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身體死亡,大腦還可以繼續存活嗎?可以活在虛擬世界中

2021-01-15 科學信仰孫晨

若身體死亡,大腦還可以繼續存活嗎?

這看似是一個很荒謬的問題,大腦就存在於身體之中,依靠身體的供養而存活,如果身體死亡了,大腦又怎麼能夠獨存呢?然而在現代科學的幫助下,這的確成為了可能,相信你也一定聽說過大腦冷凍技術。我國第一個進行大腦冷凍的人是女作家杜虹,她將自己的大腦冷凍保存,期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重新復活。

以人類現在的科學發展速度來看,50年之後,我們未必能夠給復活的大腦匹配一個身體,但我們卻可以將大腦放置在營養液之中,通過外部供能,而讓大腦脫離身體繼續存活。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講,我們所說的「自己」其實就是我們的大腦,我們對於整個世界的感知全部來自於大腦。一個物體是不是紅色的,與其本身是不是紅色關係不大,只要神經向大腦傳遞的信息是紅色,那麼我們就會看到它是紅色的。

如果我們感覺指尖疼痛,也並不代表指尖是否真的受傷,這也是神經系統向大腦傳遞的信號。

舉個例子吧,很多人都有吃冰頭痛的經歷,吃冰和頭痛是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而之所以會發生聯繫,就是因為冰刺激了口腔黏膜,引起顳動脈痙攣,使得血流衝擊了動脈壁上的痛覺神經,於是我們的大腦就收到了疼痛的信號,於是疼痛就發生了。

我們感覺頭疼是因為痛覺神經向大腦傳遞了疼痛的信號,而並非吃進口中的冰真的能夠把頭給弄疼了。所以,即使我們的大腦脫離了身體,而存活在營養液之中,仍然可以通過外接電極刺激,從而產生各種各樣感覺,而且這些感覺對於我們來說是完全真實的,就好像神經系統向大腦傳遞了指尖疼痛的錯誤信號,但我們會確實感覺到自己的指尖疼一樣。

脫離了身體而獨自存活的大腦,可以依靠計算機所提供的信號,一直活在虛擬世界之中,而這一切只有處於大腦外部的旁人可以知曉,而對於大腦擁有者而言,計算機所模擬出的虛擬世界就是真實的,這其實就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缸中之腦。

缸中之腦的概念早在1981年就提出了,大致意思就是將一個大腦取出放置在營養液之中,然後接通計算機對大腦輸入特定的電信號,從而使大腦產生幻覺,就好像自己還活在現實中一樣。缸中之腦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想像,腦神經學家彭菲爾德就曾經使用電流對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進行過刺激,參與試驗的人反饋,他們有的聽到了聲音,有的聞到了氣味,還有的甚至看見了顏色,這證明了通過電刺激可以使大腦產生真實的感覺。

既然「缸中之腦」的假設是可行的,那麼就非常值得我們深思了,我們怎麼能夠判斷自己是生活在現實之中,還是虛擬世界之中呢?

如果我們就是那個被浸泡在營養液之中的大腦,那麼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就都是計算機所製造的幻覺,而這種幻覺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完全真實的,我們能夠看到眼前的事物,能夠通過觸摸感受到身邊的物體,但誰又能證明我們的視覺和觸感不是計算機傳遞給我們的信號呢?

「缸中之腦」可以說是一個無解的思想實驗,如果我們真的生活在虛擬世界之中,我們是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證明自己的世界到底是不是虛擬的。分清虛擬和現實重要嗎?這就要看是怎樣的虛擬世界了。

我們常說人生如夢,但夢就是夢,現實就是現實,無論是做了噩夢還是美夢,只要醒來,就沒有人會再去在意夢中的事情,但現實就不同了,無論是睡前還是醒後,我們都會為現實而擔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夢境與現實的最大差別在於不具有連續性。

今天做夢賺了100萬,這與明天的夢一點關係也沒有,明天的夢中,你可能是一個億萬富翁,也可能窮困潦倒。然而現實是連續的,今天賺了10塊,明天再賺10塊,那就是20,每一天都不是獨立的,而是與之後所有的日子緊密相連,所以我們只在意現實,而不在意夢境。如果夢境也可以連續,那麼夢境和現實就真的沒有了區別。同樣即使我們是一個「缸中之腦」,只要我們的虛擬世界是連續的,那麼對於我們而言,它與現實也並無不同。

相關焦點

  • 如果身體死了,但大腦還活在營養液中,那意識能活在虛擬世界裡嗎
    真實世界感官只要大腦還能正常運轉,只要生物電還能在大腦循環產生,那你就還活在大腦裡。馬斯克研究腦機接口但是在未來,只要技術上能保持大腦的營養,大腦能正常存活,那你的意識也就能繼續留在你的腦中。如果我們可以通過克隆技術給我的身體幾個備份,意識也來一個備份,那我們的人生是不是更像一場遊戲,萬一掛了,就重新讀檔一次,那會是怎樣的體驗呢。
  • 如果人類沒了大腦,還能存活嗎?一小男孩創出奇蹟!
    如果說人類的大腦沒了一半會發生什麼呢?全部的大腦都沒了之後,還能活下來嗎?大腦是我們人體所有的器官裡面最複雜的一部分,它是所有神經系統的中樞,也是最複雜的組織。我們的大腦會接受來自外界傳來的信號,然後產生感覺,之後就會形成一種意識來進行一個思考,最後大腦會發出指令讓我們做出行動,我們的情緒、感覺、思考以及言語都受到它的控制,由此也就可以知道,大腦的重要性。但是出乎意料的,還真的有動物在失去大腦後還存活的案例,在美國,有一隻叫做邁克的雞,就創造了這樣一個奇蹟。
  • 粗解《大腦使用指南:其實你活在大腦創造的虛擬世界裡》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腦使用指南:其實你活在大腦創造的虛擬世界裡》。這本書大約十萬字,作者是趙思家,是一位神經科學博士生,就讀於倫敦大學,同時也是知乎的科普大V。她在神經和心理學的問答中獲得了無數的點讚,還獲得了第三屆「鹽Club」的榮譽會員。
  • 希望是悖論:人類世界或許是一個計算機虛擬世界,你意識到了嗎?
    ,這不免讓我想起一位名人曾經提出「桶中之腦」(brain in a jar)的假想,幻想出一種科幻場景:一顆沒有死亡的大腦放進一個裝有營養液的缸桶中,營養液可以維持大腦所需能量,大腦神經末梢連接在一臺超級計算機上。
  • 科學能解決人類死亡和永生的問題嗎?也許真的可以
    唯心主義教派不能解決死亡問題,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它們不能解決,不代表科學就一定不能解決。科學真的能解決人類永生問題嗎?也許真的可以。也可能有很大概率,其實科學也不能徹底地解決死亡和永生問題,但起碼可以嘗試,失敗了不吃虧,也絕對是大賺。
  • 「腦死亡」的新定義,離開了身體的大腦可以重新復活,顛覆了認知
    而在目前能代表著一個人徹底死亡的標準無外乎就是腦死亡了,即使身體機能還可以通過機器延續,但大腦中樞一旦失去了機能,那就可以宣布這個人已經徹底死亡。但科技的進步讓一切不可能在將來都有機會變為可能,最近,一幕近乎在科幻小說中才存在的場景出現在了現實社會中。
  • 將意識上傳到虛擬世界,人真的可以獲得永生嗎?
    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發現,將意識上傳至虛擬世界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進化路徑。
  • 連體人的生活:一個身體兩個大腦,一個死了另一個能活嗎?
    顧名思義,他們要和自己的兄弟或姐妹共享身體的某一部分。有數據顯示,每20萬名嬰兒中就會有一對連體雙胞胎,但他們的存活機率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五,百分之三十五的連體雙胞胎在出生當天就會死去。但這世界從不缺乏奇蹟,美國的一對罕見雙頭連體雙胞胎阿比蓋爾和布列塔尼就順順利利地長大,還念了大學,學了開車,找到了工作。她們擁有兩個腦袋、兩個脖子、兩顆心臟,但要共享兩條胳膊、兩條腿。也就是說,一具身體卻有兩個大腦,那這具身體要接受哪個大腦的指令?兩個大腦都可以控制這具身體嗎?
  • 有沒有可能大腦被放在培養皿中,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是幻覺嗎?
    關於「如果人的身體死了,但大腦還活在營養液中,那大腦能不能活在虛擬世界裡呢?」,這個問題其實在很多的科幻小說和電影當中都會有展現。那這個事情在現實生活中能不能做到呢?如果大腦停止了運轉,大腦也就死亡了。要知道如今評判一個人是否還活著不是依靠心跳或者脈搏,而是通過是不是腦死亡。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腦死亡了,那這個人就死了。由此可見,大腦對於人的重要性,我們做出的一切反應都需要通過大腦來實現。大腦的結構是非常類似於電腦的結構的,甚至包括處理信息和儲存信息的方式。不僅如此,大腦的效率和耗能方面還要優於電腦。
  • 由腦機接口想到的「缸中之腦」與虛擬世界
    那麼當科技強大到「缸中之腦」的假設能成為現實,我們又如何分辨真實與虛擬世界呢?他是這樣說的:「一個人(可以假設是你自己)被邪惡科學家施行了手術,他的腦被從身體上切了下來,放進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營養液的缸中。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計算機上,這臺計算機按照程序向腦傳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覺。對於他來說,似乎人、物體、天空還都存在,自身的運動、身體感覺都可以輸入。
  • 人類若在太陽系中其它行星上生存,能存活下來嗎?這顆星球最適合居住
    然而現實中,真的是那樣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如果目前人類離開地球在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上生存的話,會有什麼挑戰在等我們,而當太空飛船出了問題,人類在這些行星上生存的話,能存活多久?白天你若沒穿太空衣,整個人就會燃燒起來,而在夜晚則會被凍成冰柱。水星表面的氣壓幾乎為0,在這樣的環境下,眼球內的水分可能會沸騰,肺中的空氣會被擠壓到體外,導致肺泡破裂。因此,人類在水星上就像潛入宇宙空間一般,必須閉上雙眼用力深呼吸才能將身體的傷害降到最小,在水星存活時間平均約90秒。
  • 人類可以在各個行星存活多久
    暫且拋開如何到達以及到達過程,假設我們真的成功抵達這些星球,我們人類可以存活多長時間?又會面臨什麼挑戰呢?在白天你若沒穿太空衣,整個人會燃燒起來,而在夜晚則會被凍成冰柱。另外水星繞著它的公轉軸的速度很慢,因此人類沒有辦法在這裡迎接早晨或黃昏,人類平均可以在水星存活約90秒,就像潛入宇宙空間一般,必須閉上雙眼,用力深呼吸,才能將身體的傷害降到最小。水星表面的氣壓幾乎為0,在這種環境下,眼球內的水分可能會沸騰,肺中的空氣會被擠壓到體外,導致肺泡破裂。
  • 人死後還可以控制身體?令人毛骨悚然,專家解釋真相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去創造價值,我們組建家庭、結交夥伴,共同去體會我們生命的意義。那麼人們對於死亡的研究,也是一直都沒有停下腳步的。人們對於我們自身對死亡的恐懼、瀕臨死亡的感受,還有死亡後的感受,甚至死亡的狀態也是我們人為去定義的。那人死後,還可以控制身體嗎?聽上去十分的不可思議,但是其實我們從一些家禽或者魚類被殺的過程中是可以看到這種現象的。
  • 人類活在虛擬世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虛擬世界真實存在
    但是通過VR眼鏡看天空,抬頭後需要過一會才能看到虛擬世界相應的內容。除了抬頭之外,左右搖晃所造成的延遲也會讓人產生眩暈感。初級水平的虛擬實境技術還無法讓我們的感官與虛擬世界進行無縫連接,而中級水平的虛擬實境技術則減小了實際感官與虛擬世界的距離,這一點由計算機模擬生物電信號來實現。
  • 自然界中六大「殺不死」的生物,頭斷了還可以咬人,你知道幾個?
    第三種比較常見,就是雞了,曾經有這麼一個新聞,說的是有隻沒有頭的雞在這個世界上活了18個月,可謂是轟動了整個網絡。雖然這個新聞真假難辨,但是被砍下腦袋的雞確實在短時間內還是可以活蹦亂跳的。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因為在雞的身體結構中脊髓也可以作為神經中樞來控制行動,所以無頭雞才能行動。
  • 一旦人類身體消失後,意識又該何去何從?能否通過科技延續?
    所有人都會去死亡,沒有一個人能成功預測到死亡會在什麼時間到來,正是這樣的未知,才讓大家對死亡充滿了畏懼。可是近一段時間,科學家們卻提出了一個新看法,死亡只是人類的軀體從地球上消失了,人類的意識有可能會進入其他空間內,這一條言論雖然聽起來特別美好,可是事實真的和理論一樣嗎?
  • 我們活在虛擬世界麼?靈魂又是怎麼回事?我們下輩子還能相見嗎?
    每個人卻都對死亡懷有深深的敬畏,輪迴轉世的真相是什麼?我們下輩子是否還能相見?問題一:我們是否真實存在?我們是不是生活在虛擬世界?人類有可能活在虛擬的世界中?不觀察宇宙,只看地球現象就能知道人類看似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但是也很有可能是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的,這麼說也許大家並不是特別容易理解。
  • 科學家「復活死亡大腦」?這裡有你想知道的問題!
    他們將大腦從被宰殺4小時之後的豬體內取出,在他們的實驗中,這些離開了身體的大腦「復活」了。這一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它對這種實驗方法的倫理提出了質疑,還對死亡的本質提出了質疑。在4月17日的《自然》期刊上,研究人員詳細地描述了這項實驗的細節。1. 科學家到底對豬的大腦做了什麼?
  • 科學能解決人類永生問題嗎?也許真的可以
    但人類始終還有一個身體的束縛。而按照科學理論,其實這個身體也不是必要保留的。人類的思維活動需要大腦組織,因為大腦有神經元。但是這個大腦組織其實可以被數位化,數位化的大腦功能是和物質大腦是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本質區別,甚至數位化的大腦還要技高一籌。這個並不離奇,已經早就有科學家將線蟲的大腦進行了數位化,可以模擬線蟲的一切生理反應。
  • 晚期肺癌可以活多久?
    雖然許多病患的生命被癌症奪去了,但是,隨著醫學科技進步,治療手段的增加,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病患活著的時間。有些患者得了癌症可以活很久,可有些患者的生存期卻很短,許多人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