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軌道上有上萬個近地天體,它們會地球衝向地球嗎

2021-01-18 麥克斯韋妖妖靈

地球的上方是什麼?在我們的想像中,太陽系中似乎只有幾個大行星,按順序排列開來,最多就是每個行星可能還有幾個天然的衛星在圍繞著它們旋轉。實際上,太空中的東西遠比我們想像中豐富許多。地球除了有1個天然衛星—月亮,還有一千多顆的人造衛星也圍繞著地球在旋轉,近地軌道還有空間站,甚至太空垃圾。

天上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單調。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實際上還有近3000個近地天體圍繞著地球在運動,那近地天體又是什麼呢?

近地天體

近地天體(NEO)是其運動軌道和地球軌道有相交,並且有可能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彗星以及流星體。這些天體一般都不是很大,而且距離地球很近。

根據歐洲航天局的調研數據,目前已經編制了20022顆小行星和107顆彗星。並且,還有可能有很多近地天體尚未被人類發現。既然有可能會撞上地球,那麼它們撞上地球的機率是多大呢?會造成多大的威脅呢?

潛在危險物體

事實上,科學家會對這些近地天體的安全性進行評估。近地潛在危險物體被定義為小於0.05天文單位,直徑超過460英尺的太空物體(140米)。若是一個很小的天體撞擊了地球,那麼當它一到達地球時,就開始接受大氣層的洗禮,小一些的天體一般就直接在大氣中土崩瓦解了,因此它們很難對地球造成很大的災害。

事實上,科學家會對這些近地天體的安全性進行評估。近地潛在危險物體被定義為小於0.05天文單位,直徑超過460英尺的太空物體(140米)。若是一個很小的天體撞擊了地球,那麼當它一到達地球時,就開始接受大氣層的洗禮,小一些的天體一般就直接在大氣中土崩瓦解了,因此它們很難對地球造成很大的災害。

小行星由於質量也比較大,因此當行星撞上地球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很嚴重的破壞。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這些潛在危險物體的識別和預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一個新的高科技望遠鏡很有可能就能幫助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更多的新物種,也更好地檢測近地物體的狀況。

而且不同的研究機構對「潛在危險物體」的判斷就存在不同,比如荷蘭的科學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識別出了11個「潛在危險物體」,但是它們別沒有被列入NASA的列表中。

擦肩而過的危險

雖然有很多機構如NASA和歐洲航天局,以及很多大型的天文臺都對近地天體持續觀測,但是仍然還是有漏網之魚。近日,有一顆卡車大小的太空巖石以大約1830英裡的距離從地球上呼嘯而過,這是有史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而NASA實際上,並沒有預測到這顆行星會衝著地球過來,是直到該小行星以每小時27600英裡的速度飛過地球南半球之後一段時間才被探測到的。

類似小行星

這種「類似小行星」由於質量較小,當它們直接衝向地球的時候,在大氣中就會解體。 但是對這些天體的觀測仍然極具重要性,畢竟潛在的危險物體可能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而且熟悉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的人也知道,行星撞地球很可能直接造成地球上氣候的變化,而生物會由於不適應,很快就滅亡。

小結

在地球的軌道上,不止有天然衛星、人造衛星、太空垃圾、空間站等,實際上還有很多的近地天體。這些天體的運行軌道和地球的軌道有相交,因此有概率會撞上地球。但是這些天體不一定都是危險的,質量很小的天體在撞上地球的時候,就會在大氣中直接解體了,而「潛在危險物體」帶來的危害則會更大一些。

雖然人類非常努力地對這些近地天體進行了監測,但是並沒有預示到一顆行星距離地球只有1830英裡了,這是有史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了。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地球軌道上有近2萬個近地天體,它們對地球會產生什麼威脅?
    地球的上方是什麼?在我們的想像中,太陽系中似乎只有幾個大行星,按順序排列開來,最多就是每個行星可能還有幾個天然的衛星在圍繞著它們旋轉。實際上,太空中的東西遠比我們想像中豐富許多。地球除了有1個天然衛星—月亮,還有一千多顆的人造衛星也圍繞著地球在旋轉,近地軌道還有空間站,甚至太空垃圾。
  • 如果地球軌道上有多個地球會怎樣?
    關於地球軌道上有多個地球會出現怎樣情況的問題,可以用軟體進行模擬。首先,考慮最簡單的一種情況,在地球對面再放一個地球,太陽位於中心,軌道設定為半徑為1天文單位的圓形軌道,第二個地球就是過去人們所猜測的反地球:剛開始,兩個地球可以在同一軌道上正常運行。
  • 如果地球軌道上還有另一顆地球,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在距離太陽1.5億公裡的位置上,有一顆宇宙中最獨特的星球,那就是我們的地球。雖說太陽系宜居帶並不僅限於這麼小的範圍,理論上金星和火星也算是位於宜居帶中,但是地球的溫度的確是三者之中最完美的。可以說,地球的位置得天獨厚。那麼,如果地球的軌道上還有另外一顆行星,比如另一顆和我們一模一樣的地球呢?它會擾亂地球的運行軌跡嗎?我們將會看到怎樣的畫面呢?實際上,這還真不是隨便胡說的。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地球真的是永動機嗎
    宇宙間的天體都在旋轉,這是它們運動的一種基本形式, 但要真正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地球和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因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產生與太陽系的形成密切相關。天文學家認為,太陽系是由古代的原始星雲形成的。原始星雲是非常稀薄的大片氣體雲,因受到某種擾動影響,再加上引力的作用而向中心收縮。
  • NEOWISE公布近地天體計劃成果:那地球安全嗎?
    《彗星撞地球》與《世界末日》這些經典電影,除了讓我們一飽眼福,也讓人開始擔心電影情節會否成真,會不會真有一天有顆彗星墜入海中引起大海嘯?會不會有顆隕石無緣無故墜入市中心引發災難?孩子會問這些問題,科學家也在問這些問題。最近,科學家有「兩個好消息與一個壞消息」要告訴大家,讓筆者先解釋一下再說這些消息是什麼吧。
  • 黑色騎士衛星:地球軌道上的反向神秘「人造天體」,卻非地球製造
    不過,關於一些地外神秘天體的觀測記錄,被紛紛曝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黑色騎士」。而且,「黑色騎士」很有可能,是一個來自地球以外的人造天體。1961年,在巴黎天文觀測臺工作的法國學者雅克·瓦萊發現了一顆運行方向與其他衛星相反的地球衛星,這顆來歷不明的衛星,被命名為「黑色騎士」。
  • 摧毀衝向地球的小行星,拯救「世界末日」
    如果一顆能夠摧毀地球的巨大小行星即將撞擊我們,我們將如何阻止它(2017)?(圖片由Ethan Miller/Getty Images提供)37年來,我一直在思考摧毀一顆朝地球運行的巨大小行星的最好方法——在離地面幾英裡的地方引爆一枚熱核彈頭。如果處理得當,原子彈不會使小行星解體,但會使表面上任何易揮發的東西(如冰或甲烷)蒸發。
  • 地球圍繞太陽轉,月亮圍繞地球轉,那麼有沒有天體能圍繞月亮轉啦
    圖解:本星系群中的星系現在,如果考慮到傳統上對月球的定義,它是一顆天然的衛星,圍繞著一個更大的天體在一個明確的軌道上旋轉。從這個意義上說,可以說每個天體都有一個月亮。太陽的月亮是地球,地球的月亮,就是月亮。然而,我們心愛的月球被剝奪了它自己的天然衛星。
  • 如果地球軌道上真有兩個或者更多的星球會怎樣呢?
    地球位於太陽宜居帶中,這裡幾乎是太陽最好的位置,如果地球軌道上有幾十個地球,想一想那真是太好了,每一個地球上都可以生活很多人類,完全不用擔心人口的增多導致地球資源不夠用了,這簡直是好得不要不要的。然而,太陽系是不允許地球軌道上出現幾十個地球的。那麼如果地球軌道上真有兩個或者更多的星球會怎樣呢?
  • 月亮和其他天體的引力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地球最親近、最忠誠的密友會在地球上掀起潮汐,也正是因此它正在逐漸遠離我們。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太近了,以至於月球能將地球表面的海水拖向自己——它的引力令海水上湧,形成潮汐。事實上,月球不僅吸引地球上朝向它那一側的海水,還吸引著所正對的地球表面。隨著地球的近月表面被拉扯,地球背面的水面也會相應地湧起。
  • 地球軌道力正強烈地影響著地球上的氣候模式,會影響人類居住麼?
    我們生活在回歸循環之中,一系列事件以相同的順序有條不紊地重複著。在我們的地球和整個宇宙中,有數百種不同類型的軌道。有些是自然的,比如汽車的轉向,每年的野獸遷徙,或者限制我們睡眠的晝夜節律。其他的則是人造的,比如種植和收穫採摘,音樂節奏或年齡。在地球的天氣和氣候中,周期也扮演著關鍵角色。
  • 如果地球上有一個直徑一釐米的黑洞, 會導致地球的毀滅嗎?
    如果地球上有一個直徑一釐米的黑洞,會導致地球的毀滅嗎? 在現代,如果提到黑洞,都是用來形容一樣東西的無邊無際,比如形容一個人的腦洞,就會說,像黑洞一樣難以填平,這也說明了黑洞在我們普通人的印象中,是一種無法填充的東西,那麼黑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呢?
  • 現在還有小行星撞擊地球嗎?其實每天都有,地球就是它們撞成的
    但是也有一些個頭比較大的小行星,比如直徑一米以上十米以下的小行星,大多數不會在大氣層中摩擦殆盡,所以它們在空中閃過一道亮光之後,會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隕石。如果小行星的個頭再大一些的話,就會對降落的地點附近造成災難性的事件了。
  • 這個天體即將進入地球軌道,來源卻讓科學家十分好奇
    隔三差五的,就會有一些小天體被地球的引力所捕獲,暫時成為了地月系的一部分,繞地球公轉。不過,它們通常都過得不太長久,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最終都被地月系重新拋入太空,成為孤獨的天體。對於這種暫時繞地球公轉的天體,天文學上一般稱之為迷你衛星。
  • 太陽系裡有可能存在第二個地球嗎?比如在地球軌道的另一邊?
    太陽系內任何一處都我們都能觀測到,當然前提是足夠大的天體,在柯伊伯帶軌道內,像地球那麼大的天體是逃不過地球上那麼多望遠鏡觀測的,但唯獨有一個地方,地球上的望遠鏡和哈勃望遠鏡都看不到,這就是地球軌道的另一端,被太陽遮擋的區域!
  • 衝日與凌日:以地球未分界點
    2012年五大行星輪番衝日,2013年也有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大行星衝日。一時間,「衝日熱」似乎蓋過了前幾年的「凌日熱」,成為天文愛好者最關心的話題。那麼衝日和凌日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天文學家們把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分為兩大類:以地球為基點,一類為地內行星,一類為地外行星。
  • 木星會和地球相遇嗎?只有一種情況下可能
    地球直徑則只有1.27萬千米,距離太陽1.5億千米,兩者到底有沒有機會相遇,下文來818。木星會和地球相遇嗎?,即木星軌道為什麼會收縮,土星軌道為什麼又不斷擴張,證明為偏心率和傾角的3次冪。拉普拉斯在太陽系軌道的穩定性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並且在1799年~1825年間出版了5卷16冊的煌煌巨著《天體力學》將他的研究成果以及前人的積累統統包含在內,成為經典力學的另一極:天體力學!
  • 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會有多大?又有多亮?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也是迄今為止我們人類踏上的唯一的一顆地外星球,不出意外的話,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突飛猛進,在不太遙遠的未來,月球就將成為人類的旅遊勝地。相信大家一定會比較好奇,在月球上看地球會是一種什麼體驗?地球會有多大?又有多亮?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 天體運動中的近地衛星、同步衛星和地球上的靜物模型
    高中物理在天體運動的考查中,常常會將近地衛星、同步衛星和地球上的靜止物體(特別是赤道上的靜止物體)放在一起,要求同學們對它們的周期、線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做以比較,這對一些模型意識不強的同學,一直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 地球上有火星隕石,那火星上有地球隕石嗎?看看月亮的形成就知道
    地球上有不少來自火星的隕石,迄今已經發現了十多塊,比如著名的埃倫.希爾斯84001,科學家們還在上面發現了來早期火星上的細菌等,可以說有著很大的科研價值,那麼火星上會有來自地球上的隕石嗎?或者說太陽系其他星球上會有來自地球的隕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