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可能將整個地球移動到新的軌道之上?

2021-02-25 宇宙解碼

    在科幻小說中,我們經常看到這個想法:把整個地球移動到一個新的軌道上。

    畢竟,在五十億年後,我們的太陽將消耗殆盡,那時它將膨脹,可能會完全「吞噬」地球。與此同時,我們還面臨一個更緊迫的問題——全球變暖。從理論上講,如果我們遠離恆星,那麼行星就會冷卻下來。

    因此,是否有可能移動整個星球?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解決哪些工程任務?

    讓我們想像一下,把地球移到比今天遠1.5倍的軌道上。

    首先,數十年來,科學家和工程師一直在研究改變小行星軌道的方法。當然,有一個想法,如果一個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麼地球的運行軌道將發生偏移。

    然而,這樣的想法具有毀滅性。同時,也有人建議,在小行星附近引爆核彈,或者用專門設計的太空飛行器撞向小行星。很顯然,這樣的選擇並不適合地球的移位。

    在「小行星」計劃中,也有一些比較溫和的計劃。例如,你可以通過在物體上附加一個帶有動力的飛船,並慢慢地將物體推離軌道。你也可以在附近放置一個大型太空飛行器,並通過引力拉動小行星。但是,由於地球的質量太大了,所以這種想法也是不合適的。

    事實上,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一直在讓地球偏離軌道。每當有物體飛向地球時,地球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輕微移動。這和槍的後坐力原理一樣。

    但不幸的是,這種轉變太小了,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幫助。

    使用電動火箭發動機,通過帶電粒子的流動使之工作,或許會更有效率。這樣的發動機必須位於海拔1000公裡的高空,但仍然需要剛性柱與地面相連。然而,即使離子束以大約40公裡/小時的速度飛出,也必須花費13%的地球質量才能到達火星的軌道。

太陽帆

    光有動量,但沒有質量。因此,從理論上講,你可以「射出」一束光——雷射束,而不是離子流。我們將從太陽那裡獲得能量,這樣地球本身就不會失去質量。

    即使我們使用了100GW雷射推進系統,該系統用於將太空飛行器發送到附近的恆星,但也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改變其軌道。

    當然,可以直接反射太陽光,使用太陽帆,我們附著在地球上。但根據計算,這帆盤的直徑必須是地球的19倍。這也得需要10億年的時間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行星推動

    不要忘了引力。在旅行之前,星際飛行器通常使用引力機動來提高速度。

    例如,Rosetta太空飛行器進行了兩次這樣的機動,該太空飛行器在2014-2016年期間研究了67P號彗星。經過10年的飛行,Rosetta太空飛行器兩次接近地球以獲得速度。當然,地球也受到了一種衝擊。

    試問,我可以用一個更大的物體來重複這個動作嗎?例如,一顆小行星?

    當然,這將需要大量的小行星。在太陽系中,有一些區域擁有著大量的小宇宙體,而且它們的質量足夠小,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移動它們。但我們還是無法從地球上發射它們 。

    從理論上講,可以將這樣的物體從其軌道中推離,這樣它就可以靠近地球並推動我們的星球。

結果:

    在所有的這些選擇中,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使用小行星仍然是最可行的。

    當然,如果我們學會了如何建造巨大的空間站和超強大的雷射器,那麼我們也有希望使用光。

    但不管怎樣,移到火星軌道是可能的,而且很有可能火星會在太陽的死亡中存活下來。

    在考慮改變地球軌道後,殖民火星的計劃似乎不再那麼神話般了。不是嗎 ?

相關焦點

  • 兩顆行星有可能共用一個公轉軌道嗎?科學家:或許存在這種機率!
    前言:兩顆行星有可能共用一個公轉軌道嗎?科學家:或許存在這種機率!雖然偶爾會發生有彗星撞擊或者是小行星脫離軌道的危險,太陽系相對來說整體還是非常穩定的。只要太陽這顆恆星不出什麼大問題,其餘的8顆行星就會長久地在各自的軌道上運轉,永遠不會相撞。那麼,如果說太陽系算作整個宇宙無數星系的一個縮影的話,其他的那些恆星星系都是如此大同小異的嗎?還是說會有不同於太陽系的星系,或許它們的構造上兩顆行星共同佔用一個軌道,這種共用的公轉軌道理論上是否存在呢?
  • 星球之上一旦有生命體誕生,其實是難以將其完全滅絕的
    自從科學家開始研究地球奧秘,甚至是研究太空開始,就一直在擔心是否我們地球終究有一天將被徹底的毀滅。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誕生於47億年前,自從地球的誕生之後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地球之上才有了生命體的存在,雖然現在我們看到的地球是那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否這些生機勃勃的生命體最終也將走向滅亡?
  • 冥王星被踢出局,新的「第九大行星」將出現?
    冥王星被踢出局,新的「第九大行星」將出現?太陽系有可能還存在第九大行星。近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兩位研究人員最新研究推測,在太陽系邊緣有第九顆神秘行星的存在。這顆"第九大行星"有 5 個地球大小,距離地球 400 個天文單位,並將有可能在 10 年內"現形"。第九大行星存在於太陽系邊緣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是天文學領域最大的謎團之一。
  • 新的衛星?這個天體即將進入地球軌道,來源卻讓科學家十分好奇
    據觀測,它將會在今年10月份來到地球引力圈內,並且很有希望被地球捕獲,成為一顆迷你衛星。科學家對它的軌道進行了模擬,結果顯示它將從地球的一個拉格朗日點進入軌道,並且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急轉彎。接下來它不會馬上逃離,而是折返回來,最後在另一個拉格朗日點離開地球軌道。計算結果顯示,2020 SO的離開時間大約是明年5月份。
  • 新型俄羅斯軌道站將可以觀測整個地球表面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科學院委員會提到的「能源」火箭航天集團材料中稱,該集團提議在海拔400公裡、傾斜度為98度的軌道上部署一個新型俄羅斯軌道站,將可以觀測整個地球表面,主要是觀測北極和北方海路。根據材料顯示,對於新型高緯度站,提出了兩種類型的傾斜度,分別為72度和98度。
  • 太陽系裡有可能存在第二個地球嗎?比如在地球軌道的另一邊?
    曾經認為金星是第二個地球,那個永遠都在西方或者東方天空出現的耀眼星星,最有可能成為地球的姊妹行星,喬治亞當斯基(UFO界的胡扯大王)曾經以說自己會見過金星人,幸虧他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就去世了,否則等金星探測器成功後發現金星是個地獄,你讓他的臉往哪兒擱啊!這個地球躲在哪裡?
  • 設計42條軌道像打「移動靶」
    比如這次發射,整個箭體結構採用了減重狀態,包括芯一級,大概有7~8個大的部段,都是處於「瘦身」狀態,這種「瘦身」狀態在長五B遙一火箭發射時就已經驗證過了。另外,本次發射中,火箭二級將兩次點火,中間要經過長時間的滑行,這種長時間滑行的技術,在長五遙三火箭上也驗證過了。設計42條軌道像打「移動靶」廣州日報:這次發射與以往有什麼不同?
  • 地球磁極反轉開始加速,北極將移動到中國境內,對生活影響不大
    2019年九月份,地球北極磁場的移動位置已經超越了本初子午線。在過去40年,磁北極每年移動距離為48公裡左右,照此趨勢,未來地球北極將進入中國境內並和南極交換,完成一次反轉。英國地質調查局科學家表示,現在的磁北極一直在加拿大附近徘徊,移動速度正在加快,由每年10公裡的速度增加到了50公裡左右,預計到2040年,北極會移動到向北偏東方向。
  • 假設地球來到火星軌道,會發生哪些變化?地球一年將變成687天
    如果地球來到火星位置,地球上會發生怎樣變化,是否也會變得像現在火星那樣貧瘠荒蕪,所有空氣被超強太陽風帶走,所有海洋被蒸發一空?當地球真來到火星軌道,地球氣候的確會發生劇變,但地球生命不至於全部被毀滅。地球會重演冰河時代火星軌道與太陽平均距離約2.25億公裡,而地球軌道與太陽平均距離約1.5億公裡,當地球來到2.25億公裡軌道後,距離變遠了,光照變弱了,地球表面自然就變冷了,南北極冰川融化停止,已經融化的永久凍土將重新凝結。
  • 為了得到更清晰的星系圖片,我們是否應該將哈勃望遠鏡送入到深空
    >卡西尼號(太空船)圖解:概念圖中,卡西尼號在土星環上方,土星陰影掠過土星環圖源:NASA雖然卡西尼號上設置的鏡頭不如哈勃望遠鏡觀測的遠,但是它可以經過多年的遠行以新的角度觀測到土星和它的衛星們土星軌道和地球軌道上觀測其他星體的區別近乎為零。卡西尼號(太空船)遠行746百萬英裡(12億千米)到達最接近土星的那一刻,花費了6年的時間。哈勃望遠鏡可以觀測數以萬億計英裡遠處的物體,這麼遠距離的物體在太陽系任何一處觀測都是相同的。
  • 如果人類一直向下挖洞,有可能將地球挖穿嗎?答案你不會想到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家園,而地球誕生已經46億年,古時候的人們由於科技的限制,對地球的認識很少,甚至有人認為地球就是整個世界,天上的太陽也是地球的一分子。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文明和科技也不在斷進步。
  • 小行星能把地球撞出軌道嗎?
    我們都看過電影大片——當有消息說一顆小行星即將毀滅地球,徑直飛向我們的藍色小星球時,整個星球都陷入了混亂。從《天地大衝撞》到《流星雨風暴》再到經典之作《世界末日》,好萊塢電影成功地將小行星撞擊變成另數百萬人膽戰心驚的場景。
  • 太陽系外五大最有可能的宜居星球
    自古以來,人類尋找下一個地球的努力與嘗試,未有停歇時。而隨著太空科技的發展,正有越來越多的星球進入候選的名單。據美國太空網一則文章報導,波多黎各大學阿雷西博行星宜居實驗室(PHL)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列出了五個最有可能成為地球之外人類宜居地的行星。
  • 2061年地球或將遭遇危機,哈雷彗星有可能撞上地球
    彗星是一種非常奇特的天體,它有自己非常獨特的軌道。而且由於它們身後有一個很長的大尾巴,所以看上去非常漂亮,很多愛好者也非常喜歡觀察彗星,但是彗星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見到的,有些彗星甚至要幾十年才能接近地球一次。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彗星的軌道很不確定,所以它們對地球來說有時候也是一種威脅。
  • 擁有橢圓形公轉軌道的地球,為什麼沒有飛離或撞向太陽?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被稱為一年。不得不說,地球的公轉行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體驗。隨著一年季節的不停更替,我們不僅可以感知到大自然中的絢麗色彩,更能體驗到每個季節特有的活動形式。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大家對地球的公轉具有怎樣的特性並不了解,於是產生一些看似「有道理」的疑問。
  • 美國SpaceX公司的星際飛船會成為地球軌道上的拾荒者嗎?
    SpaceX總裁兼營運長格溫·肖特韋爾(Gwynne Shotwell)的一番評論引發了人們對SpaceX的星際飛船是否有助於清理環繞地球運行的太空垃圾的興趣……當時它並不忙於將人類帶到月球和火星。在2020年10月22日發布的《時代》雜誌(時代100談話)的在線訪談中,肖特韋爾就星際飛船作為一個潛在的太空時代垃圾收集者的角色發表了評論。
  • 有什麼力量可以趁人類不備將地球立即毀滅?
    宇宙中是否存在著可以趁人類不備將地球立即毀滅的力量?宇宙中有沒有什麼力量可以在我們沒有機會看到災難來襲的情況下,立即將地球毀滅?說實話,真的有,而且我們並不陌生。比如一旦一顆流氓小行星徑直朝我們地球飛來將地球撞擊造成巨大的傷害。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在不久的將來-80%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它將要發生,我們幾乎沒有拯救的餘地。
  • 在太陽的背面,會不會有一顆「反地球」
    這種可能性的確是存在的,因為現在人類的天文觀測手段還十分有限,無法確定太陽系外圍是否還有新的行星存在,比如在海王星外側的柯伊伯帶之中,就有可能存在著一顆尚未被發現的冰巨星,當然,這也僅僅是一種可能和猜想,並沒有什麼確實的證據。新的行星只可能存在於太陽系的外圍嗎?
  • 地球將捕獲一顆「新衛星」,月球也將迎來伴侶,卻似乎被改造過
    然而,不管如何,月球對於地球和人類來說,無疑是除太陽之外,最為重要的一顆行星,在一方面,成功的為地球阻擋住了大量的隕石,保護了地球的安全,而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深深地影響著地球的生態環境,如果有一天月球突然消失,那麼地球的生態環境必然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到時候,是否還是適合人類生存,也無從得知。那麼如果地球再多一顆衛星呢?是否會對地球和月球產生一定的影響呢?
  • 太陽變成紅巨星的時候,我們如何移動地球?這3種方法可以一試
    我們都知道,太陽會在50億年後成為超巨星,體積會不斷膨脹,一直到現在的地球軌道。假如那個時候人類還在,我們肯定無法生存了,要麼尋找新的家園,要麼移動地球。目前我們有三種方式可以移動地球。太陽膨脹成紅巨星的時候,它會掃除軌道上面的一切物質,包括地球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