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解密最古老樹木的生長模式

2020-11-26 中國科學院

徐洪河在野外採集化石

徐洪河在講解化石。

  遠古時代的森林是什麼樣子?最早的樹木跟現在的樹木一樣嗎?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木和森林又是何時出現的呢?

  現代森林裡有很多我們所熟悉的樹木,但遠古時代的森林是什麼樣子?最早的樹木跟現在的樹木一樣嗎?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木和森林又是何時出現的呢?

  經過5年多的發現與求證,中科院南京地質與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洪河領銜的一支中外科研團隊,利用新疆塔城地區晚泥盆世(距今約3.7億年)地層中最早的矽化木化石,構建出了地球上最古老樹木的生長理論模型。10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了該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

  徐洪河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們開展了古植物學領域的理論性研究,對於早期陸生植物的演化、陸地生態系統的發展以及現代生物學的相關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參照價值。」

  證實最早森林的出現

  1870年,在紐約州吉爾博阿市的一處採石場,工人在採石爆破時發現了一塊直徑約一米的樹幹化石,這是最早樹木化石的首次亮相。因為它僅是一段樹樁基部的化石,當時的科學家藉此僅能粗略勾勒樹木原貌,關於它如何生長的細節也無從判斷。

  2004年,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古生物學家們在吉爾博阿附近發現了代表一棵完整樹木的化石群,其中包括完整的樹冠部分和大量樹樁部分的殘片。一年後,他們又在同一地點找到了更多的化石。

  「這些化石全部屬於瓦提薩樹種(樹蕨類),它們終於拼湊出了最早森林樹木的完整形態。」徐洪河說,「研究發現,這一化石群代表了最早的樹木,它高4~5米,外形與現代的棕櫚樹有些相似,出現在距今約3.8億年前的中泥盆世晚期。」

  作為地質時代的泥盆紀,尤其是中泥盆世至晚泥盆世時期(距今約3.9億~3.6億年),是陸生植物演化與分異的重要時期,古環境發生了劇烈變化,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大幅度降低。這一地質時期也是陸地生態系統發展和完善的關鍵節點。

  徐洪河指出,除了樹蕨類,來自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化石表明,最古老森林裡囊括的樹種還包括樹狀石松類、古羊齒類植物等等,它們都是在中泥盆世晚期至泥盆世在地球上逐漸繁盛起來的。

  隨著地球上出現了最早的森林,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發生了地質歷史中最大幅度的降低。至晚泥盆世時期,森林已經拓展至當時全球的主要陸塊,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已經降至與現代相當的水平,最早的四足動物(兩棲類)已經適應了陸地生活。

  徐洪河指出,陸地生態系統在中泥盆世的完善與發展,對其後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陸地生物的起源和演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古老森林裡的怪異樹木

  古植物學者已經通過美國紐約州等地的化石材料證實,最早的森林出現在中泥盆世晚期,主要是由枝蕨類植物所構成。徐洪河說,枝蕨類植物的顯著特點是其解剖結構中具有多枚呈分枝狀的木質部束,「這些古老的樹木和我們現在了解的樹木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中國最為常見的一類樹木是樹狀石松,它們有著非常龐大的根系,而且往往具有向下二分叉的根系。」

  通過觀察化石,徐洪河發現在這些古老樹木的樹皮上,還留下了許多排列整齊的菱形花紋,中間有類似「肚臍眼」的形狀。他解釋道,這是樹狀石松在生長過程中掉落的葉子在枝幹上形成的「底座」。

  這些樹狀石松類植物的解剖結構較獨特,作為樹木的最重要的木質部,在這些石松類樹幹中表現得非常細小,樹木的髓部分也非常小。在顯微鏡下,它們粗壯的樹幹大部分都是由樹木的皮層組織構成的,而現代的樹木結構與此完全不同。

  「植物的生長包括增高和增粗兩個方面,只有達到一定粗壯程度的植物才能足夠高大,也才能構成森林。」徐洪河指出,在此之前,構成最早森林的枝蕨類植物化石,僅有鑄型和壓型保存的化石材料,通過這些只能了解植物體的外部形態。

  植物的解剖結構記錄了植物體的生長發育信息,只有通過對植物解剖結構的研究,才能了解植物體生長過程,尤其是至關重要的植物如何加粗生長。徐洪河表示:「構成泥盆紀森林的植物往往外部形態相近,而內部解剖結構和生長模式具有顯著差異。」

  枝蕨類植物「骨骼」研究

  「2012年,我和王懌、唐鵬、傅強等人在新疆塔城地區無意間找到了一小塊枝蕨類植物化石標本。」徐洪河說,2015年,他們又在新疆無人區,找到一塊最大直徑達70釐米的、矽化保存枝蕨類植物化石標本,它是最早的矽化木。「這些珍貴的化石,也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這期間,該團隊還聯合英國Cardiff大學的C M Berry博士以及美國紐約州博物館專門從事植物解剖學研究的W Stein教授,對新疆塔城地區晚泥盆世矽化保存的枝蕨類化石開展了理論性的研究工作。

  據悉,新疆發現的最早矽化木其內部結構獨特,至少30枚獨立的莖維管束交錯排列,構成雙環狀的圓柱形維管束群,維管束群外圍布滿了根,這些維管束均具有明顯的次生木質部和加粗生長,也具有生長輪(年輪)。此類枝蕨類植物的莖維管束彼此交錯成複雜的立體網格,植物體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增大單個莖維管束的直徑以及不斷分生出新的根,而改變維管束群的立體網格結構,進而完成加粗生長,同時,植物也變得越發高大。

  徐洪河稱,儘管新疆矽化保存的這批化石並不是地球上最早的枝蕨類植物,但是,通過對它們內部「骨骼」的研究,可以識別出枝蕨類植物類群加粗生長的模式,建立所有枝蕨類植物的生長模型。

  「我們還發現構成早期森林的枝蕨類植物這種加粗生長的方式,與現代植物中的某些單子葉植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徐洪河說,「雖然我們不是最早森林的發現者,但我們的理論模型適用於世界各地構成早期森林的所有枝蕨類樹木。」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7-11-06 第6版 院所)

相關焦點

  • 2017年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在寧發布 快來看看都有啥
    中國江蘇網2月8日訊(記者 羅鵬)2017年古生物學有哪些新發現?哪些又有了重大進展?今天,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  古人類頭骨長啥樣?最古老樹木如何生長?1.3億年前鳥類尾骨尾羽如何演化?
  • 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世界上最古老樹木的生長模式是怎樣的?哈密翼龍的胚胎是如何發育的?……8日,中國古生物學會在南京發布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反映了我國古生物學各分支領域取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創新成果。揭示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義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包括:發現翼龍伊甸園,揭秘翼龍生命史——大量3D翼龍蛋和胚胎首次發現;中國顯生宙腕足動物屬志;侏羅紀滑翔哺乳形類動物的新發現;華南寒武系底部有口無肛的微型後口動物;中國許昌發現晚更新世古老型人類頭骨;地質微生物記錄海洋和陸地的極端環境事件
  •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首次發現大量3D翼龍蛋
    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首次發現大量3D翼龍蛋 原標題:   中國古人和歐洲古人之間有基因交流嗎?世界上最古老樹木的生長模式是怎樣的?哈密翼龍的胚胎是如何發育的?
  • 瑞典發現世界最古老樹木 「萬壽無疆」成真(圖)
    萬壽無疆成真  這樹已有9500歲  瑞典發現世界最古老樹木  目前還在生長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4日報導,瑞典于默奧大學科學家在瑞典中部的一座山脈上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木,其根系已經有
  • 全球十棵最古老樹木
    在古巴比倫王國開始記錄時間之前,一些最古老的樹已經存活了數百年。不僅如此,它們還見證了希臘和羅馬帝國的興衰、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宗教的誕生,並一直持續到現在。以下是世界上的十大古樹。  1.人們認為這種樹最長壽,但是地球上還有很多其他更古老的樹種。
  • 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木,將近五千歲!!
    > 點擊「老紅木網」訂閱本刊「瑪士撒拉」狐尾松:這棵遠古狐尾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無性繁殖生物
  • 石英的生長模式
    因為即使是很小的、破碎的石英樣本仍然可以被認定為某個特定的顏色變種,而生長模式則不然。比如說一個紫水晶的權杖水晶,當它被切磨後,它還是屬於紫晶這個變種,可是權杖水晶的形態已經消失了。   自然界不知道有分類一說,因此晶體的生長模式也並非非此即彼,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晶體可能是多種生長模式之間共同影響的結果。
  • 瑞典中部發現世界最古老樹木 9500歲還繼續生長
    原標題:瑞典中部發現世界最古老樹木 9500歲還繼續生長  瑞典中部發現世界最古老樹木 9500歲還繼續生長   來源:國際在線 我有話說 瑞典中部發現世界最古老樹木 9500歲還在繼續生長(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4日報導,瑞典于默奧大學(Umea University)科學家在瑞典中部的一座山脈上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木
  • 瑞典現世界最古老樹木 根系已9500歲仍在生長/圖
    原標題:瑞典發現世界最古老樹木 9500歲仍在生長(圖) > 世界最古老樹木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4日報導,瑞典于默奧大學(UmeaUniversity)科學家在瑞典中部的一座山脈上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樹木,其根系已經有9500歲,而且還在繼續生長。
  • 世界上最古老樹木,存活了數千年歷史!
    我們有機會談論壽命最長的動物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花園。本周讓我們聊聊已經存活了數千年的生物。這裡有世界上6顆經過驗證的年齡,被認為是最古老,仍然活著的靜物。請注意,一些圖像不是實際命名的樹木,而是相似的物種。
  • 地球上最古老樹木:潘多樹有8萬年歷史(組圖)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樹木是地球上最長壽的有機體,全球至少50棵年逾千歲的古樹,而且可能還有很多目前尚未發現的其他古樹。  樹能如此長壽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長壽秘訣是它們的分割脈管系統,它能讓樹的幾部分死掉,而讓其他部分仍可以茁壯成長。很多樹木還會合成防禦化合物,抵禦致命細菌或者寄生蟲。
  • 世界十大最古老樹木之首 瑪土撒拉樹4800歲
    一些最古老的樹木,在古巴比倫王國開始記錄時間之前,就已經存活了數百年。據最新統計,世界十大最古老樹木之首的瑪土撒拉樹便有4800多年歷史。 據了解,生長在美國加州茵友國家森林的瑪土撒拉樹,是一棵狐尾松,這種樹的生長速度極為緩慢,但是樹葉卻可以在40年時間裡常綠。 為了保護這顆名為瑪土撒拉的書,美林務局從不透露該樹的準確位置。
  • 【中國科學報】琥珀解密古生物擴散蹤跡
    「岡瓦納古陸」的範圍包括了現代的南美洲、非洲、南極洲、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有人認為還包括中南歐和中國的喜馬拉雅山等地區。南方的岡瓦納古陸與北方的勞亞古陸之間隔著特提斯海。在古生物地理學領域,岡瓦納古陸起源的生物類群如何擴散到勞亞古陸,並形成當前的分布格局是一個有趣和引人入勝的科學難題。
  • 揭開古老樹木生長之謎——矽化木
    矽化木是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樹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後,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矽替換而成的樹木化石。它能保留樹木的木質結構和紋理,顏色一般為土黃、淡黃、黃褐、紅褐、灰白、灰黑等。樹木被沉積物掩埋之後,樹幹周圍的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矽、硫化鐵、碳酸鈣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進入到樹木內部,在壓力和溫度的雙重作用下,矽與其分解時的雜質組合在一起再次結晶
  • 堪稱世界之最的六種樹木,其中最貴、最毒、最硬的樹都在中國!
    從很久之前就有樹木了,也有很多樹木有著幾百萬歷史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樹木的形狀也變了很多,各自有各自的特點。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堪稱世界之最的六種樹木,最貴、最毒、最硬的樹都在中國!第一棵樹是世界上最貴的樹,這棵樹的發源地在中國福建武夷山下,是一棵很大的紅布茶樹,世界上只有四棵,這棵樹被保險公司連接著一億元的巨資。這棵樹的茶葉產量也很少,但這種茶葉在拍賣會上賣得最多能達到1萬元,是世界上最貴的樹。第二棵樹是世界上最高的樹,這棵樹的起源地是澳大利亞的大草原,這棵樹的高度在150米以上,這棵樹的名字是澳大利亞的杏仁桉樹,高度相當於50層樓房。
  • 亞洲最古老化石森林現身
    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臨沂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論文,描述了迄今為止發現的亞洲泥盆紀最大森林。
  • 中國學者當選國際樹木年輪學會副主席—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劉禹以全票當選國際樹木年輪學會(Tree Ring Society, TRS)執行委員會副主席。 國際樹木年輪學會創建於1939年,會員遍及全球。該學會是一個致力於樹木年輪年代學研究和教育的非營利性國際科學協會,旨在促進全球樹木年輪學界的科學研究與發展,其通過支持定期組織國際會議等,為全球樹輪學研究人員提供交流平臺,並向公眾傳播有關樹木年代學的知識。 據了解,劉禹也是該學會成立以來第一位任此職務的亞洲學者。
  • 3D翼龍蛋、古人類頭骨化石 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你知道...
    皺囊蟲代表著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後口動物,或代表基礎動物與後口動物之間的珍稀過渡類群;填補了原始後口動物的化石實證與分子進化鍾預測的起源時間之間的鴻溝;揭示了兩側對稱動物體型在寒武紀逐漸增大的演化規律;對在前寒武紀地層中探尋其它動物門類的始祖具有重要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