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駐日本特約記者溫庭竹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3月26日消息,伊勢神宮是日本神社的重要代表。神社是崇拜與祭祀神道教中各種神靈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築中最古老的類型。神社自7世紀起實行「造替」制度,即每隔幾十年要重建一次。伊勢神宮的「造替」制為每隔20年一次。重建時要舉行「式年遷宮」的系列儀式。
據日本《體育報知》報導,每隔20年就要重建一次的日本著名的伊勢神宮的神殿,在重建時要舉行讓神殿供奉的眾神搬家的儀式「式年遷宮」。「式年遷宮」儀式裡,有一個「上棟祭」,祈禱新建正殿的棟梁永遠穩固如山。3月26日,在供奉日本皇室的祖神天照大神的皇大神宮裡舉行了「上棟祭」儀式。
「上棟祭」與中國民間蓋房子的「上梁儀式」一樣,是一個房屋建造鞏華城中最重要的步驟。儀式在當天上午10點開始。在現在的正殿的西側是新正殿的施工現場,伊勢神宮的大宮司鷹司尚武帶著大約80名神職人員聚集在新正殿的施工現場。
在測量完新正殿和被稱為「瑞垣」的圍牆之間的距離後,身穿白色裝束的神職人員分成兩組,用兩手抓住從屋頂上下垂的兩根白布做成的繩索,將用作為棟梁的木材高高升起。
然後,身穿藏青色裝束的被稱為「小工」的木匠們一邊高聲呼喊著「千歲棟」、「萬歲棟」、「曳曳億棟」,另一邊等候在屋頂上的「小工」高聲和著「哦」,用木錘敲打棟梁木。最後,從屋頂上朝向西北方向散年糕,再向建築物的守護神「屋船大神」供奉被稱為「神饌」的山珍海味。
按照慣例,到2013年10月,神宮的神職人員還要舉行將供奉的各路神仙從正殿請出,搬到新正殿的「遷御」儀式。伊勢神宮的「遷御」儀式已經延續了1300年的悠久歷史,屆時將迎來伊勢神宮新正殿落成前的又一個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