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衛星?這個天體即將進入地球軌道,來源卻讓科學家十分好奇

2020-09-24 姿勢分子knowledge

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那就是月球,這是我們從小就學的。在其他有衛星的行星都擁有不止一顆衛星的情況下,地球仍然「潔身自好」,保持著「一夫一妻制」。

但是,即使是地球,偶爾也會邀請其他天體來自己周圍轉轉。隔三差五的,就會有一些小天體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暫時成為了地月系的一部分,繞地球公轉。不過,它們通常都過得不太長久,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最終都被地月系重新拋入太空,成為孤獨的天體。對於這種暫時繞地球公轉的天體,天文學上一般稱之為迷你衛星。

說是經常有小天體被地球引力捕獲,但實際上迄今為止有記錄在案的迷你衛星總共只有兩個,分別是在2006-2007年光臨地球的2006 RH120,還有前不久我們介紹過的小天體2020 CD3,它已經默默地繞地球公轉3年了,但終將被月球甩出地月系。

(圖片說明:望遠鏡中的2020 CD3)

最近,科學家又在太空中發現了一顆天體,它似乎也對插足到地月系十分感興趣,這顆天體就是2020 SO。據觀測,它將會在今年10月份來到地球引力圈內,並且很有希望被地球捕獲,成為一顆迷你衛星。

科學家對它的軌道進行了模擬,結果顯示它將從地球的一個拉格朗日點進入軌道,並且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急轉彎。接下來它不會馬上逃離,而是折返回來,最後在另一個拉格朗日點離開地球軌道。計算結果顯示,2020 SO的離開時間大約是明年5月份。雖然僅僅在地月系逗留幾個月的時間,就要重新回到太空中孤獨地流浪,但它至少來過……

(圖片說明:科學家模擬的2020 SO軌道示意圖)

這一切都很正常,但是有一點卻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2020 SO的速度比較低,不像是正常的小行星該有的模樣,而且軌道也不太對勁。在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小天體資料庫中,2020 SO最初被列為阿波羅小行星,也就是軌道與地球有交叉的小行星,它們經常會和地球擦肩而過。

但是觀測結果顯示,2020 SO和其他的阿波羅小行星有很大的不同:它繞太陽的公轉周期只有一年多一點,和地球十分相似;與此同時,它的軌道也幾乎和地球軌道位於同一個平面內;而軌道的偏心率方面也和地球幾乎一樣,只是略微高了一點點;此外,它的公轉速度也比較慢,比不上其他阿波羅小行星。

小行星的速度很容易觀測,在漆黑一片的宇宙中,由於距離相對較近,所以小行星會在天文設備中呈現為一個亮點。通過兩個不同時間的拍照,我們可以對比它的相對位置,判斷其速度和軌道。我們可以粗略地獲得一些形狀和尺寸的信息,但是具體數字則需要更加精細的觀測。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太空考古學家Alice Gorman指出:「速度方面尤其值得注意,我看到它的移動非常緩慢,這可以反映它的初始速度,也暴露了它可能的真實身份。」她表示,他們也曾經考慮過它可能是從月球脫落的巖石,但實際情況是,它的速度比那些巖石還要慢。

這些現象都暗示我們一種可能:它只不過是個太空垃圾。

太空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馬上回顧了美國發射過的探測器,並且找到了一個候選者——1966年9月發射的勘測者2號探測器。這個探測器本身是用於給阿波羅任務開路的,它已經墜毀在月球表面了。而這塊垃圾,是來自於運載勘探者2號的火箭——半人馬座號。

半人馬座號火箭是不可回收火箭,所以被設計成了分級火箭。在發射的過程中,它會一級一級進行分解,助推器落回地面被工作人員回收,而其他很多部分最終都被拋棄到太空,成為了太空垃圾。Gorman介紹說,這些太空垃圾很難跟蹤,它們最終就消失在人類的視野中了。

「太空中有太多影響因素了,」她說,「比如引力的作用,或者其他可能影響其運動的物體,這些都是很難預測的。你只有一直盯著這些小東西,才能不讓它們輕而易舉地逃離你的視線範圍。如果它們出現任何一點突發事件,而你的眼睛又走了神,那麼從此以後它就要不知所蹤了。我們搞丟的這種小天體的數量,簡直多到令人震驚的地步。」

根據美國宇航局的CNEOS資料庫,2020 SO的長度在6-14米之間。我們知道,半人馬座號火箭的一級長度為12.68米。因此,2020 SO的長度很有可能比這個長度短,看起來還真的非常有可能是來自於半人馬座號火箭。

通過2020 SO的軌道可以判斷,它很有可能在2020年12月1日第一次近距離飛掠地球,最近時大約和我們有5萬公裡的距離,相當於地月距離的13%。2021年2月2日左右它會第二次靠近地球,在距離我們22萬公裡處飛掠,從此告別地球。儘管兩次距離都比地月距離近,但是它不會撞擊地球,所以我們完全不必有這方面的擔憂,反而可以讓科學家可以近距離地好好看看它的真實身份。

Gorman告訴我們,科學家可以對2020 SO進行反射光譜分析,藉此研究一下它的表面有多粗糙、在多大程度上遭受過星際塵埃或者微型隕石的撞擊,留下了多少溝溝坎坎和腐爛表面。

如果它真的是人類留下的太空垃圾,我們的心情將會十分複雜。一方面我們將獲得絕佳的機會,研究一下這些太空垃圾會在太空中經歷怎樣的命運。另一方面,隨著人類製造的太空垃圾越來越多,人類的太空飛行器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我們又無法跟蹤所有的垃圾。如果有一片垃圾撞上了現役太空飛行器,對於我們來說,那將是一筆巨大的損失。

如果它真的只是一顆小天體,那可就有意思了,我們倒想問一句:它為啥這麼像一塊太空垃圾……

相關焦點

  • 黑色騎士衛星:地球軌道上的反向神秘「人造天體」,卻非地球製造
    不過,關於一些地外神秘天體的觀測記錄,被紛紛曝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黑色騎士」。而且,「黑色騎士」很有可能,是一個來自地球以外的人造天體。1961年,在巴黎天文觀測臺工作的法國學者雅克·瓦萊發現了一顆運行方向與其他衛星相反的地球衛星,這顆來歷不明的衛星,被命名為「黑色騎士」。
  • 外星天體將光臨地球,將於幾個月內到達,它像是一個人造天體
    據報導,通過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卡塔利娜的巡天系統,科學家們發現近期將有一顆小衛星光臨地球,它將被地球捕獲一段時間,之後將再次飛離地球軌道,繼續圍繞著太陽運行。不過,讓科學家們感到驚訝的是,這個即將到來的小衛星,似乎並不是自然天體。
  • 地球準衛星百年前進入地球軌道—新聞—科學網
    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天文學家表示,一顆被命名為2016 HO3的近地小行星,當前處於一個穩定的地球準衛星軌道,它於大約100年前成為地球準衛星,預計幾百年之後將脫離地球軌道。 據悉,地球有一個永久性衛星——月球,大量迷你衛星,以及幾顆暫時性準衛星。 最新發現的地球準衛星2016 HO3,它的直徑在40至100米之間,今年4月27日「泛星計劃」中首次探測到這顆小行星。美國宇航局近地天體研究中心主任保羅-柯達思博士說,這是迄今發現最穩定的準衛星。
  • 地球的第二顆衛星出現了?科學家承認,這是一顆「流浪月球」
    太陽系內八大行星,其中有6顆,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衛星系統,咱們地球唯一的一顆衛星,就是月球。不過這即將成為歷史,根據外媒報導,NASA的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和研究發現地球將會在今年冬天捕獲一顆新的"小衛星"——2020 SO。
  • 太空中發現不明「天體」,即將進入地球軌道,它到底是什麼?
    今年8月19日,天文學家利用夏威夷的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響應系統(Pan-STARRS)天文臺發現了一個「天體」,這個「天體」將在今年秋天進入地球軌道。這個被命名為「2020 SO」的不明天體,現在被認為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勘測者1號」任務的火箭助推器,該項目於1966年在冷戰時期阿波羅時代的太空競賽中墜毀在月球上。
  • 這個天體中有海洋的存在?遠超地球的海洋深度?科學家非常好奇!
    文/仗劍走天涯這個天體中有海洋的存在?遠超地球的海洋深度?科學家非常好奇!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上有70%都是水,只有30%是陸地,雖然地球表面上是地球,但是也可以用水球來形容它,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在太陽系當中,地球並非是唯一擁有水的天體,雖然地球上有70%都是水,但是地球也並不是擁有最多水的天體。
  • 編號2020ND天體即將造訪近地軌道,天體跟蹤警報響起,JPL確定了
    不知道是受到地球引力吸引,還是受到其它未知力量牽引,幾乎每天都有小天體造訪地球軌道,讓本來就很擁擠的近地軌道變得更加繁忙,因為近地軌道上人造物實在是太多了,正常運行人造衛星接近2000顆,廢棄衛星約在5000至8000顆,而人造碎片可能要用百萬這個數字來統計,然而這只是開始,因為在未來幾年人類計劃發射數萬顆人造衛星。
  •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親密接觸」
    摘要: 據外媒報導, 本周一顆小行星與地球同步軌道的通信衛星「親密接觸」 。這顆直徑4至8米(13至20英尺)的小行星於世界標準時間4月28日18:49以約1200公裡(750英裡)的距離飛掠地球,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一。地球同步衛星或地球靜止衛星位於赤道上方的軌道帶內,其軌道周期與地球自轉相等,這意味著它們始終保持在同一地點上空。這些衛星構成了軌道通信系統的骨幹,任務規劃者們費盡心思確保太空飛行器之間不相互幹擾。
  • 又一顆小行星要光臨地球,目前進入倒計時,只剩幾個月時間
    據報導,通過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卡塔利娜的巡天系統,科學家們發現近期將有一顆小衛星光臨地球,它將被地球捕獲一段時間,之後將再次飛離地球軌道,繼續圍繞著太陽運行。不過,讓科學家們感到驚訝的是,這個即將到來的小衛星,似乎並不是自然天體。
  • 星際天體難逃人類視野,科學家找到方法,它們進入太陽系就被發現
    而根據Linares教授的計劃,是先通過發射一組靜態衛星,然後讓這組衛星從地球的軌道逐步運行到太陽系的邊緣軌道上,然後,開始進入靜態環節,開始守株待兔般的等待「星際天體」。這會需要等多久?而Linares所提到的這個計劃,就是將這種處境進行扭轉,讓我們能夠更加充分地去觀測星際天體。但是,這種計劃是否能夠順利達到觀測目的,還很難說。「發射衛星靜候星際天體」計劃是否可行?
  • 自然天體還是人造火箭,天文學家發現了個啥?
    美媒稱,地球將捕獲一顆新的小衛星,但它可能是人造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24日報導,今年2月,亞利桑那州卡塔利娜巡天系統的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這個天體,當時有一個光點划過太空。現在,它還不在繞地球的軌道上,但已接近。
  • 神秘發光體進入地球軌道,科學家困惑:此時此刻,地球有兩個月亮
    本周,科學家們驚訝地發現一個神秘發光體出現在了地球的軌道上,感到頗為困惑。經過分析判定,這是一個被地球引力捕獲的星際巖石。換句話說,現在的地球擁有兩顆天然衛星(月亮)。最重要的是,這個天然衛星已經進入地球軌道長達3年時間。日前,天文學家首次拍攝到了這顆「月球」的真容,將三張具有不同濾鏡的圖像組合在一起,圖片中心的白色光斑即為「小月亮」。不難發現,它除了小,還是小...
  • 地球軌道上有上萬個近地天體,它們會地球衝向地球嗎
    地球的上方是什麼?在我們的想像中,太陽系中似乎只有幾個大行星,按順序排列開來,最多就是每個行星可能還有幾個天然的衛星在圍繞著它們旋轉。實際上,太空中的東西遠比我們想像中豐富許多。地球除了有1個天然衛星—月亮,還有一千多顆的人造衛星也圍繞著地球在旋轉,近地軌道還有空間站,甚至太空垃圾。
  • 探秘故事:環繞地球飛行萬年的黑騎士衛星,是地球之外的人造天體?
    大家都知道在遙遠的太陽系中除了月球、地球、火星這樣的行星,在太陽系中還存在著太空飛行器、運載火箭等人造天體,可能有許多朋友不知道,在太陽系中也有其它來自地球之外的人造天體,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一顆被命名為「黑色騎士」的衛星。似乎很多人都認定,這顆衛星和外星文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還有人說他的存在已有50000年之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月球之謎:來源神秘的天體?
    月球是一個神秘的天體,有許多令科學家不解的謎團。,使月球從行星變成了地球的衛星。 這個假說很浪漫,從表面上看似乎也有些道理。可惜的是,天文學家至今沒有在太空觀測中找到類似的捕獲過程。所以,這個假說雖然美麗浪漫,但卻引不起嚴肅科學家的熱情。 因為這一假說從天體力學的角度看,有許多致命的弱點,同時在統計學上也站不住腳。難怪不少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地球捕獲月球作為自己的衛星的可能性極小,甚至完全無此可能。
  • 【易錯清單】地球同步衛星和人造天體問題
    1、探索太空人造天體① 原理:衛星繞中心天體做圓周運動,中心天體對衛星的引力就是向心力。地球衛星等。② 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地球衛星在地面附近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所必須具有的速度,叫做第一宇宙速度。——環繞速度對於靠近地面的衛星,可以認為此時的r近似等於地球半徑R,把r用地球半徑R代入,可以求出:或:根據地球表面物體的重力近擬等於地球對物體的萬有引力可得。上述兩式對其它天體也適用,R為天體半徑, M為天體質量, g為天體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為引力常量。 v1為發射衛星的最小速度,又是衛星進入軌道後最大線速度。
  • 自然天體還是人造火箭,天文學家發現了個啥?
    新華社北京10月7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地球將捕獲一顆新的小衛星,但它可能是人造的。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24日報導,今年2月,亞利桑那州卡塔利娜巡天系統的天文學家首次發現這個天體,當時有一個光點划過太空。
  • 地球的第二顆衛星到底在哪裡呢?
    在這個龐大的宇宙天文體系中,恆星是這個體系之中最亮眼的存在,也是每個恆星系的主宰,在恆星的周圍一般都會伴隨著數個、幾十個甚至幾百個行星、矮行星、彗星等一系列天體,這些天體環繞恆星運行
  • 一幅圖理解地球衛星軌道半徑
    高中階段的天體運動其實可以認為是圓周運動的一個應用實例,但於學生,卻覺得天體運動遠難於圓周運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於天體的運動數量級太大,學生很難在頭腦中建立直觀的情景,對於天體運動中常常考查地球衛星中的的近地衛星、同步衛星和月球,其實只需一幅圖就可清晰認知:
  • 海王星,奇妙的外太陽系天體,自轉、公轉、軌道共振都別具一格
    這意味著從它被發現開始計算,這顆星球只完成了一個公轉周期(這個周期結束於2010年)加上七年的零頭。這個新的公轉周期將會結束於2179年。 軌道共振 由於它位於我們的外太陽系,海王星的而公轉對於臨近的柯伊伯帶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