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超級黑洞新來源
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模擬,提出了超級黑洞如何誕生的一套新理論,能夠解釋為什麼今天科學家觀測到的超級黑洞數量有這麼多。(NAOJ)科學家已經發現,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央都有一個超級大黑洞,有的質量可以達到百億個太陽這麼大。但是,它們是怎麼來的,是現在天文學上一大謎題。較多人接受的一種理論是,它們是由某種天體直接坍塌而來,科學家把這些天體稱為黑洞的「前體」。
-
歐南臺新發現!在宇宙深處,六個星系把一個超級黑洞包圍了
在一項發布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的新研究中,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在宇宙深處捕捉到驚人一幕——在一片巨型氣體網絡之中,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附近緊密圍繞著六個星系。10億倍的超級巨獸。這項新研究為我們認識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重要線索。關於超大質量黑洞,一個令人困惑的謎題在於,它們在宇宙早期就已經存在了。要知道,宇宙中最早一批黑洞通常被認為由恆星坍縮形成,可它們是如何在短短時間內快速成長為超大質量黑洞的呢?以本次新發現的黑洞為例,在宇宙大爆炸後僅9億年,它的質量就已經演化至太陽10億倍。
-
藉助超級計算機模擬,日本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新線索
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目前仍存在很多難以解釋的謎題。而據日本國立天文臺網站近日消息稱,科學家藉助超級計算機的模擬,首次在重元素氣體雲中發現了超大質量黑洞的「前身」,在這一理論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前身」不僅吞噬了星際氣體,而且還吞噬了較小的恆星。
-
黑洞吃太陽後 太陽系黑洞將孕育新超級文明
原標題:黑洞吃太陽後 太陽系黑洞將孕育新超級文明 【科技訊】12月8日消息,俄羅斯著名宇宙學家維切列夫·道庫恰耶夫稱,儘管黑洞被認為是太空中最具破壞性的力量,然而它內部的環境條件卻適合生命存在,更令人震驚的是,擁有「超級文明」的外星人可能已存在於黑洞裡,而一旦黑洞將太陽系中的恆星太陽
-
新發現引力波可研究黑洞如何配對
科技日報北京4月21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科學家探測到迄今最奇特黑洞對——兩顆黑洞質量相差2倍多並和產生的引力波。研究人員稱,新發現引力波擁有多個頻率,再一次證實愛因斯坦引力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此次事件也可以幫助理論家釐清黑洞對如何形成。
-
我們發現了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和最亮類星體
遙遠宇宙中擁有巨大黑洞的類星體示意圖。圖片製作人:李兆聿(上海天文臺);背景圖片來源於NASA/JPL-Caltech和Misti Mountain Observatory。它中心的一個120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存在於宇宙大爆炸後僅9億年,這一超級黑洞的發現對宇宙早期黑洞的形成與增長理論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天文學家現在必須思考,如何在短短幾億年的時間裡讓一個黑洞長到120億倍太陽質量!這種增長方式一定是非常特別的,至少目前的理論是難以解釋的。
-
天文學家發現超級黑洞 質量是太陽170億倍
天文學家發現超級黑洞 質量是太陽170億倍 10月22日消息,據媒體報導,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在距離地球大約2.5億光年的一個小型星系內部發現了一個可能是迄今已知質量最大的黑洞。這個超級黑洞的質量大約相當於170億倍太陽質量,位於英仙座星系NGC 1277之中。這一黑洞的質量佔整個星系總質量的14%,而相比之下一般星系中黑洞的質量只會佔到整個星系總質量的0.1%左右。
-
北大研究團隊發現宇宙最亮天體 為最大超級黑洞
人民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 馬麗)中國科研團隊發現宇宙最亮、中心黑洞質量最大的類星體。它是宇宙早期的超級黑洞和最亮天體,也是唯一用2米級的望遠鏡發現的一顆宇宙早期類星體。 這一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2015年2月26日出版的國際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
-
宇宙實際上是一個「超級黑洞」?科學家的發現顛覆認知
自人類建立文明以來,從未放棄過對本源問題的研究和探尋,例如人類究竟從哪來,未來又會到哪去。經過對宇宙近百年的研究,我們知道宇宙是在加速膨脹的,由於新空間是從每一處空間中產生,這導致宇宙中的所有物體都在相互遠離。
-
新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新聞速遞 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提到黑洞, 大家一定不陌生, 近日科學家又有了新發現, 一起來看看吧!
-
科學家發現質量為2100萬個太陽的超級大黑洞
科學家發現質量為2100萬個太陽的超級大黑洞 9月25日消息,近日,科學家公布的消息稱宇宙還存在一種規模很小,但卻擁有質量龐大中央黑洞的星系,這就是M60-UCD1。 在矮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黑洞說明這樣級別的黑洞可能非常常見,科學家目前所發現的黑洞質量幾乎都達到了百萬倍太陽質量,較少一部分為恆星級黑洞,
-
他拍攝了第一張黑洞照片,她發現了超級黑洞丨宇宙致命吸引力
他拍攝了第一張黑洞照片,她發現了超級黑洞丨宇宙致命吸引力 2020-10-22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最新發現:一種新類型黑洞,其質量和大小都與宇宙間其它黑洞不同
Latest discovery of different category of black holes一些科學家正在勘測銀河系,認為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黑洞類型。這種黑洞,可能是迄今最小的類型,比一個恆星黑洞小,但比一個中子星更大。
-
研究人員發現了怪物黑洞的真實本質
已經發現了超過十二個超大質量黑洞。在一項新的天空掃描研究中,終於發現了超過二十個錯誤識別的超大質量黑洞。由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埃裡尼·蘭布裡茲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28個超大質量黑洞,這些黑洞已使用許多望遠鏡偽裝成其他宇宙物體,包括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哈勃太空望遠鏡和Spitzer太空望遠鏡。
-
LIGO新發現最小黑洞?人類專屬聰明基因被證實
「超級水果」獼猴桃:吃出來的健康8. 一孕傻三年?誰說媽媽們的注意力差1引力波再發力:最大中子星or最小黑洞?當恆星走到生命終點時,質量較大的恆星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塌縮形成黑洞;而質量稍小的恆星,則會以超新星形式爆炸,留下緻密的恆星殘骸——中子星。
-
超級黑洞周圍也能誕生行星?有理論依據卻無法證明
但日本科學家們計算發現,行星也可能在「超級黑洞」周圍誕生。研究人員稱,年輕的恆星並不是唯一擁有塵埃盤的物體。研究人員專注於研究超級黑洞周圍的巨大圓盤,並認為它們可能促使行星形成。這項研究可能會開啟全新的天文學領域,科學家們將更多研究黑洞周圍的塵埃盤。
-
EHT再獲新發現!特大質量黑洞噴流揭開神秘面紗
3C 279黑洞噴流 首先一點,研究團隊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雖然理論上黑洞噴流的形狀應該是筆直的,但數據顯示在噴射流的基點可能存在彎曲形態
-
《科學》新研究揭示地球上水的來源
在一項發表於《科學》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結合了傳統質譜和二次離子質譜技術,分析了一種稀有的頑火輝石球粒隕石的組成,研究顯示,這類隕石由太陽系內部的物質組成。此外,它與地球最初的物質組成十分相似,含有與地球相似的氧、鈦、鈣、氫和氮等同位素,而其可提供的氫含量至少是地球海水所需氫的3倍。
-
宇宙其實在黑洞的內部?科學家建立新模型,到底有什麼新發現?
宇宙其實在黑洞的內部?科學家建立新模型,到底有什麼新發現?自從人類發展科學開始,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於人類起源的探尋。這一問題似乎沒有邊界,永遠都看不到它在哪裡,不確定性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對於地球上消失的歷史,我們無法回到過去,時間成為了最大的阻礙,有很多的科學家,更多的研究和目光放在了研究宇宙起源的問題上。或許宇宙的秘密被解開,人類的起源就迎刃而解了。曾經我們以為宇宙的形成就是由於一場爆炸所形成的,但是科學家們建立了新的模型,認為宇宙其實就是一個黑洞,我們正處於黑洞的內部,這樣的觀點是否得到了證實呢?
-
新發現黑洞質量達太陽170億倍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9日(北京時間)報導,霍比·埃伯利望遠鏡大質量星系調查項目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可能是迄今質量最大的黑洞。這一罕見黑洞質量達170億個太陽,位於NGC 1277星系,其質量佔了該星系質量的14%,而通常黑洞只佔其所在星系的1%。這一發現可能改寫黑洞與星系的形成演化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