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鼓樓區閱江樓護城河岸旁的一排冬青樹上,飛來了兩位特殊的貴客——一對文鳥夫婦。它們飛到這裡的冬青樹上搭窩、下蛋,經過精心的培育,還繁殖了自己的後代,似乎要一直在這裡呆下去。
記者在閱江樓護城河岸邊看到,這裡一排排的冬青樹長勢很好,高的有3米多。而這對文鳥夫婦的窩就搭在冬青樹枝杈葉上,鳥窩有兩個拳頭大小,是用蘆葦花草編織而成的。鳥窩呈橢圓形狀,窩內顯得特別精緻,還留有雞蛋大的洞口,便於它們進出。附近一位市民稱,搭好窩後,文鳥就在窩裡產下一枚鳥蛋,又過了四天,連續產下三枚蛋。這四枚鳥蛋大小和麻雀蛋兒一樣大,從此,雌文鳥負責孵蛋寶寶,雄文鳥擔負著送餐和站崗放哨。
大約過了半個多月,鳥蛋破殼了,可愛小寶寶出世了。這對夫婦為撫育兒女,開始進進出出地忙碌,覓食、整理窩巢,十分辛苦,大有要在這裡紮根,把家族發揚光大之意。據介紹,文鳥,喜素食,食物多為草籽、稻穀等,喜歡在人類居住較多的地方棲息,有的也把窩建在房上。此外,文鳥又名爪哇禾雀,產地為亞洲地區,曾經因危及當地的農作物,被視為害鳥。但對於現在的城市來說,它的出現,又是以一種益鳥的身份出現在人們視野裡。
南林專家
告訴你識鳥小竅門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周世鍔告訴記者,在南京的城區裡,最常見的鳥達40多種,他根據鳥的叫聲、給讀者總結出了一些觀鳥入門指南。
聞聲辨鳥
你走在紫金山上,叫聲「咕咕-咕咕」的鳥那一定是山斑鳩(頸部幾道橫斑)。而聽到一陣急促的「吱——」那一定是啄木鳥在啄樹的聲音,「機靈、機靈」叫著的,就是白鶺鴒(jí líng)了。另外,「吱吱咯」是大山雀,「布咕布咕」是大杜鵑,在南京常見鳥中叫聲最特別的應該屬四聲杜鵑了,它的叫聲就像在叫一個人的名字「李貴陽、李貴陽」。
棲息地
春天正是鳥類繁殖和遷徙的季節,草地邊的河道中,有常見的綠翅鴨、斑嘴鴨。在玄武湖和莫愁湖,經常能看到翠鳥和小烚(pì tī),蘆葦邊聽到「嘎嘎唧」的聲音,一定是大葦鶯。頭頂翹著一撮毛的小雲雀和三道眉草鵐則大模大樣地走在草地上。到了晚上在樹林中能看到的有貓頭鷹、金雕等。最有趣的是普通夜鷹,它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完全像一塊近乎黑色的石頭……
觀鳥小貼士
1、野外觀鳥最講究的就是保持平和心態,看到的鳥多值得高興,看到的鳥少也是收穫,野外鳥況與生態環境、季節、天氣、時間等多種因素有關,觀鳥不僅僅是看鳥,同時也是觀察鳥類生存環境的生態狀況。
2、初次野外觀鳥最好與有經驗的老手一起出行,隨身攜帶小筆記本、鉛筆,養成記錄的好習慣。
3、外出觀鳥儘可能避免穿鮮豔搶眼的服裝,不要高聲喧譁驚擾鳥類,驅趕鳥類更是觀鳥大忌。
4、望遠鏡是觀鳥必備裝備:雙筒望遠鏡應當人手一部,8到10倍,物鏡口徑為40或50mm,不要有紅、黃鍍膜。單筒望遠鏡放大倍率在20-60倍之間。必須配備穩定的三角支架。小組出行3人用一部單筒望遠鏡基本夠用了。
5、鳥類圖鑑:目前在全國業餘觀鳥者中最流行的有《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香港及華南鳥類》也備受觀鳥者的推崇。光碟資料南方適用的有《華南野鳥》。
6、在南京,觀鳥得注意時間,在夏季,一般是上午6點至8點,下午4點至6點。春、秋兩季,是鳥類的數量和種類最多的時候,冬季觀鳥則受時段限制不是很明顯。一般來說,雨後或雪後初晴,比較容易看到集中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