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落潮?教你算潮汐去趕海!打牡蠣挖海葵!

2021-01-15 騰訊網

時光流逝,城市在發展,新的快樂代替舊的快樂,唯一不變的是兒時光腳丫子趕海的童真。閒暇時候,何不約上三五好友,遠離日常生計和柴米油鹽的煩擾,放飛本心,來山海天趕海拾貝,收穫美味與快樂~

絕佳之地:太公島、李家臺、桃花島等多處趕海園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邊的人們除了漁船捕撈,最日常的嘗鮮方式就是趕海了,當然前提呢就是必須熟悉掌握我們的潮汐時刻表,瞅準落潮的時機!

日照潮汐時刻表

計算漲落潮有一個口訣:初八二十三,一天兩個幹;初一和十五,一天兩個滿。幹,就是落大潮;滿,就是漲滿潮。日照本地計算潮汐時刻還有一句俗語:初八廿三早晚兩頭幹,初一十五晌午窪。和上面的口訣是一個意思。

具體推算方法:上半月的是農曆日期乘以0.8的整數即是漲潮的整點數,小數乘以60即是分鐘數,下半月用農曆日期減15再進行以上推算。然後每間隔6小時12分鐘依次為落潮漲潮時間。

比如,今天是農曆三月二十三,23減去15乘以0.8是6.4,即6點是整點數,0.4乘以60是24為分鐘數,所以漲潮時間為6點24分,然後落潮時間是12點36分。

放眼望去,當漁船歸港,大潮落去,短暫的安靜之後,勤勞的人們便開始出動了,讓我們一起去瞧瞧都有哪些「舌尖上的鮮味」呢~

野生小牡蠣

牡蠣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品,其中含量接近牛奶,含量為牛奶的21倍,它是含最多的天然食品之一。尤其野生的小牡蠣,營養價值也是更勝一籌。

小牡蠣

看,那麼多網兜的小牡蠣你有沒有流口水呢~這可是大海的饋贈呀~來上鍋煮熟了就可以吃喲~

小科普

下面這個小巧的傢伙什你認識嗎?這可是扒牡蠣的神器,日照方言裡叫蠣挖子,可能好多人沒有見過。這是當地人日積月累琢磨出來的智慧的見證,有了它,扒起牡蠣來既不會被硬殼劃傷手也會更加快速的品嘗到鮮味,是不是長見識了呢!

海中「向日葵」

海葵,大海裡的太陽花,向潮而生。海葵營養豐富,燉湯服用味美而滋補。海葵還可入藥,沿海漁民常用它來治療風溼性關節炎。海葵還有抗缺氧、抗負壓的特殊藥用功能,功效堪與人參、刺五加等藥物媲美。

這裡呢就是海葵經常出沒的地方

挖海葵也是一種需要技巧的趕海方式,下面呢就是剛挖上來的新鮮海葵了~

如何食用海葵呢?

辣炒海葵

食材:海葵1000g、青椒、紅椒、蔥、姜、蒜、辣醬、生抽、鹽、糖、料酒

做法:

1、 海葵先在流水下衝洗,然後加入鹽和白醋用手使勁抓搓

2、 將抓搓好的海葵放入熱水中焯燙後撈出放入涼水中過涼

3、 青紅椒、蔥、姜、蒜切丁備用

4、 熱鍋冷油,辣椒、蔥姜蒜慢慢煸炒爆鍋,將蒜蓉辣醬入鍋煸炒

5、 辣醬炒出紅油後將焯好的海葵放入翻炒,再依次加入生抽、鹽、糖、烹入料酒

6、 炒製片刻後加入少許清水,燜制2分鐘,待湯汁濃稠後即可食用

END

這麼多的美味你有沒有心動呢,讓我們暫時遠離都市的喧囂來山海天換得一份樸實的漁趣吧!

來源:日照山海天旅遊度假區

相關焦點

  • 去趕海。大連趕海攻略,附大連潮汐表及趕海地點推薦
    「趕海」一個專屬於海邊人的活動,在夏季,拖家帶口、呼朋引伴、帶上小耙子、挎上桶…… 來一出場轟轟烈烈的趕海活動吧! 什麼叫趕海?
  • 超全的大連趕海時間表,各大海灘任你選!
    大連人夏天不去海邊「下個餃子」、趕個海夏天都算白過不過趕海可是有時間表的可不是你啥時候去都會有收穫滴下面就讓小編給你揭秘其中的「套路」落潮時,海水會後退數百米,形成的灘涂,這裡是海鳥覓食的聚集地,也是人們趕海的場所。
  • 九大趕海聖地盤點 老青島們都搶著去!附潮汐時刻表
    話說封海已過十天市面上餐桌上的海貨正逐漸減少但對生在海邊長在海邊會摸潮水的青島人來說海鮮這東西是從來不會"斷檔"的不信你瞧,青島有這麼幾個「趕海聖地」越到封海人越多!尤其對四五十歲的青島人來說去沙嶺莊挖個蛤蜊去徐家麥島撿個海裙帶去小青島大壩釣個八帶都曾是最美的回憶既新鮮
  • 第八屆紅島蛤蜊節啟動 市民去趕海看好潮汐表
    據悉,從6月29日後,趕海時間段比較適宜,提醒市民來紅島挖蛤蜊前要先摸清潮汐變化。     今年蛤蜊更大更肥     26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位於西大洋社區的紅島中心漁港,很多漁民剛剛滿載著蛤蜊出海歸來,「我這個船是24馬力的,這趟打了3000多斤。」漁民於宗光高興地說,往年正宗的紅島蛤蜊比外地的個頭要小,但今年的蛤蜊個頭大了不少。
  • 魯北趕海有訣竅,大叔專挑落潮撒網,打夠一鍋後直接在岸邊開夥
    有經驗的當地人會根據潮汐潮落規律,選擇恰當的時機來排水溝「趕海」,總能收穫滿滿。特別是周末,排水溝閘門旁的公路邊上總會停滿私家車,人們各顯神通,釣魚的釣魚,撒網的撒網,甚至連柴爐和鐵鍋都帶來了。從車上卸下來的柴火、爐子、熱水壺以及鐵鍋,看樣子這些遊客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這裡打魚了。大壩外面就是渤海灣,只要一漲潮,排水溝閘門就會打開,魚兒就會隨著水流進入排水溝。
  • 這個夏天,趕海去!(二)礁區和潮池——險象叢生的物理環境
    逛完了廣袤豐饒的灘涂(還想去灘涂趕海,了解灘涂趕海趣事?點擊文末連結),不知道你有沒有滿載而歸呢?
  • 大連最新發現的「寶藏」趕海地來了!
    更為愜意的是,可以挽起褲腿,拎著小桶,揮舞著小耙子,在鰲灘園景群來一次「趕海」大作戰,挖蛤拾螺、捉蟹逮蝦、敲牡蠣、拾海菜…… 而在心悅島公園裡,同樣可以賞美景,餵海鷗,來了興致還能揮舞球桿打打高爾夫。
  • 【趕海9.9】大潮!成人9.9元!免費帶走2斤(自選小波嘍,小香波嘍,蠣頭) 1.3米以下兒童免費! 查好潮汐表拿著工具出發吧!
    如果你認為去海邊就是在清涼的海水裡遊個泳,那你一定不是地道的大連銀。大連銀去海邊,是要看潮汐表的,因為退潮的時候,可以趕海!   蜆子、波螺、海蠣子、蟶子、蚆蛸、螃蟹……這些小海鮮,自己動手抓回家的感覺,絕了!當然,如果你抓的是魚苗、蟹苗。海邊的規矩是,一定要放回大海!
  • 抓魚蟹挖海蠣撿貝殼 遊客在廈門住進民宿體驗趕海
    臨近退潮,不少遊客穿著膠鞋、提著水桶,在民宿老闆的帶領下趕海。日前,趕海在民宿的圈子裡很受歡迎。農曆六月初一,廈門島海域大退潮,記者跟隨一名民宿經營者來到環島路附近的海灘。當天下午6點左右,太陽落下餘暉,沙灘上滿是貓著腰、提著水桶的人,他們在灘涂上邊找邊挖,抓螃蟹和小魚,撿漂亮的貝殼。經營民宿的蘇小姐帶領遊客趕海,已有近兩個月了。
  • 捉魚蟹、挖海蠣、撿貝殼,在廈門這樣體驗趕海!不過要注意……
    最近,「趕海」在廈門民宿圈子裡很受歡迎每當臨近退潮時不少遊客穿著膠鞋、提著水桶在民宿老闆的帶領下趕海~「趕海」究竟有何魅力?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探尋吧!農曆六月初一,廈門島海域大退潮,當天下午6點左右,太陽落下餘暉,沙灘上滿是貓著腰、提著水桶的人,他們在灘涂上邊找邊挖,抓螃蟹和小魚,撿漂亮的貝殼。經營民宿的蘇小姐帶領遊客趕海,已有近兩個月了。帶遊客趕海前,蘇小姐會提前告訴遊客一些技巧,例如不同的海洋生物出現在哪些區域,不同生物有不同的活動習性,該如何抓捕等。
  • 2020鮁魚圈趕海潮汐表,收藏起來每次趕海收穫滿滿
    鮁魚圈,有著綿長的海岸線和沙灘,來這裡除了觀海景外,還可以去趕海,鮁魚圈有很多優質的趕海地點。那麼趕海的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呢?為了讓大家每次趕海都能收穫滿滿,下面便是鮁魚圈趕海潮汐表,趕快收藏起來吧!1、幹潮即「低潮」,指在潮汐漲落過程中,海水面下降到達最低的位置,滿潮反過來指海水水面上升達最高的位置。2、滿潮即「高潮」,是指在潮汐漲落過程中,海水水面上升達最高的位置。
  • 海邊退潮後遍地都是海鮮,趕海一會兒撿了半桶,晚上吃海鮮大餐
    海邊的漁民,會在潮退時去趕海,在海邊旅遊的人也喜歡去趕海,沒多久就能撿到半桶海鮮,你想撿多少都可以,晚上可以吃海鮮盛宴啦!只有在海邊才能吃到最新鮮的海鮮,如果是自己去趕海撿回來的海鮮,味道會更好吃哦!烹飪之後,吃貨抵擋不住海鮮的誘惑啊!你想去海邊旅遊度假嗎?你想與漁民一起去趕海撿海鮮嗎?
  • 意想不到的機緣,在外地海邊看了一次漲潮與落潮
    不過,說起來慚愧,雖然離海邊挺近,可還真沒有見到過大海漲潮與落潮,海潮湧動的樣子。想著有時間專程去海邊兒轉悠轉悠,也見識一下漲潮與退潮時的境況,只是一時沒有騰出空來。這不?家鄉的海潮漲落沒有見到,卻到外地見識了一番。你道是咋回事?同事建永在青島有個個人畫展,為出席畫展開幕式而入住的賓館正好臨海,站在窗前便能望見大海。
  • 大海每次落潮後的海水,最後都去哪裡了?你知道嗎?
    那你曾體驗過海水的潮漲潮落嗎?海水漲潮落潮都是自然現象。漲潮時,海水上漲,波浪滾滾,景色十分壯觀;落潮時,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灘。漲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兩次。海水的漲落髮生在白天叫潮,發生在夜間叫汐,所以也叫潮汐。那你們是否想過一個問題,當落潮後,海水去了哪裡?
  • 大潮和小潮趕海的區別
    所謂的趕海,指的是居住在海邊的人們,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採集海產品的過程。
  • 留意潮汐變化!青島這十處礁石遊玩需謹慎
    入秋以後,島城潮汐變化比較大。再加上今年颱風頻頻光顧半島地區,天氣複雜多變,不少來青旅遊的外地遊客在海邊趕海、垂釣時,被困礁石的情況時有發生。「以前,我們也經常從媒體上看到類似報導,主要是外地遊客不了解潮汐的情況,在落潮時到礁石上看海遊玩,沒有預料海水很快就漲了上來,把他們困在礁石上。」張清民說,此事他一直記在心上,與同事溝通後,大家決定在經過沿海一線的223路公交車上,張貼潮汐規律和島城危險礁石分布圖,供外地遊客乘車時了解,提醒他們在海邊注意安全。
  • 看懂「趕海」原理!原來就是物理知識,不是學霸也能清清楚楚
    近兩年,自媒體平臺上出現了很多「趕海」的視頻。所謂「趕海」,是指在海邊的人根據潮漲潮落的規律,趕在潮落的時機,到海灘上或海邊的礁石上,打撈或者採集海產品的過程。五一假期到了,有小盆友準備到海邊遊玩,計劃打卡網紅「趕海」,但卻被下面的潮汐表難住了。潮汐表到底怎麼看?為何每天漲潮的時間不一樣?
  • 撿海螺、抓螃蟹、挖皮皮蝦……走,跟著兵哥趕海去
    「強軍有我、使命在肩」之海防篇(2)文丨齊永輝、孫斌、王浩權圖丨王海保、曹良、陳陽趕海,是根據潮汐規律趕在潮落時>到海岸的灘涂和礁石上打撈或撿拾「海貨」的過程這是海島官兵特有的一項業餘文化活動今天,前線哥帶你走進大海深處的北礵島,跟著海島官兵體驗一場別有趣味的「趕海」活動——遠離人世的風景
  • 大海每次落潮後的海水,都流去哪裡了?
    漲潮時,海水上漲,海浪滾滾,聲音震耳欲聾,落潮時,海水悄然退下,露出一片海灘。這種景觀你看過嗎?然而,漲潮落潮都需要海水的助力,那麼,你知道落潮時的海水去哪裡了嗎?要想知道答案,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海為什麼會漲潮落潮吧?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漲潮落潮即為潮汐,就當然與月亮有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