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9月15日電 9月10日晚,在雨後的清新空氣中,清華大學「師生夜話」教師節特別活動在紫荊操場舉行。本次活動由清華大學研究生會主辦,分為「課堂」師生交流會和「課後」草坪音樂節兩部分。千餘名師生共聚紫操夜話暢談,共同度過一個難忘的教師節。
「師生夜話」教師節特別活動現場
共度難忘教師節 良好導學關係構建新載體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36個教師節,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在當天開展「師生夜話」教師節特別活動,邀請課題組師生參與活動,設置「師生真心話」「師生故事會」兩個環節,通過交流遊戲引導師生良好導學關係的構建,並嘗試師生交流會與草坪音樂節的結合,為師生交流創造輕鬆愉悅的氛圍環境,使教師節特別活動成為良好導學關係構建的新載體。
師生在現場合影留念
訴說「師生真心話」,打卡交流任務展開互動。每位師生通過打卡的形式講出自己對課題組的「小秘密」,訴說自己的真心話,促進師生間交流。活動設置了五個交流任務話題,分別是「導師聊變化」「花式贊導師」「師恩永難忘」「不能說的秘密」「初印象大揭秘」。老師與同學圍坐在一起,敞開心扉說出心中最真摯的話,拉近了師生距離,共享草坪交流美好時光。自動化系的賈慶山老師在交流中說道,我希望我的學生們在晚上十一點前結束科研。賈慶山課題組的學生龍騰講道,賈老師是一位學者,對科研非常嚴謹,對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但在生活上老師又非常支持和包容學生。核研院的朱凱傑同學在談到對李富老師的第一印象時講道,李老師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人,說話不緊不慢,時常關心學生的生活;在對待學術上,李老師十分嚴謹,精益求精,時常說自己當老師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對超出認知的結果與同學們反覆推敲討論。
師生在紫操上暢所欲言
在師生交流環節中,老師和學生分別從師生問答箱中抽取問題卡進行回答。材料學院的孫曉丹老師抽到「您期望您的學生晚上幾點結束科研」,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孫老師說:「我一直對學生的時間安排沒有嚴格的規定,建議按自己的節奏規劃。」當新聞學院的胡鈺老師抽到「您的學生平均談過幾次戀愛」的問題時勾起了現場觀眾的好奇心,也通過這一有趣的問題使課題組內的交流更加活潑充分。
孫曉丹參與師生問答環節
師生交流環節
胡鈺及其學生在活動中交流
師生交流環節
莊茁老師是清華大學首屆「良師益友」獲得者,他也攜課題組「四世同堂」一同參與到「師生夜話」活動中。在談到「四世同堂」的傳承精神時,莊茁說道:「第一點要傳承學術,第二點要傳承創新精神,第三點要傳承清華文化。」柳佔立老師是莊茁老師培養的博士生,對於莊茁課題組的導學精神,他總結道:「莊老師在科研方面對我們要求很嚴格,要求我們做科研頂天立地;在生活中我們像大家庭一樣,非常融洽和諧,莊老師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莊茁師門接受訪談
第十六屆「良師益友」獲得者、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小梅老師也分享了疫情期間的故事,在多地啟動疫情一級響應、封閉管理那段艱難的時刻,她的團隊為出生1小時的嬰兒成功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創造了國內最小年齡和最小體重「雙紀錄」。正是這些堅守在一線的醫生團隊,通過每一次的救死扶傷,創造每一次的生命奇蹟。
服務同學文化需求 營造校園繁榮文化氛圍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同學們平靜的校園生活,時隔半年回到學校,既是老生返校季,更是新生迎新季。為了服務同學們疫情以來對文藝活動的迫切需求,用文化藝術浸潤同學們的精神內心,使同學們感受到學校的關懷,「課後」草坪音樂節作為教師節特別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起到了繁榮校園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
「師生夜話」教師節特別活動現場
校園歌手演唱原創歌曲,螢光的波浪在紫操蕩漾。潘超演唱改編版《入海》,晚風又吹過荷塘,我們奔流入海,歸來仍是少年,引起同學們廣泛共鳴,手中的螢光棒隨著歌聲搖曳。依曼的清華版《成都》是園子裡耳熟能詳的歌曲,同學們不自覺地跟著歌手一起吟唱,對清華的情感交織在這夜色紫操之上。《同桌的你》《知足》《年少有為》等校園歌曲再次帶著老師同學們追憶青春,回到年少的模樣,訴說少年心事,共看繁星滿滿。
依曼演唱清華版《成都》
活動中有一個特殊的節目,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清華園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寧靜,清華大學工會劇藝社創作了《園子裡的碎念·走在校園的路上》詩朗誦,由六位老師現場表演,表達了園子裡母親對遊子、老師對學生、同學對摯友的無限牽掛與思念,也表達了清華師生抗疫必勝的信心與決心。婉轉的詩詞牽動著每一位到場師生的心,「歡迎回到清華園」,既是歡迎同學們的回歸,更是歡迎新同學的到來。
詩朗誦《園子裡的碎念·走在校園的路上》
疫情防控不鬆懈 多預案保障活動有序開展
疫情的暴發牽動著每一位清華師生的心,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如何在疫情防控要求下開展文化活動滿足師生文化需求是一大難題。為了達到二者兼顧,本次活動用鐵馬圍出2800平方米的區域,將其劃分為課題組區、個人區兩個大區域,又將個人區劃分為A、B兩個小區域。通過標點就坐、工作人員引導師生間隔1米就坐,避免聚集。工作人員提醒同學們佩戴好口罩,做到疫情下的防疫工作毫不鬆懈。
觀眾佩戴口罩間隔就坐
清華大學研究生會充分考慮天氣變化帶來影響,配備充足物資保障活動順利舉行。校研會的同學們在師生進場時每人配一個坐墊一套雨衣,在活動期間曾多次下起了連綿小雨,但沒有一位師生因下雨而離場,反而因淅淅瀝瀝的小雨為現場營造出浪漫溫馨的氛圍。老師同學們在小雨中愜意欣賞音樂表演,這離不開校研究生會應對突發情況或極端天氣的預案準備,保障活動的順利舉行。
現場下起初秋的小雨
同學們在紫操暢所欲言
活動結束後,參與的老師同學紛紛表示從師生「導學關係」和「文化浸潤」上收穫了雙重體驗。核研院的桂南老師及其課題組的同學們一起參與了這場特殊的教師節活動,桂南表示,本次「師生夜話」特別活動給了師生一個交流的機會,通過與學生的交流,老師也可以領悟到:每個學生都有長處,讚賞學生的能力、虛心向學生學習並揚其所長,是對自身的一種陶冶;盡力給學生建一個穩固的戰略後方,做一點必要的思想工作;學生的進步是激勵自身的工作動力,不努力就會被淘汰。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李蕉老師在活動結束後表示,「師生夜話」讓師生圍坐在一起,回顧各自的成長和變化,暢談心裡的小秘密,只有「真心話」,沒有「大冒險」。平日裡,老師總是帶著研究生在學術領域中乘風破浪,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冒險;但不知不覺中,停下來慢下來的真心話時間卻越來越少。一片草坪,幾首老歌,卻讓師生之間的距離瞬時拉近。在家庭式的氛圍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共鳴變強烈了。作為老師,要教學生如何面對學問,也要教他們如何面對生活。但教他們學會生活,不可能正襟危坐,坐而論道,而是要以貼心朋友的身份,聆聽他的焦慮和理想,給他足夠的信任和支持。
李蕉參加交流活動
來自李蕉課題組的2020級碩士研究生靳斯琪表示,初到清華,初入師門,就有幸與導師李蕉老師和師兄師姐共同度過了一個十分難忘的教師節。草坪圍坐夜話,零食糕點暢享,話題不斷,梗子不停……兩個小時暫停任務,晚會結束後全團又以更加飽滿的狀態,立即投入緊張又高效的學習和工作,通力合作。這一張一弛之中,實則是老師的言傳身教,用無聲語言與行動帶領我們在學術科研、社會工作與生活之中尋求最佳平衡點。師門齊聚星空下,霏霏細雨,歌聲悠揚,只為在這特殊的日子,為我們最尊敬和親愛的老師送上最誠摯的祝福和愛意。
本次「師生夜話」教師節特別活動及時把握疫情防控常態化階段、教師節、新生入學等關鍵時間節點,在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要求下,密切結合導學關係構建,為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空間提供了思路,為凝聚導學雙向育人合力探索了方向,為夯實研究生「三全育人」體系添磚加瓦。
供稿:校研會
攝影:張嘉奇
編輯:李晨暉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