分成上下兩層,上層裝有硬碟盒主體,下層裝有附件。

▼除了硬碟盒,附件包括:使用說明書、安裝固定螺絲、十字螺絲刀、導熱矽脂墊、USB Type-C to USB Type-C數據線,USB Type-C To USB Type-A數據線。

▼盒子尺寸為108mm×34mm×11.5mm,淨重量(未裝固態硬碟前)則為39g,還是比較方便攜帶的。由於是透明的塑料盒,外觀顯得比較通透,一面有藍色鋁合金材質散熱片,來輔助內部的SSD散熱。這塊散熱片除了藍色外還有銀色、藍色和黑色的配色可選擇。這一面接口處還有奧睿科的LOGO。

▼硬碟盒背面依舊是透明的,可以看到裡面的PCB以及晶片。

▼盒子還是有些厚度的,在12mm左右。

拆解及安裝

▼硬碟盒兩部分通過水平的卡扣固定,打開方式是把一部分推開。

▼打開後,藍色的散熱片是用螺絲直接固定在硬碟盒上的。其中的PCB部分卻並沒有固定在硬碟上,是夾在兩部分硬碟之間的。

▼沒有散熱片的那部分硬碟盒有標註部分參數,最主要的信息是供電的情況,電源輸入功率為5V/0.9A。

▼PCB的一面有幾條銅帶,應該是起到加固PCB的作用,如果是SSD的兩面都有晶片,可以貼上矽脂墊貼上這部分銅條,應該也會有輔助散熱的功效把。

▼PCB上有4個圓孔,對應的是2280、2260、2242和2230不同尺寸SSD的安裝。

▼ M.2接口採用了M key 插槽,接口部分上面還有層海綿來做緩衝。

▼PCB的另一面可以看到不少晶片,最主要就是這顆智微的JMS583主控晶片,是目前出貨量最大的nvme轉USB3.1 GEN2主控晶片,除了奧睿科,還有金勝、佳翼、SSK飈王等廠家都有大量成品硬碟盒。

硬碟盒支持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碟,但不支持SATA協議的M.2固態硬碟。

▼我使用的M.2 SSD具體型號為WD BLACK SN750 1TB NVMe SSD,即黑盤SN750,官方給出的1TB連續讀寫速度可以達到3470MB/S,3000MB/S;隨機讀寫可以達到515K iops、560K iops,是一款高性能的NVM協議的M.2 SSD。

▼螺絲和圓柱體就是來固定SSD的,導熱矽脂墊只有兩片,還是比較吝嗇的。

▼具體的安裝方法是用圓柱體中間的空隙夾住SSD,對齊PCB的開孔,在PCB另一面上好螺絲就固定住了。PCB上不同開孔就是對應不同長度SSD來設計的。

▼導熱矽脂墊只有兩片,主控一定要貼上的,否則主控溫度升高,肯定會降速的。

▼或者你可以像我這樣,把矽脂片剪成兩片,基本所有的晶片就都能照顧到了。

▼然後合上兩邊的蓋子就可以使用了。但是這裡的設計有問題:SSD雖然不需要螺絲固定在盒子上,但盒子上有卡槽來定位SSD,這些卡槽是設計在沒有散熱片的那半個硬碟盒上的。如果SSD上也貼好了矽脂墊,在進行上推過程中,由於中間的矽脂墊的摩擦力,就很難完成推上蓋子的動作。

▼接口為TYPE C,優點是不分正反,比較好插入。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支持Windows、Mac和Linux系統,接入後在底部有藍色的指示燈,如果是工作狀態燈光會不斷閃爍。

▼一根數據線兩頭都是Type-C;另一根一頭Type-C,另一頭是Type-A。

▼硬碟盒不是直插式的,外出攜帶忘記帶線還是有點麻煩的。

性能測試

分別做了3組測試,第一組是SN750裝在硬碟盒中,插入PC的USB 3.1 Gen1接口進行測試;第二組是SN750裝在硬碟盒中,插入PC的USB 3.1 Gen2接口進行測試;第三組是SN750直接插入主板的M.2接口進行測試。

USB 3.1 Gen1接口最高傳輸速度能達到5Gbps;USB 3.1 Gen 2接口最高傳輸速度能達到10Gbps。

具體測試條件

CPU:intel i7-9700k

系統:1809(17763)

設置:CPU C-sates(省電模式)—關;電源計劃—高性能。

AS SSD Benchmark

CrystalDiskMark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TxBENCH

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連接USB 3.1 Gen 2接口最高傳輸速度能達到10Gbps是沒啥問題。但是其實即使是PCIE X2速度的NVMe SSD,連續讀寫也遠超過1000MB/S,如果是真是把M,2 SSD裝入硬碟盒子不免有些浪費。像SN750這種高性能的NVMe SSD性能更是損失了差不多2/3。其實我覺得SATA協議的M.2SSD更適合放入硬碟盒使用。第一,一般都是以前購買的,現在可以繼續放在盒子發揮餘熱;第二USB 3.1 Gen 1的最高速度和SATA協議SSD的最高速度差不多,不會造成太大的性能損失。如果真要完全發揮NVMe SSD的性能就得閃電接口。

溫度測試

測試溫度的方法為使用CDM等測試軟體讓SSD運行在高負荷下,使用CrystalDiskInfo對SDD進行溫度監控。

▼ 沒有散熱塊的WD BLACK SN750直接接入主板M.2接口的最高溫度在64℃左右;裝入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由於盒子上帶有散熱塊的左右,最高溫度在56℃左右,自帶的散熱塊還是有些作用的。

PK傳統HDD移動硬碟

▼和傳統的HDD移動硬碟比較下,移動硬碟為希捷移動硬碟 1TB,轉速為5400RPM。

使用對拷的硬碟也是一塊M.2 SSD,連續讀寫速度遠大於1000MB/S,不會給測試帶來瓶頸。測試文件為一款遊戲的免安裝程序,既有大文件也有小文件。

首先是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WD BLACK SN750

▼把測試文件從M.2 SSD複製到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內的WD BLACK SN750。

▼從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內的WD BLACK SN750複製文件到M.2 SSD。

希捷移動硬碟 1TB

▼把測試文件從M.2 SSD複製到希捷移動硬碟 1TB。

▼從希捷移動硬碟 1TB複製文件到M.2 SSD。

可以看到 ORICO M.2 固態移動硬碟盒+ WD BLACK SN750的組合速度是希捷移動硬碟1TB接近5倍 。

總結

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插入USB 3.1 Gen2接口後,理論提供最高傳輸速度能達到10Gbps,實際傳輸文件也在600MB/s到700MB/s左右,遠高於傳統的HDD移動硬碟。但是由於NVMe的最高速度大於USB 3.1 Gen2的速度,這就造成很尷尬的局面。如果去追求高性能,可以去使用帶有雷電接口的硬碟盒。或者乾脆選擇支持SATA協議的M.2 SSD移動硬碟盒(USB 3.1 Gen1接口),這樣性能損失基本沒啥大的損失。如果覺得雷電接口太貴,USB 3.1 Gen1接口性能太弱,就是覺得USB 3.1 Gen2接口剛剛好,可以採用PCI-E X2速度的NVMe SSD,這樣性能損失不會太大。

優點

有散熱片,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理論提供?最高傳輸速度能達到10Gbps比傳統的移動硬碟更加小巧,方便攜帶缺點

裝入矽脂墊後,打開關閉都不太容易裝入高性能NVMe SSD,性能損失大外殼為塑料,容易造成磨損。導熱矽脂墊送的太少。接口非直插式的,出門帶根線麻煩。

相關焦點

  • 超迷你真高速 優越者M.2移動硬碟盒新品上市
    網際網路大數據時代,無論是辦公,還是學習,都少不了用U盤、移動硬碟來存儲文件。 雖然U盤迷你便捷,但內存卻不大,遇上大文件存儲更有心無力。而移動硬碟存儲空間是夠了,但體積卻相當於一塊充電寶,隨身攜帶還是挺有負擔的。
  • 金屬/透明兩相宜 ORICO M.2 NVME硬碟盒評測
    今天在PConline評測室和大家見面的,就是解決困擾我們使用移動存儲設備的強力解決方案——ORICO M.2 NVME硬碟盒(參考價格:169元)。 外觀細節賞析:硬碟盒也開始玩起顏值採用這款晶片打造的移動硬碟,連續讀寫平均速度最高可達1000MB/s。對比傳統的以機械硬碟作為存儲介質的移動硬碟是10倍的速度,對比以SATA接口固態硬碟打造的移動硬碟,速度也可以做到翻倍。
  • 廢舊硬碟輕鬆打造為便攜辦公利器:優越者M.2高速移動硬碟盒評測
    對於辦公一族來說,一些重要資料的存儲備份,是日常經常需要做的工作。所以,移動硬碟,始終是辦公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那麼,移動硬碟,該如何選擇呢?答案是:穩定、快速、小巧。從這幾個方面選擇,M.2硬碟盒+M.2固態硬碟,可以說是最佳的搭檔。
  • 改造自己的閒置硬碟-orico硬碟盒
    在網上就發現有一種叫做硬碟盒的東西是可以直接將硬碟做成類似移動硬碟的備份盤,只需要100多元就可以升級感覺很划算啊。所以就在網上搜索一下,發現了orico這款硬碟盒,下單買回來看看他怎麼樣?首先外觀來看這款硬碟盒採用的是全金屬機身,外面包裹著黑色的防腐漆,整體靜謐而深邃。符合高冷時尚範。除了這些以外還附贈了個防震外置墊。
  • 見過1元1G白菜價,那你見過1秒1G的高速移動硬碟盒嗎?
    像筆者就是如此,當初買筆記本電腦,就因為大容量存儲貴的關係而選擇了512G版本,導致了後面想存儲大量資料,頻頻出現告急,好在現如今M.2 NVMe固態硬碟的價格越來越低,都降到了1元1G的白菜價,趁著這個時候毫不猶豫入手了一個1T的M.2 NVMe固態硬碟,淘汰出來的M.2 NVMe固態硬碟當然不能丟棄,果斷入手了一個M.2移動硬碟盒,組成M.2移動硬碟使用。
  • 支持USB4高速傳輸標準,阿卡西斯USB4硬碟盒評測
    相信關注充電頭網的朋友對「阿卡西斯」這個名字已經非常熟悉了,這是一家專注於存儲周邊配件的品牌。一直以來持續為關注充電頭網和阿卡西斯的朋友帶來很多很棒的存儲周邊產品。雷電3傳輸標準一直以來都是最高的速度傳輸標準,但也一直因為高昂的授權費用導致無法普及。
  • 透明與金屬散熱完美結合,ORICO2.5寸硬碟盒評測
    筆記本電腦用了好幾臺了,更新換代和電腦升級,手裡留下好幾塊2.5寸筆記本硬碟,容量雜七雜八,80G、160G、500G都有,也有機械也有固態。要是每塊硬碟都配個移動盒子也沒啥必要,所以就想選個免螺絲拆裝硬碟容易的移動硬碟盒,最終看中了奧睿科ORICO家的2139C3這款帶有金屬散熱片的2.5寸透明串口筆記本硬碟盒。
  • 自己動手組裝高速移動硬碟,讀取速度超千兆,遊戲電影皆可盤!
    最近由於工作原因經常需要出差,為了能在旅途中和休息時能放鬆一下,我準備弄一個高速移動硬碟來隨身攜帶遊戲和電影。最近固態硬碟的價格不斷下降,而且速度遠遠超過機械硬碟,還能抗摔防震,因此選擇固態硬碟作為存儲設備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今天我們就用奧睿科推出的一款雙盤位M.2 NVMe 硬碟盒+兩個奧睿科 M.2 NVMe 硬碟來組裝一套超高速的移動硬碟。
  • 銀欣推出MS12金屬移動硬碟盒:採用20Gbps USB-C接口
    隨著 NVMe M.2 SSD 的普及,追求高速數據傳輸和便攜體驗的用戶,也極大地推動了外置移動固態硬碟市場的發展。如果你追求更好的 DIY 體驗,那銀欣(SilverStone)新推出的 MS12 金屬移動硬碟盒,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大容量存儲高效率傳輸,5款高速移動固態硬碟精選
    接下來就結合我的認知理解,為大家推薦幾款市面上熱門卻傳輸高效的移動固態硬碟,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需求的款式吧。— ① —閃迪2TB Type-c 移動固態硬碟閃迪品牌作為移動硬碟存儲行業中的翹楚,一直以來設計的產品都以強悍的性能、出色的口碑質量以及暢快的產生體驗,備受辦公用戶喜愛。而此次推出的移動固態硬碟也是同樣如此。
  • 享受DIY樂趣:ORICO 3.5英寸鋁合金鏤空硬碟盒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和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日常存儲的照片、視頻、文檔等都達到了GB、TB的大容量級別。而硬碟無疑是數據存儲的最佳載體,但是由於傳統的硬碟都是裝載於機箱箱體中,不易移動,影響數據交換的效率。而硬碟盒的出現,就讓這個問題迎刃而解。除了可以保護硬碟,硬碟盒還有易於移動、連接方便等特點。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款ORICO 3.5英寸鋁合金鏤空硬碟盒。
  • 小巧便攜大容量存儲,高速快傳移動硬碟選購指南
    而這種情況下,一款移動硬碟顯得非常關鍵了。移動硬碟,顧名思義,它是可以隨身攜帶的儲存產品,大容量、快速傳輸、便攜是它的諸多優勢。所以它的存在,能夠保證數據安全。接下來就給大家推薦幾款小巧表現,高速快傳的大容量移動硬碟,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需求的款式吧。
  • 三星T7移動固態硬碟評測:移動存儲新王登基
    時間回撥到2010年,三星品牌存儲攜全新技術和突破性產品,進軍中國市場,十年來,不斷在存儲領域進行技術、產品和理念更新迭代,固態存儲行業的TOP地位從此開始建立;正當人們還在回味和習慣三星品牌存儲,在內置存儲行業的霸主地位時,2015年,三星品牌存儲攜T系列移動固態硬碟,如同平地一驚雷般的,震撼行業,帶來跨時代般的T1可攜式移動固態硬碟,為移動存儲行業重新定義了發展新未來,從此移動固態硬碟時代,來臨了
  • 550MB/s高速傳輸 閃迪至尊極速移動固態硬碟試用體驗
    移動存儲, 特別是高速移動存儲設備對於現在的攝影師以及攝影愛好者來說已經變得非常重要。  其實移動固態硬碟的發展也就這幾年,屬於比較新型的備份設備,閃迪作為在存儲領域耕耘多年的品牌,其日前推出的閃迪至尊極速移動固態硬碟受到了不小的關注,官方宣稱讀取速度能達到550MB/s,並且還具備IP55級別的防護能力,那麼如此高的讀取速度到底能為攝影師帶來什麼呢?
  • ORICO移動NVMe SSD評測:固態硬碟正在慢慢代替U盤
    隨著固態硬碟SSD的發展,不僅固態硬碟的速度越來越快,邁向PCIE4.0時代,同時SSD的衍生產品,移動口袋SSD也在發展壯大。這正是得益於SSD它那小巧的體積,超大的容量和超高的速度。那麼,SSD會不會最終取代U盤,我們拭目以待。由於我是一名設計師。
  • WHY 選:移動硬碟怎麼選?
    隨之而來的,就是數據存儲的重要性不斷攀升,更由于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採用萬惡的多地辦公彈性上班制度,因而隨身存儲數據也變成了相當一部分用戶們的剛需,那就該買移動硬碟了。這期就來簡單聊聊,移動硬碟怎麼選。移動硬碟的基本結構,其實就是外殼+SATA 轉 USB 協議晶片及相關電路+2.5 吋硬碟,其中外殼沒什麼好說的,硬碟本身也是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東西,因此市面產品的變數頂多是協議轉換這一層
  • 20Gb/s傳輸速率的WD_BLACK P50,超高速遊戲固態移動硬碟
    隨著當前電腦和主機端遊戲的體量不斷增大,除了存儲容量之外,遊戲加載速度也是影響體驗的重要方面。威騰電子作為傳統的硬碟大廠,一直為滿足用戶的需求不斷進化產品,甚至是提前布局,除了硬碟的讀寫速度應景的翻著倍提高,也沒有忘記升級可以便捷擴充容量的外置設備,剛看到去年西數發布的USB3.2 Gen2×2接口的WD_BLACK P50上架了,這個傳輸速度可是當前USB接口的扛把子,所以趕緊擼了一個到手嘗鮮體驗一下,同時和大家分享一下。
  • 移動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區別有哪些?兩者速度相差多少?
    在電腦硬碟硬體當中,除了早期的機械硬碟,目前熱門的固態硬碟之外,還有移動硬碟的存在。對於移動硬碟,不少用戶可能並不了解,那麼移動硬碟和固態硬碟有什麼區別呢?移動硬碟和固態硬碟的速度相差多少呢?對移動硬碟感興趣的用戶千萬別錯過。移動硬碟和固態硬碟有什麼區別?
  • 外觀優雅的性能獵豹,東芝XS700移動固態硬碟深度體驗
    對於正好使用了一臺存儲空間並不足夠的筆記本電腦,並且有大容量文件頻繁讀取的工作要求的我來說,移動固態硬碟恐怕是最合適的選擇了。尤其是數據過多時,會讓 U盤發熱到想爆炸,雖然它不會真的爆炸,我還是決定入手一款移動固態硬碟來解決這些問題。
  • 閃迪 至尊極速移動固態硬碟怎麼樣?
    本期《***怎麼樣》筆者給大家帶來的是閃迪的至尊極速移動固態硬碟,上周剛剛上線了閃迪至尊極速移動固態硬碟的評測,趁著熱乎勁,今天筆者就用這篇文章給大家簡潔的分析一下這款產品的特點,以及適宜人群,喜歡的小夥伴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