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軌道上有近2萬個近地天體,它們對地球會產生什麼威脅?

2020-08-30 麥克斯韋妖妖靈

地球的上方是什麼?在我們的想像中,太陽系中似乎只有幾個大行星,按順序排列開來,最多就是每個行星可能還有幾個天然的衛星在圍繞著它們旋轉。實際上,太空中的東西遠比我們想像中豐富許多。地球除了有1個天然衛星—月亮,還有一千多顆的人造衛星也圍繞著地球在旋轉,近地軌道還有空間站,甚至太空垃圾。

天上遠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單調。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實際上還有近3000個近地天體圍繞著地球在運動,那近地天體又是什麼呢?

近地天體

近地天體(NEO)是其運動軌道和地球軌道有相交,並且有可能撞上地球的小行星、彗星以及流星體。這些天體一般都不是很大,而且距離地球很近。

根據歐洲航天局的調研數據,目前已經編制了20022顆小行星和107顆彗星。並且,還有可能有很多近地天體尚未被人類發現。既然有可能會撞上地球,那麼它們撞上地球的機率是多大呢?會造成多大的威脅呢?

潛在危險物體

事實上,科學家會對這些近地天體的安全性進行評估。近地潛在危險物體被定義為小於0.05天文單位,直徑超過460英尺的太空物體(140米)。若是一個很小的天體撞擊了地球,那麼當它一到達地球時,就開始接受大氣層的洗禮,小一些的天體一般就直接在大氣中土崩瓦解了,因此它們很難對地球造成很大的災害。

小行星由於質量也比較大,因此當行星撞上地球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很嚴重的破壞。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這些潛在危險物體的識別和預防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比如一個新的高科技望遠鏡很有可能就能幫助科學家發現宇宙中更多的新物種,也更好地檢測近地物體的狀況。

而且不同的研究機構對「潛在危險物體」的判斷就存在不同,比如荷蘭的科學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識別出了11個「潛在危險物體」,但是它們別沒有被列入NASA的列表中。

擦肩而過的危險

雖然有很多機構如NASA和歐洲航天局,以及很多大型的天文臺都對近地天體持續觀測,但是仍然還是有漏網之魚。

近日,有一顆卡車大小的太空巖石以大約1830英裡的距離從地球上呼嘯而過,這是有史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而NASA實際上,並沒有預測到這顆行星會衝著地球過來,是直到該小行星以每小時27600英裡的速度飛過地球南半球之後一段時間才被探測到的。

類似小行星

這種「類似小行星」由於質量較小,當它們直接衝向地球的時候,在大氣中就會解體。 但是對這些天體的觀測仍然極具重要性,畢竟潛在的危險物體可能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而且熟悉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的人也知道,行星撞地球很可能直接造成地球上氣候的變化,而生物會由於不適應,很快就滅亡。

小結

在地球的軌道上,不止有天然衛星、人造衛星、太空垃圾、空間站等,實際上還有很多的近地天體。這些天體的運行軌道和地球的軌道有相交,因此有概率會撞上地球。但是這些天體不一定都是危險的,質量很小的天體在撞上地球的時候,就會在大氣中直接解體了,而「潛在危險物體」帶來的危害則會更大一些。

雖然人類非常努力地對這些近地天體進行了監測,但是並沒有預示到一顆行星距離地球只有1830英裡了,這是有史以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了。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地球軌道上有上萬個近地天體,它們會地球衝向地球嗎
    地球的上方是什麼?在我們的想像中,太陽系中似乎只有幾個大行星,按順序排列開來,最多就是每個行星可能還有幾個天然的衛星在圍繞著它們旋轉。實際上,太空中的東西遠比我們想像中豐富許多。地球除了有1個天然衛星—月亮,還有一千多顆的人造衛星也圍繞著地球在旋轉,近地軌道還有空間站,甚至太空垃圾。
  • NEOWISE公布近地天體計劃成果:那地球安全嗎?
    《彗星撞地球》與《世界末日》這些經典電影,除了讓我們一飽眼福,也讓人開始擔心電影情節會否成真,會不會真有一天有顆彗星墜入海中引起大海嘯?會不會有顆隕石無緣無故墜入市中心引發災難?孩子會問這些問題,科學家也在問這些問題。最近,科學家有「兩個好消息與一個壞消息」要告訴大家,讓筆者先解釋一下再說這些消息是什麼吧。
  • 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什麼是「潛在威脅天體」
    如果在現實中,也有小行星這樣的小天體撞擊地球,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就在不久前,「兩顆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等話題上熱搜,這讓不少人捏了一把冷汗。不過,據專家解釋,這兩顆小行星都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但那些讓人有些頭疼的小行星,到底是什麼來頭?
  • 一顆近地小行星正在接近地球,預估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於北京時間2020年11月6日20時57分03秒新發現的小行星,發現時,該目標亮度19.9等,視運動速度達1.04度/天。計算表明,其有較高概率為近地小行星。
  •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原標題: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來發現的第三顆新華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預警網和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又發布一顆由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率先觀測到的近地小行星
  •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預警網和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又發布一顆由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率先觀測到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這顆小行星於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4時38分24秒飛掠地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14.4萬公裡。這是2月下旬以來,我國發現的第三顆近地小行星。
  • 杞人憂天,近地小行星撞擊地球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圖片來源網絡  據新華社上海電(記者王琳琳)美國航空局上個月底宣布批准一項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計劃進入初步設計階段,計劃2020年發射太空飛行器撞擊一對小行星以改變其軌道。隨後,俄羅斯航天集團下屬單位表示將從2019年開始籌建近地小行星搜尋追蹤系統,及時預警潛在撞擊。美俄為何相繼啟動小行星撞地球「防禦計劃」?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
  • 「專題-近地天體」4月29日,1998 OR2近距離飛掠地球
    如今人類的足跡幾乎已經遍布了整個地球。然而那好奇的種子依然在人類中滋養,孕育。探索永不停息。1998 OR2中國時間2020年4月29日晚17點55分,近地天體1998 OR2將從距離地球0.042個天文單位(約630萬公裡)的位置掠過地球(一個天文單位(AU)代表的是太陽到地球的距離)。
  • 紫臺「捉」到一顆近地小行星,下周飛掠地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聽說有顆小行星正奔著地球飛來?沒錯。11月12日,現代快報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一顆名為2020 VA1的近地小行星正在向地球靠近。據預測,這顆小行星將於11月20日飛掠地球,屆時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448萬公裡。
  • 這些飛掠地球的小行星,究竟離我們有多近?
    同時也是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的近地小行星,軌道交會距離約為14.25萬公裡。國際上共計15個監測站對其進行觀測。通過軌道計算表明,2020 FL2半長徑a為1.32天文單位,偏心率e為0.61,距離地球軌道最小距離q為0.52天文單位,是典型的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
  • 科學家發現「近地黑洞」身影,或對地球造成威脅,人類該怎麼辦?
    歐洲天文臺發現「近地黑洞」,質量是地球5倍以上,或威脅地球安危!宇宙的誕生在科學界內,最讓大家信服的理論是宇宙大爆炸,大約在140億年前宇宙發生一場爆炸,在這場爆炸中產生了無數天體,經過幾億年的變化,這些天氣開始的有規律運行,受到引力的作用相互制約、相互運轉,然而在這些天體當中有一個最為恐怖的事物叫「黑洞」,前段時間歐洲發現了一顆「近地黑洞」,或許會威脅地球的安危。
  • 一顆近地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約14.4萬公裡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於北京時間2020年3月23日凌晨04時38分24秒在0.38地月距離(約14.4萬公裡)飛掠地球。2020 FL2的絕對星等為26.3等,大小約20米左右,是目前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尺寸最小的近地小行星。其與地球的軌道交會距離是0.00095AU(約14.25萬公裡),也是目前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的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的近地小行星。
  • 【新華日報】紫金山天文臺接連發現三顆新的近地小行星
    2月下旬以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探測 望遠鏡已經發現三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其中有兩顆已與地球 「擦肩而過」,還有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將於今年5月初飛 掠地球。為何近期接連發現新的小行星?它們會對地球產生 怎樣的「威脅」?對於這些「不速之客」,人類該怎麼去應對? 聽聽紫臺專家怎麼說。
  • 天體運動中的近地衛星、同步衛星和地球上的靜物模型
    高中物理在天體運動的考查中,常常會將近地衛星、同步衛星和地球上的靜止物體(特別是赤道上的靜止物體)放在一起,要求同學們對它們的周期、線速度、向心加速度等做以比較,這對一些模型意識不強的同學,一直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 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看到小行星靠近地球的消息,媒體和大眾往往很激動,而科學家一般顯得比較『淡定』。從相關信息來看,2011ES4號小行星很可能只是和地球擦肩而過,另外它的個頭非常小,即使落到地球上,也會在大氣層裡被燃燒掉,幾乎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王錚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一顆小行星昨晚與地球擦肩而過 可能構成威脅
    記者從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臺)獲悉,該臺新發現的一顆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於(北京時間)27日晚18時18分在距離地球9.18個地月距離處飛掠地球。2月22日,紫臺科研人員利用近地天體望遠鏡觀測到一顆亮度為20等的移動天體,其運動速度為0.15度/天。紫臺隨即將該目標信息上報到國際小行星中心,並發起亞洲-太平洋小行星監測網對其進行跟蹤觀測。
  • 紫金山天文臺新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幾乎「貼著」地球掠過!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了一顆小行星2020 FL2。這顆小行星3月23日剛剛掠過地球,距離地球的最近距離僅有14.4萬公裡,幾乎是「貼著」地球飛過去的。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它是我國目前觀測到的最近距離飛掠地球的近地小行星。
  • 直徑近2公裡的小行星3月份飛臨地球,真正的威脅卻會發生在2185年
    人民日報歐洲網編譯報導,直徑近2公裡的小行星下個月將飛越地球。
  • 7天前,我們曾離一次重大的地球危機如此之近
    ,就從印尼上空飛過,高度預計在地球表面約2.7萬千米,比很多同步軌道的氣象和通訊衛星離地球都近。 它的具體職責包括: • 對潛在危險天體(potentially hazardous objects, PHOs)進行早期監測: 潛在危險天體是近地天體的一部分,一是其運行軌道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在804萬千米內,二是其直徑超過30-50米便可以對地球造成重大破壞 PDCO
  • 每日科普|小行星差異大,對地球威脅各不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發布消息稱,2011ES4號小行星於北京時間9月2日飛過地球,其直徑為22米至49米,最快速度可以達到8.16公裡每秒,離地球最近時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為12萬公裡左右,不到地球與月球距離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