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的,其中70%的地方是海洋,30%的是陸地,而陸地又分為很多種不同的特性,其中沙漠佔的面積是非常大的,所以今天為大家盤點一下世界十大沙漠面積。
撒哈拉沙漠有96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的國土面積了,它的歷史變遷也是非常久遠的,早在250萬年前就已經形成了,是世界上最大的沙質荒漠。
因為它的地理條件,雖然說面積非常廣大,但是在這裡居住的人口卻只有不到250萬人,他們的居住地點特別分散,大部分都以遊牧業為主。
阿拉伯沙漠世界第二大沙漠,面積有233萬平方公裡,而且它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大流動沙漠,所以在這裡幾乎很少有人類居住的痕跡,因為這種流動沙漠,它的流動性也會在頃刻間就掩蓋一切人類文明的存在。
總面積169萬平方公裡,是世界十大沙漠面積第三,但在非洲它是第二大沙漠,地理位置處於撒拉沙漠的東北部,這個沙漠是這些沙漠中海拔最高的一個沙漠了。主要由結晶巖組成,局部地區有第三紀巖層。
利比亞沙漠多低洼盆地。氣候乾燥,降水量稀少,地表水貧乏。地下水分布廣,埋藏深。利比亞沙漠多低洼盆地。
氣候乾燥,降水量稀少,地表水貧乏。地下水分布廣,埋藏深,出露處形成許多綠洲,有名的有賈盧綠洲、達赫萊綠洲、費拉菲拉綠洲、錫瓦綠洲、庫夫拉綠洲等。動、植物貧乏。
位於澳大利亞西南部,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沙漠,總面積有155萬平方公裡,大概是整個澳大利亞國土的70%,所以說也能夠找到為什麼澳大利亞人口這麼少的原因了,實在是地理環境不太適合人類居住!
戈壁沙漠位於中國和蒙古之間,總面積130萬平方公裡,是亞洲最大的沙漠,是世界十大沙漠面積第五大,因為它的海拔和緯度都是非常高,所以氣溫特別低,年溫差日溫差都相當大,
這樣的獨特氣候環境也是造成它植被日益稀少的原因,不過在高原和山下的平原上有很多小動物的存在。
美洲最大的一個沙漠,總面積大概在67萬平方千米之間,它的形成是受福克蘭寒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降水量非常的少,所以形成了沙漠這個地理形態,而且在這個沙漠裡科學家們也發現了迄今為止地球最大的食肉恐龍化石和第六種未知物種的化石,所以說它的過去是非常神秘莫測的。
魯卜哈利沙漠(阿拉伯語:الربع الخالي),意為「空曠的四分之一」,由於其面積佔據阿拉伯半島約四分之一而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之一,覆蓋了整個沙烏地阿拉伯南部地區和大部分的阿曼、阿聯和葉門領土。又稱阿拉伯大沙漠。
魯卜哈利沙漠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長1200千米,寬約640千米,面積達65萬平方千米。因富含氧化鐵而多呈紅色。海拔100-500米。從形態上大體可分為東西兩大沙漠。其中東部沙漠海拔100-200米,多為平行排列的大沙丘,有些沙丘高300米,長20千米,近乎一座沙山。
卡拉哈裡沙漠(Kalahari Desert),屬非洲南部內陸乾燥區,也稱作「卡拉哈裡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區。總面積約63萬平方千米。
卡拉哈裡沙漠亦譯喀拉哈裡沙漠,亦稱喀拉哈裡盆地。非洲南部內陸乾燥區。也稱「卡拉哈裡(Kalahari)盆地」,是非洲中南部的主要地形區。總面積約63萬平方千米。
大沙沙漠(GreatSandyDesert)澳大利亞西部沙漠北帶,大部在西澳大利亞州。位於金伯利高原以南、皮爾巴拉地區以東,伸延至北部地方邊界以東。面積約41萬平方千米,大部為沙丘,僅中部有石漠。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北部荒漠。西起印度洋岸的八十哩灘,東至北部地方,北起慶伯利丘陵,南達南回歸線和吉布森(Gibson)沙漠。範圍大致與甘寧(Canning)盆地相同。廣袤荒漠上有大片鹽沼和沙丘。有1600千米長的牲口道從西南向東北穿經沙漠。
澳大利亞有四大沙漠,都分布在西部高原的中心地帶,它們分別是大沙沙漠、維多利亞沙漠、吉布森沙漠。還有偏東一點的幸普森沙漠。這四部分共同構成了澳大利亞沙漠。
其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大沙沙漠,大沙沙漠在澳大利亞西部沙漠北帶,大部在西澳大利亞州。位於金伯利高原以南、皮爾巴拉地區以東,伸延至北部地方邊界以東。面積約41萬平方千米,大部為沙丘,僅中部有石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維語:تەكلىماكان قۇملۇقى)位於新疆南疆的塔裡木盆地中心,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發量卻高達2500~3400毫米。這裡,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於平原以上300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裡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裡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分,那裡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