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甘露是一種喜聞樂見的甜品,不過它誕生的年代並不久遠。(據說誕生於1980年代的香港酒家。
喜歡吃甜食的朋友肯定不會錯過楊枝甘露,沒吃過的朋友我也衷心推薦你們去試一試。
楊枝甘露的做法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是幾種食材的組合:
芒果可以一半切碎打成泥,一半橫豎用刀切成方形芒果丁備用;(如果芒果甜度不夠需要加糖。)
西米用水煮熟至透明,再用涼水浸泡衝洗以保持口感彈性;
煮過或沒煮過的椰汁牛奶加入西米攪拌,然後倒在芒果泥上;
最後取少量剝好的西柚放在上方進行點綴。
一份非常專業的楊枝甘露就完成了。
@圓豬豬的小廚房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鳥就是外表酷似楊枝甘露的黃背白胸七彩文鳥。
在我介紹黃背白胸七彩文鳥之前,想必有人會有疑問,我看著這圖片數了數,一共不超過4種顏色,何來七彩?
其實,黃背白胸七彩文鳥只是一種突變類型,它屬於七彩文鳥的一種,是分子與分母的關係,而且是很特別的一種。七彩文鳥同時也作為基因突變性狀研究的模式動物被科學界廣泛地推崇。所以請先讓我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七彩文鳥。
@ Azbirds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以上全部的鳥都是七彩文鳥。
七彩文鳥,又名胡錦鳥(Erythrura gouldiae, Lady Gouldian Finch)是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鳥類品種,分布於約克角半島至昆士蘭地區直達金伯利地區,一度被認為在野外已不足2500隻,是一種瀕危鳥類。它們的英文名字(Lady Gouldian Finch)由來其實源於一個感人的故事,英國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John Gould)在1844年描繪了七彩文鳥,並將自己已故妻子的名字獻給了它們,所以它們也被稱為「古爾德夫人鳥」,不論雄鳥或是雌鳥。
@Robert Harding
七彩文鳥長約13釐米,重約16-17克,壽命有6年,如果人工飼養的話壽命可達10年之久。雄鳥和雌鳥外觀相似,不過與雄鳥相比,雌鳥顏色較為暗淡。它們的顏色涇渭分明地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一般來說明確地劃分出頭部,臉部,喙,胸部,背部和腹部,而且不論什麼情況下,顏色與顏色間都不會雜糅到一起。以前的人們認為它們屬於不同的鳥類,直到專業的鳥類學家仔細地比對了它們,恍然大悟地發現它們居然是一種鳥。
@ Singing-wings-aviary
這些顏色的其實都是由染色體上決定顏色的變異基因排列組合形成的。若要全部介紹清楚想必可以寫一篇論文,還要囊括遺傳學和基因測序相關知識不太現實,所以本文只簡要概括一下。一般來說,各部分可能為以下幾種顏色:
@ Finchinfo
每種顏色都是由一個等位基因決定的,不同的顏色間還存在一定的基因克制關係,比如:
顏色的決定不光是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同時也由常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
@ Finchinfo
那我們親愛的黃背白胸七彩文鳥是如何形成的呢?(篇幅有限,如果有機會再進行其他顏色的講解。)
在鳥類中,我們一般用Z和W來描述雌(ZW)雄(ZZ),而哺乳動物我們一般用X和Y來描述男(XY)女(XX)性染色體。
綠色的Z代表決定綠色的基因,黃色的Z代表決定黃色的基因。如上圖所述,ZZ和ZW交配後,如果是ZZ或ZW的組合,綠色和紫胸會壓制黃色基因的表達從而還是形成綠背紫胸的後代。如果是ZZ或ZW的組合,則後代為黃背紫胸鳥。如果此時黃背紫胸鳥再與白胸鳥交配,以此類推,我們就能得到今天的主角黃背白胸七彩文鳥。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很久之前的一個基因突變。早在1981年,特裡·馬丁(Terry Martin)就開始刻意培育這種黃背白胸突變的鳥。
@eFinch
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這種紅頭黃背白胸的七彩文鳥非常文雅高貴,集美貌於一身。
它們擁有奶白色的胸羽就像椰汁牛奶的顏色,黃色的羽毛如同芒果,頭上的紅色就像點綴著的西柚,所以它們就是鳥界「楊枝甘露」。
@ Azbirds
其實這種突變好看是好看,但同時會帶來迷人的危險。當不同頭色的七彩文鳥互相交配時,後代會具有特別高的死亡風險。當然這一點它們自己也清楚,所以它們在挑選伴侶的時候一般都會看準對方的顏色跟自己是否一樣,並且是用右眼來觀察。這也成為了鳥類中獨一無二存在的名場面。不幸的是,黃色突變的七彩文鳥特別容易感染多瘤病毒造成死亡,這也使得培育楊枝甘露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作。物以稀為貴。
楊枝甘露詞語的來自於「楊枝觀音」的傳說。傳說觀音一手持著淨瓶,一手用楊枝點著甘露水。觀音將甘露拂灑人間,蠲除眾生的煩惱。
人們常說,人間苦多。但每一份收穫,每一個物種其實都來之不易。
有一天,它們化作楊枝甘露,播撒大地,告訴世人,
世上無難事,何苦自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